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上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第一~~二章:进入“红区”在中国生活了七年多,斯诺对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存在着诸多的疑惑,他渴望得到解答,渴望能够冲破新闻封锁,深入“红区”一探究竟......这是怎样的一段旅程呢?他遇到了什么人?经历了什么事?这些人和事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让我们跟随斯诺的脚步,一起踏上进入“红区”的道路吧。(一)阅读前:内容简介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西安事变)。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二)阅读时:圈点批注1.用“ ”勾画斯诺西行途中所遇到的人和事。2.用“ ”勾画出斯诺对杨虎城将军访问的相关信息。(三)阅读后:梳理整合任务1:填表格对斯诺西行途中所遇到的人、事进行梳理,填写下表。地点 交通工具 遇到的人 发生的事 斯诺的印象(反应)从北京到西安途中 火车 一个青年人、一个老人。 谈论红军。 对老人:“不禁目瞪口呆地望着他。”西安 不详 杨虎城将军、邵力子主席、王牧师(董健吾)、邓发。 简短访问、访问、“每天花四五个小时听他聊天,回忆往事,还听他对政局作比较严肃的解释”同游汉朝皇宫遗址。 对杨虎城:十分同情。对王牧师:“他是我完全意想不到的一个人。”对邓发:“这种兴奋情绪也感染了我。”“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中国人!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赤匪!”从延安到安塞途中 步行 一个骡夫。 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走了四个小时。 对骡夫:“我决定最好是不要问莽撞的问题,只是乖乖地跟着他走,希望一切顺利。”“使我惴惴不安的一个因素,是那个骡夫对我的牛皮鞋子多次表示美慕。”百家坪 步行 老百姓、游击队、安塞赤卫队队长(姓卞)、周恩来、两个态度冷淡的孩子、交通处长李克农。 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操练、打了一场遭遇战回来。 对老百姓:“我是不会给外表所欺骗的。”对游击队:“脊梁凉了半截。”对赤卫队:“开始担心他会不会真的把我当作带领那些民团的头子。”对周恩来:“温和文雅的口气。”对孩子:“这些孩子真了不起。”“一种令人惊异的青年运动所表现的生气勃勃的精神。周恩来的司令部 不详 周恩来 安排行程 “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到保安的途中 骑马 通讯部队的一队青年(大约四十名)、外交部胡金魁、红军指挥员、李长林“老狗”、“老表”“铁老虎”一个班长。 讲贺龙的故事、聊天。 对李长林:“我在他身上开始发现一种后来我在这样奇怪地铁一般团结的中国革命家身上一再碰到的特有品质。有某种东西使得个人的痛苦或胜利成了大家集体的负担或喜悦,有某种力量消除了个人的差别,使他们真正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但是却又发现存在于他们与别人共自由同患难之中。”“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亳不妥协地、这样不像中国人地进行战斗。”对红军战士:“他们的籍贯和方言不一,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团结,只不过是时常作为开善意的玩笑的材料。”“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任务2:做访问斯诺到达西安时,杨虎城将军正处在“多灾多难的当口”,斯诺只对他做了“简短的访问”。根据前后文推测:在访问过程中,斯诺会向杨虎城将军提出什么问题?又得到了怎样的回答?请设计三个问题并回答,按照以下格式完成采访纪要。任务3:写剧本请在斯诺第一次与“赤匪” 吃饭、斯诺与第一个红军战士交谈、斯诺和两个“红小鬼”、斯诺和红军旅伴等情节中选取一个,在书中所写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写一个短剧。答题提示:写出时间、地点、现场情况、人物动作和对话即可。注意: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要符合书中记载,人物动作和对话要符合人物身份和人物性格。第三~~六章:红星在西北在保安,斯诺见到了中华苏维埃的掌权人物毛泽东,并对他做了多次采访,听他畅谈个人的革命历程和红军的成长壮大过程,听他回忆长征的艰难、讲述革命的理想、分析革命的前途。在保安,斯诺还采访了红军大学校长林彪、红军剧社社长危拱之等红军干部,采访了诸多红军战士,了解了苏维埃社会的经济运行、教育普及和文化宣传工作。(一)阅读前:内容简介第三章:在保安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建。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本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改变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第五章:长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而英勇的事迹。第六章:红星在西北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面的政策。