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下面是小语写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帮她判断。在历史的苍穹之下,英雄们宛如璀璨星辰,铸就不朽功xūn______。在硝烟弥漫的岁月,他们以炽热之心,将自己奉献给山河人民。即使有些英雄壮志未酬,带着遗hàn______倒下,但他们的热血从未冷却。英雄的名字或许会被时间模糊,但其精神烙印却永远清晰。英雄从未远去,他们只是融入了热爱的大地,在每一粒破土的麦苗里,在每一盏长明的灯火中。他们的事迹穿越时空,化作民族的丰碑,矗立在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心头,激励后人奋勇前行。(1)下列给加点字的注音中正确的一项是( )A.zhì chù B.zhì zhù C.chì chù D.chì zhù(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功xūn 遗hàn二、选择题2.小文从网上整理了一段与英雄精神有关的材料,中间几句话的顺序被打乱了。请你选择排列最恰当的一项,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 )英雄是“人民的光荣”,____。____。每一次对英雄的仰望,都是一次唤醒人生意义的自我点名;____。英烈身上的坚毅理想信念、高尚精神境界、忠诚使命担当,____。纪念英烈不是与“我”无关,恰恰是为了涤荡自我的灵魂。①和平从不是英雄的退场,恰恰是英雄的新生②最能树起引人向前、催人奋斗的精神坐标③英烈们赴汤蹈火、舍生忘死,我们的国家、民族才得以昂首走向未来④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一次砥砺使命责任的郑重宣誓A.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三、名句名篇默写3.小文打算借本学期学习的古诗文探寻古代人物的非凡情感,请你帮助完成。我穿越时空感受先贤的非凡情感。杜牧写下“商女不知亡国恨,① ”,那忧国之思如流淌的江水般澎湃;龚自珍吟出“② ,③ ”(《己亥杂诗(其五)》),其无私的奉献情怀令人动容;杜甫决心“④ ,⑤ ”(《望岳》),少年壮志如初升之日般灿烂耀眼。但非凡不只体现在忧国忧民、征服自然的广阔胸怀。“⑥ ,⑦ ”(《竹里馆》),王维独坐竹林,只有一轮明月相伴,他澄澈高洁的心境同样广博;《卖油翁》中老翁“我亦无他,⑧ ”的回答则告诉我们,将一件事做到极致,亦可在平凡中成就不凡。四、综合性学习非凡人物的事迹与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班级召开“正确看待偶像,树立人生榜样”讨论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4.下面两幅图是班级成员根据在学校的调查情况绘制的两张统计表,请你阅读该表,从中得出两条结论。 5.下面是讨论会的部分场景,请你结合讨论内容,完成对话。老师:同学们,《人民日报》说“榜样把人生的意义变成鲜活的形象,让远大理想、优良品格、高尚人格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生动展现”,大家想一想,我们树立人生榜样的目的是什么。小博:我觉得榜样就像人生的指路明灯。比如,我的人生榜样是王永志院士,他关心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直至生命尽头,他的经历激励我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长大后为国家作贡献。小文:对,榜样还能传递正能量和道德力量。像雷锋叔叔,他助人为乐的故事教我们从小事做起,培养关心他人、奉献社会的美好品格。小语:我也同意小博的看法。而且榜样不一定非得是名人。我的邻居张叔叔是个普通电工,谁家电路有问题,他二话不说就去修,风雨无阻,特别热心负责。我觉得他就是我的榜样。老师:大家的榜样职业、年龄,甚至所处时代各不相同,但大家发现没有,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特质吸引着我们。那么谁能概括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榜样呢?我: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母亲①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常一边做针线活,一边讲她的往事——兄弟姐妹众多,七个,或者八个。有一年农村闹天花,只活下来三个——母亲、大舅和老舅。②“都以为你大舅活不成了,可他活过来了。他睁开眼,左瞧瞧,右瞧瞧,见我在他身边,就问:‘姐,小石头呢?小石头呢?’我告诉他:‘小石头死啦!’‘三丫呢?三丫呢?三丫也死了吗?’我又告诉他:‘三丫也死啦!二妹也死啦!憨子也死啦!’他就哇哇大哭,哭得闭过气去……”③母亲讲时,眼泪扑簌簌地落。落在手背上,落在衣襟上,也不拭,也不抬头。一针一针,一线一线,缝补我的或弟弟妹妹们的破衣服。④与其说母亲是在讲给我们几个孩子听,莫如说更是在自言自语,更是一种回忆的特殊方式。⑤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拴在贫困生活中多灾多难的命运就是如此。⑥后来她的命运与父亲拴在一起,仍是和贫困拴在一起。⑦后来她成了我们的母亲,又将我和我的兄弟姊妹拴在了贫困上。⑧我们扯着母亲褪色的衣襟长大成人。在贫困中她尽了一位母亲最大的责任……⑨那一年,我的家被“围困”在城市里的“孤岛”上——四周全是两米深的地基壑壕、拆迁废墟和建筑备料。几乎一条街的住户都搬走了,唯独我家还无处可搬。因为我家租住的是私人房产——房东欲趁机向建筑部门讨要一大笔钱,而建筑部门认为那是无理取闹。结果直接受害的是我家。⑩小姨回农村去了,在那座二百余万人口的城市,除了母亲,我们再无亲人。母亲为了微薄的工资在铁路工厂做临时工,出卖一个底层女人的廉价的体力。翻砂——那一般是男人们干的,很累很危险的重活。临时工谈不上什么劳动保护,全凭自己在劳动中格外当心。稍有不慎,便会被铁水烫伤或被铸件砸伤。母亲几乎没有哪一天不是带着轻伤回家的,母亲的衣服被迸溅的铁水烧出一片片的洞。 