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1 植物的光合作用(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共23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1.1 植物的光合作用(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共23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光合作用的原料
第1节第1课时
第4单元 第11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学习目标
01
通过案例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重点)。
02
知道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照(难点)。
当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植物时,正是叶片吸收光能,合成有机物的奇妙时刻。
科学家是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
植物的光合作用又蕴含着怎样的奥秘?
情景导入
1.海尔蒙特实验
种植
五年后
称重
植物生长的原料是从水中得到的,树木只要有水就能生长发育
柳树苗质量增加了约75kg,土壤质量只减少了约60g
推测
2.普利斯特利实验
光合作用发现
(1)实验过程
①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
②把一只小白鼠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小白鼠很快也死去了。
③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 密闭的玻璃罩里,结果蜡烛没有熄灭。
④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结果小白鼠能够正常地活着。
(2)结论
认为这项实验证实植物可以“净化”空气。
3.其他科学家的实验


一段时间后
一段时间后
当有的人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成功,有的总是失败,这是什么原因呢
英格豪斯的实验
“净化”空气的原因
植物叶片在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成功的关键在于光,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受到光照时,植物才能“净化”空气。
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制订和实施计划
①取甲、乙两套装置,在小烧杯中各放上一株同样的植物,甲装置的水槽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的水槽中盛有清水。
氢氧化钠
清水
4.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
③几小时后,各取甲、乙装置中的一个叶片,分别编号为A、B,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然后用清水冲洗。
②把它们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移到光下。
④在A、B叶片上各滴上两滴碘液。稍等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⑤预期结果
A
甲装置的叶片中没有产生淀粉,而乙装置的叶片中产生了淀粉
⑥分析实验现象
淀粉遇碘变蓝。
甲、乙两装置的唯一区别
甲装置的水槽中是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的水槽中是清水,氢氧化钠溶液将甲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全吸收了
(4)结论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A叶片不变蓝,B叶片变蓝。
B
(1)实验过程
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
第一组
向绿色植物提供普通二氧化碳,浇灌被标记过的水
释放的氧全部是被标记过的
5.同位素标记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第二组
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被标记过的二氧化碳,浇灌普通水
释放的氧全部是未被标记的
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来自水,同时也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实验结果
在没有二氧化碳的情况下,植物不能制造出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
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来自水
植物叶片在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6.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水也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利用实验成功地证明:
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并产生淀粉。
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7.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只要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叶片的数量多,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因此,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控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等,也可以控制光的强度。
合作探究:你知道从几个方面可以控制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强度吗
课堂小结
光合作用的原料
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条件是光照
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海尔蒙特实验:推测植物生长的原料是水
普利斯特利实验:认为植物可以“净化”空气
同位素标记: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片是制作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植物的光合作用
1.下列各项物质中,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有机物和氧气
C.氧气和水
D.有机物和水
A
挑战闯关
2.宁阳县被称为“大枣之乡”,是全国著名的大枣生产基地。葛石镇是宁阳大枣的主产区,全镇大枣已有2 700多年栽培历史,总面积8万亩,年产量3 500万公斤。从早春枣树发芽,到开花,最后硕果累累,能使大枣增产的物质主要来源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D.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C
挑战闯关
解析:光合作用的原料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而土壤中的无机盐不参与有机物的制造,C符合题意。
3.阅读有关生物科学史的材料,结合相关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挑战闯关
材料一 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在木桶内栽种了一棵柳树苗。栽种前,桶内的泥土经高温烘烤干燥。以后的5年中,海尔蒙特除了给小树浇水没有在木桶中添加任何物质。5年后,海尔蒙特重新将柳树和泥土分开称重,发现柳树苗的质量增加了约75 kg,而泥土烘干后的重量只减少了约60 g。如图甲所示。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图乙实验发现,A玻璃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玻璃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一段时间。
(1)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了植物生长的原料主要来自________,该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植物生长也需要各种无机盐。

不能
3.阅读有关生物科学史的材料,结合相关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挑战闯关
(2)普利斯特利实验中,B玻璃罩内的小鼠能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在木桶内栽种了一棵柳树苗。栽种前,桶内的泥土经高温烘烤干燥。以后的5年中,海尔蒙特除了给小树浇水没有在木桶中添加任何物质。5年后,海尔蒙特重新将柳树和泥土分开称重,发现柳树苗的质量增加了约75 kg,而泥土烘干后的重量只减少了约60 g。如图甲所示。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图乙实验发现,A玻璃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玻璃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一段时间。
植物可以“净化”空气
挑战闯关
解析:(1)由于水是加到木桶里的唯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在实验中没有添加无机盐,因此无法证明植物的生长也需要无机盐。(2)A玻璃罩中,由于小鼠呼吸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很快玻璃罩内的氧气就被消耗完,小鼠因缺氧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而如果将小鼠和绿色植物同时放在密封的B玻璃罩内,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供给小鼠呼吸;小鼠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小鼠和绿色植物能够存活较长时间。
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