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市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下学期期末三校联考
高二语文
命题学校:广州市铁一中学 命题人: 审题人:李丽思本试卷共 8页,23 小题,满分 150分。考试用时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Ⅰ . (本大题共 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
从语言角度来看,大模型最根本的功能就是统计概率和输出概率。贾岛琢磨,是“ 僧推月下门” 还是“ 僧敲月下门 ” ,韩愈说“ 敲 ”更好,这是文科思维。大模型是理科思维,会说“ 推 ”的概率 15%, “ 敲 ”的概率 20%, “ 叩、拍、碰、踢 ”等都各有概率。我们也要习惯大模型的统计概率 视角。
计算概率过程很长,有了概率,最终选一个词输出就好了。有时选概率最大那个词,有时会加 一些随机性,这是由一个叫“ 温度 ”的参数控制的。低温输出序列稳定,高温输出序列灵活。大模 型作诗写文,输入同样的内容,输出选择会有一定随机性。
大模型输出最看重的是语言形式“ 像模像样 ” ,乍一看还以为它真知道,其实很多输出的信息 都是“ 胡编 ”的,矩阵算出来词元是什么就输出什么。形式上一步步挺像回事,仔细一看推理逻辑 是蒙的。这就是著名的“ 幻觉”问题。
一个缓解“ 幻觉 ”的办法,是用“ 联网搜索 ”得到更多的信息帮助。有时大模型会自行判断, 需要联网搜索获得更多信息。大模型需要联网搜索时,会通过内置的工具调用,根据用户输入的提 示,生成搜索参数,将参数发送给指定的搜索引擎。搜索引擎返回相关的搜索结果,可能包括网页 内容、新闻摘要、数据等。大模型不是简单地将其与用户输入的提示拼接,而是动态地将搜索结果 整合到知识体系中,结合提示生成最终的输出。模型有内部逻辑和注意力机制,对用户的输入和搜 索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生成更准确全面的回答。为了提高效率和减少计算开销,还需要对搜索结果 进行筛选和压缩,如只提取与用户问题最相关的部分,或者对搜索结果进行总结和提炼。
“ 深度思考 ”在算法意义上,-是目前大模型开发的最前沿技术。 DeepSeek向全球公布了“ 强 化学习 ”训练深度思考的完整机制,让业界惊叹。这是继“ 涌现 ”① 之后最重要的大模型研发成果。 机器“ 自言自语 ”思考越来越厉害,居然可以直接“ 强化学习 ” ,不要人类中间提示,只靠最终答 案训练出来。
一般认为,需要人为准备很多思维链素材,进行有监督微调,像老师教学生一步步解题那样, 很麻烦地教会大模型深度思考、深入推理。因为太麻烦,教得不太成功。而 DeepSeek 让基础能力不 错的 DeepSeek V3,面对海量有答案的问题, 自己“ 强化学习 ”摸索,不要人工监督干预。V3自己 不断思考,生成思维链。有些思维链是无效的,但有些与最终答案是相关的,V3就据此修改自己的 系数,学习逐渐有进步。随着训练的进行,V3生成的思维链越来越长,逻辑水平越来越高,甚至有 “ 顿悟时刻 ”发生,大模型逻辑能力明显跃升,对标 OpenAI 发现的大模型能力“ 涌现 ”。最后训练 成功收敛,V3进化为逻辑能力明显强得多的 R1——Zero。之后, DeepSeek用许多训练手段,如给 思维链输出打分,来消除语言混乱,提高思维链输出的可读性。这样就开发出了大家熟悉的 R1,逻 辑能力非常强大,输出对用户也友好。
(摘编自陈经《DeepSeek大模型推理算法其实很简单》 ) ·
材料二:
DeepSeek团队不走平常路, 目标是要培养一个天才学生(R1—Zero) ,与普通学生刷题不同,他 们认为只会刷题的学生往往死记硬背,无法推理解决复杂的问题。而天才是会自己独立思考的,光靠 “ 填鸭式 ”的刷题无法培养天才,于是他们尝试一开始就不让它“ 刷题” (灌大量语料) ,而是直接 让它去考试或者去挑战一些难题,让它自己对考试的错题进行分析、回溯、反思,不断摸索,不断进 步。
结果你猜怎么着 这种看似“ 野蛮 ”的训练方式,竟然培养出了推理能力超强的天才学生。 DeepS eek-R1-Zero在各种推理能力测试中表现惊艳,甚至还展现出一些意想不到的“ 超能力 ”。
“ 自我验算 ”技能:模型自己做完题后,还会“ 回头检查” ,看看答案对不对,如果发现错了, 还会自己改正。这简直就像考试时做完题还会认真验算一样,太自觉了。
“ 反思总结 ”技能:模型还能“ 反思 ”自己的思考过程,分析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简 直就是“ 学而时习之”的 AI、版。
“ 超长解题思路 ” :模型能够生成非常详细的解题步骤, 一步一步地展示它是怎么思考的。这 就像考试时,不仅能写出答案,还能把详细的解题过程都写出来。
DeepSeek-R1-Zero 的这些推理能力,都是纯粹通过强化学习“ 自己长出来 ”的, 没有借助任何 “ 刷题”数据的帮助。
(摘编自吴志远《DeepSeek-R1训练过程的通俗讲解——一个天才学生的成长之路》)
【注】① 数据的“ 涌现” :指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升级,层出不穷的繁荣局面。 1.下列对材料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温度 ”是调控模型输出的参数,低温可使生成结果更稳定可靠,高温可增加输出序列的灵 活性。
B.“ 幻觉 ”指大模型依据统计概率生成貌似合理实则失真的答案,这些信息容易误导使用者的 判断。
C. DeepSeek“ 思维链 ”通过分步训练使模型获得逻辑推理能力,因此需要人工预先制作解题 的标准范例。
