资源简介 语文(Theng)1.C(“通过底层土壤吸收水分来调节…”表述片面,“治理”)根据材料一第六段,“当洪水来临时,湿地表面被水淹12B(子产反对尹何执政的核心理由并非单纯认为尹没,底层土壤充分吸水;到了干旱的时候,湿地保存的何“缺乏政治才能”,而是强调没有经过学习和实践水分会流出,成为水源,补给周边河流和地下水…”就贸然执政的危险性)可知应该是吸收和流出两个因素)》13.(1)如果从来就没有登过车、射过箭和驾过车,总会2B(“这反映了城市化建设和湿地保护之间难以调和害怕翻车发生事故(翻车压死),哪里有闲暇想猎获的矛盾”错误,于文无据,两者没有必然矛盾,现今湿禽兽呢?(“御”、宾语前置句各1分,句意2分)地保护的成绩也能够反证这一点)(2)大官、大邑,是我用来寄托身家性命的,我却把它3B(只是介绍巴音布鲁克湿地的沼泽草地和湖泊的形疏忽了,看轻了。假如没有您这番话,我是不会懂得成,不能支撑观点。其他均有水分循环、新陈代谢的这个道理的(“所以”“微”各1分,句意2分》表达,能够支持该观点)14.①逻辑严密,层层深人:子产从尹何“少,未知可否”4.①材料一是科普类文章,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语言入手,指出其无经验,继而以“操刀而割”“栋折榱准确严谨,简洁流畅,注重知识性科学性。②材料二崩”说明后果,强调“学而后入政”,逻辑层层推进,是新闻通讯类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镜头令人信服。②比喻说理,形象生动:用“操刀而割”感的描写吸引读者,有当事人的访谈增强说服力,先“美锦制衣”“田猎射御”比喻,形象揭示以政学治的讲现象再谈原因介绍政策增强了逻辑性。(每点2分,危害,通俗易懂,增强说服力。③情理兼顾,动情晓答满2点可得4分)理:直陈子皮“爱人以政”的弊端,同时以“栋也”“人5.①将湿地保护正式纳入法治轨道。逐步健全地方法心不同”表达忠心,维护子皮颜面,缓和语气,促其规,形成一整套守护湿地安全的制度体系。②完善湿接受。(答对1点2分,答对2点5分;如有其他答地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原住民逐步退出湿地的生活案,言之成理也可)》保障机制。③梳理湿地资源,探索分类管理体系。摸参考译文:清家底,注意湿地保护范围的覆盖和可操作性。④加材料一:强科研创新和交流合作。推广“智慧湿地”应用,建立子皮想让尹何治理一个封邑。子产说:“尹何年专家咨询机制。(每点2分,答满3点可得6分)轻,不知能否胜任。”子皮说:“这个人忠厚谨慎,我喜6B(“主要是为了表现活动盛况令人印象深刻”错误,爱他,他一定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到那里学习一下,原文主要是为了记述丢失帽子的情况)》就会更加懂得治理政事的方法。”子产说:“不行。一7C(“从而体现在作者心中父亲知识渊博”错,两处环个人假如真正喜爱别人,那就应该让他得到好处。现境描写,前者突出了炎炎夏日父子一起读书的宁静,在您喜爱别人,就想让他来管理政事,这就如同让一个还不会拿刀的人去割肉一样,多半会割伤自己。您后者突出了寒冷冬夜父亲教“我”读书的温暖,场面温馨。目的是突出父亲对我的关爱而非“知识渊博”的的所谓爱人,只不过是伤害人家罢了,那么以后谁还形象)敢求得您的喜爱呢?您在郑国如同房屋的栋梁,栋梁折断了,屋椽自然要崩塌,我也会被压在屋子底下,因8①作者父亲晚年饱受顽疾之苦、丧妻之痛、孤寂之冷,此怎敢不把自己的全部想法说出来呢?譬如您有一这种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使长寿成为沧桑。(2块美丽的锦缎,您一定不肯让人用它来练习剪裁衣分)②父亲享年97岁,从年龄上算是长寿,但“我”未服。担任大官、治理大邑,这些都是人们身家性命之能亲自在父母身边尽孝,为此心怀遗憾与愧所寄托,却让一个正在学习的人来担当。大官大邑与疚。(2分)美丽的锦缎相比,不是更加贵重吗?我只听说过学好9.①文中使用了第一人称“我”,直接呈现个人记忆与情了然后才去管理政事,没听说过就用治理政事的方式感,增强真实感和代入感。②文中使用了第二人称来让他学习的。如果真这么做,一定会受到危害。比“你”,通过“你”制造与读者或自我的对话,拉近距离,方打猎吧,射箭、驾车这一套练熟了,才能猎获禽兽;引发共情或自省。③文中使用了第三人称“他”,既能如果从来就没有登过车射过箭和驾过车,总会害怕拉开叙述距离,拓展叙事视角,也有助于感情的抒发。翻车发生事故(翻车压死),哪里有闲暇想猎获禽(每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6分,大意对即可)兽呢?”10BEG(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子皮说:“太好了!我这个人不聪明。我听说过,谓危,亦以告也)君子总是务力使自己懂得那些重大的遥远的事情,小11.C(文中“子产是以能为郑国”的“为”的意思是人总是使自己懂得那些微小的眼前的事情。