(二)阅读时:圈点批注1.用“ ”勾画斯诺在不同时间和地点采访的不同的人及其相关信息。2.用“ ”勾画出书中关于刘志丹的内容,了解其事迹。(三)阅读后:梳理整合任务1:填表格在保安,斯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采访了不同的人,请在下表中填写相关内容。采访时间/地点 采访对象 年龄 职务 采访主题许多夜晚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的窑洞 毛泽东 44岁 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主席 各种广泛的问题、共产党的对日政策不详 洛甫 不详 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共产党和南京之间长期斗争的性质有一天早晨红军大学 林彪 28岁 红军大学校长 学校的招生和培养工作看演出的第二天 危拱之 30岁 人民抗日剧社社长 红军剧社的历史和运作一天早上外交部 林伯渠 55岁 财政人民委员 税收来源不详 徐特立 61岁 教育人民委员 教育问题任务2:写小传刘志丹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请梳理书中关于刘志丹的内容,查阅资料,为他写一篇小传。刘志丹小传刘志丹,1903年10月4日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的金汤镇。父亲是乡里秀才,刘志丹从小深要父亲熏陶。1922年(19 岁),刘志丹考人陕北的榆林中学。在教期同,他任学生自治会会长,领导学生组织爱国运动。1924年(21岁),学校老师、共产党员李子洲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刘志丹是第一批团员,第二年春正式入党。1925 年冬,刘志丹被选派到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步兵科学习,后转到炮兵科。1926年秋(23岁),刘志丹从黄埔军校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同年9月,他回到陕西,在冯玉祥的国民军中任职。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刘志丹被派往陕军新编第三旅从事兵运工作。1928年4月(25岁),刘志丹领导新编第三旅,与渭(南)华(县)地区的农民暴动队伍,发动了渭华起义。渭华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国内举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影响重大。起义失败后,刘志丹认为:“陕甘两省交界的子午岭山脉——南梁,是个闹革命的好地方,有山,有树,又是两省边界。可以在南梁建立起根据地,再逐步向外扩展,就能把红旗插遍西北。”从此他开始着手在南梁建立根据地。1931年(28岁),“九一八”事变后,刘志丹与谢子长等组织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游击队,刘志丹任总指挥,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3年11月(30岁),国民党军队对陕甘边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时任红 26军42师师长的刘志丹率部北上,开展游击战争。他不但打退了敌人的“围剿”,还将游击区扩展到30多个县,在20多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将陕甘边、陕北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1935年2月初,国民党调集5省军队,进行第二次“围剿”。刘志丹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统一指挥两块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他率领红军主力转向外线作战,成功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为正在长征的中央红军保留了至关重要的落脚点。1935年9月,徐海东率红 25 军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红26军、红27军,整编为红15军团。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结束了长征。刘志丹担任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 军军长、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的警备司令。他经常教育部队要顾全大局,应服从中共中央的领导。在他的影响下,陕北红军与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1936年3月(33岁),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挺进晋西北。4月14日,在一场战斗中,刘志丹亲临前线侦察敌情,不幸左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10天后,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追悼大会哀悼刘志丹,并决定将保安县改为志丹县。