D.“ 刷题 ”是与“ 强化学习 ”相对立的概念,前者只是灌输大量语料,后者则会在反思推理中 提升能力。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DeepSeek团队让模型通过挑战难题学会了逻辑推理,它就不会出现做错题的情况。 B. R1-Zero像人考试主动校验答案一样进行“ 自我验算 ” ,表明其已具备人类思维。
C. R1-Zero能够生成详细的解题步骤,思维链越长,逻辑水平就越高,结论就越准确。
D. R1-Zero的逻辑能力完全依赖强化学习自发形成,没有借助任何刷题数据的帮助。
3.下面是 DeepSeek 思考解答数学题的部分过程,对其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上图展现了 DeepSeek相对完整的有内部逻辑的思维过程。
B. DeepSeek在自言自语中深入思考,在强化学习中“ 顿悟 ”。
C. 两个“ 等一下 ”体现了模型语言混乱,模型通过思考将混乱消除。
D. 上图说明 DeepSeek具有一定的反思总结能力,可以找到更优的方案。
4. DeepSeek创始人说,中国的 AI 不可能永远跟随,需要有人站到技术的前沿,去推动整个生态发展。请 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DeepSeek的研发为人工智能技术作出了哪些突出贡献。(4分)
5.针对 AI 的“ 幻觉 ”问题,科学家说:“ 我们不是在建造真理机器,而是在创造一面会思考的镜子,这面 镜子需要不断擦拭。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大题共 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6~9题。
漂泊的屋顶 彭程
梦境里,常常会有一列火车擦身而过。那列长长的火车后面是一个更长的梦境。梦境遥远的那一头连着 二十几年前,冀东南平原上的一个乡村土炕头。
一个孩子,当他的感觉正发育得十分敏锐时,如果每天是在野草和树丛、苇荡和坑塘间度过的,那么即 使日子贫困,也总会有许多幸福的时刻。但在夜晚、阴雨天,或者大人不允许出去的日子,一颗童心也会无 聊烦闷,这时候,连环画册成了点燃我最初的想象力的火花。那些画面让我知道还有和村子里的日子不同的、 别的样子的生活,它们在遥远神秘的地方,不可企及而又充满吸引力。
可是,这些同火车又有什么联系呢
我在一个阴天发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那天我和邻居家的孩子正在村边的一片洼地里玩,阴天里声音传 得更远、更清晰,我听到很长一声低沉的、颤动的声音,像老牛吼,但要有力得多。我好奇地问小伙伴这是
什么,他很不屑的样子,说连火车叫都不知道。他告诉我,东边十多里路外有铁路,一直通向南方。于是, 仿佛是在一瞬间,那个从画册上看到过的遥远的世界,在我心里立刻变得可以触及了。我激动不已,像获得 一个重大发现:原来在自己身边,也有一样东西,能够和那陌生遥远地方的奇妙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它就是 火车。到这时,我还没有见过火车,只从大人的话中听到过几次,像听到其他我不理解的词一样毫无反应, 但那个阴天,在那声汽笛声中,这个词第一次具有了意义,我发觉自己竟对这个不知模样的东西产生了强烈 的向往。
差不多快读完小学了,我才有机会第一次坐火车。
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破旧的客车在乡间简陋失修的公路上颠簸着,天气又热,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但 我却始终处于一种十分兴奋的状态中,觉得美妙无比。车站到了,候车室刷成墨绿色的墙壁,售票处圆形的 小窗口,背靠背摆放的、好多栅条已经折断的破旧长椅,都让我感到新奇、喜爱。我还没有看够呢,小姨拉 起我的手,从入站口来到月台上,不一会儿,一列也是墨绿色的火车从远处驶过来,当它停下时,车身下喷 出浓雾般的白色蒸汽……
又过了几年,我去外地读大学,四个寒暑假期,是一道铁轨连接了故乡和校园。今天,那些失散的日子 已深埋在记忆底层,只有偶尔才浮现几处断片。有关火车的回忆,便是一束温暖的光波。寻拣过去的时光, 每每最先看到它的闪亮。
最清晰的记忆是大学一年级暑假返家那次。
七月的炎热烧炙着车厢。阳光透过大开的车窗,投射在座位和过道上,明晃晃刺眼光线中 。
有无数尘埃飘浮、旋转,时时被脚步搅乱成另一种形状,到处充溢着简陋的短途车厢特有的气味。 车逢站必停,上下车的多是沿线的乡下人,穿着破旧,说着家乡话,串亲或者做些小买卖。其中一 个来旁边找座位的人,很小心地递给我一支烟。车厢的女乘务员三十五岁上下,个头高高的,表情 生动,两只显得过大的眼睛总给人一种喜欢大惊小怪的感觉。她一刻不闲,时而和同伴高声谈论什 么,时而脚步急急地走来走去。有一次她向我借笔用,我说没有。她眉毛一挑,很夸张地指着我的 校徽,对同伴说:“ 大学生还没有笔 ……”然后是一串响亮的笑声。
这些都充满难言的魅力,使我迷醉。我意识到自己的感觉出奇地敏锐、清晰,几乎是怀着一种 贪婪的热情,看着,听着,嗅着,想把一切印象都吸收进来,储存在心中。四五个小时的旅程,我 一直沉浸在难言的快乐中,但其中几乎没有即将回到家的快乐成分。
这一切,其实更多是后来才感受到的。它们在记忆里沉淀,发酵,很长时间以后才散发出醉人 的香味。多年后我常常没有来由地忆起这次旅行,那种心情我以后再没有过。甚至不只限于旅行, 在一直到今天的全部生活中,即使最快乐惬意的时刻,都不能比拟它的纯粹、圆满、深沉和无穷无 尽感。如果勉为其难让我命名,迟疑到最后,我拈出的会是“ 幸福 ”二字。
