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积累与探索》 课件(共31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 《积累与探索》 课件(共31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一、积累与探索
第八单元:语感与语言习得
目 录
学习任务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01
学习任务二:认识不同语体的语言特点
02
学习任务三:探索语言的运用规律
03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学习任务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语言积累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要注意方法,持之以恒。不断丰富语言储备,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语言。熟读、精思、记诵,都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语言积累,包括字、词、句、篇等各个方面。重要的字词、精彩的片段、典范的作品,都应主动积累。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一、立足教材 积累语言
语文教材中所选到的课文,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借助教材,抓好语言积累。
(1)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好的词语,分析它们好在哪里,并予以简单的分类整理。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一)摘抄课文中好的词句和片段。
击,搏击,形容鹰飞得矫健有力。长空,广阔的天空。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的游动,以突出其轻快自由之状。浅底,水清见底。仰望是雄鹰展翅搏击长空,俯视是鱼儿在清澈江水中怡然自得,一派生机盎然。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由一个黑点,到更多黑点连成的线和队,再到昂然高步、安详坚定的方阵,最后定格为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驼铃声也由轻柔遂变为大小叮当的合奏充满耳管。通过形象与声音的描绘,一支驼队由远而近,极富动感。
(2)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叮当,叮当,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叮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是明喻“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是暗喻。这两个比喻的本体是非常漂亮的景物,真实可感,两个喻体则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与立场,也为下文的荷花淀歼敌做了铺垫。
(3)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青年妇女探望丈夫,结果扑了个空。回来的路上,她们“顺手”从水里捞出菱角,又“顺手”丢到水里。两个“顺手”看似重复,其实不然。“顺手”是一种无意识行为,“顺手”的连用生动刻画了青年妇女寻夫不着的失落与无精打采。
(4) 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雨巷》节奏舒缓,旋律回环,有音乐之美。主要韵脚是“ang”,这一比较响亮的长音循环往复,强化了悠长舒婉的效果。相同结构的重复,如“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形成复沓,余韵萦绕。
(5)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尤其”准确表达了在“自然伟大”“人类伟大”“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之伟大”中最后一项的程度,感情充沛、刚劲有力,是对延安军民的热情讴歌
(6)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绿荫”一般不用“简陋”来形容,这里的“简陋”旨在表达“桃林茶社”物质条件的简陋。而“不知道消磨时间为何物的人们”却非常喜欢这里。用“简陋”形容“绿荫”是抑景扬人、写景颂人。
(7)但是不知道消磨时间为何物的人们却把这一片简陋的绿荫看得很可爱,因此,这桃林就很出名了。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跳跃”是个普通词语,这里却用得很传神。这一段话,有景物描写“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有事物描写“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当然更缺不了人物描写“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这一切很美,但过于静止。该片段以“跳跃”收尾,使整个画面动了起来,活了起来,可见运用之妙。此外跳跃”还透露出水生嫂技艺的娴熟和心情的愉悦。
(8)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并解释词义。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颀 (qí) 长: 修长。(《风景谈》)
干圻 (chè): 干裂。(《风景谈》)
汤汤 (shāng shāng): 水流大而急。(《风景谈》)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①文言中的“一词多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 疑难问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 )
②文言虚词“之”
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烛之武退秦师》)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相当于结构助词“的”。(《烛之武退秦师》)
(3)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①远看山顶的谷子从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
②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以上两例中修辞手法运用得好。例①中,“宛如人头上的怒发”是比喻,“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是比拟。前者用“人头上的怒发”形容“丛密挺立的谷子”,既形象又生动。后者山脊上出现了两支牛角,作者用“长”这一动词赋予山脊以生命,将静物写活了:同时这种描写也带来一种视觉错觉,富有趣味。例②中,“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大片”是实写,“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则通过两个比喻进一步描绘人物,“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这两个喻体有纯净、神圣之感,将水生嫂渲染得更加美好。
