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4章整合提升第4章 世界人口、城乡景观与文化01知识体系构建02中考真题体验目录考点1 世界的人口1. 图解世界人口增长(1) 人口增长特点(2) 人口自然增长率2. 人口增长速度的地区差异(1)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现象,如欧洲地区。(2) 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迅速,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多数国家。例1 下图为世界各大洲人口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注:南极洲无常住人口。(1)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 )① 亚洲 ② 非洲 ③ 欧洲 ④ 南极洲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2) 据图推测,可知( C )A. 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 大洋洲人口增长速度最慢C. 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欧洲D.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数量多AC考点2 乡村和城镇1. 乡村聚落和城镇聚落的区别项目 乡村聚落 城镇聚落建筑物 高度 低 高密集程度 稀疏 密集道路 稀疏 密集商店 少 多学校 少 多项目 乡村聚落 城镇聚落医院 少 多农田 多 无果园 多 无鱼塘 多 无人口密度 小 大2.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1)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适于耕作。(2) 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3) 交通便利(交通线沿线和交会处、沿海港口等地)。例2 “川西林盘”是一种院落与树林、河流、耕地融合的聚落形态,是我国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地区独有的田园景观。房舍、林木、农田和灌渠相辅相成,完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下图为林盘景观图和林盘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 “川西林盘”的聚落类型及判断依据是( A )A. 乡村聚落 生产活动以农业为主B. 城市聚落 生产活动以工业为主C. 乡村聚落 房屋密度较大D. 城市聚落 道路密集,交通便利A(2) 形成“川西林盘”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A. 地形平坦,水网密布B. 气候高寒,物种匮乏C. 山高林密,地表崎岖D. 人多地少,耕地不足A1. (2024·山东泰安)读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符合图示信息的是( A )A. 亚洲和欧洲的人口稠密区集中在低海拔地区B. 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海拔高度为1~2kmC. 北美洲0~1km海拔区人口密度为30人/km2D. 造成欧洲与非洲人口密度在海拔高度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因素A1234567 (2024·山东烟台)60岁以上人口抚养比越高,人口老龄化越严重。下面是联合国对世界及部分国家60岁以上人口抚养比预测图。据此完成2~3题。12345672. 据图归纳60岁以上人口抚养比( A )① 图中各国都呈增长趋势② 日本始终最高③ 美国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④ 2100年比2050年增长幅度最小的是中国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A3. 为缓解人口出现如图所示的趋势性变化带来的问题,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C )A. 鼓励生育 B. 完善养老服务设施C. 提倡提前退休 D. 提高劳动生产效率C12345674. (2024·山东威海)聚落都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下图聚落景观变化的本质是( D )A. 规模更大 B. 人口越来越多C. 服务业不断完善 D. 劳动生产方式改变D12345675. (2024·新疆)下列关于世界人口、人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亚洲人口最多,是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B. 欧洲人口稀疏,是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C. 黄色人种都分布在亚洲D.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6. (2024·黑龙江牡丹江)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C )A. 南美洲北部 B. 北美洲中部C. 撒哈拉以南非洲 D. 大洋洲东南部DC12345677. (2024·龙东地区)世界语言丰富多彩,下列国家使用阿拉伯语的是( D )A. 加拿大 B. 印度尼西亚C. 新西兰 D. 埃及D1234567(共16张PPT)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变化第2课时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变化第4章 世界人口、城乡景观与文化01核心知识梳理02课时达标精练03综合素养提升目录1.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变化(1) 变化原因:随着 的发展、人口 以及政策的变化,城乡景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2) 乡村变化① 农田由零散分布逐渐变得更具 ,房屋由零散分布变为 ,乡间的小路逐渐被宽阔的硬化道路替代。社会经济 数量 规模化 集中成片 ② 有些乡村会发展为城镇,景观发生较大改变,如农田变为 、商店等城镇 ,建筑物高度增加、密度增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等。工厂 建设用地 (3) 城镇变化① 有些城镇在发展过程中,范围不断扩大,建筑物进一步增高 ,建筑样式逐渐变得 。② 一些城镇的产业 发生变化,景观也随之变化,如工业所占比重逐渐 ,部分工业景观被其他类型的景观替代。变密 多样化 结构 降低 2. 乡村景观保护(1) 世界很多国家已经意识到 景观是人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乡村景观纳入保护范畴。