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末仿真试题 2024-2025学年下期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一、基础知识综合根据要求完成下题。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项目走入作家的文字中□开启这段特殊的旅程□清晨,我们随着巴金走出船舱,看太阳似负着重荷跃出海面,(càn làn)的阳光给朝霞(xiāng shàng)一道金边;中午,我们(màn bù)田间,欣赏乡下人家独特的(zhuāng shì),(shì hòu)白鹅(yì sī bù gǒu)地吃饭;夜晚,枕在母亲的(xī tóu),看着(fán xīng)满天,闻着(téng luó)清香,在(寂静 安静)中沉入(mèng xiāng)。1.看拼音写词语,书写要规范。2.结合字典中的解释,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和意思。著zhù①明显,显出,卓~|~名。②写作:~书立说。③著作,写出来的文章或书,名~|译~。 荷hé荷花。hè③背:扛:~锄。②负担:~累。③书信用语。承受恩惠:感~。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空格处添加合适的标点符号,并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与下面词语描绘的场景一致的是( )(多选)A.璀璨 B.高楼林立 C.炊烟袅袅 D.车水马龙 E.鸡鸣狗吠 F.依山傍水二、选择题5.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奢侈(chǐ) 杀菌(jūn) 红晕(yūn) 嘱咐(zhǔ)B.崭新(zhǎn) 雪屑(xiè) 开辟(pì) 慰藉(jì)C.澎湃(pài) 徜徉(cháng) 侮辱(wǔ) 脸颊(jiá)D.倔强(juè) 剖开(pōu) 窥伺(kuī) 遭殃(yāng)6.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韩愈 屈原 杜浦 恭自珍 B.稿纸 花穗 遗动 维持秩序C.蝙伏 幸福 拂拭 芙蓉花 D.锐利 照例 威力 高楼林立7.图书馆里悬挂了许多名言,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B.读万卷书,行万里路。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不怨天,不尤人。三、填空题8.根据要求填空。(1)“天行健, ”中华自古多义士:“僵卧孤村不自哀, ”是陆游的赤胆忠心;“愿将腰下剑, ”是李白的雄心壮志;“ , ”是王冕鄙薄流俗,独善其身的品格;“洛阳亲友如相问, ”是王昌龄洁身自好的志向。(2)这些事——是 ;月明的园中, ,母亲的膝上。(3)把句子补充完整,表达不同的感情。风吹在脸上,犹如 (喜欢)。风吹在脸上,犹如 (不喜欢)。四、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基本信息 材料二:观众须知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位于杭州市西湖文化广场6号,馆藏20万余件(组),由地球生命故事、生物世界、绿色浙江等五大展区组成,可乘坐地铁1号线直达。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的开放时间是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入馆参观时间为:冬季(11月1日-3月31日)9:30-16:00,夏季(4月1日-10月31日)9:00-16:00,闭馆时间为17:00. 1.展馆基本陈列免费参观。特别展览根据具体情况收费。 2.个人、团队均需提前预约,个人请在公众号上预约。 3.观众入馆请接受安检。醉酒、仪容不整、携带宠物者谢绝入内。 4.未成年人请在监护人陪伴下参观。9.关于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该馆馆藏20万余件(组)。 B.该馆由五大展区组成。C.团队入馆不用接受安检。 D.该馆冬季、夏季参观时间不同。10.12岁的文文想到该馆参观,下列做法有误的一项是( )A.她可以乘坐地铁1号线直达。 B.她可以免费参观所有的特别展览。C.她需要在公众号上提前预约。 D.她不能带着宠物进入馆内。11.暑假期间,12岁的文文想周一上午10点到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参观,她能顺利入馆参观吗?为什么?12.“五一”假期期间,小学四年级的琳琳想和刚上初中的姐姐两个人去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参观,她们能顺利入馆参观吗?为什么?为什么方便面都是“卷发”①方便面算得上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其方便快捷,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据统计,2018年一年,全世界消耗掉1036亿包方便面。可是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方便面从问世到现在一直都是“卷发”的设计,里面有什么奥秘呢?