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北省 2024—2025 学年下学期八校期末联考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共 6页,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 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题3 分,共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罗马帝国早期的纪念碑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皇帝出征和向士兵讲话的场面,到了帝 国后期 ,皇帝形象高大 ,超乎常人 ,士兵形象则渺小模糊。皇帝的不同形象体现了罗马帝国( )A. 君主政治的发展 B. 对外扩张的频繁C. 海外贸易的发达 D. 文学艺术的繁荣2.“ 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 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这一理论的提出主要基于( )A. 全球航路的开辟 B. 殖民扩张的盛行C. 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D. 工业资本主义的需求3.面对拉美解放后的糟糕局面,玻利瓦尔曾悲叹道:“ 我们试过了太阳底下的一切办法,没 有一个管用。墨西哥完了,危地马拉毁了,智利出了新麻烦 ……玻利维亚两年换了三个总统,其 中两个死于谋杀。” 拉美这一局面的出现( )A. 源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薄弱B. 反映了拉美新兴国家间矛盾的尖锐C. 折射出宗主国残余势力的强大D. 表明拉美政治经济结构未发生变动4.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中说道:“ 对企业家而言,从没有比 19世纪 70年代初期 更令人兴奋的经济发展期。这个年代,就像维也纳新闻记者所描写的那样:‘ 人们筹设公司,好 把北极光运送到(维也纳)圣史蒂芬广场,或在南海岛屿的土著中出售我们的鞋油。’ ” 这反映出 ( )A. 工业革命的扩展增强了人们的信心 B.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密切了各地联系 C.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D. 落后国家和地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5.19世纪末,英国棉花种植协会在非洲进行了大量的棉种试验。英国棉花种植协会派专 家教非洲农民棉花种植技术,并且制定棉花销售等相关法规,给予英国棉花种植协会特殊照顾。 这一做法( )A. 推动了非洲地区的工业化 B. 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C. 满足了资本原始积累需要 D. 强化了殖民地对英国的依附6.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 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 菇,企业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农家本身食用之 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主张停用货币。” 下列对材料的合理解读是( )A. 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B. 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C. 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D. 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7.在雅尔塔会议上,美国就巴尔干问题提出了《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它强调 “ 用民主 的方式解决他们迫切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 ”“ 建立他们自己选择的民主制度 ”。美国意在 ( )A. 推动欧洲民主进程 B. 促进巴尔干地区的重建C. 主导战后欧洲秩序 D. 排除苏联在西欧的影响8.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法国希拉克政府将原属国营、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的银行 和企业,估资作价后以股票的形式出售给个人及私人企业,仅 1986年至 1987年,被私有化的大 企业及银行就有 11家。法国政府的这一举措旨在( )A. 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B. 顺应欧洲一体化的进程C.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 缓解国民经济发展困境9.在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着全球化的规则,跨国资本挤压着发展中国家的政 府主权,致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高度依附于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内在的不稳定性又借此 机制转嫁到发展中国家,造成了许多 “ 失败国家”。这一状况( )A. 为逆全球化的出现埋下隐患 B. 反映出全球化加剧了阶级矛盾 C. 说明全球化阻碍了经济发展 D. 颠覆了国际政治经济现有秩序10.广西北海合浦的汉墓群地下墓葬多达 1万座,是目前我国保存较好的大型墓葬群之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波斯陶壶(如图)是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对该陶壶的合理解释是( )A. 两汉时期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B. 丝绸之路贸易发展极盛 C. 外来文化改变了汉代社会生活 D. 中外存在经济文化交流11.两汉时期,儒学的“ 五经” 伴随着汉字已传播至朝鲜,之后朝鲜参考中国的韵书,创造了 自己的文字“ 谚文” ;西晋时期,汉字伴随着儒家思想与中国化的佛教东传入日本,后来日本根 据自己语言的发音并借用汉字的笔画,创制出了假名。据此可知,汉字的传播( )A. 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 B. 消除了东亚地区的交流障碍 C. 提升了有关国家的文明程度 D. 