(2) 我国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其中保护 村落和 风貌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 传统 乡村 3. 城镇和乡村的发展 要妥善处理好 景观与 景观之间的关系,对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的景观予以保护。要注意与社会、经济的 相适应,与资源的 、 的保护相协调。既有 规划 发展 利用 环境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浙江省余村采取复垦复绿、改造村容村貌等举措,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20世纪90年代和2020年的余村景观图,完成1~3题。1. 对比两幅图片,该地景观的变化不包括( C )A. 房屋更加集中、美观 B. 道路变得更加宽阔、整洁C. 人口数量明显减少 D. 周边环境更加宜居C1234567892. 该地景观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B )A. 当地人口大量外迁 B. 国家出台政策推动乡村振兴C. 社会经济衰退 D. 交通条件变差3. 下列关于乡村和城镇景观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乡村在发展过程中,乡间小路会逐渐被宽阔的硬化道路替代B. 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建筑物只会增高,样式不会变化C. 乡村发展为城镇,建筑物高度和密度减小D. 城镇产业结构变化对景观没有影响BA1234567894.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关于乡村景观保护的做法正确的是( C )A. 拆除所有传统村落B. 只保护乡村的自然景观C. 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D. 大力发展工业改变乡村景观C123456789 深圳曾经是个小渔村,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深圳从渔村逐渐变成城镇。现如今,深圳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读深圳景观变化图,完成5~6题。1234567895. 关于深圳景观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 深圳从渔村发展为城镇,农田面积扩大,符合乡村农田规模化特点B. 深圳发展过程中,建筑物增高、变密,基础设施完善,符合乡村变城镇的景观变化C. 深圳发展过程中建筑样式单一,与城镇建筑多样化不符D. 深圳发展过程中工业景观始终为主导,无景观替代B1234567896. 造成深圳1970年、2020年景观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B )A. 深圳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数量大幅增加B. 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C. 深圳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提高,不断改造城市景观D. 深圳气候发生变化,促使城市建设风格改变B123456789 唐代诗人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其一》中有“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的描写,表现了城镇与乡村不同的场景。如图为古代城镇与乡村的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7. 诗中“此地两三家”的景观类型及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B )A. 乡村 发展商业 B. 乡村 发展农业C. 城镇 房屋较少 D. 城镇 人口较少B1234567898. 若该地由“此地两三家”演变为“城中十万户”,其景观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可能是( D )A. 农田增多 B. 鸡鸣犬吠C. 鱼塘遍布 D. 商户林立D123456789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城乡景观,为人类留下了无价之宝,如贵阳地标性建筑甲秀楼。但在城镇和乡村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特色鲜明的传统聚落景观正在逐渐减少,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代替,特色景观的保护迫在眉睫。下图为甲秀楼周边景观变化图。123456789(1) 简要描述图中城镇景观特征。出现了现代化高楼,传统建筑和现代化建筑并存。(2) 分析甲秀楼周边景观发生较大变化的原因。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集中和经济发展需求促使甲秀楼周边建筑、基础设施等现代化。123456789(3) 说出保护特色景观的意义。保护特色景观有助于维护地域特色和文化多样性;有助于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4) 列举两条保护特色景观的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为保护提供法律保障;禁止故意破坏、非法搭建和过度商业化等。123456789(共16张PPT)第三节 多样的世界文化第1课时 世界的三大人种 世界的主要语言 世界的三大宗教第4章 世界人口、城乡景观与文化01核心知识梳理02课时达标精练03综合素养提升目录一、 世界的三大人种人种 人种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黄色人种 皮肤呈 ,眼睛为褐色或黑褐色,头发 ,鼻梁高度适中,嘴唇稍凸且厚度中等 亚洲 部和 部白色人种 肤色 ,眼睛呈碧蓝色或灰褐色,头发多为 色或棕色,且为柔软的波状发或直发,鼻梁 ,鼻尖突出,嘴唇 洲、西亚、中亚、南亚、 洲、大洋洲以及非洲的 部黑色人种 皮肤 ,眼睛呈黑褐色,头发黑且多卷曲,鼻宽且鼻梁较矮,嘴唇厚并凸起 非洲的 沙漠以南地区黄色 黑且直 东 东南 浅白 金黄 高 薄 欧 美 北 黝黑 撒哈拉 二、 世界的主要语言1. 世界上作为母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2. 联合国工作语言的分布汉语 英语 汉语主要分布在 、东南亚;英语主要分布在英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 、菲律宾、南非等国;俄语主要分布在 及与其邻近的几个国家;法语主要分布在 及与其相邻的国家、非洲的西部和中部;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 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亚洲 和非洲 。