1943年,刘志丹陵园落成时,毛泽东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任务3:提问题你是个爱提问题的人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我们不难发现,爱想问题、会提问题是斯诺的特点,也是斯诺在陕甘苏区所见到的许多人的特点。让我们向他们学习提问题,请就书中内容提出三个问题,并给出自己的回答。问题一:回答:问题二:回答:问题三:回答:答题提示:自由发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拟定问题即可。重点是问题的角度和内涵。第七~~十章:同红军在一起在保安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斯诺前往甘肃边境,深入前线进行采访。一路上,他跟“红区”的农民、工人亲密接触,亲切交谈;在前线,他近距离采访彭德怀、徐海东等红军将领,跟红军战士们打成一片。(一)阅读前:内容简介第七章:去前线的路上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第八章:同红军在一起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到他们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落后、军事过硬、敢打敢拼、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总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地生活。第九章:同红军在一起(续)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第十章:战争与和平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及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二)阅读时:圈点批注1.用“ ”勾画书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并在旁边批注其形象特征。2.用“ ”勾画斯诺所描述的与吴起镇工业发展相关的文字。(三)阅读后:梳理整合任务1:比一比在细节的表现上,斯诺有着巧妙而又细致的匠心,在他的笔下,同一类人物、同一种场景可能会两次出现,彼此呼应。请根据以下提示语,找出与之相关的两个细节描写,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并分析其作用。(1)两个(贫民会)主席。(2)两个号手。(3)两次骑马。(1)第一个是刘龙火,斯诺和他吃了一顿饭,对他的印象特别好:“他确实是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他好像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的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他那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第二个是在周家村的谈话对象之一,他一直想要鸦片,胡金魁对他特别不满。(2)一个在彭德怀身边:“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另一个是斯诺在预旺堡见到的:“他们都是少年先锋队员,不过是小孩子,因此我停下来对其中一个号手谈话时就采取了一种多少是父辈的态度。”(3)斯诺进入苏区以后,经常骑马,细致描写并且形成对照的有两次:一次是在从百家坪到保安的途中,骑着一匹瘦马;另外一次是回预旺堡时,徐海东借给他一匹好马,“我一生骑马就数这次最野了”。任务2:辩一辩就以下两个话题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1)在陕甘苏区的“工业中心”吴起镇,斯诺遇到一个叫朱作其的电器工程师,他放弃了在南方担任顾问工程师的高收入工作,丢下家庭,到陕西的荒山中来工作。你认同他的选择吗?为什么?答题提示:“认同”可从中国的形势、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关系、理想和信念等角度阐述理由;“不认同”可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不同岗位均可为国家作贡献等角度阐述理由。(2)“红区”的工人和战士们都很喜欢唱歌,对此,斯诺非常喜欢。但朱作其却有所抱怨:“这些人花在唱歌上的时间实在太多了!”而“现在不是唱歌的时候”。你认同谁对唱歌的态度?说说理由。答题提示:“认同唱歌”可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角度阐述理由;“不认同唱歌”可从革命形势的严峻等角度阐述理由。任务3:画一画请根据斯诺的描述,为吴起镇绘制一幅工业发展全景图。答题提示:注意绘出大环境,吴起镇镇址在一条湍急河流的陡峭河岸上,一半是“洋房”,一半是窑洞;注意绘出书中提到的工厂和机构,镇里有兵工厂、被服厂、鞋厂、袜厂、制药厂、医院、药房、电台、实验室、合作社、兵站、三个球场以及工人列宁俱乐部。第十一~~十二章:红星闪耀从前线再次回到保安,斯诺像回家一样,一边过着平静的假日生活,一边继续采访红军指挥员和苏维埃干部。1936年10月中旬,斯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保安。此时“西安事变”已奏响前奏,而斯诺分明已经看见,红星闪耀,红霞满天。(一)阅读前:内容简介第十章:回到保安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第十一章:又是白色世界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的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二)阅读时:圈点批注1.