②1958年,日本人安藤百福发明了方便面。早期的日本方便面使用的都是日本拉面,因为日本拉面是卷曲的,所以方便面的外观就是卷曲的了。之后,尽管也有人想过改变方便面的形态,但是由于不具有可行性就放弃了。③在面条的蒸煮过程中,如果面条是直的,面条之间会不断地交叉叠加,非常容易黏在一起。但是弯曲的面条,中间有很多空隙,非常方便蒸汽均匀地分布,就有效避免了这样的情况。④在面条的油炸过程中,卷曲的面条还能够与油充分接触,从而做到迅速脱水。另一方面,波浪线在垂直方向上远比直线承受的重量大,更加不易折断,制成的面饼在运输过程中也就很难被完全压碎。⑤对消费者而言,卷曲的形态会使面饼内部的空间变大,吸水效率更高,在泡烫时不但可以轻易泡开,而且可以缩短等待的时间,又让面条对汤水的吸收达到极致,让面条更有味道。而且,不管你使用叉子还是使用筷子,弯曲的波浪设计比直线都更方便叉或夹。如果是直线的设计,则容易滑落。13.联系上下文,文中“快捷”的意思是 。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方便面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B.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时刻意设计了“卷发”的形状。C.“卷发”形状的面饼在运输时不容易压碎。15.第③段中“这样的情况”是指 。16.“据统计,2018年一年,全世界消耗掉1036亿包方便面。”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17.对于消费者而言,方便面的“卷发”设计的三个好处有:阅读短文《打翻的鱼缸》,完成文后练习。①四年级2班的教室里,同学们正在紧张地进行期中考试,监考老师也静静地守在这里。教室最后一排,一个小男孩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这并不是因为试题太难, 而是他太想上厕所。但是,腼腆(miǎn tiǎn)的他想等考试结束后再冲向洗手间。可是漫长的考试一直没有结束,小男孩很着急,憋(biē)得满头大汗。②忽然,最尴尬的事发生了,他尿了裤子。小男孩不知所措,心想:这下可完了,同学会笑话我的,再没人会和我一起玩了。怎么办呢?他担心极了,眼中盈满了泪水。幸好同学们都在埋头做卷,没有人发现他的异常。③细心的老师发现了小男孩的异样。他轻轻地走到小男孩身边,立刻就明白了一切。随后,老师不动声色地来到窗边,端起窗台上的金鱼缸走过来。经过小男孩身边时,他“一不小心”打翻了鱼缸,小男孩身上溅满了水。这突如其来的事故惊扰了其他同学,大家都回过头来看着老师和小男孩。老师连忙向男孩道歉,并示意其他同学继续考试。接着,他领着小男孩,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擦干男孩身上的水,并给他一条干净的裤子让男孩换上。④小男孩回到教室的时候,穿着一条极不合身的裤子,皮带都系在了胸口上,看上去滑稽(jī)极了,但是没有一个同学嘲笑他,而是对他报以友善和同情的眼神。男孩心里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18.根据意思填写文中的词语。(1)不知道怎么办好。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 )(2)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19.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期中考试时,小男孩尿了裤子。监考老师先是故意打翻了鱼缸, ,接着 ,小男孩心里充满了感激。20.随着事情的发展,小男孩的心情发生了“( )→( )→感激”这样的变化。21.“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可以写写感受,也可以品味写得好的词句……读读文中划线的句子,在横线上作简单批注:22.仿照例句,写下你对“老师的爱”的感受。例:老师的爱,是一个关注的眼神;老师的爱,是 ;老师的爱,五、书面表达23.习作。(习作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和人名)你曾经有最想实现的愿望吗?你是怎样实现这个愿望的?当时的心情怎样?请以“我终于 ”为题进行习作。要求:蒋题目补充完整,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能表达真情实感。450字左右。参考答案题号 5 6 7答案 C D D1.灿烂 镶上 漫步 装饰 侍候 一丝不苟 膝头 繁星 藤萝 梦乡 2.著zhù:②写作 荷hè:②负担 3., 。 , 。 安静 4.CEF【解析】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镶、饰、苟、膝、藤”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2.本题考查多音多义字。荷:hé,荷花。hè,③背:扛:~锄。②负担:~累。③书信用语。承受恩惠:感~。巧手著奇观(qiǎo shǒu zhù qí guān):结合语境,“巧手著奇观”意思是灵巧的手创作出奇异的景观,“著”读zhù,在这里是“写作、创作”的意思,对应字典中“著”的第②种解释。故选②。重荷(zhòng hè):沉重的负担。