我是个语文高一期末试题参考答案1.C(“通过底层土壤吸收水分来调节……”表述片面,根据材料一第六段,“当洪水来临时,湿地表面被水淹没,底层土壤充分吸水;到了干旱的时候,湿地保存的水分会流出,成为水源,补给周边河流和地下水……”可知应该是吸收和流出两个因素)2.B(“这反映了城市化建设和湿地保护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错误,于文无据,两者没有必然矛盾,现今湿地保护的成绩也能够反证这一点)3.B(只是介绍巴音布鲁克湿地的沼泽草地和湖泊的形成,不能支撑观点。其他均有水分循环、新陈代谢的表达,能够支持该观点)4.①材料一是科普类文章,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语言准确严谨,简洁流畅,注重知识性科学性。②材料二是新闻通讯类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镜头感的描写吸引读者,有当事人的访谈增强说服力,先讲现象再谈原因介绍政策增强了逻辑性。(每点 2 分,答满 2点可得 4 分)5.①将湿地保护正式纳入法治轨道。逐步健全地方法规,形成一整套守护湿地安全的制度体系。②完善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原住民逐步退出湿地的生活保障机制。③梳理湿地资源,探索分类管理体系。摸清家底,注意湿地保护范围的覆盖和可操作性。④加强科研创新和交流合作。推广“智慧湿地”应用,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每点 2 分,答满 3 点可得 6 分)6.B(“主要是为了表现活动盛况令人印象深刻”错误,原文主要是为了记述丢失帽子的情况)7.C(“从而体现在作者心中父亲知识渊博”错,两处环境描写,前者突出了炎炎夏日父子一起读书的宁静,后者突出了寒冷冬夜父亲教“我”读书的温暖,场面温馨。目的是突出父亲对我的关爱而非“知识渊博”的形象)8.①作者父亲晚年饱受顽疾之苦、丧妻之痛、孤寂之冷,这种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使长寿成为沧桑。(2 分)②父亲享年 97 岁,从年龄上算是长寿,但“我”未能亲自在父母身边尽孝,为此心怀遗憾与愧疚。(2 分)9.①文中使用了第一人称“我”,直接呈现个人记忆与情感,增强真实感和代入感。②文中使用了第二人称“你”,通过“你”制造与读者或自我的对话,拉近距离,引发共情或自省。③文中使用了第三人称“他”,既能拉开叙述距离,拓展叙事视角,也有助于感情的抒发。(每答对 1 点 2 分,答对 3 点得 6 分,大意对即可)10.BEG(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11.C(文中“子产是以能为郑国”的“为”的意思是“治理”)12.B(子产反对尹何执政的核心理由并非单纯认为尹何“缺乏政治才能”,而是强调没有经过学习和实践就贸然执政的危险性)13.(1)如果从来就没有登过车、射过箭和驾过车,总会害怕翻车发生事故(翻车压死),哪里有闲暇想猎获禽兽呢?( “御”、宾语前置句各 1 分,句意 2 分) (2)大官、大邑,是我用来寄托身家性命的,我却把它疏忽了,看轻了。假如没有您这番话,我是不会懂得这个道理的。( “所以”“微”各 1 分,句意 2 分)14. ①逻辑严密,层层深入:子产从尹何“少,未知可否”入手,指出其无经验,继而以“操刀而割”“栋折榱崩”说明后果,强调“学而后入政”,逻辑层层推进,令人信服。②比喻说理,形象生动:用“操刀而割”“美锦制衣”“田猎射御”比喻,形象揭示以政学治的危害,通俗易懂,增强说服力。③情理兼顾,动情晓理:直陈子皮“爱人以政”的弊端,同时以“栋也”“人心不同”表达忠心,维护子皮颜面,缓和语气,促其接受。(答对 1 点 2 分,答对 2点 5 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子皮想让尹何治理一个封邑。子产说:“尹何年轻,不知能否胜任。”子皮说:“这个人忠厚谨慎,我喜爱他,他一定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到那里学习一下,就会更加懂得治理政事的方法。”子产说:“不行。一个人假如真正喜爱别人,那就应该让他得到好处。现在您喜爱别人,就想让他来管理政事,这就如同让一个还不会拿刀的人去割肉一样,多半会割伤自己。您的所谓爱人,只不过是伤害人家罢了,那么以后谁还敢求得您的喜爱呢?您在郑国如同房屋的栋梁,栋梁折断了,屋椽自然要崩塌,我也会被压在屋子底下,因此怎敢不把自己的全部想法说出来呢?譬如您有一块美丽的锦缎,您一定不肯让人用它来练习剪裁衣服。担任大官、治理大邑,这些都是人们身家性命之所寄托,却让一个正在学习的人来担当。大官大邑与美丽的锦缎相比,不是更加贵重吗?我只听说过学好了然后才去管理政事,没听说过就用治理政事的方式来让他学习的。如果真这么做,一定会受到危害。比方打猎吧,射箭、驾车这一套练熟了,才能猎获禽兽;如果从来就没有登过车、射过箭和驾过车,总会害怕翻车发生事故(翻车压死),哪里有闲暇想猎获禽兽呢?”子皮说:“太好了!我这个人不聪明。我听说过,君子总是努力使自己懂得那些重大的遥远的事情,小人总是使自己懂得那些微小的眼前的事情。我是个小人啊!衣服穿在我身上,我是知道加以爱惜的;大官、大邑,是我用来寄托身家性命的,我却把它疏忽了,看轻了。假如没有您这番话,我是不会懂得这个道理的。从前我说过:‘您治理郑国,我治理我的封地,在您的庇荫之下,还是可以把封地治理好的。’