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模拟卷人教版2019一、单选题1.下列科技成果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都属于一次电池B.量子通信材料螺旋碳纳米管与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C.在“人造太阳”中发生核聚变的3H、2H是1H的同位素D.运载火箭采用“液氢液氧”作推进剂,其产物对环境无污染2.化学物质与生命过程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纤维素可以为运动员提供能量B.植物油通过催化加氢可转变为氢化油C.红烧肉烹饪过程中蛋白质变性涉及化学变化D.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是水果中常用的添加剂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B.与生成和HCl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工业上冶炼钠、镁、铝等活泼金属的反应均属于置换反应D.晶体与晶体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4.下列对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的分子式为C2H5OH B.一氯甲烷的电子式:C. 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 D.C2H6和C8H18一定为同系物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乙烯和乙烷B.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苯C.用分液法分离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混合物D.苯、乙醇、四氯化碳和植物油都能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进行喷泉实验 B.制取氨气C.证明非金属性:S>C>Si D.乙酸乙酯的制备和收集A.A B.B C.C D.D7.下列事实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海水提溴时用水溶液吸收含溴蒸气:B.向稀硝酸中加入足量铁粉:C.工业上将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漂白粉:D.溶液与稀硫酸反应:8.氮元素的部分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G、F是同一物质,则其组成为NH4NO3B.D与水的反应中,D只是还原剂C.物质B转化为C只能通过人工固氮实现D.A与E的浓溶液靠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白烟9.盐水小汽车”因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深受孩子们喜爱,其结构和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前,应将 Mg片用砂纸打磨干净B.溶液中的Cl 向 Cu片一极移动C.Cu片一极发生还原反应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10.乙烯的同系物2-丁烯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正丁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平面B.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类型相同C.2-丁烯使溴水和酸性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D.反应②的产物M只有一种结构11.根据实验操作、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结论A 将苯、液溴、铁粉混合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溶液中,生成淡黄色沉淀 苯与液溴在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B 向粉末和粉的均匀混合物中插入点燃的条,火星四射,有液态从固体中流出 金属活动性:C 将石油裂解产生的气体通入的溶液,溶液颜色褪去 石油裂解产物中含乙烯D 向含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并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溶液颜色先无变化后显血红色 具有还原性A.A B.B C.C D.D12.甲醛(HCHO)与在羟基磷灰石(HAP)表面催化氧化生成和的历程如图所示(图中只画出了HAP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AP能提高HCHO与的反应速率B.HCHO在反应过程中,键发生断裂C.该反应可表示为D.根据图示信息,分子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1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 SO2 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反应过程中装置 A 中反应液处于沸腾状态并有白雾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液处于沸腾状态”的主要原因是铜与浓硫酸发生的是放热反应B.装置B中盛放饱和NaHSO3溶液可除去挥发出的硫酸酸雾C.若配制钡盐溶液时所用的蒸馏水没有除去溶解氧,pH 传感器会显示 pH 值升高D.实验过程排放的“尾气”中有害气体只有SO214.T℃时,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之比为1∶4的和混合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量反应过程中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mol 2.0 1.36 0.96 0.68 0.52 0.50 0.50A.0~4min内,用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52mol L-1 min-1B.6~8min内,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C.10min时,反应恰好达到该条件下的最大限度,且气体压强不再变化D.容器内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压强与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7∶1015.双功能催化剂可应用于燃料电池,装置如图(注:交换膜只允许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极处发生氧化反应B.透过交换膜向右移动C.极的电极反应式为D.当消耗时,理论上电路中转移电子二、解答题16.硫酸和硝酸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工业制法如下。回答下列问题:Ⅰ.工业上可以用黄铜矿(主要成分是,还含有少量)制取硫酸。(1)将黄铜矿“粉碎处理”的目的是 。(2)“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吸收”时,吸收的物质为 (填化学式),从吸收的物质性质角度分析,选用98.3%浓硫酸而不用水的主要原因是 。Ⅱ.工业上可以联合合成氨工艺制取硝酸。(4)“合成塔”中,和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合成的物质的量约为的原因是 。实验室用大试管酒精灯等仪器可制备NH3,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加热条件下,“催化氧化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工业上以生产甲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其能量。(1)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为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固定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4mol的H2和0.8mol的,测得和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请回答:(2)2min内的反应速率为 。