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国家是什么课后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国家是什么课后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1.1《国家是什么》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国家不再是为特定阶层服务,其存在的意义在于维护和改善当前的制度,使全体国民都能最大限度地从现行制度及改革中获益。秩序一旦崩溃,大多数人都将损失惨重。”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准确说明了国家的本质属性
B.揭示了国家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C.用国家的社会管理属性掩盖了国家的政治统治属性
D.揭示了国家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2.中国古代有“民贵君轻”的重民思想,还有体察民情、广开言路的明君作风;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有“民有、民治、民享”的规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国家制度的民主,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①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②剥削阶级国家实行专制政体,现代国家采用民主政体
③所有国家,既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④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孟德斯鸠认为,国家的形式取决于领土的大小,不大的国家应该采用共和政体,中等国家应该采用君主政体,幅员广大的国家应该采用专制政体。这一错误说法实质在于(  )
A.只看到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
B.肯定了国体对政体的影响
C.否定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
D.只看到环境、人口与政体的关系
4.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先产生私有制,再产生国家,后有阶级产生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到一定时期,阶级如果消亡,国家也会消亡
③国家是统治阶级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
④国家是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封建社会才产生国家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欧洲进入封建社会,要比中国晚得多,方式也不一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在欧洲大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影响波及整个欧洲,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制;美国独立战争,既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北美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新中国成立前,四川等地的彝族地区大约有100万人口保留着奴隶制度。新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对这些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奴隶制和封建农奴制,西藏等地区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对各地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具有统一性
②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影响等因素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③西藏由农奴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过程的否定
④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于2022年7月22日举行临时会议,正式批准了东京电力公司关于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各国有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义务,“各国应按照国际法承担责任”。倘若日方执意一条道走到黑,国际社会完全有权利拿起法律武器,对其进行追责索赔。这说明( )
A.日本行使主权国家的权利不容干涉
B.国际法的法律效力高于日本国内法
C.国际法调整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
D.主权国家应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7.关于国家的本质,有这样一个观点: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就是利用社会的力量去谋社会的福利。这一观点( )
①抹杀了国家的根本属性
②看到了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
③正确揭示了国家的本质
④是对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观点的否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原始社会不存在军队、监狱等机构。随着阶级与阶级斗争的发展,夏朝时出现军队、监狱等机构。由此可见( )
①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②国家的建立是为了维护阶级间的秩序
③国家存在是为更好履行服务职能
④国家是运用暴力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哪个国家的专利。实现民主的方式不能千篇--律!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应选择能有效行使国家职能的民主制度
②要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制度
③民主是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选举代表民意的人
④民主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国家之起源,即由于人类繁殖所需的一对男女以及生来就为主人与奴隶的相互保全欲求,自然而然地构成家庭,由此逐步形成一个自然村。人类天性向往美好生活,为了满足这种本性欲望,继而在自然村的基础上自发地建立一个共同体。这一顺其自然发展形成的共同体,就是国家。该观点( )
A.深刻揭示了国家的本质 B.肯定了国家具有社会管理职能
C.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D.正确地阐释了国家的产生过程
11.代议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政治活动中心,由少数代表通过讨论或辩论进行主要立法和行政决策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现代民主制国家大都采用代议制。代议制之所以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是因为( )
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②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
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
④它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都采用的政体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国家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恩格斯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
①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国家必然包括对一定阶级的民主和对其他阶级的专制
④所有国家民主的主体就是专政的对象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二、简答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式民主的实质是“钱主”。号称民主典范的美国,其总统和参众两院议员的选举沦为烧钱的游戏,一人一票异化为“一元一票”。筹集竞选经费的能力早已成为问鼎白宫的风向标,金钱是“打开权力之门的金钥匙”。历史学家做过统计,从1860年以来的历次美国总统大选中,竞选经费占优的一方几乎都获得了胜利。
与资本主义不同,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为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制度基础,从而能够把民主政治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它不是仅仅在形式上宣称“人民主权”,而是在实质上使人民真正成为主权者。只有这样的民主才真正具有广泛性和人民性。
从国家性质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C:材料观点把国家看作是全民的国家,只看到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用社会管理属性掩盖了其阶级性,C符合题意。
A:国家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材料中的观点并没有准确说明国家的本质属性,A排除。
B:材料中的观点强调了民主,但并没有体现专政,没有揭示国家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B排除。
D: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材料没有涉及,D排除。
故本题选C。
2.C
①: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无论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如此,①正确,不符合题意。
②:剥削阶级、现代国家都有可能实行专制政体或采用民主政体,②符合题意。
③: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既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③符合题意。
④:我国是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④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C
A:材料认为国家的形式取决于领土的大小,否定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A不选。
B:材料认为国家的形式取决于领土的大小,否认了国体对政体的影响,B不选。
C:题中孟德斯鸠的观点认为,一个国家采取何种政体取决于其领土的大小,这种观点否定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C入选。
D:题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只看到领土的大小与政体的关系,没有看到环境、人口与政体的关系,D不选。
故本题选C。
4.A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②③:“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由此可见,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到一定时期,阶级如果消亡,国家也会消亡;②③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①: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先有阶级产生,才有国家产生。①错误,但符合题意。
④:最早的国家产生于奴隶社会,④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5.C
①:材料反映了各地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表明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多样性,而不是体现统一性,①错误。
②: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影响等因素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②符合题意。
③:西藏由农奴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对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过程的否定,而恰恰是顺应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规律,③错误。
④:材料反映了各地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表明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多样性,④正确。
故本题选C。
6.D
A:主权国家的主权不容侵犯,但不得以维护主权的借口侵犯他国合法权益、践踏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A错误。
B:国家不能用国内法的规定来改变国际法的现有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国际法也不能干预国家按照主权原则所制定的国内法,B错误。
C:“国际法”,指适用于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的法律规则的总体,C片面。
D:作为主权国家,在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等基本权利的同时,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D正确。
故本题选D。
7.B
①④: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就是利用社会的力量去谋社会的福利。这一观点没有看到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没有正确揭示国家的本质,否认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①④符合题意。
②:题中没有涉及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②不合题意。
③:国家的本质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题中观点否认了国家的本质,排除③。
故本题选B。
8.B
①④:随着阶级与阶级斗争的发展,出现了军队、监狱等机构,说明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运用暴力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①④符合题意。
②: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建立是为了实现阶级统治,②说法有误。
③:国家存在是为了实现阶级统治,③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B。
9.A
①②:材料指出实现民主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启示我们要从国情出发选择适合的民主制度,选择能有效行使国家职能的民主制度,故①②正确。
③:材料强调的是各国的民主应从各国实际出发来实行,且民主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原则选举代表民意的人,故不选。
④:材料强调的是各国的民主应从各国实际出发来实行,故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0.C
C:从产生上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同家的根本属性。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国家是因人类天性向往美好而自然形成的,显然否认了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性,C正确。
AB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ABD排除。
故本题选C。
11.C
②③:因为只有公民广泛参与的政体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并且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所以代议制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故②③符合题意。
①:选项①说法正确但与设问不构成因果关系,故①不选。
④:当今世界,不是所有国家都采用代议制,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2.C
①②:国家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说明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①②正确;
③:民主制国家包含的是对其他阶级的专政而非专制,③错误。
④:民主的主体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对象是被统治阶级,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3.
(1)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西式民主的实质是“钱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