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6张PPT)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曹操目录0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曹操与创作背景。 0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艺术特色。03把握“忧”字,品析曹操身处动乱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目录04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05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06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文化常识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区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行古代诗歌体裁一、文体知识是汉乐府曲调名。本诗用的是汉乐府的旧题,即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本诗是曹操用旧题写的新词。古代诗歌体裁行解题——「行的解释」《短歌行》“短歌行”与“长歌行”的区别:长歌——热烈奔放。短歌——节奏短促,低音短唱, 抒发内心忧愁苦闷。文题解读歌行是乐府诗的一种《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秦中吟》《白头吟》 《李凭箜篌引》《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歌行吟引曲解题——「乐府」除了歌、行,还有吟、曲、引等,也是乐府诗。广义上讲,可以入乐的诗都称为乐府诗,有多种含义:1、指宫廷主管音乐的部门,这种官方机构在秦、汉时已经设立。其主要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以及创作歌辞等。习惯上把采自民间的歌辞称为“乐府民歌”。2、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曹操创作的《短歌行》属于此类。3、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仿照乐府诗的某些特点而写作的诗,通常被称为“新乐府”,如杜甫《兵车行》。4、宋元以后 “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因为它们最初也是配乐演唱的。解题——「乐府」乐府与古诗乐府可歌,古诗不尽可歌1乐府诗多长短句,古诗除四言外,多为五、七言2乐府内容多为记功述事,古诗主言情3乐府诗贵遒劲,古诗当温雅4关于「乐府」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二、作者介绍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三、建安风骨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四、诗歌风格曹操评价①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②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③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曹操 不是英雄 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 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坂坡 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啰嗦 一心要拿荆州 用阴谋 阳谋 明说 暗夺的摸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 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初步感知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建功立业。一、写作背景短歌行(其一)——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ìjīnyōumòduōzābǔyànqìqiānwèi二、诵读感悟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深入探究纵观整首诗歌,你认为本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呢?关注:情感词全诗的诗眼:忧通过分层赏析,探究曹操忧什么?又为什么忧呢?一、整体感知——「第一层」一、整体感知——「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注释】【翻译】(我)饮酒听歌,感叹人生有多少时间!生命如同早上的露水易逝,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心中的忧思令人难忘。用什么东西来解除忧愁?只有美酒(才能让我解脱)。当:“对”的意思。几何:多少。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慨当以慷:即“慷慨”,当以,没有实义。何以:以何,用什么。杜康:代指酒。 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倒装句语法公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主谓倒置常见文言文句式:宾语前置句的类型 例 句疑问句:疑问词(何/谁/孰/安…)+动词+?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否定句:否定词(不/弗/未/非…)+宾语(代词)+动词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或“是”为标志: 宾语+之/是+动词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②唯利是图(成语)1.宾语前置文本解读忧人生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将人生比作“朝露”,极言生命短暂,感叹时光易逝。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比喻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 驱车上东门》诗人在宴请文武众将时,发出“人生短暂” 的感慨是为什么?他要那么多时间干什么?忧人生之诗人在宴请文武众将时,发出“人生短暂” 的感慨是为什么?他要那么多时间干什么?“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思考诗人此处的忧实际上是何种忧?文本解读忧人生之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思考诗人此处的忧实际上是何种忧?曹操之忧,是积极进取的英雄之忧,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诗人认为此时只有什么可以解掉自己的“人生之忧”?文本解读文本解读忧人生之诗人认为此时只有什么可以解掉自己的“人生之忧”?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借代: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种类 例句特征代本体 知否知否,应该是绿肥红瘦。(叶子花朵)工具代本体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音乐)人名代著作 我们要多读点鲁迅。(作品)绰号代本人 芦柴棒,去烧火!具体代抽象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群众的小东西/利益)部分代整体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出来。(不止一个帆船)短歌行人生之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文本解读忧人生之“人生短暂,时光易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人为何忧“人生”?一、整体感知——「第一层」开头四句,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有限这个自然现象的无限感慨。诗句带有感伤苍凉的情调,在这样的氛围里,诗人慷慨高歌,以美酒浇愁,寄托忧思。“忧思”是全诗之脉,而全诗抒写的正是诗人未能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忧思”,这“忧思”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为后文埋下了伏笔。