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阿Q正传》课件(共2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阿Q正传》课件(共2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鲁迅
情境导入,出示任务:
我校准备举行“鲁迅作品选读”系列讲座,作为文学社主要成员,你要负责印制第一讲《〈阿Q正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宣传海报。请你从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角度,在下面三幅漫画作品中选一幅最切合主题的作为讲座海报,并说出你的理由。
漫画一
漫画二
漫画三
情境导入,出示任务:
我校准备举行“鲁迅作品选读”系列讲座,作为文学社主要成员,你要负责印制第一讲《〈阿Q正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宣传海报。请你从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角度,在下面三幅漫画作品中选一幅最切合主题的作为讲座海报,并说出你的理由。
漫画一
(第二章第13段)“阿Q想在心里的,后来每每说出口来,所以凡有和阿Q玩笑的人们,几乎全知道他有这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法。”
活动一:透过漫画,解读小说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阿Q的几次“打与被打”,完成下面的表格,并总结精神胜利法的内涵。
精神胜利法 事件 行为表现 性格特点
精神胜利法 事件 行为表现 性格特点
被闲人嘲笑癞疮疤,被打
自认“虫豸”, 心满意足
自轻自贱
欺软怕硬
赌钱时,乱中被抢,被打
忽忽不乐、连打自己两个嘴巴心满意足,得胜躺下
自我安慰
懦弱
说自己是赵家人
被赵太爷打
得意,感觉是一种荣耀
人格扭曲
荒唐可笑
挑衅王胡,被打
奚落王胡反被打、“君子动口不动手”、无可适从
争强好胜
畏强凌弱
挑衅“假洋鬼子”,被用黄漆棍子打
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
感到轻松、忘却了这份耻辱
怯懦狡猾
奴性十足
对小尼姑动手动脚
摸小尼姑头皮,用力一拧才放手十分得意的笑
哗众取宠
欺软怕硬
精神胜利法是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扭转局面,而是用幻想虚假的胜利、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或虐待更弱者等方式在精神上实现自我麻醉,或者即时忘却的一种方法。
什么是精神胜利法?
阿Q的性格内涵是当时社会各阶层人们某种精神状态的一面镜子,是国民劣根性的象征。它也代表着从古至今的人性弱点。
从阿Q的举动和闲人的大笑中能折射出怎样的未庄环境?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他扭住伊的面颊。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
……
“这断子绝孙的阿Q!”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未庄典型环境:欺软怕硬、冷漠、自私、麻木
活动一:透过漫画,解读小说
除了这一段情节,还有哪些片段能体现出未庄人的典型特点?读一读。
(第3段)“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这时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人情淡薄、虚伪
(第4段)“赵太爷钱太爷大受居民的尊敬,除有钱之外,就因为都是文童的爹爹。” ——贪慕权势、势利、等级观念深入人心
(第7—9段)“哙,亮起来了。”“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
——缺乏同情心,喜欢嘲笑他人生理上的缺陷
(第26—27段)“他不知道谁和谁为什么打起架来了……一堆洋钱不见了。” ——贪婪、不择手段。
(第48段)“这辫子是被坏人灌醉了酒剪去的。本来可以做大官,现在只好等留长再说了。” —— 封建思想浓厚、虚情假意、麻木自私
未庄是一个封建思想浓厚、世情冷漠的农村乡土社会。这里的人贪慕权势,欺软怕硬,冷漠自私,愚昧麻木。
辛亥革命对这个村庄几乎没有影响。
将以上答案进行整合,总结出未庄的典型特征?