“重荷”中“荷”读音为hè。“荷”在这里是“负担”的意思,对应字典中“荷”的第②种解释。故选②。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和选词填空。“妙笔写美景”和“巧手著奇观”是两个并列的短语,描述了两种创作行为,它们之间应该用逗号来分隔。“巧手著奇观”一句话结束,后跟句号。“项目走入作家的文字中”和“开启这段特殊的旅程”是两个在语义上有先后承接关系的句子,前一句说明行为,后一句说明行为带来的结果,它们之间应该用逗号来连接,表示句子内部的停顿。“开启这段特殊的旅程”句意结束,后跟句号。如: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项目走入作家的文字中,开启这段特殊的旅程。寂静:没有声音,很静,强调一种绝对的安静状态,通常用来形容环境、氛围等,给人一种静谧、空旷的感觉,程度相对较深,有时还带有一种冷清、孤寂的意味。安静:没有吵闹和喧哗,侧重于环境没有嘈杂的声音,也可形容人的性情平和、安静,使用范围较广,程度相对“寂静”稍浅。结合语境可知,“寂静”更能体现出夜晚那种静谧、深沉的氛围,与“沉入梦乡”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应选“寂静”,故划去“安静”。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和词语解释。“中午,我们(màn bù)田间,欣赏乡下人家独特的(zhuāng shì),(shì hòu)白鹅(yì sī bù gǒu)地吃饭。”整个句子描绘的场景是中午在田间漫步,欣赏乡下人家的装饰,看人们侍候白鹅一丝不苟地吃饭,展现的是乡村生活画面。A.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非常绚丽,也用于人或事物非常出色,光彩照人。该词一般用于形容珠宝、灯光、明星等具有耀眼光芒的事物,与句子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不相关。B.高楼林立:高高的房子,像树林一样密集地树立着,形容城市建筑密集、繁华的景象。句子描述的是乡村场景,不存在高楼林立的情况,所以该词不符合。C.炊烟袅袅:古时人们做饭时徐徐轻烟回旋上升,随风而逝的景象。在乡村,人们做饭时常常会有炊烟升起,该词能很好地体现乡村生活的烟火气,与句子描绘的乡村场景相符。D.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一般,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通常用来描述城市街道上车多、人多的热闹场景,与乡村的宁静氛围不符,所以该词不合适。E.鸡鸣狗吠: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也形容乡村生活的热闹和生机。在乡村,鸡和狗是常见的家禽家畜,它们的叫声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该词能体现乡村生活的特点,与句子描绘的场景一致。F.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常用来形容乡村、小镇等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句子中描述的是在田间漫步,欣赏乡下人家的场景,乡村往往依山傍水,该词符合乡村的地理环境特点。因此与句子描绘的场景一致的词语是“炊烟袅袅”“鸡鸣狗吠”“依山傍水”。故选CEF。5.C【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A.红晕(yūn)——yùn;B.慰藉(jì)——jiè;D.倔强(juè)——jué;故选C。6.D【详解】本题考查错别字。A.杜浦——杜甫,恭自珍——龚自珍;B.遗动——移动;C.蝙伏——蝙蝠;故选D。7.D【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警句。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强调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勤奋和刻苦,与图书馆鼓励人们勤奋学习、努力求知的氛围相契合。B.“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倡导既要努力读书获取知识,又要亲身实践增长见识,能激励图书馆里的读者积极阅读、汲取知识,很适合悬挂在图书馆。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指出广泛阅读能提升写作能力,体现了读书的重要性,对图书馆中热爱阅读和写作的人有激励作用。D.“不怨天,不尤人”意思是不抱怨天,不责怪人,主要表达的是一种面对困境的态度,侧重于个人心态的调适,与读书学习的关联不大,不太适合悬挂在图书馆。故选D。8. 君子以自强不息 尚思为国戍轮台 直为斩楼兰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一片冰心在玉壶 永不漫灭的回忆 藤萝的叶下 母亲温暖的双手抚摸着我的脸颊 刀割一样【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名言警句和补充句子。(1)书写时注意“强”“戍”“斩”“颜”“乾”“壶”的正确写法。