为什么是这样 它有着什么意义 这种强烈的幸福感受,同青春欢乐明媚的心境是怎样的关系 同 自己的信心和对生活的憧憬又是怎样的关系 也许这一切同火车并无关系,只是由于它恰好负载了幸 福,本身便也成为幸福的一部分了。这是一种存在于事物之间的神秘联系。
高峰体验无法重复,以后的多次旅行,再不曾达到那样的沉醉,但仍有许多可圈可点的瞬间。 一次在贵昆铁路,辗转卧铺,快天明时才勉强入睡,梦境中遣散不去的是刚刚辞别的山城贵阳的阴 雨和晦暗,以及夜行车在荒蛮的贵州高原上被一轮月亮照耀的悲凉。被旅伴推醒时,看到他脸上挂 满兴奋。诧异中朝窗外一瞥,即刻愣怔全无。原来已到中午,车已进入昆明郊区。天蓝得不真实, 大朵大朵的云白得耀眼,沉静地悬挂着,低得仿佛伸手可触。大气中充满一种响亮、欢快、生气勃 勃的东西, 一下子把心底照得透明。也好像在突兀中,过去从哪儿看到过的、对这块土地的诗意的 称呼————“ 云之南 ”这几个字眼跳入脑海,美丽得揪心 ……
许多年后,我读到一首小诗《浪子旅程》,开头几句是这样的:
我是浪子
我戴着水浪的帽子 我戴着漂泊的屋顶
………
漂泊的屋顶,多么好!我感到被词语的闪光照亮了。移动的车厢,正是每个旅人的屋顶,而从 行进中的列车窗口往外望,在缓缓转动的大地之上,天空是一个更大的屋顶。诞生,劳作,歌唱, 恋爱,受苦,死亡,生活和生命的一切,都在它的下面展开。在这样一个屋顶下面,我们更能够具 备开阔的目光,更容易感觉到和读出那些无穷和深邃,那些大地上的秘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作品以梦境起笔,以梦境中的梦境引发回忆,字里行间隐含着人生如梦的喟叹,以及对岁月流 逝、往事难忘的感慨。
B. 在叙述“ 我 ”随小姨坐火车的经历时, “ 墨绿色的墙壁 ”“ 墨绿色的火车 ”等事物特色鲜明,
场景的年代感颇力浓郁。
C. 在描写车厢女乘务员时,作品使用“ 大惊小怪 ” “ 一刻不闲 ” “ 眉毛一挑 ”等词语,暗示 “ 我 ”对她夸张言行的不满。
D. 作品以贵昆铁路上梦境的晦暗悲凉,反衬初到昆明所见的明亮欢快,表达了对《浪子旅程》的赞 美之情,并以此铺垫下文。
7.关于文中“ 我 ”第一次听到火车汽笛声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汽笛声在阴天里如同“ 老牛吼”一般清晰有力,“ 我”在激动之余,也颇感好奇。
B. 连环画册让“ 我”对远方充满了想象,火车则让“ 我”感觉找到了通往远方之路。
C.“ 我”和《哦,香雪》中的主人公一样,对火车将打破乡村的贫穷与落后充满期待。
D. 本段主要以儿童视角进行描述,真切呈现了“ 我”在儿时对火车最初的认知过程。
8.本文中作者笔下的“ 漂泊的屋顶”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本文用“ 火车”串联起一段段有关成长的故事,请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以“ 火车”为中心谋篇布局的。(6分)
三、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 8小题, 37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材料一 :
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仇。魏大中被逮 ,道吴门,顺昌出饯,与同卧起者三日,许以女聘大中孙。旗尉屡趣行, 顺昌嗔目曰: “ 若不知世间有不畏死男子耶 归语忠贤,我故吏部郎周顺昌也。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

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 部乞命。
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毛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 “ 东厂逮人, 鼠辈敢尔!”大呼: “ 囚安在 ”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 曰:“ 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 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 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节选自《明史 · 周顺昌传》)
材料二:
五人者,盖当周公(周顺昌)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阁废祠之址以葬 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 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 谁为哀者 ”众不能 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
逐。一鹭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
墓者也。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节选自《五人墓碑记》)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 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趣,指催促,与《兰亭集序》 “ 虽趣舍万殊”的“ 趣”词义不相同。