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母亲每天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半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二十烛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当年城市里要求节电,居民不允许用超过四十烛光的灯泡。而对于我们家来说,节电却是自愿的,因那同时也意味着节省电费。然而代价亦是惨重的。母亲的双眼就是在那些年熬坏的。有时我醒夜,仍见灯亮着,仍见母亲在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仿佛就是一台自动操作而又不发声响的缝纫机。或见灯虽亮着,而母亲肩靠着墙,头垂于胸,补物在手,就那么睡了。有多少夜,母亲就是那么睡了一夜。清晨,在我们横七竖八陈列一床酣然梦中的时候,母亲已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悄无声息地离开家,迎着风或者冒着雨,像一个习惯了独来独往的孤单旅人,“翻山越岭”,跋涉出连条小路都没给留的“围困”地带去上班。还有不少日子,母亲加班,我们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个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儿,只知母亲昨夜是回来了,今晨又刚走了,要不灯怎么挪地方了呢?要不锅内的高粱米粥又是谁替我们煮上的呢? 才三岁多的小妹想妈,哭闹着要妈。她以为妈没了,永远再也见不到妈了。我就安慰她,向她保证晚上准能见到妈。为了履行我的诺言,我与困盹抵抗,坚持不睡。至夜,母亲方归,精疲力竭,一心只想立刻放倒身体的样子。 我告诉母亲小妹想她。 “嗯,嗯……”母亲倦得闭着眼睛脱衣服,一边说,“我知道,知道的。别跟妈说话了,妈困死了……” 话没说完搂着小妹便睡了。 第二天,小妹醒来又哭闹着要妈。 我说:“妈妈是搂着你睡的!不信?你看这是什么?” 枕上深深的头印中,散落着几根母亲灰白的落发。 我用两根手指捏起来给小妹看:“这不是妈妈的头发吗?除了妈妈的头发,咱家谁的头发这么长?” 小妹将母亲的头发从我手中捏过,神态异样地细瞧,接着放在母亲留于枕上的深深的被汗渍所染的头印中,趴在枕旁,守着,好似守着的是母亲…… 生活没能将母亲变成懊丧的怨天怨地的女人。 母亲分明是用她的心锲而不舍地衔着一个乐观。那乐观究竟根据什么?当年的我无从知道,如今的我似乎知道了,从母亲默默地望着我们时目光中那含蓄的欣慰。(选自梁晓声《母亲》,有改动)6.作者深情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亲边讲述苦难往事边做针线活→ ① → ② → ③ → ④7.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对下面语句进行赏析。(1)有时我醒夜,仍见灯亮着,仍见母亲在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仿佛就是一台自动操作而又不发声响的缝纫机。(从修辞角度)(2)小妹将母亲的头发从我手中捏过,神态异样地细瞧,接着放在母亲留于枕上的深深的被汗渍所染的头印中,趴在枕旁,守着。(从人物描写角度)8.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9.读完文章,你也许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苦难、责任、奉献、母爱……请你结合文章内容,选择一个词语谈谈你的理解。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小题。【文本一】回不去,也要让国旗在太空飘扬苗向东①突然,返回舱的系统上出现了红色报警,天地话音系统传来不断重复的提示音:“轨道舱火灾……”②返回舱里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此时,如果中止太空行走转入火情排查,首次太空行走将可能因为失去最佳时机而夭折;倘若继续完成太空行走任务,火情可能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一个两难的抉择摆在了他们面前。③刘伯明和翟志刚相互鼓励道:“如果起火的话我们也回不去了。即使回不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中留下飘扬的瞬间。不管情况如何,任务都要继续!”④火警声声,他们临危不惧,密切配合。本来出舱后第一个动作是取固体润滑材料。不过,如果翟志刚去完成这个动作,刘伯明就得在舱口等他,哪儿都不能去。为了尽快到舱内检查,刘伯明临时变更了预先的顺序,他先将国旗递给翟志刚,趁翟志刚展示国旗的工夫,赶紧返回舱内检查火情。仔细地找了一圈儿,刘伯明也没找到起火点,他问返回舱内的景海鹏系统火灾显示在第几个点,景海鹏告诉他在第二个点。再查,他还是没有发现起火点。他又检查了食物加热电路,确实没有发现问题,他马上报告没发现火情,大家心里才踏实了。⑤身处返回舱内的景海鹏,当时的心情也非常复杂。景海鹏又以最快的速度检查了各个系统,判断可能是仪表、系统等出现误报,他的心里踏实了许多,马上向战友和地面报告。⑥16时41分,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飘出返回舱,开始执行中国首次出舱活动任务。他接过刘伯明递上来的一面中国国旗,在太空中挥动。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的映衬下,翟志刚挥动着鲜艳的五星红旗,那么自然、潇洒,指挥中心的所有人员都激动地鼓起了掌。通过电视直播,这动人的一幕传遍了中国,传遍了世界。17时,翟志刚成功返回,舱门关闭。浩瀚太空中留下中国人的第一个印记,至此,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⑦在经历生与死的68小时飞行后,三人体重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翟志刚减重4.7千克,刘伯明减重3.5千克,景海鹏减重3.2千克。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太空之旅的生死难忘经历,成为他们也成为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永恒记忆。⑧神舟七号飞天,寄托着祖国人民探索太空奥秘的厚望,凝结着成千上万航天人的心血!