从现在起才知道,这样做还是不够的。从今以后我请您允许,就是治理我的封地,也要听您的意见行事。”子产说:“人心的不同,就像人的面貌一样。我怎敢说您的面貌同我的一样呢?不过我心里认为危险的事情,还是要奉告的。”子皮认为子产非常忠实,所以就把郑国的政事委托给他。子产因此才能治理郑国。材料二:孔子谈论子产说:“他具备君子之道的地方有四个方面:自我修养严肃认真;服事君王恭敬谨慎;教养人民多用恩惠;役使百姓合乎道义。”15.C (“意兴盎然、闲适愉悦”错误。从词人“被排挤、调任”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词人“搔首思悠悠”当时的感慨之心和愤激之情)16.相同点:均以玉、琼等晶莹意象构建澄明空灵的意境,《念奴娇》借“玉鉴琼田”映照超然襟怀,《水调歌头》以“银阙琼钩”暗喻月华皎洁,二者皆体现词人高洁志趣。(2 分)不同点:《念奴娇》通过“三万顷”的浩瀚与“表里俱澄澈”的物我合一,凸显豪迈超脱的宇宙意识;(2 分)而《水调歌头》用“珠箔卷琼钩”的精致意象,在追忆往昔的语境中暗含今昔对比的孤寂感。(2 分)(大意答对即可)【诗歌解析】张孝祥此词以独特视角展现中秋之景。上阕描绘中秋夜的繁华美景,“玉界拥银阙”尽显富丽堂皇。下阕借景抒情,“去年明月依旧”引发对时光流逝与自身境遇的思考。词中虚实结合,将往昔与当下相连,情感真挚深沉。全词风格豪迈,在描绘美景的同时,透露出豁达与对人生的感悟,给人以深刻的心灵触动。17.(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3)示例一: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示例二:卧看牵牛织女星 月转过梧桐树影。示例三: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18.A.风驰电掣(形容速度极快) B.憨态可掬(常形容人或事物笨拙却讨喜的样子,机器人因穿着特制跑鞋而显得笨拙有趣,又赋予其拟人化的趣味性,画面感强)19.①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是机器人运动能力的大比拼;④搭配不当,应改为“充满了更多的遐想与期待”或“产生了更多的遐想与期待”。“充斥了更多的遐想与期待”中“充斥”含贬义。(每处 2 分,共 4 分)20.甲: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各种风险。乙:有的机器人则出师不利。(每句 2 分,共 4 分)21. A(A.表示特定称谓。“泥腿子专家”后面有一个关键词“称谓”。“特定称谓”是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类型。这些称谓在特定的领域或情境中具有特定的含义。与题目机器人的特定称谓“天工 Ultra”相同。B.特殊含义。“特殊含义”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某个词语或短语具有不同于其字典定义的意思。“精心呵护”,本意是充满爱意的照料,这里有特殊含义如对机器人进行机械操作、程序控制等。C.表示突出强调。去掉引号后,语意没有变化。D.表示反语、讽刺。贬义词褒用,褒义词贬用)22.①科技意义:展示了机器人运动控制、能源管理、环境适应等技术的进步,推动人工智能实用化发展。②人文意义:激发公众对科技的兴趣,体现人机协作的可能,为未来智能生活提供想象空间。(答对 1 点 3 分,答对 2 点 5 分,大意对即可)23.(一)审题材料聚焦于数字化时代的背景,明确指出两个关键信息:一方面是科技与生活方式呈现出“变”的特点,科技迭代速度极快,不断催生新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强调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公平正义的坚守是“不变”的,且这种“不变”在文明发展进程中起到关键的指引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变”与“不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对个人、社会和文明发展的意义 。(二)立意① 辩证看待“变”与“不变”:阐述“变”与“不变”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科技与生活方式的“变”为人类社会带来发展机遇,而“不变”的价值追求则为“变”提供方向和准则,避免“变”走向歧途。② 以“不变”应“万变”:强调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要坚守真善美的价值观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以此为根基,从容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本心,不迷失方向。