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真题1.(2025·威海)2025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电动自行车在居民楼内充电B.夜间煤气泄漏开灯检查C.在加油站内拨打电话D.楼房起火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答案】D【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解析】【解答】A、 电动自行车在居民楼内充电 ,易引发失火的完全隐患,故A错误;B、 夜间煤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以防打开开关产生的火花引燃煤气而发生爆炸,故B错误;C、加油站空气中含有大量可燃性气体分子,在加油站内拨打电话,可以会因为你手机发烫,温度升高,引燃可燃性气体而发生爆炸,故C错误;D、楼房起火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受热膨胀,高处浓度较大,所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贴近地面逃离,故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电动车在居民楼内充电有失火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煤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以防火花引爆煤气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加油站内禁止拨打电话,以防发烫的手机引爆汽油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火场逃生的安全知识进行分析解答。2.(2025·威海)下列转化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是( )A.混合物→纯净物 B.原子→离子C.化合物一单质 D.无机物一有机物【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混合物中各成分一一分离得到纯净物,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等于8时,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离子,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化合物通过分解反应可以变成单质,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无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除外),由无机物变成有机物,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进行分析解答。3.(2025·威海)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得失电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A正确;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其质量几乎不变,但是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C、相对原子质量= ,所以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故C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故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抓学性质,原子得失电子后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4.(2025·威海)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可以用溶解度判断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C.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两种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食盐水会有不同的性质.从而有不同的应用【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常用盐的用途【解析】【解答】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所以溶液时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正确;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溶解某种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质量。相同温度下,某溶解度越大,说明该物质的溶解能力月强,所以可以用溶解度判断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故B正确;C、不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形成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通过改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恰好变成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D、两种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食盐水 会有不同的性质.从而有不同的应用 ,如0.9%的氯化钠溶液可以做生理盐水,用于医药,16%的氯化钠溶液可以用于农业上选种,故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溶液的形成及特征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不饱和溶液通过降温或升温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0.9%的氯化钠溶液可以做生理盐水,用于医药,16%的氯化钠溶液可以用于农业上选种进行分析解答。5.(2025·威海)元素周期表为我们学习和掌握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导,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以及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B.硫原子可以得到电子形成s2-C.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硫元素和硒元素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答案】D【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的核电荷数的递增进行排列,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砷原子序数是33, 硒在砷的后面,所以硒的原子序数是34,原子序数=质子数=34,故A正确;B、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其符号表示为:S2-,故B正确;C、元素周期表一个单元格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元素名称带有“石”、“气”、“氵”偏旁部首的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所以砷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D、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硫元素和硒元素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原子按照核电荷数的递增进行排列,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得到几个电子钙离子就带上几个单位的负电荷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部首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6.(2025·威海)氮气在一定条件下会变为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氮气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和溶解能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超临界氮气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作溶剂使用B.超临界氮气中氮气分子不再运动C.超临界氮气中氮气分子与空气中氮气分子大小相同D.