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下)期末考试
高2026届历史试题
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
2.试题总分:100分
3.试卷页数:10页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复族通常指古代中国黄河中游中原地区的族群,而东夷族则是指黄河下游东部沿海地区
的族群。华夏族首领黄帝曾与东夷族首领蚩尤大战,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
首领。华夏族首领尧曾禅位于东夷族舜,舜则禅位于华夏族禹。这反映了
A.夷夏两族主要以禅让首领方式实现民族交融
B.夷夏两族在政治联盟与政治竞争中交融共生
C.早期政治权力更迭过度依赖车事征服与结盟
D.禅让制体现早期权力传承模式以血缘为基础
2.二里头遗址的核心是1号宫殿和2号宫庙。1号宫殿区兼具政治和居住功能,基址前部
为朝堂,后部为寝殿。2号宫庙因其北侧发现祭祀坑,则被认为是宗庙遗址。这可以说明
我国早期国家
A.血缘与权力相互维系
B.保留氏族部落形式
C.内服与外服相互呼应
D.多元一体雏形出现
3.西周青铜器纹饰强调神秘威严,大型器物通过视觉压迫感强化“大命”观念。春秋时期
青铜器纹饰逐渐多样化,出现宴饮、狩猎等各种世俗场景,器物功能转向生活化,体现对
美的追求,审美从“以大为尊”转向“以巧为贵”。这种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宗法制趋于解体
B.人文意识与思维多元
C.以民为本思想不断发展
D.文化繁荣与百家争鸣
4.孔子接受颜渊、仲弓等底层子弟,主张“有教无类”。墨子则进一步主张“农与工肆之
人”为教育对象,要求“以劳入学”,把先行劳苦服役作为入学条件,以体力考察求学诚
高一历史第1页共10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卵
意。这反映出此时
A.教育侧重结合实际
B.平民阶层得到一定发展
C,劳动教育受到重视
D.儒墨两家阶级立场不同
5.秦朝“以史为师”造成困局,而汉初创造性采用黄老之术:与秦始皇在全国普遍推行郡
县制的措施不同,刘邦采取了郡国并行制。由此可知
A.秦的暴政加速了秦的灭亡
B.秦与汉的制度差异反映中央集权的强化
C.汉代的国家治理能力提高
D.汉代国家治理兼顾文化适应与渐进集权
6.汉代创立的月俸制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革新,它的普遍推广取代了先秦的世禄制
与战国的年俸制。月俸制度下,百官按照划分的等级,皆考核功过,按月食俸,由中央定
期发放。月俸制的推行体现汉代
A.力图缓和官僚集团内部矛盾
B.官员待遇的明显改善
C.力图强化官僚对皇权的依附
D.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
7.下表为某一时期湘江流域的人口统计,该时期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时间
户数
口数
公元2年
126858
717449
公元140年
649839
2813266
A.经济格局的演变
B.人口的自然增长
C.外地移民的流入
).农业技术的提高
8.唐朝时期,在武则天的实际主持下,以唐高宗的名义颁布了《姓氏录》。书中重新评定
了家族等级,其最重要依据是当朝官品的高低,规定“五品以上皆入士流”。此举
A.巩固了儒学地位
B.破除了门第界限
C.扩大了科举规模
D.削弱了士族集团
9.唐宋时期的敦煌文书中有部分契约格式:如《十世纪敦煌遗嘱格式(乙)》其内容提到
“吾若死后,不许相诤。…他生莫见佛面,长在地狱,兼受畜生。若不听知,于此为报”:
《十世纪敦煌分家文书格式(甲)》其内容提到“骨肉之原,不可有分飞之愿。…长守
尊卑之礼”。以上文书出现的原因有
①商贸活动频繁②佛教思想传搔③儒学向基层渗透④户籍管理需求
高二历史第2页共10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