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中,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意思是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也体现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以及对人生的态度,他不追求外在的夸赞和虚荣的颜色之美,而是坚守和追求内在品质,彰显出一种不媚俗、不逐流的精神。(2)注意“漫”“藤”的正确写法。(3)要求通过补充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感情。当表达“喜欢”的感情时,需要选择美好的、令人愉悦的事物来作比;当表达“不喜欢”的感情时,则要选取让人不适、厌恶的事物来作比。示例:风吹在脸上,犹如轻柔的羽毛拂过(喜欢)。风吹在脸上,犹如冰冷的刀片划过(不喜欢)。9.C 10.B 11.不能。因为暑假不是法定节假日,根据材料一可知,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非法定节假日的情况下周一闭馆。 12.不能。因为上小学四年级的琳琳和刚上初中的姐姐都是未成年人,根据材料二中“未成年人请在监护人陪伴下参观”可知,她们没有监护人的陪伴是不能进馆参观的。【导语】这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设计合理,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博物馆的基本信息和参观须知。材料一侧重客观信息(位置、馆藏、开放时间等),材料二强调规范要求(预约、安检、参观限制等)。文本结构层次分明,采用不同字体区分内容性质,便于学生快速定位信息。题目设置覆盖细节查找、信息辨析和情境应用,能有效考查学生提取整合非连续性文本信息的能力。整体符合课标对实用性阅读的要求,具有生活实用性。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C.材料二第3条“观众入馆请接受安检”,未提及团队可例外。故错误。故选C。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B.材料二第1条“展馆基本陈列免费参观。特别展览根据具体情况收费”,可知不是所有特别展览都免费。故错误。故选B。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材料一“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的开放时间是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可知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周一闭馆。示例:不能。因为材料一提到“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的开放时间是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暑假期间周一非法定节假日,馆闭馆,所以无法入馆。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材料二“未成年人请在监护人陪伴下参观”可知未成年人无法单独参观。示例:不能。因为材料二第4条“未成年人请在监护人陪伴下参观”,琳琳和姐姐均为未成年人,无监护人陪同,所以不能顺利入馆。13.快速敏捷 14.C 15.面条之间会不断地交叉叠加,非常容易黏在一起 16. 列数字 具体形象地说明一年内全世界消耗的方便面数量之多,突出方便面的受欢迎程度 17.(1)轻易泡开,缩短时间;(2)面条吸收汤水,更有味道;(3)更方便叉或夹。【导语】这篇说明文以“方便面为何是卷发”为切入点,通过总分总结构展开说明。文章开篇以数据突出方便面的普及性,引出核心问题;中间段落从生产工艺(蒸煮、油炸)、运输便利、用户体验三个维度,层层递进分析卷曲设计的优势;结尾回归消费者视角,形成闭环。语言平实但逻辑严密,通过设问引发思考,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将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娓娓道来,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1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及文章内容理解概括。文中“快捷”的意思是指方便面具备快速、简便的特点,能够迅速满足人们的需求。制作过程的快速性:文章第③④段提到,方便面在蒸煮和油炸过程中,卷曲的设计使面条之间不易黏连,且能迅速脱水,从而缩短了生产时间。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确保了面条在加工过程中能够快速成型。食用准备的便捷性:第⑤段指出,卷曲的面条在泡烫时吸水效率更高,能够迅速泡开,缩短了等待时间。这种设计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就能享用到美味的面条,体现了方便面的“快捷”特性。使用方式的便利性:文中提到,无论是使用叉子还是筷子,卷曲的面条都比直线设计更容易夹取,避免了滑落的情况。