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4张PPT)“我”的青春形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联读学习目标:品读诗歌,赏析“我”的青春形象。知人论世,探究“我”和时代的关系,感悟诗歌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和革命热忱。深入探讨,分析其中意象所蕴含的情感课前活动诵读诗歌,联系诗歌的标题,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两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是一个怎样的角色。示例:《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我”是一个( )者《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我”是一个( )者诗歌诵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诗歌诵读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关注描写角度,勾勒“我”的形象课堂活动2聚焦关键意象,探寻意象和“我”的关系课堂活动3重现活动场景,想象“我”的形象课堂活动1自学指导一:品读诗歌,赏析“我”的青春形象活动1.重现活动场景,想象“我”的形象结合诗歌内容,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借助任务单中的表格,用语言描述歌唱者“我”放声歌唱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攀登者“我”奋力攀爬的地方是什么样的?由此想象“我”的形象特点。任务一:活动1.重现活动场景,想象“我”的形象景物特征 景物色彩 景物声音 人物形象歌唱者的舞台攀登者的山峦波澜壮阔高大险峻明丽耀眼辉煌—黑暗宏大猛烈嚣鸣—宁静巨人勇士活动2.关注描写角度,勾勒“我”的形象结合诗歌内容,借助下列表格,画出描写“我”的句子,多角度描述歌唱者“我”放声歌唱样子和攀爬者“我”奋力攀爬的样子,由此概括“我”的形象。任务二活动2.关注描写角度,勾勒“我”的形象人物动作 人物语言 人物心理 人物形象歌唱者攀登者昂首挺立放声歌唱揳入巨石奋力攀爬激越雄浑无声积极坚定渴望向上自信进取坚韧顽强诗歌中的形象之---人物形象1.了解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2. 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学习目标古典诗歌人物形象考查要求:1. 把握形象的特征,2.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3.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1.诗中主人公形象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或寄托自己的理想。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注]当诗中出现几个人物时,有主要人物形象和次要人物形象之分,次要人物形象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烘托、衬托的作用。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兄、焦母。(次要人物形象的知识可参考小说阅读部分)2.诗人自身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常见的设问角度一、诗歌常见人物分类P282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1、游士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心系天下,忧国忧民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矢志报国,愤世嫉俗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怀才不遇,壮志难酬2、志士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宏伟抱负,雄才韬略久战沙场,思念家乡3、将士4、豪士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迈豁达,豪放自负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矢志报国,慷慨悲壮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情山水,归隐田园5、隐士6、书生柳永---“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情意绵绵,爱恨情长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相知相思、坚贞爱情7、思妇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调皮天真 活泼可爱8、孩童诗歌常见人物分类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游士形象。2、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矢志报国、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志士形象。3、宏伟抱负、雄才韬略、 久战沙场、思念家乡的将士形象。4、豪迈豁达、豪放自负、矢志报国、慷慨悲的豪士形象。5、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士形象。6、情意绵绵、爱恨情长的书生形象。7、寂寞愁苦、身世飘零 、相知相思、坚贞爱情的思妇形象。8、调皮天真 活泼可爱的孩童形象。二、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规范答题步骤一:点形象 (性格+身份)步骤二:析例句 (诗句、关键词、手法)步骤三:明作用 (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如何分析人物形象1.借助标题、正文、注释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2.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征。动作、语言、神情、装束、情感词、环境描写(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3.结合技巧,归结人物形象。多侧面、多素描、多背影,铺垫、烘托、反衬等手法。4.联系诗人处境,辅助理解人物。诗人在异地他乡、羁旅途中、贬谪路上,也许有着一些牢骚和不满,在其他处境中诗人的内心也许充满正能量。思考探究: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时代与抒情主人公“我”有着怎样的关系?自学指导与检测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创作时间:1919年的9月、10月间《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创作时间:1962年的8月2日初稿1983年7月27日删定创作背景(一)《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郭沫若受到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五四运动“我”是时代精神的投射与放大诗中的“力”不仅是自然之力,更是时代之力,是摧毁一切落后、黑暗,共同创造理想光明的新世界的力量。“我”身上所具有的就是那个“狂飙突进”时代里勇于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的精神,热烈向往、执着追求,摧毁旧事物的勇气与坚定。王昌耀(1936~2000),笔名昌耀,湖南桃源人。中国现代诗人,1958年被划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1979年平反。后调任中国作协青海分会专业作家。代表作品《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峨日朵雪峰之侧》等。我们称之为“昌耀体”。