①远看山顶的谷子从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
②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这个片段描绘荷花淀富有诗意的自然美景:淀里的银白世界、水面的薄薄轻雾、风中的荷叶荷花香。这一切均为主人公眼中所见:她有时望望淀里。此时,主人公正等待丈夫归来,但她并不焦急,而是静静地、幸福地等待着。正因如此,眼中所见之景才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这个片段虽是景物描写,却曲折体现了主人公的愉悦心境。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二、广泛阅读 积累语言
学生除了从课本中获取语言材料外,我们增加大量的课外阅读量,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让好词,佳句,精彩片断不断地充实语言。
结合自己兴趣,背诵诗词,通过阅读名著,丰富自己语言。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三、关注生活 积累语言
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如积累常用的谚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参阅“学习资源”中的《我怎样学习语言》,介绍自己平时积累语言材料和学习语言的好方法,并与同学交流。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学习任务二:认识不同语体的语言特点
言语行为在一定的交际语境中进行,为适应不同交际领域的需要,语言就具有了不同的风格特点,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语体。语体通常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书面语体又可分为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和公文语体。文艺语体如《风景谈》《雨巷》《荷花淀》和《江姐》(节选);政论语体如《反对党八股》(节选:科技语体如《大自然的语言》《恐龙无处不有》。
口头语体 书面语体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口头语体是人们进行口头交际时运用的一种语体。口头语体的主要特点是遣词造句较为随意,话题不固定,语气生动活泼,风格平易自然。书面语体是人们进行书面交际时运用的一种语体,也称为书卷语体。
文艺语体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文艺语体是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时运用的一种语体。文艺语体运用语言总的来说具有情意性、形象性、生动性、变异性、音乐性、独创性、多样性等特点。凡有助于生动表达的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文艺语体都可以运用。
政论语体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政论语体是在论述政治、社会问题,进行政治鼓动时运用的一种语体。除政治术语外,政论语体多用一些通用词语,但为了增强鼓动的艺术感染力,也不排斥艺术性词语,句法上可选用各类句子,有时还运用一些增强形象性的修辞手法。
科技语体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科技语体是记载、传播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时运用的一种语体。科技语体主要是叙述说明而非描绘择情,因此其语言运用讲究逻辑性、科学性、简明性。科技语体大量运用科技术语,以及非自然语言的符号、公式、图表等,在运用术语时往住还插入相关外语的对应词语。句式严整而较少变化,而且有一些特定的句式框架。
事务语体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事务语体是机关团体以及人民群众之间相互处理事务时运用的一种语体。事务语体的主要特点是质朴、平实、简明,有些有固定格式和专用术语。其中公文体的特点是庄重性、程式性、套语性,术语运用较多,句法上运用带套语的框架式句子格式陈述句与非主谓句运用较多。日用体的特点是平实、简明。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荷花淀》与《反对党八股》( 节选 ),前者属文艺语体,后者属政论语体。前者语言十分形象,如文章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非常生动自然:目在平常词语的运用上推陈出新,如“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中的“跳跃”等。后者摆事实、讲道理,有破有立,逻辑性强,善于通过打比方和举例子来阐明观点,论证有力且不失生动。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学习任务三:探索语言的运用规律
下面是“学习资源”中的《叶圣陶对语言的修改》《语言与逻辑》,分析下面名家修改文章的例子(见教科书 ),梳理自己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收获。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例1 修改前: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噶彩,——鸣呼,无法可想!
修改后: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鸣呼,无法可想!
例2 修改前: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明天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修改后: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第一,做到规范。《天上的街市》原题为“天上的市街”。“市街”一词不合语言规范编入教科书时改为“街市”。
第二,做到准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一句话:“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折蜡梅花”,手稿为“采蜡梅花”。蜡梅花通常不是从树上摘下来,而多是连枝折断。因此,“折”更准确。
第三,力求生动、鲜明。鲁迅先生为悼念殷夫、柔石等青年作家,曾写过一首短诗,其中有这样两句:“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后来《为了忘却的记念》录用此诗,改为“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与“眼”相比,“忍”字倾注了作者的无穷愤怒,更为深切感人。“从”字则形象地表现了白色恐怖的严重。
语言的运用
语感与语言习得 积累与探索
第一,词语运用错误。如错用词义、错用感彩、词类误用、指代不明、生造词语、词语重复等。
第二,单句运用错误。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多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等。
第三,复句运用错误。如分句之间缺乏紧密的语义联系、结构层次混乱、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等。
注意常见语病的类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