这短短的20分钟,浓缩了他们辛勤的汗水、闪光的智慧和大无畏的精神,他们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有删改)【文本二】①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28秒,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②问鼎苍穹的河南力量: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出征太空,此次航天员乘组中陈冬、陈中瑞是咱河南籍!在宇宙星辰的征途中,我国多名航天员接力续写问天传奇,其中刘洋、陈冬、江新林、陈中瑞四位来自咱河南。除了河南面孔,还有河南元素:提供航天员舱外服脐带电缆、背包电缆、脐带转接装置,配备“天问一号”天线组阵系统轴承,研制长寿命循环泵……河南正在以“硬核制造”,筑基中国航天强国梦。(选自《河南共青团》2025年4月24日,有删改)10.下列对两个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讲述了“神舟七号”三名航天员面对突发情况临危不乱,顺利完成出舱任务的事迹。B.文本一第③段中刘伯明和翟志刚的语言表现了他们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C.文本二借神舟二十号飞天的事例,重点表现了中国在宇宙星辰的征途中所展现的河南力量。D.文本二第②段展示大量航天设备中的“河南元素”,表明河南制造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基础。11.文本一的标题“回不去,也要让国旗在太空飘扬”有什么妙处?12.读了两则文本材料后,小语同学为自己是河南人而深感自豪,立志要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那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为未来投身科学事业打下坚实基础?请简要叙述。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甲】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①,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②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③;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④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⑤,夷险一致⑥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⑦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①竹本固:竹根牢固。②善建不拔:善于建树的不会动摇。③体道:躬行正直。④虚受:虚心接受。⑤砥砺名行:磨砺名声与品行。⑥夷险一致:顺境逆境都一样。夷,平坦。⑦庭实: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1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1)香远益清 语境推断法(2)陶后鲜有闻 勾连成语法:鲜为人知(3)故君子人多树之 查阅词典法:①栽种,种植。②树木。③株,棵。 (填序号)14.将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5.在朗读本文时,小文不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一句话该怎么读,请你帮他解答。(可结合重读、语气、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16.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请结合两文的内容和主旨作具体分析。七、诗歌鉴赏1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在对诗歌进行分类整理时,小文对这首诗的归类有疑惑。你认为可以归为下面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类?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看法。A.山水美景 B.民风民俗 C.人生哲理八、名著阅读18.《骆驼祥子》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都展现了主人公曲折的人生历程,请任选一部名著,结合具体内容简要概括主人公人生历程的曲折性和这些历程对主人公的影响,并谈谈你的阅读感受。九、作文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核物理学家邓稼先先生的写照,他用生命铸就“两弹一星”精神,以行动诠释“以身许国”壮志;《驿路梨花》中的哈尼族姑娘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精心照料小茅屋,给路人提供了方便;《山地回忆》中的妞儿直率泼辣,善良淳朴,给战士做了双珍贵的袜子……伟人有伟人的风姿,像日月当空,光芒耀眼;凡人有凡人的精彩,如微光点点,星火成炬,他们都闪耀着优秀品格的光辉。(1)以“________是我心中的榜样”为题,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作文。(2)请以“闪光的他/她”为题完成写作。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1.(1)C(2) 勋 憾2.B3. 隔江犹唱后庭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惟手熟尔4.示例:①在偶像崇拜的问题上,多数同学崇拜娱乐明星或政治、历史名人。②在榜样选择的问题上,大多数同学以政治、历史名人作为榜样。③同学们可能既有偶像又有榜样,也可能偶像和榜样的人选存在交叉。 5.示例:我们应该选择具备优秀品质、能传递积极精神力量的人作为人生榜样,把对他们的崇拜变成激励自己进步的力量。