超临界氮气与氮气的化学性质相同【答案】B【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A、超临界氮气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和溶解能力,所以超临界氮气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作溶剂使用,故A正确;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超临界氮气中氮气分子也在不断运动,故B错误;C、超临界氮气中氮气分子与空气中氮气分子都同种分子,结构相同,大小相同,故C正确;D、 超临界氮气与空气中的氮气都是由氮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似,故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超临界氮气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和溶解能力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同种分子大小相同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进行分析解答。7.(2025·威海)化学与健康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的食谱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比成年人多些B.食品添加剂是化学合成物质,应禁止摄入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C.为了饮食健康,每天只通过食用保健品补充各种维生素D.为了控制体重,不吃米饭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答案】A【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化学品、食品、药品安全【解析】【解答】A、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在消化道内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在人体内可以重新合成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蛋白质,促进生长发育,青少年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来支持身体的生长和发育,所以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的食谱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比成年人多些,故A正确;B、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正确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是无害的,故B错误;C、食用保健品不能代替日常饮食中的维生素摄入。通过食用各种新鲜蔬菜、水果,合理膳食补充维生素,故C错误;D、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为了控制体重,不吃米饭等含碳水化合物不利于人体健康,故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蛋白质对青少年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安全性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维生素的合理摄入方式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碳水化合物对人体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解答。8.(2025·威海)欲探究Mg、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仅用组内试剂无法实现的是( )A.Mg、Cu、稀硫酸、AgNO4溶液 B.Mg、Cu、Ag、稀硫酸C.Mg、Ag、CuSO4溶液 D.Cu、MgSO4溶液、AgNO3溶液【答案】B【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解析】【解答】A、把镁、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镁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镁排在氢的前面,铜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排在氢的后面,从而得出金属活动性:Mg>Cu ;再把铜片从稀硫酸中取出,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说明铜能把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置换出来,则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从而证明金属活动性:Mg>Cu>Ag,故A不符合题意;B、把镁、铜、银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镁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Mg>H,铜和银表面都无明显现象,说明Cu和Ag都排在氢的后面,只能证明Mg>Cu和Ag,Cu和Ag活动性大小无法判断,故B符合题意;C、把镁和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镁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银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金属活动性为:Mg>Cu>Ag,故C不符合题意;D、把铜放入硫酸镁溶液中,铜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CuAg,从而证明金属活动性:Mg>Cu>Ag,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稀硫酸、稀盐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9.(2025·威海)图2是工业上用“双碱法”脱硫处理SO2废气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工艺可减少酸雨的形成B.理论上该工艺生产过程无需补充NaOHC.过程1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D.过程II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答案】C【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该工艺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可以减少三氧化硫的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故A正确;B、过程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反应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Ca(OH)2+O2=CaSO4+2NaOH ;反应Ⅰ消耗的氢氧化钠质量与反应Ⅱ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相等,所以不需要补充氢氧化钠,故B正确;C、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过程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该反应没有相互交互成分,所以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D正确。【分析】A、根据过程Ⅰ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反应Ⅰ消耗的氢氧化钠质量与反应Ⅱ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相等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 过程Ⅰ 不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10.(2025·威海)图3是探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程度的装置,图4是实验过程中溶液pH随时间变化情况(已知BaCl2溶液显中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B.实验过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C.a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BaCl2D.由实验可知,该份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答案】C【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解析】【解答】A、溶液pH>7,显碱性,pH越小,碱性越弱,从图4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pH逐渐减小,碱性逐渐减弱,故A正确;B、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滴入BaCl2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B正确;C、从图4可知,a点对应的pH>7,说明溶液显碱性,所以锥形瓶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BaCl2和NaOH。