典型环境影响并决定着典型人物的思想行动。恃强凌弱、冷漠自私、等级鲜明的未庄社会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形成、存在与发展的土壤。
在漫画二中,体现了未庄这一典型环境和阿Q这一典型人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请找出文章中关于“赵”姓的情节,完善表格。
对待姓“赵”的态度 深层原因
阿Q
赵太爷
未庄人
高兴、想攀亲戚
羡慕赵家的高贵地位想成为“人上人”
斥责、扇巴掌
断然否认
作为未庄的统治阶层,拒绝和阿Q这类底层人物扯上关系,体现出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格外尊敬阿Q
恭维赵家,已被赵家驯服成奴隶
活动一:透过漫画,解读小说
文中还有哪些段落谈到未庄众人对待姓“赵”的态度?找出来读一读,进一步思考未庄的典型特点。
1.革这伙妈妈的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2.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3.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
尝试根据这些文字,探讨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未庄和阿Q赤裸裸地揭示了辛亥革命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愚昧、麻木、具有严重奴性的典型人物,他的性格特征折射出的是“未庄的被奴役的文明”;而未庄这一忘却屈辱、备受压迫、麻木顺从的典型社会环境,反映的是鲁迅对那个时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的洞察。
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广大农民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迫之下。封建统治阶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另一方面用封建礼教、迷信和愚民政策对百姓进行镇压剥削。他们丧权辱国,却自称“天朝”,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对人民进行麻醉教育,造成了人民不觉醒的麻醉状态。
《阿Q正传》正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
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目的:“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意在“暴露国民的弱点,揭露中国的病态社会,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漫画二
漫画三
我校准备举行“鲁迅作品选读”系列讲座,作为文学社主要成员,你要负责印制第一讲《〈阿Q正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宣传海报。请你从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角度,在下面三幅漫画作品中选一幅最切合主题的作为讲座海报,并说出你的理由。
漫画一
阿Q的精神胜利法既是阿Q用于维护自身尊严的保护壳,也象征着被封建统治奴役的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精神创伤,它直到今天仍对我们持续地产生着影响。所以,漫画一最适合用于本次讲座宣传。
在漫画二中,作者把目光集中在小尼姑这一社会最底层人的身上。她既是被欺凌者,也是一面折射阿Q精神胜利法的镜子。它揭示了恃强凌弱、冷漠自私的未庄是精神胜利法存在与发展的典型环境这一问题本质。所以,它最适合本次讲座主题。
漫画三的时代性最强。从画面上看,赵太爷身着长袍马褂,怒气冲天,旁边的人卑躬屈膝。三人头上都留着长辫。在辛亥革命的时代大背景下,这就具有了强烈的反讽效果。它最能揭示作品讽喻辛亥革命不彻底性的主旨,所以这幅漫画最适合作为海报。
精神胜利法
自尊自负
自轻自贱
自打嘴巴
自我忘却
自我安慰
自我麻醉
性格特点
阿Q的“精神胜利法”和思想性格:
狡黠圆滑
狭隘保守
自轻自贱
盲目趋时
趋炎附势
懦弱愚昧
麻木健忘
安于现状

质朴愚昧
率真任性
自尊要强
狭隘保守
憎恶权势
无赖霸道
敏感禁忌
不满现状
泯灭意志
退回内心
总 结
政论文
当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精神胜利法”上的时候,几乎忘却了鲁迅对于身体的关注,但“精神胜利法”对应的不正是身体的失败吗?阿Q的失败感首先来自打不过别人,甚至打不过他所瞧不起的王胡和小D,其次来源于他所身受的饥饿、寒冷和无法满足的性欲,最终来源于身体的死亡——“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身体的视野,“精神胜利法”事实上是无从被诊断为病态的。
(汪晖)
根源在于他不断遭遇的身体失败:
长期遭受各色人等暴力欺凌(外在);
生命保存与延续的欲求(食色生命等)不能满足(内在)。
产生“精神胜利法”的根源
我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总觉得阿Q这人很是面熟,是呵,他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呀。
——茅盾
我又觉得“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特具,似乎这也是人类的普通弱点的一种。 ——茅盾
我们民族中的每一个分子,都把自身检验一下,看你还带有阿Q灵魂原子没有……一定要勇于正视我们自身的缺点和毛病,一定要洗涤我们的灵魂。
——张天翼
阿Q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政论文
阿Q和一切的不朽的文学典型一样,是说不尽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去接近它,有着自己的发现与发挥,从而构成一部阿Q的接受史,这个历史过程没有、也不会终结。
法国伟大作家罗曼.罗兰就说法国也有阿Q。印度作家班纳吉、危地马拉作家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德里亚斯、美国鲁迅研究家莱伊尔等都说他们的国家也有阿Q。莱伊尔1981年参加中国的鲁迅百年诞辰活动,曾到上海虹口公园瞻仰鲁迅墓,他向鲁迅像鞠了一躬,然后说:“我就是阿Q。”
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