B.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 ,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 前,指走上前,与《石钟山记》 “ 舟行适临汝”的“ 舟”用法相同。
D. 私人,文中指因私利相依附的人,所指就是材料一中的毛一鹭。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周顺昌瞪着眼睛责问旗尉: “ 难道你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不怕死的男子吗 ” ,并要求旗尉
回去向魏忠贤直言通报自己的姓名。
B. 旗尉厉声叫嚷 “ 东厂拿人 ” ,并把铁锁往地上一扔,锒铛作响,没想到更加激怒百姓,众人穷追猛 打,打死、重伤旗尉。
C. 五人抗议周顺昌被捕,为正义所激愤而死之时,郡里的贤士大夫就向掌管相关权力的人请求清理已 被废除的魏忠贤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
D. 五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慷慨自若,谈笑着死去。砍下的头被挂在城头上,脸色一点也没改变。有人 把他们的头买下,才使其与身体合葬。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魏大中被逮,道吴门。顺昌出饯,与同卧起者三日,许以女聘大中孙。 (4分)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4分)
14.两则材料记述了同一个事件,但写作目的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6题。
久客 刘克庄
久客长安市,人情薄似云。 宁为绝交论,不著送穷文。 白发长千丈,黄金尽百斤。
故山春事动,深恐废耕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开篇 “ 久客 ” 二字即照应诗题,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气氛,并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 人情薄似云 ” 运用比喻手法,既是诗人对人心难测的感叹,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C. 颔联写诗人宁愿断绝人情交往也不愿写阿谀奉承的话语,表现了对高洁品格的坚守。
D. 颈联 “ 千丈 ” “ 百斤 ” 用语夸张,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感伤和金钱一去不复返的叹惋。
16.有人评价此诗在情感上有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影子,但又有所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 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小溪看到杭州西湖边商店橱窗里陈列的珠玉配饰和精美汉服,不禁想起柳永《望海潮》中的 “ , ” 两句。
(2)某负责人在干部会议的发言中,正面引用《论语》中的 “ 居敬而行简 ” ,意指 “ 对百姓要敬,行为 要简 ” ;反面引用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 “ , ,指出 “ 频繁 召集百姓 ” 是扰乱民生的错误做法。
(3) 《陈情表》中,李密用 “ , ” 两句恳求晋武帝怜悯他的苦衷 并准许他的请求。
(4)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着自己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的句 子是 “ , ” 。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 5小题, 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 2小题, 8分) 阅读下面的图片和文字,完成 18~19小题。
2025年(乙巳蛇年)春晚的主题为“ 巳巳如意,生生不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春晚标志, 看似简单明了,实则暗藏玄机。你看,这个图标的核心元素,其一是“ 巳”字, 另一个则是“ 巳” 字复制后旋转 180度而形成的“ 巳”字,两者组对构图。 “ 巳”代表胎儿和后嗣蕴含着生命降临、 子嗣绵延之意。春节处于冬春交替之际,此时阴气退散,阳气上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与 “ 已”的寓意相呼应。在十二地支中,“ 巳”代表蛇,而古人又视蛇为重生蜕变的象征,于是古人 把蛇的形象做成美丽图案,铸造在青铜器上,刻在金器、玉器上,形成了中国经典纹样之———— 蟠虺纹。“ 蟠”意为盘曲环绕,“ 虺”意为一种小蛇,传说虺会化为龙,所以蛇又被称为“ 小龙” , 代表吉祥。蟠虺纹的线条弯弯曲曲,无穷无尽,寓意着神力无边、绵延不绝、幸福吉祥等。图标双 已合璧,对称摆放,恰似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如意纹,难怪它被称为“ 巳巳如意 ”。这种图案 不仅适用于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i I ] ,也支持无限扩展的连续性呈现。其意为绵绵不绝,生生不息。 2025年(乙巳蛇年)春晚的标志, 多像一张经过加密的新年贺卡,它把对新年的祈愿藏进传统符号 里, 它的一笔一画都是文化的沉淀。