(3)恒温恒容条件下,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A.的质量保持不变B.的含量保持不变C.容器中浓度与浓度之比为D.(4)若改变下列一个条件,推测该反应的速率发生的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①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 ;②充入1mol,化学反应速率 ;(5)甲醇()是优质的清洁燃料,可制作碱性甲醇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①电极A为燃料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该电极反应式为: ;②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时,在电极B附近消耗的物质的量为 mol;③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碱性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18.焦亚硫酸钠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由脱水制得。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备。已知:与反应生成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1)具有 性,可作食品抗氧化剂。(2)A中产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3)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的生成速率。试剂X为 (填字母)。a.蒸馏水 b.饱和溶液c.饱和溶液 d.饱和NaOH溶液(4)C中制得的反应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5)D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6)在保存过程中易变质生成。检验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案是 (填操作和现象)。(7)测定样品中的含量。取样品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取25mL该溶液,与碘水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假设杂质不反应)。已知:。19.以粮食为原料制取乙醇并利用其制备乙酸乙酯(C)和高分子材料(G)的流程如图所示:已知:D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1)B中所含官能团为 (填名称)。(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的发生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反应III属于取代反应b.实验时,先加浓硫酸,再加乙醇和乙酸c.试剂X为饱和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X溶液的液面上有一层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油状液体d.实验结束时,采用蒸发的方法将乙酸乙酯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4)D也可由戊烷裂化裂解制得。写出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戊烷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5)F→G为加聚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6)在反应I→VI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反应 。(7)研究资料表明,酿酒的过程中会产生乳酸(),请依据反应写出乳酸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C D D C A A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D D B D C1.A【详解】A.新能源汽车普遍搭载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都属于锂离子电池,这些电池可以反复充电和放电,属于二次电池,A错误;B.螺旋碳纳米管与石墨烯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正确;C.3H、2H、1H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C正确;D.运载火箭采用“液氢液氧”作推进剂,反应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D正确;故选A。2.A【详解】A.人体内没有纤维素水解的酶,因此纤维素不可以为运动员提供能量,A错误;B.植物油分子的烃基部分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催化加氢可转变饱和烃基,就由液体植物油转化为固态的氢化油,B正确;C.红烧肉烹饪过程中蛋白质受热发生变性,这时涉及到了化学变化,C正确;D.维生素C具有强的还原性,能够消耗氧气,防止食物氧化变质,因此具有抗氧化作用,是水果中常用的添加剂,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A。3.C【详解】A.干馏是固体或有机物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的反应过程,属于化学变化,A正确;B.CH4和Cl2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CH3Cl和Cl2生成CH2Cl2、CHCl3、CCl4和HCl,属于取代反应,B正确;C.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钠、氯化镁制取金属钠和镁,电解熔融状态的氧化铝制取单质铝,属于分解反应,C错误;D.Ba(OH)2 8H2O与NH4Cl的反应为铵盐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D正确;故选C。4.D【详解】A.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分子式为C2H6O,A错误;B.一氯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与氯原子、氢原子间均共用1对电子,Cl原子外围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正确的电子式为,B错误;C.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二溴代物只有一种,则 与 是同一种物质,C错误;D.C2H6和C8H18均为饱和烷烃,一定为同系物,D正确;故选D。5.D【详解】A.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故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乙烯和乙烷,A正确;B.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互溶,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层,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苯,B正确;C.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不互溶,会分层,用分液法分离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混合物,C正确;D.苯、四氯化碳能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乙醇与水互溶,不能萃取碘水中的碘,植物油结构中含不饱和键,能与碘发生加成反应,故不能萃取碘水中的碘,D错误;故选D。6.C【详解】A.H2S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很难仅靠溶于水来能形成喷泉,A不合题意;B.加热NH4Cl生成NH3和HCl,但NH3和HCl遇冷后又反应生成NH4Cl,故不能只加热NH4Cl来制备NH3,而应该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来制备NH3,B不合题意;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CO2通入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硅酸,即酸性:硫酸>碳酸>硅酸,C符合题意;D.