故C错误;D、由实验可知滴加BaCl2过量,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仍呈碱性,溶液仍显碱性,说明溶液中NaOH,所以该份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故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溶液pH逐渐减小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a点溶液pH>7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过量的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之后,溶液仍显碱性,说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即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进行分析解答。11.(2025·威海)走进碳家族I. 碳的单质(1)有人提出:可将碳加入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其位置位于铝和锌之间。在高温条件下,碳可以将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请列举一例说明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价格昂贵,人工合成金刚石一直是人们的梦想。请对比甲烷分子结构模型、金刚石结构模型(图5),从微观角度分析用甲烷制金刚石的可行性 (3)II,碳的化合物二氧化碳的调控我国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实现这些目标,主要有以下两种路径:①从源头上减少CO2排放能从源头上减少CO2排放的措施有 (答一条)。②促进CO2的吸收与转化可将CO2注入深海,实现高压封存,但该方法会使海水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请解释原因植树造林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液态阳光”技术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CH3OH)和水。利用该技术生产6.4t甲醇,能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t。(4)乙炔的制取乙炔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CaC2)和水在常温下制取乙炔。制取该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若采用F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导入。【答案】(1)C+2CuO2Cu+CO2↑(2)甲烷分子和金刚石中都含有碳原子,且原子间的结合方式相似(3)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减小;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海水酸性增强;6CO2+6H2OC6H12O6+6O2(4)A;b【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1)碳可以将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如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CuO2Cu+CO2↑ ;(2)甲烷分子中含有碳原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物质中都含有碳原子,且原子间的结合方式相似,所以甲烷制金刚石是可行的;(3)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大力开发新能源等措施可以从源头上减少CO2的排放;② 可将CO2注入深海,实现高压封存 ,则CO2 会与H2O反应生成H2CO3,H2CO3显酸性,会使海水的pH减小;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CO2+6H2OC6H12O6+6O2 ;(4) 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CaC2)和水在常温下制取乙炔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选择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即A装置,采用F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因为乙炔的密度比空气小,气体应短进长出,从b端通入;故答案为:(1) C+2CuO2Cu+CO2↑ ;(2) 甲烷分子和金刚石中都含有碳原子,且原子间的结合方式相似 ;(3) ① 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② 减小;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海水酸性增强 ; 6CO2+6H2OC6H12O6+6O2 ;(4)A;b。【分析】(1)根据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 甲烷分子和金刚石中都含有碳原子,且原子间的结合方式相似进行分析解答;(3) ① 根据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CO2的排放;② 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会使pH减小;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素的条件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用万能瓶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短进长出进行分析解答。12.(2025·威海)自制西瓜霜西瓜霜是一味中药,古籍记载其功效有“治咽喉蔻驰、喉痹久咳”等。小林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制西瓜霜”的实践活动。I. 探究原料西瓜霜的制作原料是新鲜西瓜和一种“盐”。(1)关于该“盐”,《本草纲目》中写道“该物见水即消···…,生于盐卤之地”。由此推测该“盐”具有的性质是 (2)经检验该“盐”是一种钠盐,常见的钠盐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钠。小林通过实验确定了该“盐”是硫酸钠,他的实验方法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I.制备原料古人利用天然盐卤水,采用“滩田法”制取芒硝(主要成分硫酸钠晶体),图6是制取流程:根据图7分析,从浓缩盐卤水中获取粗芒硝的方法是 ,依据是 (4)实验室可用中和反应制备硫酸钠,其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II.制作西瓜霜制作西瓜霜的方法是:①西瓜洗净切片;②一层西瓜片,一层硫酸钠粉末交替放入没有釉质的瓦罐中;③盖上盖子,放在干燥通风处2-3周,瓦罐外产生大量白霜(西瓜霜)。瓦罐放在干燥通风处有利于白霜形成的原因是 【答案】(1)易溶于水(2)取少量该“盐”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足量的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Na2SO4+Ba(NO3)2=BaSO4+2NaNO3(合理即可)(3)降温结晶;在40℃以下,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且变化很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4)2NaOH+H2SO4=Na2SO4+2H2O(5)干燥通风有利于水分蒸发【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信息“该物见水即消”,说明该“盐”易溶于水;(2)小林通过实验确定该“盐”使硫酸钠,其实就是检验硫酸根子的存在,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该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实验方案如下:取取少量该“盐”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足量的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NO3)2=BaSO4+2NaNO3 ;(3)从图4可知,硫酸钠 在40℃以下, 其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明显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浓缩盐卤水中获取粗芒硝;(4)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实验用中和反应制备硫酸钠,则所用的碱是氢氧化钠,所用的酸是稀硫酸,反应的原理是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5) 瓦罐放在干燥通风处有利于白霜形成的原因是干燥通风有利于水分蒸发。故答案为:(1)易溶于水;(2)取少量该“盐”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足量的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Na2SO4+Ba(NO3)2=BaSO4+2NaNO3(合理即可)。(3)降温结晶; 在40℃以下,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且变化很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4) 2NaOH+H2SO4=Na2SO4+2H2O ;(5) 干燥通风有利于水分蒸发 。