中国 美国 印度 俄罗斯 法国 西班牙 西部 北部 三、 世界的三大宗教宗教 宗教人数 分布地区 宗教建筑基督教 世界上信仰人数 的宗教 主要分布在 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 信仰该教的人被称为 主要分布在亚洲 和东南部、非洲 和东部 佛教 世界第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和东南部 最多 欧 教堂穆斯林 西部 北部 清真寺东部 寺庙、佛塔 读世界三大人种分布简图,完成1~2题。1. 下列属于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的是( A )A. 亚洲东部 B. 欧洲西部C. 非洲南部 D. 大洋洲东部A12345672. 下列关于各人种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黄种人嘴唇较薄,皮肤呈白色B. 因纽特人属于黑色人种C. 白种人头发呈波浪状D. 黑种人的头发又黑又直C12345673. 关于世界宗教和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B. 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C. 欧洲和北美洲的人们主要信仰佛教D. 汉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C12345674. 下列建筑代表的三大宗教分别是( B )A.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C. 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D.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B1234567 2024年是孔子学院成立二十周年。孔子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如图为孔子学院及世界语言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12345675. 关于海外掀起学习汉语热潮的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C )① 汉语是世界上作为母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②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③ 汉语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国民必学的语言④ 汉语是联合国使用的工作语言之一A. ①② B. ①③C. ①④ D. ③④C12345676. 一名志愿者前往欧洲孔子学院任教,他在大街小巷常见的景象是( A )A. 白种人在基督教堂祈祷B. 白种人在佛塔吃斋念佛C. 黄种人在寺庙烧香拜佛D. 黑种人在清真寺内做礼拜A12345677.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主持人使用了法语、英语、汉语播报。读世界语言分布图和北京冬奥会奖牌榜图(前3名),完成下列问题。1234567(1) 法语是北京冬奥会第一官方语言。读图可知,法语主要分布在欧洲的 (填国家)及非洲的部分国家。法国 (2) 法语、英语和汉语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其中 因为使用范围最广,因而被冬奥会开幕式使用。使用该语言的人种多为 人种,该人种的体貌特征与自然环境搭配正确的是 。A. 嘴唇厚—终年高温B. 鼻梁高—寒冷干燥C. 皮肤黑—光照强烈D. 头发卷—降水丰富英语 白色 B 1234567(3) 冬奥会奖牌榜排名第一的国家的居民主要信仰 教,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 ,主要节日为 (写一种)。(4)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作为主办方的我国影响巨大。其发源于 ,属于今天的 洲。基督 教堂 圣诞节 古印度 亚 1234567(共23张PPT)第一节 世界人口数量与分布第4章 世界人口、城乡景观与文化01核心知识梳理02课时达标精练03综合素养提升目录一、 人口的数量变化1. 人口增长情况时间 人口增长情况 18世纪以前 增长十分 工业革命以后 增长速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1950年至1987年 增长了一倍 人口急剧 1999年10月12日 世界人口达到60亿 2011年10月31日 世界人口达到70亿 2022年11月15日 世界人口达到80亿 缓慢 加快 增长3. 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不同类型国家 人口增长情况 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 人口增长 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使出生人口数量增多,婴儿死亡率降低,人均寿命延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人口增长较 国家社会福利水平高,多数人生育意愿不强少数极端贫穷的国家 人口增长较 经济状况差,医疗卫生水平低,人口死亡率很高快 慢 慢 2. 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 来表示。自然增长率 二、 人口的分布特点1. 自然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温度带 温带、亚热带以及热带的部分地区人口 ,寒带和干旱地区人口 地形因素 集中分布于地势比较 的地区,约80%的世界人口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 、低山和 地区海陆因素 距离河流、海洋越近,人口越 ;距离河流、海洋越远,人口越 。大陆内部的广大地区人口比较 稠密 稀少 低平 平原 丘陵 稠密 稀疏 稀少 2. 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相似的自然条件下,人口的分布与 发展状况直接相关。例如,多数人愿意在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舒适的地方居住。社会经济 《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结果摘要》报告预测,全球人口将在21世纪80年代达到约103亿的峰值,随后人口数量将会缓慢下降,在21世纪结束前回落至102亿人。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2题。1. 世界人口达到80亿的年份是( D )A. 1987年 B. 1999年C. 2011年 D. 2022年2. 图示时间段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是( A )A. 持续增长 B. 保持不变C. 匀速增长 D. 减速增长DA1234567891011121314 如图示意①②③④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时,会对国家的经济、社会等多方面产生影响。读图,完成3~4题。3.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C )A. ① B. ② C. ③ D. ④C12345678910111213144. 