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将完全水解,不能用NaOH溶液来收集乙酸乙酯,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7.A【详解】A.海水提溴时用水溶液吸收含溴蒸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正确;B.向稀硝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错误;C.将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漂白粉,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D.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D错误;答案选A。8.A【分析】根据二维图可知:A为NH3,B为N2,C为NO,D为NO2,E为HNO3,G为硝酸盐,F为铵盐。【详解】A.G是硝酸盐,F是铵盐,则NH4NO3既可以表示物质G又可以表示物质F,A项正确;B.D是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项错误;C.N2转化为NO可以通过大气固氮实现,C项错误;D.NH3与挥发出来的HNO3反应生成NH4NO3白烟,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A。9.B【分析】由图可知,Mg片、铜片和食盐水构成了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中Mg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铜片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Mg表面有氧化膜,使用前,应将 Mg片用砂纸打磨干净,故A正确;B.铜片作正极,阳离子移向正极,故溶液中的Na+向 Cu片一极移动,溶液中的Cl 向 Mg片一极移动,故B错误;C.铜片作正极,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故C正确;D.Mg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故D正确;答案选B。10.C【详解】A.乙烯是平面形分子,所有原子共平面,故A正确;B.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是加成反应,反应类型相同,故B正确;C.2-丁烯使溴水褪色是发生加成反应,使酸性溶液褪色是被氧化,原理不同,故C错误;D.由于2-丁烯的结构是对称的,故与HBr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即,故D正确;答案选C。11.D【详解】A.苯与液溴在Fe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HBr,但液溴易挥发,挥发出的溴蒸气通入溶液中也能生成淡黄色沉淀(AgBr),所以不能仅根据生成淡黄色沉淀就确定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A错误;B.向粉末和Al粉的均匀混合物中插入点燃的Mg条,引发铝热反应,火星四射,有液态Fe从固体中流出,说明Al能置换出Fe,只能证明金属活动性:Al>Fe,不能证明Mg>Fe,B错误;C.将石油裂解产生的气体通入的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石油裂解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但不能确定一定是乙烯,C错误;D.向含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并振荡,溶液无变化,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溶液显血红色,是因为被新制氯水氧化为,与KSCN溶液反应显血红色,说明具有还原性,D正确;故选D。12.D【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HAP在第一步反应中作反应物,在第二步反应中作生成物,是总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因此该反应中HAP作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A正确;B.根据图示可知,甲醛分子中仅有键发生断裂,B正确;C.该反应中反应物是甲醛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HAP是催化剂,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正确;D.根据图示可知,分子中的氧原子一部分来自,另一部分来自甲醛,D错误;故选D。13.B【分析】由题干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为用Cu和浓硫酸共热来制备SO2,反应原理为:,装置A中有白雾生成,装置B中试剂X为饱和NaHSO3溶液,用于除去硫酸酸雾,SO2通入BaCl2溶液中,若溶液中含有O2,则O2能氧化SO2转化为H2SO4,硫酸和BaCl2溶液产生BaSO4白色沉淀,再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由于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SO2氧化为H2SO4,自身被还原为NO,则尾气中含有NO,据此分析解题。【详解】A.铜与浓硫酸不加热不反应 ,“反应液处于沸腾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加热所致,A 项错误 ;B.白雾是挥发出来的硫酸蒸汽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的,故可通过盛有饱和NaHSO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挥发出的硫酸蒸 汽 , B 项 正 确 ;C.若配制钡盐溶液时所用的蒸馏水没有除去溶解氧,pH传感器会显示pH值降低,其反应为:,C项错误;D.二氧化硫进入硝酸钡溶液中,会溶于水呈酸性,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会被还原成 NO气体 ,D项错误;故选B。14.D【详解】A.0~4min内,由表可知 =2.0-0.96=1.04mol,则,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比,用表示的平均速率为v()=v(CO2)=0.13mol L-1 min-1,A错误;B.6~8min内,在减小,说明反应正向进行,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错误;C.由表可知10min后不再发生变化,说明10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但不能说明反应恰好达到该条件下的最大限度,C错误;D.充入物质的量之比为1∶4的和混合气体,则该反应起始加入2mol和8mol,列三段式:,起始时总物质的量为2+8=10mol,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0.5+2+1.5+3=7mol,恒温恒容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压强与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7∶10,D正确;故选D。15.C【分析】X电极O2转化为OH-,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Y电极N2H4转化为N2,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详解】A.据分析,Y电极处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B.X产生,Y消耗,则透过交换膜向右移动,故B正确;C.据分析,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故C错误;D.Y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则消耗1mol N2H4转移4mol电子,N2H4质量为32g,故D正确;故答案为C。16.(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2)4CuFeS2 +13O24CuO + 2Fe2O3+8SO2(3) SO3 SO3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易形成酸雾(4)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Ca(OH)2 +2NH4Cl2NH3↑+ CaCl2+ 2H2O(5)4NH3+ 5O24NO+ 6H2O【分析】Ⅰ.