用“ ”勾画出斯诺离开保安时的心情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他此时的情感。2.用“ ”勾画斯诺回到西安后见到的场景,及其对这些场景所做的评价。3.用“ ”勾画出与西安事变相关的信息,了解西安事变。(三)阅读后:梳理整合任务1:讲故事从前线回保安的路上,斯诺遇到了农民欢迎凯旋的部队,部队活捉了两个民团匪首。请结合斯诺进入陕甘苏区时被误认为是民团匪首的情节,查找书中相关内容讲述“真假匪首”的故事。(1)第一次是误把斯诺当匪首。相关细节如下:新来这个人姓卞,他是安塞赤卫队队长。他说,他刚和一百多个民团打了一场遭遇战回来。原来有一个农民的儿童——一个少年先锋队员——跑了好几里路,筋疲力尽到了安塞,来报告民团已经侵犯县境。据他报告,民团的头子是一个真正的白匪!—一个洋鬼子——就是我自己!卞接下去说:“我马上领了一队骑兵,上山抄了近路,一小时后,我们就看见了白匪。他们都跟随着你”——他指一指我——“离你只有两里地。可是我们在一个山谷中把他们包围起来,进行袭击,俘获了几个人,其中有两个他们的头子和几匹马。其余的人都向边境逃去。”(2)第二次是28军战胜民团,抓获匪首。相关细节如下:在河连湾附近发生过一系列民团的袭击,距此很近的一个村庄在我到达前两天曾遭洗劫。一队民团在天亮以前偷偷到了那里,杀死了哨兵,把一堆柴火放在十几个红军战士睡觉的房子外面就纵起了火。红军战士逃出来时,由于烟熏睁不开眼,被民团开枪打死,抢去了枪支。然后这批人就参加了另外一帮四百人左右的民团,从北方下来进行袭击,烧村劫寨,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国民党将领高桂滋所武装的。28军派了一营人去搜索他们,我离河连湾那天,这些年轻的战士刚追击成功归来。......这一队少年带的步枪几乎有他们身子一般高。在他们的行列中间走着的是两个匪首。一个是满脸胡须的中年农民,我不知道,他被这些年轻得可以做他儿子的战士带着,是不是感到难为情。但是他毫不畏惧的神态,确实使人感到惊异,我想他很可能同别人一样也是一个贫农,也许在打仗时自己也有什么信仰,遗憾的是他就要被枪毙了。任务2:编手抄报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思考,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你的答案。要求:自主设计栏目,体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联。(1)离开保安时,斯诺用两个句子表达了他的心情,请找出这两个句子,并体会他的感情。“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斯诺对红军产生了深刻的认同,对“红区”生活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离开时感到非常不舍。(2)斯诺回到西安的第二天,蒋介石也来到这里,当时的情况是“街上停止一切交通,城门口的所有道路都遍布宪兵和军队的岗哨。沿路农民都被赶出了家。有些不雅观的破屋就干脆拆除,不致使人觉得难看”。这和斯诺“记忆犹新的场面——毛泽东、徐海东、林彪、彭德怀毫不在乎地走在红色中国的一条街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斯诺是如何评价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场面的?斯诺的评价是:“这生动地说明谁真的害怕人民,谁信任人民。但是即使西安府所采取的全部保护总司令生命的措施后来也证明是不充分的。就在保卫他的军队中间,他的敌人也太多了。”(3)斯诺非常深入地分析了西安事变的政局背景,也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西安事变的整个过程。请你对照历史课上学习过的相关知识,丰富对其的认知,并制作“历史大事卡”。历史大事卡事件经过: 在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拒绝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兵谏”,在西安拘捕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人物表现: 蒋介石——刚愎自用;张、杨——破釜沉舟;周恩来——顾全大局 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态度: 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它比蒋介石在南京或上海发动的政变,或者共产党占据广州的情况,其流血和笨拙程度都不知要低多少。起事计划事先一点也没有泄露给敌方。到12月12日早晨6点钟,整个事件就已经结束了。(4)在这部分内容中,斯诺对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以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前景,都进行了分析。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于获得胜利,原因很简单(正如本书所证明的一样,如果说它证明了什么的话),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而且这种胜利一旦实现,将是极其有力的,它所释放出来的分解代谢的能量将是无法抗拒的,必然会把目前奴役东方世界的帝国主义的最后野蛮暴政投人历史的深渊。(5)设计手抄报。答题提示:小报可按照“斯诺看保安”“斯诺看西安”“斯诺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来设计栏目。