以下关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人口增长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因医疗差人口增长慢B.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因福利好人口增长快C. 极端贫穷国家,因经济、医疗差人口增长慢D. 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增长快慢没关系C1234567891011121314 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读不同纬度人口分布图,完成5~6题。12345678910111213145.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B )A. 南温带 B. 北温带 C. 热带 D. 寒带6. ①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A )A. 气候过于湿热 B. 气候极端干旱C. 水源不足 D. 地势高峻BA12345678910111213147. 以下关于人口分布与自然因素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 所有热带地区人口都稠密B. 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区人口都稀少C. 距离海洋远的地区人口一定稀疏D. 地势低平且位于温带的地区往往人口稠密D12345678910111213148. 下列关于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因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 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定低,人口都很稀疏B.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自然条件一定优越,人口都很稠密C. 就业机会多的地区,即使自然条件一般,也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D. 社会治安好的地区,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必然舒适,人口大量迁入C1234567891011121314 下图为世界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和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图。读图,完成9~10题。12345678910111213149. 下列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B )A. 大洋洲 B. 南美洲 C. 亚洲 D. 欧洲10. 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集中分布于( C )A. 地势低平地区B. 中低纬度地区C. 距海较近地区D. 降水最多地区BC1234567891011121314 目前为止全球人口数量已经突破80亿。读2022年四大洲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完成11~12题。123456789101112131411. 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B. 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C. 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特点不同D. 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A123456789101112131412. 有关四大洲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 欧洲的自然增长率最高B. 北美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C. 亚洲的出生率最高D. 非洲的死亡率最高D123456789101112131413. 读图,下列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B. ②→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下降C. ③与⑤时期人口总数相等D. ④时期人口总数多于⑤时期D123456789101112131414. (常考地图)人口地理分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既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受制于社会、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识图描述](1) 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疏密程度的是 ,指的是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分布具有 (填“均匀”或“不均匀”)的特点。图中①②③三地每平方千米人口都在 人以上,属于世界人口 (填“稀疏”或“稠密”)区。[归纳总结](2) 世界人口稠密区集中分布在。(提示: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角度作答)人口密度 不均匀 100 稠密 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1234567891011121314[迁移应用](3) 平原是人口分布的理想场所,而墨西哥的人口却集中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墨西哥高原上,结合墨西哥位置示意图及等高线图,分析其主要的自然原因。墨西哥大部分地处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但是墨西哥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凉爽,适宜人口居住,所以人口密集。1234567891011121314(共18张PPT)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变化第1课时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第4章 世界人口、城乡景观与文化01核心知识梳理02课时达标精练03综合素养提升目录一、 城镇与乡村1. 聚落:人们按照 和 的需要而聚居的场所称为聚落。 和 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生产 生活 城镇 乡村 2. 城镇和乡村差异类型 规模 人口分布 生产活动乡村 较为 主要从事 生产活动城镇 较为 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 生产活动小分散农业 大密集 非农业3. 