高温煅烧步骤中CuFeS2与氧气反应生成CuO、Fe2O3和SO2,二氧化硫在V2O5作催化剂下与氧气反应生成SO3,用98.3%的浓硫酸吸收SO3,得到发烟硫酸。Ⅱ.氮气和氢气反应合成氨气,氨气和O2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NO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详解】(1)将黄铜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2)“高温煅烧”步骤中CuFeS2与氧气反应生成CuO、Fe2O3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FeS2 +13O24CuO + 2Fe2O3+8SO2;(3)二氧化硫在V2O5作催化剂下与氧气反应生成SO3,用98.3%的浓硫酸吸收SO3,三氧化硫能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硫酸,容易形成酸雾降低吸收效率,故用98.3%浓硫酸而不用水;(4)“合成塔”中1molN2和3molH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合成NH3的物质的量约为0.3mol,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即生成氨气物质的量小于2mol;实验室用大试管酒精灯等仪器可制备NH3,则反应为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加热条件下,“催化氧化炉”中发生反应为氨气和氧气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 5O24NO+ 6H2O。17.(1)放热(2)0.3mol/(L·min)(3)AB(4) 增大 不变(5) 负 0.25 减弱【详解】(1)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2)由图可知,2min时,甲醇的物质的量为0.4mol,由方程式可知,2min内氢气的反应速率为=0.3mol/(L·min),故答案为:0.3mol/(L·min);(3)A.甲醇的质量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正确;B.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正确;C.容器中浓度与浓度之比为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3v正(H2)=v逆(CH3OH)时未平衡,故错误;故选AB;(4)①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答案为:增大;②恒容条件下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氮气,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和分压比都不会发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答案为:不变;(5)由图可知,通入甲醇的电极a为负极,碱性条件下甲醇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通入氧气的电极B为正极,水分子作用下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电池总反应为;①由分析可知,电极A为燃料电池的负极,碱性条件下甲醇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故答案为:负极;;②由分析可知,通入氧气的电极B为正极,水分子作用下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则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时,在电极B附近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0.25mol,故答案为:0.25;③由分析可知,电池总反应为,所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碱性减弱,故答案为:减弱。18.(1)还原(2)(3)c(4)(5)吸收多余的(6)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样品已变质(7)【分析】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与NaHSO3溶液不反应,故装置Ⅱ观察二氧化硫的生成速率,且在饱和NaHSO3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析出晶体,以此分析;【详解】(1)具中S为+4价,化合价升高生成硫酸根,则其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2)根据分析,A中铜与浓硫酸生成二氧化硫,;故答案为:;(3)根据分析,装置Ⅱ观察二氧化硫的生成速率,则选择的试剂不与二氧化硫反应,则通入饱和NaHSO3溶液既不与二氧化硫反应;故答案为:c;(4)NaOH吸收二氧化硫制取NaHSO3,由NaHSO3脱水制得焦亚硫酸钠Na2S2O5,,;故答案为:、;(5)D中用NaOH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进行尾气处理;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SO2;(6)其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为硫酸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样品已变质;故答案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样品已变质;(7)根据得失电子原理,,25mL该溶液中,溶液浓度为,则500mL溶液中溶质质量为,则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95%。19.(1)羧基(2)2CH3CH2OH+O2 2CH3CHO+2H2O(3)ac(4)(5)nCH2=CHCl(6)V(7)【分析】D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D为CH2=CH2,粮食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在酒曲作用下转化为乙醇,乙醇发生氧化反应(反应I)得到A:CH3CHO,A发生氧化反应(反应II)得到B:CH3COOH,B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反应III)得到C:乙酸乙酯;乙醇发生消去反应(反应IV)得到D,D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反应V)得到E,E发生消去反应得到F,F→G为加聚反应(反应VI),G:。【详解】(1)B 为CH3COOH,所含官能团为羧基;(2)乙醇发生氧化反应(反应I)得到A:CH3CHO,故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CH2OH+O2 2CH3CHO+2H2O;(3)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反应III)得到乙酸乙酯,试剂X为饱和碳酸钠溶液,能吸收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a.根据分析,反应III为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a正确;b.实验时,先加乙醇,后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b错误;c.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根据分析,试剂X为饱和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X溶液的液面上有一层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油状液体,c正确;d.实验结束时,采用分液的方法将乙酸乙酯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d错误;故选ac;(4)D为CH2=CH2,D也可由戊烷裂化裂解制得。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戊烷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5)F→G为加聚反应,化学方程式是:nCH2=CHCl;(6)根据分析,在反应I→VI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反应V;(7)乳酸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