【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以及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图像 在40℃以下,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且变化很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硫酸钠晶体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5)根据干燥通风有利于水分蒸发,促使白霜的形成进行分析解答。13.(2025·威海)未来金属—钛金属钛(Ti)性能优越,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I.钛的制备用钛酸亚铁(FeTiO3)制备钛的原理是:2FeTiO3+6C+7Cl22X+2TiCl4+6CO2Mg+TiCL42MgCl2+Ti(1)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X为 (2)II.钛的性质银白色固体,熔点1668℃,沸点3287℃,密度小,强度高,抗腐蚀性强,与人体有良好的相容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钛和氮化钛: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钛和一种可燃性气体。下列有关钛及其合金的用途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A.用于制作人造头颅骨 B.用于制作保险丝C.用于制作潜水刀具 D.用于制作飞机起落架(3)写出钛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还原剂为 【答案】(1)+4;FeCl3(2)B(3)Ti+2H2OTiO2+2H2↑;Ti【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还原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解析】【解答】(1) 钛酸亚铁(FeTiO3)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2+x+(-2)×3=0。解得x=+4;从化学反应方程式2FeTiO3+6C+7Cl22X+2TiCl4+6CO 可知,反应前有2个铁原子,2个钛原子,6个氧原子,6个碳原子,14个氯原子;反应后有2个钛原子,8个氯原子,6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后还差2个铁原子,6个氯原子,X的化学计量数为2,所以X的化学式为FeCl3 ;(2)A、钛合金与人体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用于制作人造头颅骨,故A正确;B、根据钛合金熔点为1668℃ ,不适合用于制作保险箱,作保险丝的金属熔点比较低,故B错误;、C、根据钛合金密度小,强度高,抗腐蚀性强,可用于制作潜水刀具,故C正确;D、根据钛合金熔点高,密度小,强度高,抗腐蚀性强,可用于制作飞机起落架,故D正确。故答案为:B;(3)钛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二氧化钛和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该气体为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Ti+2H2OTiO2+2H2↑ ;还原剂被氧化,在反应中钛夺取水中的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钛,所以该反应的还原剂为Ti。故答案为:(1)+4;FeCl3 ;(2)B;(3) 、Ti+2H2OTiO2+2H2↑ ;Ti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文段信息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钛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钛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进行分析解答。14.(2025·威海)探秘航空燃料C919客机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并制造的大型喷气式客机,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骄傲。燃料是飞机的动力来源,某化学小组开展了“我是飞机燃料设计师”项目式学习活动。I. 航空燃料的燃烧(1)飞机的燃料是航空煤油,请写出航空煤油(以C8H18计)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与燃烧等质量的乙醇相比,航空煤油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醇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2)航空煤油燃烧产生大量CO2,某地建设了回收利用CO2的循环设施(图8)。①发生器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为 ②小林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发生器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请将其补充完整。 (3)II.燃烧室的秘密图10是某型号飞机发动机的工作简图。空气需压缩后进入燃烧室,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4)为探究燃料喷成细雾状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①分别取两份等体积的航空煤油,一份放在金属瓶盖内点燃(图11),一份用喷壶喷成细雾状后点燃(图12)。结合实验现象分析,燃烧室内将航空煤油喷成细雾状使其充分燃烧的目的是 (答两条)。②实验结束后,金属瓶盖内的航空煤油仍在燃烧,请提供一种灭火的方法 (5)III.设计未来燃料航空煤油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为节约化石燃料,需寻找航空煤油的替代品。以地沟油为原料炼制生物航空煤油。地沟油经处理后得到油水混合物,再经过 (填操作名称)得到油,进一步转化可制得航空煤油。(6)氨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请描述该反应的微观过程 科学家尝试利用该反应产生的能量为飞机提供动力,从对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与航空煤油相比选择氨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答一条)。【答案】(1)C8H18+25O216CO2+18H2O;大于(2)2H2O2H2↑+O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3)空气经压缩后,单位体积内氧分子数目增多,使燃烧更剧烈(4)减少产生炭黑,防止发动机积碳;放热多,产生更大的动力;沙土盖灭(合理即可)(5)蒸馏(6)在点燃条件下,氨分子和氧分子被破坏,氮、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氮分子和水分子燃烧不产生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合理即可)【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1) 航空煤油(以C8H18计)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8H18+25O216CO2+18H2O ,乙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完全燃烧时,C8H18和C2H5OH中的碳元素都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要比较等质量的C8H18、C2H5OH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的大小,只需比较C8H18和C2H5OH中碳元素质量的大小即可,假设质量都为ag,则agC8H18中碳元素的质量=ag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所以C8H18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大于乙醇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2) ① 从流程图可知发生器1是水在太阳能电池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该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②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8个氢原子,反应后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还需要补充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则应补充2个水分子,其微观模型图为:(3) 空气压缩后进入燃烧室,单位体积内氧分子数目增多,燃烧更剧烈;(4) ① 燃烧室内将航空煤油喷成细雾状使其充分燃烧的目的是减少产生炭黑, 发动机积碳;另外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放热更多,产生更大的动力;② 金属瓶盖内的航空煤油仍在燃烧,可以用沙土盖灭;(5)蒸馏是通过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加热分离的一种方法,所以地沟油经处理后得到油水混合物,再经过蒸馏得到油,进一步转化可制得航空煤油;(6) 氨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水 ,用微观解释为:在点燃的条件下,氨气分子分解为氮原子和氢原子,氧气分子分解为氧原子,每两个氮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氮气分子,每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水分子,大量的氮气分子聚集成氮气,大量的水分子聚集形成水;从对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氨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水,无二氧化碳排出,而航空汽油燃烧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与航空煤油相比,选择氨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减缓温室效应。