促使宗藩关系体系最终形成12.17世纪初,在荷兰饮中国茶的只限于少数富裕阶层,但到了 18世纪后半叶,普通人家也 习惯在午餐后不久饮茶,较富裕家庭的饮茶时间则移至午后末尾,与此同时,人们在早餐前或 早餐时喝茶的习惯也逐渐出现。这反映了当时荷兰( )A. 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 与东方贸易的扩大C. 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 崇尚东方生活方式13.在古代,除游牧民族的迁徙外,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原因迁徙。公元前 8—前 6世纪,希 腊人广泛移民于地中海周边地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等地后,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 人向那里移民;罗马共和国时期,众多罗马人去了意大利其他地区和省份。引发农耕民族迁徙 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不足和土地占有的不平等B. 为扩大本族文化的影响 C. 寻找稳定的生存环境 D. 控制其他国家14.据考古发现,唐代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儒家典籍和史书,如《毛诗》、郑玄注《论语》《伪 孔传尚书》《孝经》《急就篇》,以及佚名的《晋书》等,都是唐代流行或是经过官方修订的书 籍,这说明唐代( )A. 调整文化政策以推动区域发展 B. 儒家文化在西域正统地位确立 C. 内地文化对边疆地区影响扩大 D. 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较频繁15.在希腊化时代,随着希腊建城运动的开展,体育馆作为城市的地标建筑之一,随之出现在希腊人所征服和统治的世界,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成为其他民族融入希腊文化圈的有效途 径。由此可知,古希腊体育馆的扩展( )A. 使得各城邦政体趋同B. 促使西方人文精神逐渐成熟C. 催生了智者运动兴起D. 成为希腊世界强有力的纽带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 4 小题,共55 分 16.(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往已经变成人类历 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不断的人口迁移,世界范围的贸易运动,以及不同文化的交叉相遇而 产生的令人迷惑的经历,都标志着现代世界史的真正开始。欧洲人改变甚至毁灭了许多别的 文化,但他们自己的文化通过与其他地区人民、社会传统和宗教之间的稳定而广泛的联系接触也发生了转变。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海军成为决定性力量。欧 洲由于引入了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与此同时,各 个文明地区日益与跨大西洋的经济体系连接在一起,当欧洲士兵、商人和传教士进入这些地 区时,美洲和非洲的人民也为保卫自己正在发展的文明和各种习俗而斗争。——摘编自 R.R.帕尔默、乔·科尔顿等《现代世界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 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7.(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7 年,美国的参战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变数。如果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起欧 洲争端,那么许多美国人都会认为与美国无关,美国人理应继续享受和平。可是,随着大战 持续进行,这项叫做孤立主义的政策却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到 19 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 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 ……其实,早在 1915 年威 尔逊就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咨文,建议增加陆军,扩大舰队和增加海军人员。美国人看出,如 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引自(美)费尔南德斯·阿迈斯托《世界: 一部历史》等材料二 1914 年 6 月,一战爆发。8 月,北京政府颁布的《局外中立条规》,宣告中国 恪守中立,一切事宜,均按国际公法办理。1917 年 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而致美国参战,协约国胜券已握。 8 月中国正 式对德宣战。中国随即收回德奥在华特权,掀起对协约国的修约谈判。——摘编自李志学《 “ 一战” 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不再 “ 继续享受和平” ,介入 “ 这场战争” 的原因。(8 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 一战” 对中国政治、经济所产生的影响。(6 分)18.(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 20 世纪 20 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 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 业也发展起来。——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 2《经济与社会生活》材料二 新世纪开始之际,因特网使用者几乎半数在美国,英语则成为其统治语言。欧洲和亚洲都有人担心,因特网显示出世界不仅向全球化、也朝美国化迈进了一大步 ……与此 同时,在那些有机会有办法接触计算机新技术的国家和不能接触新技术的国家之间,划开了 一条鸿沟。 一种数字分隔出现在各国内和全世界富国和穷国之间。——[美]帕尔默著,何兆武等译:《现代世界史》(1)材料一所述的技术突破,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5 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信息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影响?(5 分)(3)综上所述,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4 分)19.