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小石潭记》教案
课前回顾
出示重点字词,抽查学生记忆情况
一探小潭
(以图的形式呈现,记住方位是从东到西)
请快速浏览全文,找到表明作者行踪变化的句子。
(小组讨论,三分钟)
预设:从小丘西行把二十步(隔、闻、伐、取、见)
下见小潭:全石为底 青树翠蔓
潭中:游鱼自在 潭水清澈
潭西南而望:源头曲折 岸势差互
坐潭上: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乃记之而去
补充:
移步换景:在描写景物的时候,不断变化观察点,观察点不同,所见的景物不同(刚才出发的地方是小丘,现在站在潭边,一路走来,景物不断改变。)
定点观察:人没有变,脚步也没有移动,可是看见的景物却发生了变化(到了小潭以后,定点观察,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周围的景色 平视潭面: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仰视:青树翠蔓 俯视:鱼 远处,远眺溪流 环顾四周)
再探小潭
1.问题:这是一个让人感到……(表示情感的词)的小石潭,因为……
引导:你们都有不同的感受,那我们再来看看柳宗元的感受吧
问题:让我们来看看柳宗元的感受是怎样的?
预设: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凄神寒骨
第一个乐是意外之乐,后面水尤清冽增加了欢乐 似与游者相乐是真的在逗乐吗?是作者的心情影响到了景物
情景交融:写潭水的清澈、环境的清幽,都不是单纯的环境描写,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2.追问: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背景补充(小视频)
预设:柳宗元来柳州是被贬的,所以心里很愤懑。结果,突然看见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所以“心乐之”。但快乐是短暂的,小石潭的环境太过于冷清,他内心的凄凉又被这种环境触发,流露了出来,所以初见相乐,久留凄凉。
(岸势的曲折想到了前途的曲折,小石潭很美却无人赏识,联想到了自己,不可知其源,又想到了自己前途的不可测)
拓展探究
请同学们猜一猜:柳宗元在文本末写下“恕己”“奉壹”时,是否只是单纯地记下人名?(关注字的内涵)
(小组讨论 3分钟)
补充:(关于崔氏二小生)
柳集旧注:"崔简之子也。“
据柳宗元《故永州刺史流配欢州崔君权厝志》旧注:"崔君名简,字子敬。"又文中"夫人河东柳氏"句下注:"简娶公之姊。“
据此,则"崔氏二小生"当为柳宗元的外甥。
预设:
恕己 1. 宽恕自己。
2. 扩充自己的仁爱之心。
奉壹 道家认为,道家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奉壹,便是奉道,也表示唯一。道和唯一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奉唯一的道”。柳宗元的“道”应该指他救民于水火的政治立场,他的宗旨不变。
同时这是游记常见的结尾方式
结尾
柳宗元带着其“忧乐之心”,实现自己人生的突围,价值的突围,精神的突围。 我们每一个人活着,无论高山或低谷,都要捧着一颗热爱之心,做事之心,肩担责任,脚踏大地,为国为民为天下而做事。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