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城镇通常是其周围地区的 、 、文化中心。全世界有 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 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 的基础上产生的。政治 经济 一半 城镇 乡村 二、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1.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差异类型 建筑物 道路 生产场所 公共服务设施 类型乡村 比较 、分散 周边分布有成片的农田、草场、林场等 数量 、 、渔村等城镇 往往有大片的住宅 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 种类和数量 有的偏重工业,有的偏重文化教育,有的偏重贸易低矮 稀疏较少农村 牧村密集较多2. 空间布局(1) 乡村空间形态:集聚型乡村的房屋和院落多 在一起,集聚型乡村又可分为 村和 村等;分散型乡村的房屋和院落则多 分布。(2) 城镇空间布局:中国古代的城镇受 的影响,多讲究左右对称。欧洲很多城镇受 等思想影响,常以教堂或城堡为中心。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文化多元,城镇的布局较为 。集聚 团块状 带状 零散 传统文化 宗教 活泼 3. 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强调建筑物的 布局和与 的协调,西方建筑较多使用规则的 形体。对称 自然 几何 聚落通常分为乡村和城镇两种类型,两种聚落景观差异较大。据此完成1~3题。1. 与乡村比,下列不是城市聚落特点的是( C )A. 居民点集中 B. 交通条件好C. 环境质量好 D. 人口密度大C1234567892. 关于乡村和城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乡村人口密集,城镇人口分散B. 乡村、城镇都主要从事工业活动C. 城镇在乡村基础上发展而来D. 全世界不到一半人口居住在城镇C1234567893. 下列景观特征中,最能体现乡村与城镇差异的是( B )A. 乡村有河流穿过,城镇没有B. 建筑物高矮、分布疏密不同C. 乡村和城镇都有道路,但乡村道路更宽D.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种类更多B123456789 城镇的空间布局与建筑风格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不同地区由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城镇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风貌。读下列景观图,完成4~5题。1234567894. 观察图片,下列关于城镇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 中国北京故宫布局对称,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B. 西班牙托莱多布局对称,受西方文化影响C. 美国洛杉矶布局对称,受宗教影响D. 中国传统建筑常用几何形体,风格独特A1234567895. 从图片中城镇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可以看出( A )A. 文化影响城镇特色 B. 各地风格都一样C. 只有中国注重对称 D. 美国风格最独特A123456789 常家庄园位于晋中市榆次区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晋中市城区约17.5千米。下图为车辋村和晋中市城区俯瞰景观。据此完成6~7题。6. 比较车辋村和晋中市城区的景观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C )A. 车辋村建筑物较高大 B. 晋中市城区道路较狭窄C. 车辋村聚落规模较小 D. 晋中市城区服务设施少C1234567897. 车辋村和晋中市城区的本质区别是( D )A. 人口多少不同 B. 绿化面积不同C. 商业水平不同 D. 生产方式不同D1234567898. 生产力发展促使城镇产生,以下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 B )A. 人们因环境需求从城镇迁回乡村B. 农业效率提升,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C. 乡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D. 城镇人口过多致就业难,部分人回乡村B1234567899. 聚落的形态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聚落有着各自的特点。读下图,回答问题。(1) 聚落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按照这种划分,图中A、B、C三处聚落属于 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自然因素分析,共同点是 。乡村 沿河分布,地势平坦 123456789(2) 图中A、B、C三处聚落,从聚落形态上看属于 型乡村。其中可能形成团块状村的是 ;可能形成带状村的是 ,原因是其沿 分布,并且位于山谷之中。(3) A、B、C三地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集聚 B A、C 河流 B 该地处在两河交汇处,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员和物资的集散 123456789 下面是B地近几十年的发展演变图。(4) 该图反映了B地由 (填“乡村”或“城镇”)演变为 (填“乡村”或“城镇”)的过程。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看出,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 ,占地规模不断 ,建筑群数量不断 。乡村 城镇 增多 扩大 变多 123456789(共17张PPT)第三节 多样的世界文化第2课时 多样的习俗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第4章 世界人口、城乡景观与文化01核心知识梳理02课时达标精练03综合素养提升目录一、 多样的习俗1. 习俗含义:习俗即习惯和风俗,是在特定的 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并世代相传,在某一范围内约束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文化现象,包括 习俗、 习俗、 习俗等。自然地理 饮食 节日 社交 2. 各具特色的习俗(1) 饮食习俗:人们在加工、制作、食用有关 和 过程中形成的习俗风尚。饮食习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烹饪方式以及 方式等方面。(2) 节日习俗:在节日期间人们遵循的风俗和习惯。① 中国传统节日: 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期间人们会放鞭炮、贴对联、贴“福”字、包饺子、吃年夜饭、相互拜年等。