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高考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新高考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届四川省新高考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图1、图2分别是夏朝和商朝早中期都城遗址平面示意图。据此可知( )
A.铜器使用得到普及 B.社会分工日趋成熟
C.神权逐渐超越王权 D.城市布局渐成规制
2.西汉建“石渠阁”保存秦朝律令图书,东汉的“东观”“兰台”也保存了大量诏令、奏章等陈规旧例,统称为“故事”。汉顺帝打算册封其奶妈,尚书左雄以查阅“故事”中,没有给奶妈封爵授邑的先例作为劝谏的理由。“故事”在两汉时期( )
A.标志着古代档案制度的成熟 B.传承了政治经验和行政规则
C.反映了政治决策具有随意性 D.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
3.据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一名粟特商人因唐商李绍谨借绢货不还,以《唐律疏议》“异类相犯者,以(本)法律论”的原则上告当地官府。官府根据商、货往来关隘、馆驿记录,查明案情,判李绍谨归还本利。据此可知,当时( )
A.陆上丝绸之路商贸争讼频繁
B.朝廷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
C.边疆地区已普遍实施郡县制
D.中华法系得以通行周边各国
4.北宋中期,“宗室以女卖婚民间”的现象日益增多。商人李绶与宗室赵承俊结为儿女亲家后,包拯惊呼“天支之秀,下偶非类”。宋仁宗也下诏要求宗室嫁女“择士族之有行义者,敢以财冒为婚,御史台察举之”,但此情形仍屡禁不止。这反映出当时
A.抑商政策遭到严重破坏 B.民间奢靡之风愈演愈烈
C.商品经济冲击等级观念 D.理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5.明初,政府规定有地五亩以上至少植棉半亩,通过本色、折纳等方式征收棉布,供给皇室、官僚、军队。明中后期,农民为缴纳田租扩大棉花种植,政府则改为委托地方收购或通过秦晋山陕商人南下采买,“白银动以数万计……(谷牙行)争布商如对垒”。这表明当时( )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
C.官营手工业被全面取代 D.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6.《瀛环志略》认为“以商贾为本计”是西方富强的原因,推崇美国“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之制度,“创古今未有之局”,主张中国“对外与外洋各国均善邦交,对内取法泰西文明,并采用其长技,以图自强也”。这些主张表明( )
A.国人抛弃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B.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开始形成
C.中国开启了政治现代化历程 D.先进人士探索国家富强之路
7.如图是漫画家钱病鹤1909年的作品《各国联合龙灯大会》。画面上举着“灯笼”的是俄、美、英、法、日等国家,而带头的是一位手举“宝珠”的清朝官员,“灯笼”组成的“火车”冒出“中国铁道现状”字样的浓烟。该漫画旨在( )
A.嘲讽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 B.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C.肯定近代交通事业的进步 D.揭示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源
8.据如表可知,这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 )
南京国民政府军事与债务支出统计
年度(年) 金额(百万元) 占总支出的比重(%)
1929~1930 445 82.7
1930~1931 602 84.1
1931~1932 574 84.0
1932~1933 531 82.3
1933~1934 617 80.3
A.面临财政危机 B.注重经济建设 C.官僚资本膨胀 D.积极准备抗战
9.解放战争时期,以《战友》为代表的解放军基层刊物大多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活泼,战士们阅读后纷纷表示“我要和你拉起手,共同为打倒国民党而奋斗”。同一时期。以《芦沟桥》为代表的国民党军基层刊物大多通篇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字及单调的军官履历介绍。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军擅长刊物编辑工作 B.国民党不够重视基层宣传
C.国共两党政治理念的不同 D.国共军队文化水平的差异
10.1978年6月,邓小平同四位副总理谈话:“同国外做生意、搞买卖,搞大一点。……胆子要大一点。”10月邓小平会见外宾时说:“你们问我们实行开放政策是否同过去的传统相违背。我们的作法是,好的传统必须保留,但要根据新的情况来确定新的政策。”邓小平的谈话( )
A.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方针 B.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C.体现了对外开放的决心 D.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
11.公元前432年,面对即将来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伯里克利在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讲:“我们所应悲伤的不是房屋和土地的丧失,而是人民生命的丧失,因为房屋和土地不会使人有所增加,而人却能使它们有所增加。”这一演讲旨在( )
A.扩大雅典的公民权利 B.建立雅典的民主政治
C.强化公民的集体意志 D.缓和平民与贵族矛盾