这种设计上的便利性进一步强化了方便面的“快捷”特点。 综上所述,“快捷”在文中不仅指方便面在生产过程中的高效性,也指其在食用准备和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体现了方便面作为一种快速食品的核心优势。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概括及关键信息提取。A.表述过于绝对化,原文第①段仅称方便面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非“最伟大的发明”。此项表述有误;B.表述内容与第②段内容矛盾,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时采用卷曲形态是因早期日本拉面本就是卷曲的,并非刻意设计。此项表述有误;故选C。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概括及词语句子含义作用。第③段中“这样的情况”是指直的面条在蒸煮过程中因交叉叠加而黏连在一起的现象。根据第③段内容,作者首先假设“如果面条是直的”,会直接导致“面条之间不断地交叉叠加,非常容易黏在一起”。随后用“但是”转折,说明弯曲的面条因中间有空隙,能让蒸汽均匀分布,从而“有效避免了这样的情况”。通过上下文对比可知,“这样的情况”即指代前文提到的直面条在蒸煮时黏连的问题。这一表述既呼应了本段的核心逻辑(卷曲设计解决黏连问题),也与第④段强调的卷曲形态在油炸和运输中的优势形成功能上的连贯性。1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文章内容理解概括。文章第①自然段中句子“据统计,2018年一年,全世界消耗掉1036亿包方便面。”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2018年”“1036亿包”等具体数据,直观呈现方便面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消耗量,增强了说明的准确性和说服力。这一数据不仅呼应了首段对方便面“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定性描述,更以量化事实凸显其普及程度,为后文探讨“卷发”设计的必要性提供了现实基础——正因方便面需求庞大,其形态设计更需兼顾生产、运输、食用等多环节的效率与便利性,从而自然引出下文对卷曲形态在蒸煮、油炸、泡烫等环节优势的分析。这种说明方法使抽象的普及性描述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规模,强化了文章的科学性和可信度。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概括及关键信息提取。对于消费者而言,方便面的“卷发”设计通过增大面饼内部空间,显著提升吸水效率(第⑤段“吸水效率更高”),使面条在泡烫时能快速充分吸收汤汁,缩短等待时间并增强风味(第⑤段“缩短等待的时间”“对汤水的吸收达到极致”);同时,波浪状的弯曲结构便于使用叉子或筷子夹取(第⑤段“更方便叉或夹”),避免了直线面条易滑落的困扰(第⑤段“如果是直线的设计,则容易滑落”)。这些设计直接优化了食用体验,体现了形态创新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18. 不知所措 不动声色 19. 将水溅在小男孩身上并向男孩道歉 给他换上了一条干净的裤子 20. 着急 担忧 21.老师的机智、善解人意、关爱学生。 22. 温暖的拥抱 是一个善意的动作【导语】这篇短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教育者的智慧与温情。作者巧妙运用“鱼缸”这一道具,将尴尬的突发事件转化为充满教育智慧的契机,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尊严的呵护。文中对小男孩心理变化的刻画真实动人,从紧张、羞愧到感激的情感脉络清晰。老师“不动声色”的处理方式与同学们“友善和同情”的反应形成温暖呼应,展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短小精悍的叙事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真正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心灵的温柔守护。18.本题考查关键词语句子查找及文章内容理解。(1)根据题干要求“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的词语,需结合文中第②段小男孩尿裤子后的反应进行定位。文中描述小男孩在发生尴尬事件后,“不知所措,心想:这下可完了,同学会笑话我的,再没人会和我一起玩了。怎么办呢?他担心极了,眼中盈满了泪水”,其中“不知所措”直接对应“不知道怎么办好”的状态,且后文“他担心极了”进一步体现其面对突发状况时的慌乱与无助。该词精准贴合题意,故答案为“不知所措”。(2)根据题干中“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的描述,需定位到文中描写老师处理突发状况时的关键情节。在第③段中,老师发现小男孩的异常后,“不动声色地来到窗边,端起窗台上的金鱼缸走过来”,并通过“一不小心”打翻鱼缸的巧妙方式化解尴尬。