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苏 轼【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2、通过朗读、利用注释、品读诗句掌握诗人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3、通过品读诗句、合作探究掌握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手法。4、背诵全词。一、你眼中的苏轼遇见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 ,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诗歌方面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方面和黄庭坚、米芾(fú)、蔡襄(xiānɡ)并称“宋四家”。旷世全才,样样精通遇见苏轼苏轼66岁去世,一生中有32年遭贬谪。这首词是他因“乌台诗案”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那时已45岁。屡遭打击,仕途坎坷遇见苏轼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屡遭打击,仕途坎坷遇见苏轼苏轼思想比较复杂,在政治上他坚守儒家人世的精神,在生活上较多地采取庄禅旷达的态度,儒、释、道三家思想圆润地化为苏轼的精神血脉,成为他在各种境遇下的精神支撑。笔耕不辍,坚忍旷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二、宋词流派介绍婉约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豪放派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婉约派写景,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委婉含蓄。豪放派写景,大笔勾勒,朴实明快,直抒胸臆。形式上对比三、《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背景二十岁入京参加科举,从此名满天下。继而陷入变革派与守旧派的政党之争,身陷囹圄,即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经过四个多月的牢狱,终于被释,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在1082年贬官黄州,游览赤鼻矶时作。四、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牌名词题①念奴娇 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位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②“赤壁” 即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③“怀古” 即追念古代人物或历史事件,常用作词题、诗题。(地点)写景题材抒情怀古诗,怀古诗往往是由作者眼中所见之景,引起他对历史人事的联想,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慨或抒己之怀。(一)咏史怀古诗五、整体感知常见标题 标题中往往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常见意象 ①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②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③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④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⑤其他:吴钩、《后庭花》。常见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③借论古之得失,借古讽今,忧国忧民。常用技法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二)鉴赏咏史诗三步骤: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情感态度。(表了什么情感态度)3.这种情感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用了什么方法技巧)咏史怀古诗结构:临古地——思故人——忆其事——抒己志1.修辞手法2.表现手法3.表达方式4.结构技巧(三)表达技巧比喻 拟人 反问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双关描写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2.借事抒情3.托物言志 4.借古讽(喻、鉴、伤)今 5.借典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对比、反衬、象征、想象、化用典故、比兴、烘托、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描写角度观景顺序:远近、高低、上下、点面绘景感官:视、听、味、嗅描写手法正面:白描、渲染、细节、动静侧面:烘托、衬托、虚实整体安排: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层层深入开头部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总领全诗引出下文(铺垫下文、埋下伏笔)中间部分:承上启下(过渡) 前后照应结尾部分: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照应六、诵读感知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 赤壁怀古táoliǎoguānqiánglèi(一)朗读感知lěi【宋代】苏轼边读边思考概括本词上阙与下阙主要内容?huáfà边读边思考概括本词上阙与下阙主要内容?(二)整体感知上阙写游赤壁所见之景,下阙缅怀古人,抒发人生感慨。七、深入探究上阙学习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长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指长江旧时军队营垒的遗迹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1、苏轼立于赤壁,首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观眼前之景大江滚滚东去的长江——滔滔历史长河(具象、有形)(抽象、无形)千古风流人物联想意境开阔,气象恢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长江,亦指人事之水,历史长河将眼前之景与历史的风流人物联系在一块儿,形象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为下阕英雄出场作铺垫。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写的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风流人物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开阔波澜壮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1)“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奠定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2)“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结构上是“怀古”的点题。为下文写“三国周郎赤壁”埋下伏笔,这是先替“赤壁”造声势,替“三国周郎”出场烘托气氛。内容上“淘尽”一词与“千古风流”搭配,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无成”的喟叹,暗含苍凉悲叹。