6. 母亲做危险的临时工作 母亲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缝补衣物 母亲早出晚归,“翻山越岭”去上班 小妹守着母亲的落发思念母亲 7.(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一台自动操作而又不发声响的缝纫机”,生动形象地现了母亲为家庭的不辞辛劳、默默奉献,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2)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通过写妹妹观察、守着母亲头发时的小心翼翼与专注,表现出小妹对母亲深深的想念、眷恋与依赖。 8.①母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母亲在铁路工厂做临时工,干很累很危险的重活;她早出晚归,不断地加班,下了班后还要给“我们”缝补衣服。②母亲是一个坚韧乐观的人:面对生活的重压,母亲始终默默承受,但并没有怨天怨地,而是为“我们”感到欣慰。 9.示例一:苦难。母亲的一生充满了苦难,她早时经历天花,七八个兄弟姐妹只剩下三个;“我”家条件非常困苦,面对这种情况,母亲早出晚归,“翻山越岭”地去铁路工厂做又累又危险的临时工作,同时还要抚养“我们”,母亲在苦难中坚强生活。人生总会遭受挫折甚至面对苦难,但我们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变得更加坚强。示例二:责任。面对“我”家困苦的情况,母亲尽了她的责任,她早出晚归去铁路工厂做临时工,还要为“我们”做饭、缝补衣服,带“我们”长大成人,尽了一位母亲最大的责任。身上担负的责任也会是我们对抗风雨、勇毅前行的动力,我们都应勇敢担当自己的责任。10.D 11.①标题概括了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航天员面临可能无法返回地面的危机,仍坚持让国旗在太空飘扬的关键情节。②设置了悬念,“回不去”与“也要让国旗在太空飘扬”形成强烈反差,可以激发读者好奇心。③表现了航天员将国家荣誉置于个人安危之上的爱国情怀和大无畏精神,点明文章主旨。 12.示例: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投身科学事业做好知识储备。②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多问为什么,主动探索未知领域。③积极参加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阅读科普书籍和文章,了解前沿科学动态,拓宽科学视野。⑤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对待学习和实验认真仔细,注重逻辑推理。13. 更加 少 ① 14.只能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15.示例一:小文,我觉得“莲之爱”“何人”可重读,最后语气上扬,读成感叹句。这样可以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以及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示例二:小文,我觉得“莲之爱”“同予者”可重读,最后语气上扬,读成疑问句。这样可以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以及慨叹与自己志同道合,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16.甲文作者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自己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乙文通过对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的美好形象的赞颂,表达了自己对君子贤者高贵德行的仰慕和追求。17.示例一:我认为可归为A“山水美景”类。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绚丽多彩的美丽景色,因此可以归为“山水美景”类。示例二:我认为可以归为B“民风民俗”类。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绘了春社节日农村的热闹景象,展现了一幅浓厚的乡俗民风画卷,因此可以归为“民风民俗”类。示例三:我认为可以归为C“人生哲理”类。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着“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万物是消长变化的”哲理,因此可以归为“人生哲理”类。18.示例一:祥子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他怀揣买车梦想,辛苦攒钱买上新车却被大兵抢走;再次攒钱又被孙侦探敲诈;与虎妞结婚后又一次买了车,但虎妞难产而死又迫使他卖车葬妻,心爱的小福子之死更彻底击垮了他。这些残酷打击彻底摧毁了祥子的精神,他从一个勤劳、要强、有梦想的青年,彻底堕落为麻木、自私、苟活的行尸走肉。祥子的悲惨命运令人深感痛心与压抑,让人深刻体会到旧社会底层劳动者的无助。他的经历警示我们,在腐朽的社会制度下,个人难以通过个人的奋斗改变处境。示例二:保尔的人生历程饱经磨难与考验。他少年做童工时受尽剥削;参加革命后头部受重伤;投身修筑铁路的事业却患上伤寒几近死亡;最终他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然而,这些曲折历程非但未能摧毁他,反而将他锤炼得无比坚强,他以笔为武器,克服瘫痪失明的巨大困难创作了《暴风雨所诞生的》,成为具有崇高理想、顽强毅力并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钢铁战士。保尔百折不挠的斗志与对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在任何困境中都要坚守信念,让生命燃烧出最耀眼的光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