这里的“不动声色”精准体现了老师内心虽察觉到小男孩的困境,但表面仍保持镇静、不显露情绪的状态,既避免了小男孩的难堪,又自然地引导了后续帮助行为。该词与题干中“内心活动不表现于外”“态度镇静”的释义完全契合,因此答案为“不动声色”。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概括及文章线索。概括短文主要内容:期中考试时,小男孩因腼腆憋尿太久尿了裤子(起因)。监考老师发现后,不动声色地打翻鱼缸用水掩盖尿湿痕迹,并带他去办公室换上干净裤子(经过)。小男孩回到教室后,同学们未嘲笑反而给予友善眼神,他内心充满对老师的感激(结果)。起因:第①②段描写小男孩因腼腆不敢提前交卷,最终尿裤子,体现尴尬与无助;经过:第③段老师通过“打翻鱼缸”的巧妙设计,既转移同学注意力,又自然带男孩离开,动作描写(“端起”“打翻”)和语言引导(“连忙道歉”)展现智慧与关怀;结果:第④段男孩穿不合身裤子却未被嘲笑,同学们“友善和同情的眼神”与老师的帮助形成呼应,突出温暖结局。故空白处分别填入“用水掩盖尿湿痕迹”和“带他去办公室换裤子”。20.本题考查关键词语句子查找及文章内容理解。小男孩的心情经历了从“着急→不知所措(尴尬/害怕)→感激”的变化过程。着急(第①段):因憋尿而“脸一阵红一阵白”“满头大汗”,体现等待考试结束时的焦急与生理不适;不知所措(尴尬/害怕)(第②段):尿裤子后“不知所措”“担心极了”“眼中盈满泪水”,害怕被嘲笑,内心充满慌乱与羞耻感;感激(第③④段):老师打翻鱼缸巧妙化解尴尬,并帮他换裤子,同学们未嘲笑反而给予“友善和同情的眼神”,最终让他充满对老师的感激。故空白处分别填入“着急”、“不知所措”。21.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及文章内容理解。题目要求:对文中划线句子作简单批注。划线句子为:“随后,老师不动声色地来到窗边,端起窗台上的金鱼缸走过来。经过小男孩身边时,他‘一不小心’打翻了鱼缸,小男孩身上溅满了水。”批注角度参考: 首先,内容分析:老师通过“故意打翻鱼缸”的举动,巧妙掩盖小男孩尿裤子的尴尬,体现教育智慧;其次,词语品味:“不动声色”:写出老师为避免伤害学生自尊而保持的冷静;“一不小心”:加引号暗示故意为之,用善意的谎言保护孩子;第三,情感体会:老师的举动充满同理心,既化解危机,又维护了学生的尊严;第四,提问思考:如果老师直接指出真相,结果会怎样?对比凸显此举的高明。示例批注(任选一角度):“一不小心”加引号耐人寻味,老师用看似偶然的举动保护了孩子的自尊,这种无声的关爱比说教更动人。”;动词“端”、“走”、“打翻”连贯写出老师精心设计的行动,平凡细节中见教育智慧。22.本题考查关开放性答题及文章内容理解主旨情感。完成此题,需紧扣文中老师用行动守护学生自尊的细节,结合具体情节展开联想。老师的爱不仅体现在“打翻鱼缸”的机智(第③段),更渗透在“擦干水”“递干净裤子”的温柔动作(第③段),以及同学们“友善眼神”的感染(第④段)。仿写时可从“行为细节”“情感传递”“温暖影响”等角度延伸,用比喻或排比句式强化感染力。仿写示例: 老师的爱,是一个关注的眼神;老师的爱,是一个“一不小心”的谎言;老师的爱,是悄悄擦干裤腿时掌心的温度。23.例文:我终于会游泳了去年暑假,看着表哥在游泳池里像小鱼一样钻来钻去,我咬着嘴唇站在岸边,脚趾抠着防滑砖缝。妈妈给我报的游泳班已经开课三天了,可我连浮板都抓不住。“憋气时鼻子要闭紧!”教练的哨声在耳边炸响。我深吸一口气扎进水里,可刚数到“三”,水就“咕噜噜”往鼻子里钻,呛得我直拍水。旁边的朵朵已经能漂两米了,她甩着湿发说:“你胳膊太僵啦,像块木头!”我红着脸爬上岸,盯着水里的影子——我的膝盖上还有昨天磕出的青紫。那天晚上,我抱着浮板在客厅练蹬腿。爸爸举着手机计时:“一、二、三……坚持住!”汗水顺着下巴滴在地板上,瓷砖被印出两个湿漉漉的脚印。第三天清晨,我特意选了最浅的1.2米区。教练托着我的腰:“放松,像块木板。”我绷着脚尖,感觉身体慢慢浮起来,水波轻轻晃着耳垂。“现在试着划手!”教练的手突然松开,我慌乱地扑腾两下,却发现自己没沉!阳光透过水面,在池底映出一片晃动的光斑,我听见自己“咯咯”的笑声混着水花声。现在我能从泳池这头游到那头了。昨天表哥来我家,我故意在他面前“扑通”跳进深水区,故意慢吞吞地蹬腿。他趴在池边喊:“小不点成美人鱼啦!”我吐着泡泡笑,忽然想起那天呛水的滋味——原来所有的“终于”,都藏在那些偷偷练习的夜里,藏在膝盖的青紫和地板的汗渍里。【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及习作。审题:题目“我终于______”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需先补充完整再展开叙述。关键词是“终于”,暗示实现愿望的过程有波折或等待,需体现从“渴望”到“实现”的转变。选材:应围绕个人真实经历,如学会某项技能、完成挑战、获得认可等,重点描写“怎样实现”和“实现后的心情”。选材时注意事件的完整性,包含起因、经过、结果,并融入心理变化。立意:要传递坚持、努力或成长带来的喜悦,避免空洞说教,用具体行动和细节展现主题。立意要突出“努力的过程”和“成功的意义”;或通过帮助同学修复友谊,体现“真诚能化解矛盾”。开头:需简洁点题,用疑问、场景或心理描写引出愿望。中间:部分要详细描写实现愿望的“波折”和“行动”,按顺序推进:初次尝试、坚持过程、关键突破,过程中穿插心理变化(紧张、沮丧、惊喜),让情节更真实。结尾:需呼应开头,用抒情或感悟点明“终于”的意义。升华主题,传递积极向上的情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