任务3:做总结进入“红区”之前,斯诺带着一系列的问题;离开“红区”之时,斯诺的这些问题都已经得到了答案。请在斯诺之前的问题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三个,说说斯诺的回答会是什么。答题提示:在第一篇第一节“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采访纪要时间:1936年6月地点:陕西省西安市绥靖主任官舍采访对象:杨虎城将军问答提示:根据记者的职业习惯和作者进入苏区后的采访情况,斯诺应该会问一些与杨虎城个人经历和成长道路相关的问题;根据前文“一些未曾回答的问题”和后文作者对邵力子的采访内容,斯诺应该会问“红军的情况”“战事的情况”和“中国是否应该对日作战”等问题。根据作者对杨虎城情况的介绍和历史上杨虎城的行为选择,拟定杨虎城的回答。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上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第一~~二章:进入“红区”在中国生活了七年多,斯诺对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存在着诸多的疑惑,他渴望得到解答,渴望能够冲破新闻封锁,深入“红区”一探究竟......这是怎样的一段旅程呢?他遇到了什么人?经历了什么事?这些人和事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让我们跟随斯诺的脚步,一起踏上进入“红区”的道路吧。(一)阅读前:内容简介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西安事变)。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二)阅读时:圈点批注1.用“ ”勾画斯诺西行途中所遇到的人和事。2.用“ ”勾画出斯诺对杨虎城将军访问的相关信息。(三)阅读后:梳理整合任务1:填表格对斯诺西行途中所遇到的人、事进行梳理,填写下表。地点 交通工具 遇到的人 发生的事 斯诺的印象(反应)从北京到西安途中 火车西安 不详从延安到安塞途中 步行百家坪 步行周恩来的司令部 不详到保安的途中 骑马任务2:做访问斯诺到达西安时,杨虎城将军正处在“多灾多难的当口”,斯诺只对他做了“简短的访问”。根据前后文推测:在访问过程中,斯诺会向杨虎城将军提出什么问题?又得到了怎样的回答?请设计三个问题并回答,按照以下格式完成采访纪要。任务3:写剧本请在斯诺第一次与“赤匪” 吃饭、斯诺与第一个红军战士交谈、斯诺和两个“红小鬼”、斯诺和红军旅伴等情节中选取一个,在书中所写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写一个短剧。第三~~六章:红星在西北在保安,斯诺见到了中华苏维埃的掌权人物毛泽东,并对他做了多次采访,听他畅谈个人的革命历程和红军的成长壮大过程,听他回忆长征的艰难、讲述革命的理想、分析革命的前途。在保安,斯诺还采访了红军大学校长林彪、红军剧社社长危拱之等红军干部,采访了诸多红军战士,了解了苏维埃社会的经济运行、教育普及和文化宣传工作。(一)阅读前:内容简介第三章:在保安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建。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本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改变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第五章:长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而英勇的事迹。第六章:红星在西北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面的政策。(二)阅读时:圈点批注1.用“ ”勾画斯诺在不同时间和地点采访的不同的人及其相关信息。2.用“ ”勾画出书中关于刘志丹的内容,了解其事迹。(三)阅读后:梳理整合任务1:填表格在保安,斯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采访了不同的人,请在下表中填写相关内容。采访时间/地点 采访对象 年龄 职务 采访主题毛泽东洛甫林彪危拱之林伯渠徐特立任务2:写小传刘志丹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请梳理书中关于刘志丹的内容,查阅资料,为他写一篇小传。任务3:提问题你是个爱提问题的人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我们不难发现,爱想问题、会提问题是斯诺的特点,也是斯诺在陕甘苏区所见到的许多人的特点。让我们向他们学习提问题,请就书中内容提出三个问题,并给出自己的回答。问题一:回答:问题二:回答:问题三:回答:第七~~十章:同红军在一起在保安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斯诺前往甘肃边境,深入前线进行采访。一路上,他跟“红区”的农民、工人亲密接触,亲切交谈;在前线,他近距离采访彭德怀、徐海东等红军将领,跟红军战士们打成一片。(一)阅读前:内容简介第七章:去前线的路上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第八章:同红军在一起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到他们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落后、军事过硬、敢打敢拼、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总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地生活。