这首诗创作于1962年8月,是时代、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等外在因素刺激诗人后,引发起诗人的心理反应而产生的具有鲜明整体象征特点的一首短诗。创作背景(二)知人论世,探究“我”和时代的关系一个作家,如果吞入多少苦难便吐出多少苦难,总不是大本事,而且这在实际上也放纵了苦难,居然让它囫囵出入、毫发无损。塞万提斯正相反,他在无穷无尽的遭遇中摸透了苦难的心窍,因此对它既不敬畏也不诅咒,而是凌驾于它的头上,俯视它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反躬自问。——余秋雨《一个让人心疼的作家》“我”是诗人经历的写照与超越初稿时诗人正处于自己人生的一段苦难经历中,20多年过去之后,当改革开放到来,让他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写作的状态,他重新删定了这部作品。有评论家这样说,20年前我们的诗人昌耀要歌颂的是一种对英雄的探寻,而20年之后伴随着改革人性的复苏他礼赞的是一种作为人的精神。自学指导与检测三:深入分析与探究1、思考:诗句中描绘的意象有哪些?有何特点?这些意象的描写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2、作者喊出:“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要“毁坏”什么?要“创造”什么?要“努力”什么?3、怎样理解这几句话?“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4、在这首诗里,“力”是什么?如何理解诗歌中诗人对“力”的赞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无数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无限的太平洋滚滚的洪涛特点:力量巨大气势磅礴阔远雄奇动作:怒涌、推倒意象:用自己的主观感受,把客观景物抒写得宏伟壮丽、气势磅礴,展示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营造了一种恢弘大气、雄浑壮阔的氛围,为下文对力的赞美与歌颂做铺垫。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象。1、思考:诗句中描绘的意象有哪些?有何特点?这些意象的描写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令、地点。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寄情、寓理、显志。(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理。 (刻画人物)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①开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蓄势),奠定情感基调。②结尾: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完整。以景结情,含蓄蕴藉,回味无穷。③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2.表达情感4.行文结构3.衬托人物1.营造意境一、意象作用2、作者喊出:“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要“毁坏”什么?要“创造”什么?要“努力”什么?毁坏,指打破旧世界,推翻束缚人们的旧思想、旧道德、旧制度;创造,指建设新世界,创造新中国,呼唤自由、民主与科学;努力,呼唤青年要坚持,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排比句,起强调作用。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和情感。3、怎样理解这几句话?“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诗句运用排比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诗人从多角度设喻,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的美。力——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答题思路】1、简析句意,有特殊手法的指出手法(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哪些事物、景物的什么特点)2、结合整首诗歌的文意赏析3、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答题思路】(结构、内容)内容:(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结构:关注位置二、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诗中所起的作用1、首句作用:点题、点明时令季节、统领全诗、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2、尾句作用:总结、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照应上文、意味深远等;3、中间句作用:过渡、伏笔、转换话题等。三、比较哪一句更好或哪个版本更好【答题思路】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的作用。)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如在抒情句,就结合手法写作者抒发的情感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足)四、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一)倒装句式主语后置 宾语前置 状语倒装 定语倒装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二)省略句力自然之力人民之力革命之力潮流之力作者对力的赞美歌颂白云的怒涌洪涛汹涌五四精神的巨大声势象征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以及摧毁旧事物的勇气与坚定。4、在这首诗里,“力”是什么?如何理解诗歌中诗人对“力”的赞美?自学指导与检测三:深入分析与探究《峨日朵雪峰之侧》1.通过诵读,根据诗人选取的意象,你觉得本诗可以分为几部分?2.分析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蕴含了怎样的情感?填写下表。3.“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请简要分析。4.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我”对比,本诗的“我”给了你什么启发?1.通过诵读,根据诗人选取的意象,你觉得本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第一部分: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第二部分: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所感所见所闻2.分析这首诗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蕴含了怎样的情感?填写下表。意象 手法 意境特点 情感峨日朵雪峰之侧诗歌 意象 手法 意境特点 内涵太阳石砾 雄鹰/雪豹 蜘蛛 壮观威猛强大渺小卑微但坚毅艰险、凝重峨日朵雪峰之侧拟人、视觉比喻、听觉我细节勇敢、执着追求奋斗不息1. 对生命平等的追求。2. 对生命的热爱。3. 对生命力的赞美。对比衬托3.“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请简要分析。【手法】动作描写。【分析】1、战胜险情的生命体验。诗句由“我”眼中的壮观景象转入自身状态的描述:手指插入岩缝,血滴渗出鞋底,是此时此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艰辛的生命体验。2“我”并没有和时代一同“滑坡”,有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节操。4.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我”对比,本诗的“我”给了你什么启发?认识自我与自我和解目标非恒定奋斗精神可贵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