③ “变”推动“不变”的传承与发展:说明科技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为真善美的传播和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我们应借助“变”的力量,让“不变”的精神内涵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三)标题示例① 标题:《在变与不变中砥砺前行》立意:在数字化浪潮下,科技与生活方式的“变”为我们创造了更便捷高效的生活,如互联网打破信息壁垒,让知识传播更迅速。但无论如何变化,真善美的人性光辉和对公平正义的坚守永远不能改变。我们要以“不变”的价值追求为灯塔,在“变”的时代浪潮中找准方向,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进步的统一。例如,在网络时代,有人利用技术恶意造谣,破坏社会和谐,而坚守诚信的人则通过网络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我们应在变化中坚守正道,砥砺前行 。② 标题:《坚守本心,拥抱变化》立意:时代的变革不可阻挡,从传统的书信往来到即时通讯,从线下购物到网络电商,变化无处不在。然而,我们内心对善良、正义、诚信等品质的追求不能改变。只有坚守本心,才能在变化中不被物质和欲望所迷惑;只有拥抱变化,才能借助时代发展的力量,更好地践行真善美的理念。比如,一些企业家在商业浪潮中,坚守诚信经营的原则,同时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拓展业务,既实现了企业发展,又为社会创造了价值。③ 标题:《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精神》立意:数字化时代,艺术创作、文化传播等领域的形式不断创新,如数字绘画、网络文学、短视频等新兴形式层出不穷。但艺术追求真善美的本质、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使命始终不变。我们要认识到“变”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不变”是为了守住根本。我们应鼓励形式上的创新,同时注重精神内涵的传承,让优秀的文化和价值观在变化中生生不息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2025.6.30-Theng稿(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早在数万年前,人类文明便在江河、湖泊等水源旁悄然萌芽。数十年前,人们赋予这些湿润的地方一个独特的名字—一湿地。它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湿地,顾名思义就是富含水分、湿润的地方,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型。自然湿地包括沼泽、湿原、滩涂、泥炭地等水域地带,以及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全世界湿地的总面积约为800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我国湿地面积约56.35万平方千米,有64处国际重要湿地和602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00余处湿地公园,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湿地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其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气候为地球20%的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湿地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调节水分平衡。有人把湿地比喻为天然海绵,因为它可以容纳大量水分一当洪水来临时,湿地表面被水淹没,底层土壤充分吸水;到了千旱的时候,湿地保存的水分会流出,成为水源,补给周边河流和地下水。有了湿地,就像给周边区域上了一份水分调节的安全保险,让这些地方抵抗洪水和千旱的能力都大大增强。湿地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水分循环来改善局部气候和空气质量。植物能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这些植物死亡后,残体会交织在一起,在湿地上形成疏松的草根层,碳元素便以固态形式保存了下来;随着湿地的水分蒸发,碳元素又会源源不断地以气态形式输送到大气中。人体中的肾脏,发挥调节身体水分循环、新陈代谢的作用。这与湿地对于地球的意义相似,所以,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摘编自《到底什么是湿地?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材料二:武汉大学凌波门外的跳水台上,助跑、起跳、腾空、入水…一道优美的孤线划过背景布一般湛蓝的天慕,在这片水面上腾起一圈雪白的浪花。