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请重点赏析“淘”字得妙处①淘,冲刷、冲洗。②长江向东流去,波浪冲刷尽千百年来杰出的英雄人物。(波涛滚滚,千古英雄人物都随着江水的奔流而逝去)。③一个”淘“字,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景与人融合在一起,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雄浑、旷远的意境。炼字题,方法指导答题步骤:(确定词性) → 释义+分析+效果(1)(释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情景。(翻译、手法)(3)(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效果作用:意境+感情)上阙炼字动词:表现了XX(名词)+特点(例如:一个”淘“字,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情感4.本词的上阙,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大江 故垒 赤壁 乱石 惊涛 千堆雪5.这些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观眼前之景1、地面:广阔、辽阔、苍茫、深远2、天空:高远、空旷、寥廓(高远空旷)3、高山广漠、长江大海:“雄”“壮”4、山林幽谷:“幽深““深邃”(一)审空间(地面和天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6.哪些字用得好,用了什么手法?“穿”字是会意字,从牙,从穴。“牙”指野兽犬齿。“牙”与“穴”联合起来表示“野兽以犬齿挖掘洞穴”,本义:凿通,凿破。穿乱石穿空“惊”字是形声字。《说文解字》:驚,馬駭也。从馬,敬聲,翻译过来就是惊马遇警而嘶鸣。惊惊涛拍岸赏灵动之字“穿”夸张手法,写出山崖陡峭直插云霄的气势。“惊”拟人手法,写江水的汹涌。“拍”夸张、拟人手法,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写出排山倒海的气势。“卷”写出浪花的汹涌,波涛的巨大力量。“雪”比喻手法,水色纯白如雪。渲染环境气氛赤壁的雄奇壮丽7.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了怎样深沉的感慨?有什么作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①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由描景过渡到写人。②这一声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下阙学习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姿容雄伟,英气勃发手持羽扇,头戴纶巾。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代指曹操的战船指赤壁古战场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的头发同“樽”,一种盛酒器。指酒杯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1.面对这如画的江山,苏轼想到了哪位英雄豪杰,找出描写这一人物的句子,分析苏轼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一人物形象的?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美女衬英雄,写周瑜幸福美满的婚姻。写周瑜的打扮,表现了周瑜的儒雅风流。2.三国英雄人物这么多,为什么作者偏选择周瑜来写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周瑜的功业,表现了周瑜的英姿勃发。分析周瑜形象2.三国英雄人物这么多,为什么作者偏选择周瑜来写呢?羡慕分析周瑜形象风姿俊朗从容儒雅指挥若定,战果辉煌年轻得意3.词中,苏轼此时是怎样的一个形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作者为何如此“多情”以至于“早生华发”呢?黄州惠州儋州45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59岁被贬惠州62岁被贬儋州66岁卒于常州常州苏轼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3447幸福美满爱妻亡故英俊儒雅早生华发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功成名就功业未成4.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词人独独怀念周瑜 借周瑜年少有为的形象,表达对英雄的赞颂和敬仰,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之情。抒一己之怀积极or消极?5.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苏轼虽遭贬斥,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感慨“人生如梦”,但情感并不消极。与周瑜的政治功业对比,自己是失败的,但上片写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像周瑜这样的英雄终也随着岁月流逝而不复存在,从人类历史来看,二者终是“人生如梦”。人生短暂,而江月永恒,“一樽还酹江月”拿一杯酒,且祭奠江中之月,脱离苦闷,让精神获得自由,表现出的是一种旷达浩逸之风。精神情感的自由 洒脱旷达的情怀情感变化:激昂慷慨——惆怅失意——趋于平静6.“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具有激奋和伤感的双重色彩,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奋发乐观的人生态度。不仅祭奠明月而且祭奠古人更是祭奠过去的自己——心灵得到升华当代社会谁堪称英雄?谁堪称风流人物?赏灵动之字八、思路小结观眼前之景(写景)思历史人事(怀古)抒一己之思(借古伤今)(过渡)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借景抒情,引出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追忆。词的下阕通过以古写今,塑造周瑜这一英雄形象,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慨,最后寄情自然,洒脱旷达。九、总结十、知识延伸本词的豪放体现在哪里?豪放词特色景物描写的豪放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纵横驰聘、游刃有余的描写,呈现出一派广阔的景致,显示出宏大的气魄。②周瑜形象的豪放选取了婚姻美满、风度儒雅、智慧才能卓越三个方面,把周瑜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生动形象。这个少年得志、在赤壁之战中建立奇功的英雄身上,正寄托着词人的人生理想。③情感的豪放生不逢时,一腔抱负无法施展,只能仰望古人。不过“风流人物”也是要被历史长河淘尽的,不如在江月、江风中举杯逍遥吧,词人在失落中得到了暂时的解脱。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写景、咏史怀古、抒情融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鲜明体现豪放词的特点。① 描绘壮阔景物:意境壮美② 刻画英雄人物:感情豪迈③ 抒发壮志豪情:高远苍凉情景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风华正茂的英雄形象的词句是:“ , 。”(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之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词句是:“ , , 。”(3)《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的词句是“ , ,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