于是,诗人面对当时天下纷争、社会动乱的现实,寻找着解决的办法,这就揭开了下面广纳贤才的章节。思考:第一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一、整体感知——「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注释】【翻译】年轻的贤才呀,我长久地思念你们。只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思念倾慕到如今。鹿儿呦呦鸣叫,它们在呼唤同伴采食田野里的艾蒿。如果我有八方好宾朋,我将奏瑟吹笙热烈欢迎。子:对对方的尊称。衿:衣服的交领。悠悠:长远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但:只。沉吟:沉思吟味,这里指思念和倾慕贤人。苹:艾蒿。第二层忧人才之既然作者觉得人生不够用,那么他要实现统一天下的抱负,此时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招揽人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文本解读忧人才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诗人不直接表明自己对贤才的思念和渴求,而是引用《诗经》中的句子,向人才发出了深情的呼唤。引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文本解读短歌行人才之忧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整体感知——「第二层」诗人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表达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省略掉的原诗中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人不可能一个一个去找贤才,所以含蓄地提醒他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呢?求才的用心十分真诚。思考: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有何用意?忧人才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诗人将此句嫁接到诗中,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贤才若来投奔,必将极尽礼节。引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文本解读什么是“用典”?定义: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作用:用典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整体感知——「第三层」【注释】【翻译】人才光耀如明月,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忧伤不觉起于内心,久久难以排遣。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久别重逢,欢饮畅谈,重温那往日的恩情。掇:拾取,摘取。一说同“辍”,停止。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枉:枉驾。 讌:同“宴”。用:以。存:问候,探望。契阔: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第三层第三层思考4:“明明如月”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意?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以“明明如月”来作比,贤士如明月一样令人仰望,不可招致,这正是诗人“忧从中来”的原因,“不可断绝”更进一步写出诗人求贤而不得的苦闷。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赋:直接铺陈叙述排比,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即比喻、类比,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即起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一、整体感知——「第三层」思考:“越陌度阡”四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贤才到来,诗人由上文求贤不得的忧变为喜,忧喜交织中表现出诗人求贤过程中的复杂心情。一、整体感知——「第三层」忧人才之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此句是诗人设想贤才来访,久别重逢,谈心宴饮,欢娱不已的情景。虚写有忧有喜、忧喜交织文本解读第四层【注释】【翻译】明月朗朗星稀落,乌鸦向南高飞起。彷徨失意绕树三周,不知可以依靠哪根树枝?高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高度,大海不会满足自己的深度。我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英才人心归服。匝:周、圈。厌:满足。吐哺:吐出嘴里的食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整体感知——「第四层」短歌行人主之忧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文本解读人主之忧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管子·形势解》海纳贤才的诚意博大宽广的胸怀永无止境的求贤之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文本解读人主之忧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明作者要效法周公,广纳贤才,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由余力的真诚态度。用典一、整体感知——「第四层」最后诗句画龙点睛,希望人才都来归顺,确切地点明主题。“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通过比喻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思考:最后四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人生短暂、人才难求二、分析探究抒发了作者因时光易逝、功业未就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招纳贤才、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人生短暂功业未就思慕贤才宴饮嘉宾盼望与贤才相聚二、分析探究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希望贤才来帮助自己建功立业。贤才择主搜揽人才忧思不绝 宴待贤士盼二、分析探究全诗落脚点全诗着眼点功业贤才忧志一统天下低沉昂扬二、分析探究二、分析探究——「内容总结」我心有愿期盼嘉宾(9–16句)为人而忧渴求贤才(17–24句)对酒当歌慨叹人生(1–8句)敞开胸怀广纳贤才(25–32句)招贤纳士 建功立业短歌行(其一)——曹操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用典的作用二、分析探究——「用典」作用借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句子,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深切思念。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句子,表达自己优待贤才的态度。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二、分析探究——「用典」典故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请指出《短歌行》中运用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乌鹊南飞,绕树三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喻人生短促喻贤士还没有归宿喻用人“多多益善”二、分析探究——「比兴」这首诗主要表现了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以及求贤若渴、慷慨激昂的宏伟抱负。二、分析探究——「主题归纳」节课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见下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曹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