(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 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与美洲之间开辟了新航线。他们 在美洲建种植园,开发金银矿,由于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殖民者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 化的非洲大陆。与此相适应,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尚待开发的 “ 处女地”。——摘编自《近代与现代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材料二 美国的第一次移民高潮发生在 1820 年至 1860 年,这期间移民总数高达 500 万,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北欧、被贩卖到美国的非洲黑奴和少数来美国淘金的中国人。第二 次移民高潮是从 1861 年到 1880 年,约有 500 万移民来到美国。内战之后美国迎来了工业化 的高峰期,劳动力需求旺盛, 1864 年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为从欧洲招募熟练工 人来美国工作,一些企业还组团赴欧洲招聘。第三次高潮从 1881 年到 1920 年,这一阶段美国政府多次立法吸引来自欧亚非和拉美等地的移民,移民人数猛增到 2 350 万。经过三次移民高潮,到 1920 年,美国的人口总数首次超过 1 亿。在移民潮中,美国坐 享其成,无需教育和培训就从欧洲得到成千上万的熟练工人。据统计, 1871~ 1892 年间, 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中,有大约 23%是熟练工人,他们带来了钢铁、纺织等工业技术, 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力量。移民改变了美国的命运,巨大的移民浪潮丰富了美国的文化,同时引发了排外逆流。 ——摘编自《美国移民的历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5~ 16 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6 分)(2)谈谈你对美国历史上移民浪潮的理解。(8 分)高二历史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题3 分,共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C A B D A C D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A D C B A C D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 4 小题,共55 分16. (13 分)答案:(示例)论题: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3 分)阐述: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促进了世 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羊等家畜家禽,小麦等农作物引入美洲, 美洲特产马铃薯、玉米、甘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世界不同地区的宗教、传统和文化相互影响。(8 分)总之,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日益连接成一个整体,人类社会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2 分)17. (14 分)答案:(1)原因:美国希望参与争霸、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 加强;战争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8 分)(2)影响:政治: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爆发了五四运动。经济: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 侵略,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6 分)18. (14 分)答案:(1)影响:延长食物保质期;便于食品的运输;丰富人民的生活;但也会出现食 物的生物安全问题。(5 分)(2)影响:密切了世界各地的交流与联系,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使世界出现 “ 美国 化” 倾向,并导致世界各国和各国内部的贫富差距扩大。(5 分)(3)认识:科技进步不仅影响人类社会生活,也改变世界格局,其影响是全方位的;科 技进步不仅给人类带来更加便利的美好生活,也会带来消极影响,其影响是多方面的。(4 分)19. (14 分)答案:(1)特点: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 发地区移民;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6 分)(2)理解:随着 19 世纪以来美国两次工业革命和内战后美国西进运动的深入开展,对劳 动力的需求大增,政府多次立法鼓励移民。移民来源地区广泛,吸引大量移民涌入。(2 分) 移民浪潮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熟练技术工人和广阔市场,推动了美国历 次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深入开展,促进了美国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美国成 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和世界超级大国奠定基础。(2 分)移民也带来了开放多元的思想文化,美国能够吸收来自欧洲、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增加了文化的多样性,使美国 形成了多元的移民文化,给美国社会带来创新活力,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为美国的崛起和腾飞提供了精神支持。(2 分)但是,移民也给美国社会带来了长期深远的负 面影响,出现了白人至上、种族歧视、宗教对立、文化冲突等社会问题,使美国社会的文化 认同始终存在着不同族群间的矛盾与冲突。(2 分)(各要点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