② 欧美国家的传统节日: 期间人们一般会装饰圣诞树、唱圣诞歌、吃火鸡等。③ 深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节日习俗:加拿大魁北克的冬季 节、冰岛的 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 节。食物 饮料 食材 用餐 春节 圣诞节 狂欢 灯光 沙丘 3. 社交习俗: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礼仪规范。(1) 中国礼仪:中国自古就是 。我们既要传承和发扬我国礼仪规范的精华,又要 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礼仪和生活习惯。(2) 见面礼仪:中国传统的见面礼仪是 礼;在一些盛行佛教的国家,如泰国,人们见面通常会行 礼,以表达尊重之意;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 礼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仪;在现代社会, 礼是许多国家最为常见的一种见面礼仪。礼仪之邦 尊重 拱手 双手合十 拥抱 握手 二、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1. 文化 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2. 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 的基础上,尊重 ,理解个性,既要认同、传承、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多样 平等 差异 多样性 1. 以下关于习俗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 习俗都是在短时间内突然形成的B. 节日习俗不属于习俗范畴C. 某地区独特的饮食习俗仅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影响D. 见面时行握手礼是社交习俗的一种D12345678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深刻影响着当地的饮食文化与传统节日活动。结合下图,完成2~3题。2. 阿拉伯饮食的特点有( C )A. 主食是面包和米饭B. 肉类以猪肉为主C. 常以西红柿沙拉、洋葱拌辣椒、煮豆等佐餐D. 常见饮料是咖啡和白酒C123456783.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举办沙丘节并开展骆驼竞速比赛等传统竞技项目,主要是因为( B )A. 当地骆驼数量多,便于组织比赛B. 热带沙漠气候区,骆驼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生产资料C. 举办这些活动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增加外汇收入D. 政府大力推广,以弘扬传统文化B123456784. 以下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C )A. 文化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B. 文化多样性体现为艺术形式的丰富多样C.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不同民族文化都有独特价值D. 文化多样性意味着各民族文化相互孤立,没有联系C123456785.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对待不同民族文化应有的态度是( C )A. 只认同本民族文化,排斥其他民族文化B. 全面接受其他民族文化,摒弃本民族文化C. 在民族平等基础上,尊重差异、相互借鉴D. 对不同民族文化一视同仁,不加区分地融合C12345678 饮食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下图中分别为中国传统美食饺子和西方常见食物牛排。据此完成6~7题。123456786. 关于图中两种饮食文化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C )A. 饺子以肉、奶、禽、蛋等动物性食材为主B. 牛排烹饪方式多样,与中餐类似C. 饺子体现中国饮食用筷子进餐的特点D. 西餐主食和副食界限明显,易区分C123456787. 关于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饺子食材多源于干旱地区农作物B. 西方因适合发展畜牧业,牛肉产量高,牛排常见C. 饺子烹饪方式多样是因中国缺食材D. 西方饮食采用分餐制是因气候寒冷B12345678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各地饮食习俗特色鲜明。中国饮食以植物性食材为主,搭配肉类、海鲜等,烹饪方式多样,如广东早茶有虾饺等点心。材料二 节日习俗彰显文化多样性。西方圣诞节与基督教相关,人们在节日中装饰圣诞树、互赠礼物、唱颂歌。材料三 不同文化的见面礼仪差异明显。有的国家采用握手、拱手礼,有的国家的人们采用拥抱、亲吻脸颊表达友好。(1) 从地理环境角度看,广东地区物产丰富,为早茶提供了多样的 ,如海鲜、蔬菜等可用于制作点心馅料。食材 12345678(2) 圣诞节是纪念耶稣诞生的宗教节日,基督教的教义和信仰使得人们通过 、互赠礼物、 等活动来庆祝,表达对宗教的虔诚和对节日的喜悦。(3) 受儒家文化影响,注重礼仪,形成了 礼、鞠躬等相对含蓄的社交方式; 文化强调个性和情感表达,形成了拥抱、亲吻脸颊等开放的社交方式。装饰圣诞树 唱圣诞颂歌 中国 拱手 西方 12345678(4)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习俗相互影响。请以饮食习俗为例,说明这种影响对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丰富人们的饮食选择,促进文化交流融合;不同文化背景者通过饮食相互了解,增进理解与尊重,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1234567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 世界人口数量与分布 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pptx 4.2 第1课时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 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pptx 4.2 第2课时 城镇与乡村的景观变化 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pptx 4.3 第1课时 世界的三大人种 世界的主要语言 世界的三大宗教 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pptx 4.3 第2课时 多样的习俗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pptx 第4章 世界人口、城乡景观与文化 整合提升 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