第九章:同红军在一起(续)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第十章:战争与和平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及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二)阅读时:圈点批注1.用“ ”勾画书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并在旁边批注其形象特征。2.用“ ”勾画斯诺所描述的与吴起镇工业发展相关的文字。(三)阅读后:梳理整合任务1:比一比在细节的表现上,斯诺有着巧妙而又细致的匠心,在他的笔下,同一类人物、同一种场景可能会两次出现,彼此呼应。请根据以下提示语,找出与之相关的两个细节描写,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并分析其作用。(1)两个(贫民会)主席。(2)两个号手。(3)两次骑马。任务2:辩一辩就以下两个话题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1)在陕甘苏区的“工业中心”吴起镇,斯诺遇到一个叫朱作其的电器工程师,他放弃了在南方担任顾问工程师的高收入工作,丢下家庭,到陕西的荒山中来工作。你认同他的选择吗?为什么?(2)“红区”的工人和战士们都很喜欢唱歌,对此,斯诺非常喜欢。但朱作其却有所抱怨:“这些人花在唱歌上的时间实在太多了!”而“现在不是唱歌的时候”。你认同谁对唱歌的态度?说说理由。任务3:画一画请根据斯诺的描述,为吴起镇绘制一幅工业发展全景图。第十一~~十二章:红星闪耀从前线再次回到保安,斯诺像回家一样,一边过着平静的假日生活,一边继续采访红军指挥员和苏维埃干部。1936年10月中旬,斯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保安。此时“西安事变”已奏响前奏,而斯诺分明已经看见,红星闪耀,红霞满天。(一)阅读前:内容简介第十章:回到保安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第十一章:又是白色世界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的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二)阅读时:圈点批注1.用“ ”勾画出斯诺离开保安时的心情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他此时的情感。2.用“ ”勾画斯诺回到西安后见到的场景,及其对这些场景所做的评价。3.用“ ”勾画出与西安事变相关的信息,了解西安事变。(三)阅读后:梳理整合任务1:讲故事从前线回保安的路上,斯诺遇到了农民欢迎凯旋的部队,部队活捉了两个民团匪首。请结合斯诺进入陕甘苏区时被误认为是民团匪首的情节,查找书中相关内容讲述“真假匪首”的故事。任务2:编手抄报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思考,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你的答案。要求:自主设计栏目,体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联。(1)离开保安时,斯诺用两个句子表达了他的心情,请找出这两个句子,并体会他的感情。(2)斯诺回到西安的第二天,蒋介石也来到这里,当时的情况是“街上停止一切交通,城门口的所有道路都遍布宪兵和军队的岗哨。沿路农民都被赶出了家。有些不雅观的破屋就干脆拆除,不致使人觉得难看”。这和斯诺“记忆犹新的场面——毛泽东、徐海东、林彪、彭德怀毫不在乎地走在红色中国的一条街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斯诺是如何评价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场面的?(3)斯诺非常深入地分析了西安事变的政局背景,也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西安事变的整个过程。请你对照历史课上学习过的相关知识,丰富对其的认知,并制作“历史大事卡”。历史大事卡事件经过: 人物表现: 历史意义: 作者态度:(4)在这部分内容中,斯诺对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以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前景,都进行了分析。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5)设计手抄报。任务3:做总结进入“红区”之前,斯诺带着一系列的问题;离开“红区”之时,斯诺的这些问题都已经得到了答案。请在斯诺之前的问题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三个,说说斯诺的回答会是什么。采访纪要时间:地点:采访对象:问:答:问:答:问:答: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上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暑假阅读指导(原卷版).doc 八上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暑假阅读指导(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