12.1229年,巴黎大学师生与以国王母亲为首的巴黎当局因财产纠纷爆发流血冲突,师生集体罢课并撤离巴黎,同时派代表前往罗马向教皇求助。1231年,教皇颁布特许状,赋予巴黎大学自治权、罢教权、司法审判权及学位授予权等系列权力。巴黎大学特许状反映出( )
A.教权与王权的对抗升级 B.大学引领宗教改革潮流
C.大学逐渐摆脱教会控制 D.学术自由得到一定保障
13.据如表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英国工业品进口税率变化( )
名称 时间 棉纺织品 羊毛制品 亚麻制品
1819年 50% 50% 50%
1825年 10% 15% 20%
1841~1846年 10%以下 取消羊毛进口税 20%以下
1852年 基本免税 免税 免税
A.国内消费市场竞争激烈 B.工业竞争优势不断扩大
C.贸易保护政策完全取消 D.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14.20世纪30年代,苏联对集体农庄的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牲畜种类、各类牲畜头数、牲畜产品率、作业方法、各种农艺措施以及各种农产品和畜产品如何分配等,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指标。这些举措( )
A.提高了集体农庄生产效率 B.促进了苏联农业技术的革新
C.完善了苏联农业产业结构 D.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
15.1942年2月,日军轰炸英联邦成员澳大利亚的达尔文军港,澳本土损失严重,澳媒痛批英国的军事承诺。同年3月,澳总理与美国签署协议,澳军接受美军指挥并将达尔文军港供美军使用。澳大利亚这一行为( )
A.标志着美国殖民霸权的建立 B.加速了原有国际格局的瓦解
C.扭转了太平洋战争历史进程 D.导致了英帝国殖民体系崩溃
16.1993年,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流入发展中国家的金额约为800亿美元,其中约66%流入亚洲与中南美洲的新兴经济体,而流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却极少。这表明( )
A.发达国家与南非洲矛盾尖锐 B.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非洲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D.新兴经济体坚持不结盟政策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创造了以农学、医学、天文学、算学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为标志的独特科技体系。近代农业、近代航运、近代石油工业、近代天文台、近代音乐,还有十进制数字、纸币、雨伞、钓鱼竿上的绕线轮、独轮车、多级火箭、枪炮、水下鱼雷、毒气、降落伞、热气球、载人飞行、白兰地、威士忌、象棋、印刷术甚至蒸汽机的基本结构,全部源自中国。事实上,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自中国。
——摘编自【美】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材料二 现代工业时代最重要的机器是时钟,而非蒸汽机。现代工业制度没有煤炭、钢铁和蒸汽机也许还能勉强应付,但没有时钟,是万万不能的。时钟的标准化和精确化代表着其他机器都渴望达到的完美。“时间就是效率”“像钟表一样准时”成为资产阶级的理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管理学家秦勒提出由管理部门分解工作,测定时间,提前设计每个工人工作计划的方法。1913年,美国人福特首创流水化作业,工人如机器般长年累月地在装配线上重复相同动作。人从起床到睡觉,一天的活动都由机械钟主宰。抽象的时间成为生活的新媒介。
——摘编自【美】刘易斯·芒福德:《技术与文明》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代中国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现代工业时代最重要的机器是时钟,而非蒸汽机”这一观点。
(3)任选一本材料所引用的著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历史价值。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历史时期四川地区粮食产业发展概况
时段 概况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后,四川农村经济耕作技术落后,大量种植鸦片,粮田被挤占,粮食产量常年仅能自给。光绪年间,清政府主动引进西方农业科技,兴办农会,建立农事试验场等,但成效有限。
民国初期 民国初年,四川军阀割据,内战频繁,农业生产持续衰落。抗战爆发后,大批难民入川,省政府设粮食增产委员会,督办粮食增产,但人均粮食占有率仍然较低。抗战时期,四川承担了全国1/3的粮食供给任务,农民粮食负担沉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分期分批进行土地改革,组建了农业技术队伍,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开展爱国丰产的群众竞赛运动等,到1952年,各类农产品的产量全面超过1949年的水平。
三线建设时期 兴修梯田水库,发展杂交水稻试验田保障工业人口粮食供应;翠枝花钢铁基地依赖周边农业区催生“厂社结合”模式。1970年成昆铁路通车,与成渝铁路形成联动,1970年代粮食商品率升至25%,支撑工业人口增长40%。
改革开放时期 1982年粮食产量突破400亿斤,农村生产力解放推动粮食市场化,成都平原形成全国性粮油交易中心;1990年代农民工向沿海流动,服务于沿海城市化建设。
——据贾大泉、陈世松《四川通史》