“我今年65岁,从12岁开始跳水,在东湖跳水已经半个世纪了。你瞧,现在这水质多好!往前数20年可不是这样,水面漂着油花儿,还能闻到腥臭味儿。”“老武汉”孙俊是凌波门跳水队的队长,他用毛巾揩着脸,讲起他和东湖的过往。曾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教授顾延生带领团队在江汉湖群布下钻孔,通过钻取沉积物分析湿地演变,结果显示东湖的污染在逐年加剧。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湖泊湿地面临被围垦、圈占、填埋的问题。地球之肾,该拿什么去呵护你?武汉拿出的“大招”是法治,唯如此,才能形成长效机制。2010年,武汉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将湿地保护正式纳入法治轨道。此后,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出台,形成一整套守护湿地安全的制度体系。站在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七壕保护(监测)站纵目远跳,但见湖岸芦苇摇曳,远处洲滩鸥鸟悠然。“17.4万亩的沉湖,是江汉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沼泽湿地。”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介绍,沉湖湿地是东亚一澳大利亚全球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越冬地、停歌地和繁殖地,被专家誉为“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然而,在沉湖湿地67万亩的试验区和1.9万亩的缓冲区内,都分布着一些村庄。鸟儿常常啄去庄稼幼苗,或到鱼塘取食鱼虾,导致农户减产,严重的时候减收超三分之一。“鸟儿吃了庄稼和鱼虾,我们吃啥?”村民们感到无奈。2013年10月,《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暂行办法》推出,核心只有一条,就是政府掏钱,请鸟儿“吃饭”。“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农田和鱼塘,按照从高到低的标准进行经济补偿。2019年,全面取缔沉湖湿地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种植、养殖生产经营活动,退养面积近78万亩,退养区域纳入统一生态管护。沉湖湿地的蝶变,只是武汉谋划湿地保护“法治篇”的缩影。2016年,武汉颁布《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将全市近70%的国土空间纳入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范围。2021年12月,《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办法》印发。2022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施行,武汉积极贯彻实施,推动湿地保护全面走上法治化轨道。(摘编自《“百湖之市”武汉的湿地保护之道》)材料三:近日,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组织编制的《武汉市湿地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2025一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获批印发。《规划》由发展现状、总体要求、空间布局、管理体系、保护修复、合理利用、能力建设、保障措施等八个部分组成,是我市全面系统的湿地保护规划。《规划》系统梳理武汉市湿地资源,将系统谋划一批湿地修复项目,探索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一湿地公园一郊野湿地公园一城市湿地公园一小微湿地”的湿地分类管理体系。《规划》还重,点聚焦科研创新和交流合作领域,提出推动科研发展、深化科研合作、推广“智慧湿地”应用、建立专家咨询机制,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在全球生态保护事业中谋划和推进湿地保护工作。(摘编自《全新视角!打开“国际湿地城市”隐藏副本》)·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武汉市江岸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答案.pdf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docx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