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大兴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大兴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初二语文
2025.06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须知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D号)。
3.试题答案-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你所在的班级组织了以“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探文字中“和”

字体样张
讲解文稿
中国人非常钟爱“和”这个汉字。“和”字源于“餘”,在甲骨文中就
已经出现,它的左下方是连接起来的排箫的形状,右边是个禾字。《说文
解字》中解释说:▲“偷,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可见,“和”字
的本意有协调各种声音的意思。

在秦朝《会稽刻石》中,刻有“和安敦勉”四字,有家家和好、共同勉励
【甲】
的意思,其中“和”字,以其古朴圆润的线条,彰显和谐融洽之意。
在隶书中,“和”字字型扁方,笔画的转折处多为方折,使得整个字更

【乙】
加苍劲有力。
草书的“和”字蜿延流畅,极具灵动之美,展现出自由奔放而又和谐
【丙】
统一的韵味。
楷书的“和”字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褪去了隶书的波折之
【丁】
势,以更加规范瑞正的模样,呈现在我们眼前。
1.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判断证确的一项是(2分)》
A.因为“钟爱”有发自内心的喜爱的意思,所以“钟”字书写有误,应改为“衷”
B.因为“苍劲”的意思是书法老练、雄健有力,所以“劲”字的读音应该为“n”
C.因为“蜿延”是形容弯弯曲曲的延伸的样子,所以“延”字的书写没有错误。
D.因为“模样”指的是楷书所呈现的形态特征,所以“模”字的读音应该为“ú
初二语文试卷第】页(共81
2.小和同学想为讲解文稿配图,却拿不定主意。请你榨他将下面的图片序号,正确收人宁
体样张-栏中的(甲【乙】【内】【丁】处.使图片与讲僻文脑相对应,确的喇序是(2分)
(③

A.②③④①
R.(④③②1)
(:.(①①②3)
D.(②)④)3)
3.同学们对讲解稿中“▲”和“△”两处标点符炒的使用产生了分歧,下列法正俯的一项
是(2分)
A.“▲”处冒号使用错误,因为后面是闻接转述《说文解字》的内容,应改为逗号。
B.“▲”处骨号应改为破折号,因为后而引川的内容是对前文的解释说明。
G.“△”处句号在引号内,使用正确,因为是直接引用《说文解字》的完整语句。
D.“△”处句号应该在引号外,因为是间接转述《说文解字》中的内容。
学典籍中“和”
和文化在古籍中①(演蜂/液示)出丰富的内涵。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捉
出“礼之用,和为资”的理念,将“和”奉为礼制精髓,②一一(奠定/积淀)京偏家以礼
乐)(调和/调整)人际关系的伦理基础。东晋诗人甲”文风和谐自
然,其“田国诗人”的称号④(名副其实名不副实)。他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旧、美池、桑竹之属”的阳园风貌,屋含良田与自然景致相映成
趣,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令人心驰神往。偏家论著江编《
》中的“讲信修睦”,以“睦”为理想社会的纽带,描绘出天下大同的愿景。
4.根据文段内容,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物·一项是(2分)
A.①演举
②积淀
③渊整
④名副其实
B.①演绎
②奠定
③调和
④名副其实
①演示
②奠定
(③调和
④名不副实
).①演示
②积淀
③渊整
④名不副实
5.请你依次在文段(甲】【乙】两处填人恰当的内容。(2分)
寻“和”之用
6.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观点的交锋。相持不下时,有些同学会恶语伤人,
最后不欢而散。针对这一现象班级组织了以“和而不同”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呼呼大家
和睦共处。接下来,请你阅读并完善下面演讲稿中的内容。
学习了孔子“君子和而不同”,让我很受启发。我认为“和而不同”是实现和睦共处
的良方。在人际交往中,“和而不同”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要和睦地相处,要尊重彼此
不同的观,点和个性,不随便附和。
这个故享告诉我们,在产生矛盾时,我们要
以包容之心,尊重彼此差异,既要坚守自我立场,又要相互欣赏,在矛盾中寻求对被此
的尊重与精神共鸣。
(1)为使“和而不同是实现和睦共处的良方”这一观点更具说服力,你想在文段中的横
线处,引用历史故事进行论证,请选齿最恰当的一项(2分)
A.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部分内容,多次上书表达异议,二人由此产生矛盾,但
二人能放下政见上的分歧,在文学领域相互欣赏。后来苏轼拜访隐居的王安石,
二人抛开恩怨,畅聊诗文与人生。
初二诺文试卷第2页(共8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