围绕近代以来四川“粮食产业的现代化”,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具有新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40年代初,日军的疯狂破坏与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造成巨大损失,民众生活困苦,边区财政入不数出,脱产人员过多更加重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政策。“精兵”要求一切脱离生产的武装部队,不能超过居民人数的2%,一二九师总部直属队在紧缩后只留下原有人员的4%;同时发展民兵,培养民兵战斗力,以坚持敌后战争。“简政”要求“缩小领导机构,截法骈枝机关,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充实下层,加强敌占区工作”“合并县或设立联合县,提高行政效率,并实行大区大村制”。对此,《解放日报》发表了《精兵简政的模范》社论:“晋冀鲁豫边区军政机关……认真周密、彻底地执行了中央(精兵简政)这个指示,在工作上创造了不少的成绩。”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精兵简政工作顺利完成。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仍然将精兵简政作为一项重要的军致建设之策。
——据张同乐《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政策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A
6.D
7.A
8.A
9.C
10.C
11.C
12.D
13.B
14.D
15.B
16.B
17.(1)特征:自成体系,独具特色;发展具有连贯性、持续性;实用性强,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或主要服务于实践);高度发达,惠及世界等。(任答2点即可)
原因:国家力量的支持和推动;发达的农业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重视教育和知识的传承;科技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等。(任答3点即可)
(2)合理性:时钟的标准化和精确化,为工业生产管理带来了质的飞跃(或促进了工业生产管理的根本性变革)。时钟改变人们在现代工业时代的生活与工作节奏,对现代工业社会稳定运行影响深远。(或时钟契合了大规模、高效率工业生产需求,促使社会生产和生活更有序)
局限性: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核心动力,是现代工业时代到来的关键标志,其开创性不可忽视。
综上,时钟和蒸汽机在现代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从不同维度共同推动现代工业的进步,二者相辅相成,都是现代工业文明形成与发展的核心要素。
(3)《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纠正了对中国古代科技认知的偏差,还原了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真实面貌;突出了中国对现代世界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提升了中国科技史地位;增强了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技术与文明》:揭示了现代工业对标准化、精确化的要求,有助于理解现代工业制度的本质特征;反映了当时工业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为研究该时期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提供了生动素材;为探讨技术与文明的关系提供了独特视角,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发展。
18.示例一论题:政治环境影响四川粮食产业现代化进程。
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四川农村经济受严重冲击,耕作技术停滞不前。民国初期,四川军阀割据混战,农业生产衰落,粮食产业现代化举步维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变革促进农业生产关系调整,土地改革、组织兴修水利、组建技术队伍等,为粮食产业现代化奠定基础。三线建设时期,政府主导兴修水利设施、发展农业科研,保障工业人口粮食供应,“厂社结合”等模式推动粮食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解放推动粮食市场化。(任答4点即可)
综上,政治环境深刻影响着四川粮食产业现代化。
示例二论题:技术革新与政策支持是促进四川粮食产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阐述:晚清时期,清政府虽然引入西方农业科技,但因缺乏系统规划与有力执行,粮食产业现代化难以实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推动技术革新,兴修水利,发展杂交水稻试验田等,促进了粮食产量提高。改革开放后,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如农业机械化、良种培育等,进一步推动粮食生产。政策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粮食市场化。(任答4点即可)
综上,技术革新与政策推动共同促进四川粮食产业现代化发展。
19.(1)原因: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根据地政府的坚决执行(根据地政府强大的执行力和组织能力);具体措施结合根据地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得到民众的支持与配合;抗战前期,根据地建设积累的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任答4点即可)
(2)积极作用: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有利于应对复杂的战争局势;减轻了人民负担,巩固了群众基础;增强了军事力量,有利于持久抗战;推动了根据地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军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