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课件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对比阅读
行路漫漫,乡思愁苦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诵读,感受诗歌韵律。
2.借助注释和联想,比读两首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的异同点。(难点)
3.求同存异,理解古诗中“乡愁”的不同表达方式。(重点)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这是家国同庆的中秋。同学们,当你们提起灯笼,映照万家的时候,有那么一群客居他乡的游子,正行千里路,过激流险滩,梦想着回家!今天,王湾和马致远相约于此,让我们一起品读《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感受他们那故园之思!
活动一:初读乡愁,感悟乡情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两首诗,要求:
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感受诗歌韵律之美。
古诗音乐性极强,节奏性特美,乃是世间上千种语文中唯一一种“诗的语文”,无与伦比!
——周汝昌
1.自由诵读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知人论世
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
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不得归家。这首诗是王湾在游历江南时所作。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前往异乡所作
元朝建国之后把中国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实行等级制度管理。元朝的长官应由蒙古人担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马致远生活的时代开始任用汉族文人做官,但又未能全面普及,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了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古代文人“学而优则仕”,马致远前半生就为功名四处奔波,却仕途坎坷,壮志未酬,这首小令道尽了诗人“半生飘零一世坎坷”的彻骨之痛。
四处飘零所作
“唐代诗坛有一股空前的大丈夫之风,连忧伤都是浩荡的。”
——余秋雨
一个踌躇满志,一个天涯孤客;
一个意气风发,一个心灰意冷。
同是羁旅思乡人,
情深情浅各不同。
活动二、品读乡愁,比较不同
1.尝愁丝:如果用一种味道来形容感受乡愁?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尝愁丝 我会用一种 来形容乡愁。因为 。
(1)尝愁丝:如果用一种味道来形容感受乡愁?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我会用一种“挥之不去的像苦瓜一样的浓浓苦涩”的味道来形容乡愁。因为从“断肠人”一词看出,马致远的愁苦已经苦得肠子都要断了。
我会用一种“淡淡的酸味”来形容乡愁。因为从王湾此时前往异乡的路途中,虽然也是思乡,但还能寄雁传书来向家人报平安,路上的美丽景色也消散了一些愁苦。
(2)观意象:两首诗分别看到了哪些景物?特点一样吗?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尝愁丝
观意象 浓浓的苦涩味道
淡淡的酸味
活动二、品读乡愁·比较不同
(2)观意象:用景物的色调来表现情感的不同。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枯藤 夕阳
老树 天涯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客路
青山
行舟
绿水
潮平
风正
船帆
海日(初升红日)
归雁
暖色调
(宏阔乐观)
冷色调
(凄凉悲痛)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客路/古道 潮平/流水
风正/西风
海日/夕阳
归雁/昏鸦
你能说说这些相同或相似意象所蕴藏的意境的不同吗?
什么是意象?
意象+意象 意境
考题链接:意境赏析(3分)
解释词义,关注修辞(1分)+所描绘的景物画面(1分)+诗人此时的心情(1分)。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客路/古道 “客路”是旅人前行的路(1分),此时诗人远离家乡前往异地(1分),他的心情可能是淡淡的忧愁(1分)。 “古道”是荒凉偏僻的道路(1分),沿途的景色是萧条的(1分),诗人的心情是孤寂的(1分)。 潮平/流水
风正/西风
海日/夕阳
归雁/昏鸦
你能说说这些相同或相似意象所蕴藏的意境的不同吗?
潮平
流水
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显得两岸更加开阔,同时说明风平浪静,风浪不大,显得诗人心胸开阔。
乡野中的溪水静静缓流,围绕着宁静的村庄,给诗人以和谐安适之感。
风正
西风
江面上的风是和顺的,和风下,波平浪静,帆才能“悬”,而不是鼓成弧形。诗人吹着和煦的江风,心情也是开阔的。
古诗中的西风即秋风,常象征秋之肃杀,饱含诗人悲伤哀痛的心情。
接下来请小组合作,分析“海日”和“夕阳”。要求:
1.限时3分钟。
2.分工合作,选好发言人以及点评人。
3.小组代表发言结束,请另一小组点评人进行点评。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未逝,江面已显露春意。
白日和黑夜的交替
(一天一天地过去了)
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一年一年地过去了)
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而诗人依旧羁旅他乡,面对此景,情何以堪?他怎能不产生浓浓思乡之情呢
但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又包含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鸿雁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归雁”指远离他乡,思念家乡,回家的人。
归雁
昏鸦
黄昏的乌鸦,发出一阵阵悲鸣,暗示着诗人人到暮年,一事无成,只能栖息枯树(异客他乡),来发出对现实生活悲鸣的抗争。
活动三、再读乡愁,感悟情思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尝愁丝 淡淡的酸味 浓郁的苦味
观意象 暖色调 冷色调 听情思 听情思:如果用一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4)听一听:如果用一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我会用舒缓平和的音乐,我仿佛听到了江水缓缓带着行舟送别诗人的哗哗声,还有天边远行的归雁发出一声声的哀婉鸣叫,带着“我”的思念去往家乡。
我会用凄婉悲凉的音乐,我仿佛听到了枯枝上黑鸦的嘶哑惨叫,伴随着路上瘦马劳累的哼哧哼哧声,都化为“我”内心浓重的哀愁。
活动三、再读乡愁,感悟情思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拓展延伸
古代诗歌“思乡”题材的常见意象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寒江近户慢流声,
竹影当窗月乱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
夜来还到洛阳城。
明月
杨柳
大雁
寒蝉

课堂小结
乡愁,是一缕无尽的思念,飘荡在远方的天空,牵动着每一个游子的心灵;
无论身在何处,故乡家人永牵挂。
莫忘,寄封家书报平安!
课后作业
必做:背诵两首诗歌,争取正确默写。
选做: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首描写乡愁的 诗歌,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多感官 品读的方法进行解读。
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浓烈哀痛
淡淡惆怅 ——
前往异乡 ——
四处飘零
浓度
背景
味道
淡酸 ——
苦涩
色调
暖色调 ——
冷色调
意境
羁旅思乡 —— 暮年难成
声音
舒缓平和 —— 凄婉悲凉
江南早春,游子思乡
深秋残阳,断肠人离
感谢观看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