【注】 “ 二方连续 ”“ 四方连续 ”图案设计领域的专业术语。二方连续,指图案往左右或 上下两个方向重复;四方连续,指图案往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无限延伸。
18.下列句子中的“ 你看”与文中加点的“ 你看” ,意义和用法最接近的一项是( ) (3分) A 庞太监:太客气了吧 你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二爷!你比做官的还厉害呢!
B 这时,翠翠心想:你看,人家说的话,他全明白。但他笑也不笑,眉头也不动一动。
C.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D. 中国的建筑体系分布到了很广大的地区,你看,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 缅甸,北至黑龙江、蒙古。
19.请仿照材料中对春晚标识核心元素的解读,解读下图的标识。以下是 deepseek的官网 l ogo。 (注:图片黑色部分实则为蓝色) (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本题共 3小题,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小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 (①)。
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 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 守门员”来防范行业违规问题。 谁来担此重任
光靠道德说教解决不了的问题, (②)。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政府及主管部门责
无旁贷,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迫在眉睫。近年来,外卖业快速崛 起,但监管法规及规则建设相对滞后,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 1月 1 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 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也要发挥监督作用。 虽然外卖平台也是“ 利益攸关 方 ” ,但并不是直接的食品生产制作,而且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 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一目了然,因此, 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20.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3分)
A. 这句话里的“ 书” ,并不是指书本,而是指书法。
B. 整天吃吃睡睡不干活,你可真“ 勤快”呀!
C. 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米神”等。
D. 这位盲姑娘学会了用心“ 看”世界,用手指“ 说话”。
21.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外卖平台虽然也是“ 利益攸关方 ” ,但并不是直接的食品生产制作者,而且是商家与消费 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
B. 虽然外卖平台也是“ 利益攸关方 ” ,但并不是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且是商家与消费 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
C. 外卖平台虽然也是“ 利益攸关方 ” ,但并不是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 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
D. 虽然外卖平台也是“ 利益攸关方 ” ,但并不是直接的食品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 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
22.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5个字。 (4分)
五、写作(本大题共 1 小题, 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生活中,人们常说凡事僳“ 尽我所能” ,申要“ 敬我不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见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