故答案为:(1) C8H18+25O216CO2+18H2O ;大于;(2)、2H2O2H2↑+O2↑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3) 空气经压缩后,单位体积内氧分子数目增多,使燃烧更剧烈 ;(4) ① 减少产生炭黑,防止发动机积碳;放热多,产生更大的动力 ; 沙土盖灭(合理即可) 。(5)蒸馏;(6)在点燃条件下,氨分子和氧分子被破坏,氮、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氮分子和水分子燃烧不产生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合理即可)。【分析】(1)根据航空煤油(以C8H18计)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过程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气体压缩,体积变小,单位体积内分子数目增大,使燃料燃烧更剧烈;(4)①根据燃料充分燃烧就减少了炭黑的产生,且燃烧放热多,产生更大的动力进行分析解答;② 根据常见的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5)根据蒸馏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6)根据在点燃条件下,氨分子和氧分子被破坏,氮、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氮分子和水分子且燃烧不产生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15.(2025·威海)钙片中的化学I.科学食用钙片某品牌钙片标签上部分内容如图13所示(除碳酸钙外,其他成分不含钙)。(1)若按标签服用,每日可为人体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 g.(2)碳酸钙与胃酸反应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咀嚼服用可增大钙片与胃酸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请设计实验证明(仪器自选)。药品:钙片(若干片)、5%的稀盐酸、10%的稀盐酸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钙片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4)II.动手制作“钙片”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一种天然的钙源。小林用图14所示装置和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通过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达到实验目的(常温常压下,CO的密度约为1.96g/L)。为确保实验成功,该装置气密性必须良好,检查方法是 (5)小林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其他仪器自选),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6)确定鸡蛋壳中碳酸钙含量后,小林用图15所示流程制备碳酸钙粉末,并将其与淀粉浆按一定比例混合,倒入模具中,烘干,制得了简易“钙片”(假设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溶液X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废液Y中溶质的成分可能是 (有几种情况写几种)。【答案】(1)0.8(2)CaCO3+2HCl=CaCl2+H2O+CO2↑(3)实验方案:室温下,取2片钙片,将其中一片研碎,分别加入2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体积5%(或10%)的稀盐酸,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研碎的钙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快(4)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拉动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刻度(5)称量一定质量的鸡蛋壳加入锥形瓶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打开活塞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关闭活塞,记录注射器读数。(6)Ca(OH)2;①NaOH;②NaOH、Ca(OH)2;③NaOH、Na2CO3【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1) 从标签可知每片含碳酸钙的质量为1.25g×80%=1g,则每片药片含钙元素的质量=, 按标签服用 ,每日2次,每次1片,所以每日可为人体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0.4g×2=0.8g;(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3)要证明钙片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需要做对比实验,变量为钙片的表面积不同,其他条件都一样,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室温下,取2片钙片,将其中一片研碎,分别加入2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体积5%(或10%)的稀盐酸;实验现象为: 研碎的钙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更快;(4)根据图14的特点,该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如下,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拉动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注射器活塞能复原到最初的刻度,说明内外气压相等, 装置没有漏气;(5)根据实验目的和流程图信息,需要补充的实验步骤为: 称量一定质量的鸡蛋壳加入锥形瓶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打开活塞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关闭活塞,记录注射器读数;(6)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X中的溶质为Ca(OH)2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如果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废液Y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则废液Y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如果碳酸钠过量,则废液Y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答案为:(1)0.8g ;(2) CaCO3+2HCl=CaCl2+H2O+CO2↑ ;(3)) 室温下,取2片钙片,将其中一片研碎,分别加入2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体积5%(或10%)的稀盐酸,观察现象:研碎的钙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快(4)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拉动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刻度 ;(5) 称量一定质量的鸡蛋壳加入锥形瓶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打开活塞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关闭活塞,记录注射器读数;(6)Ca(OH)2 ;①NaOH;②NaOH、Ca(OH)2;③NaOH、Na2CO3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进行计算;(2)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药品的表面积大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装置特点,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拉动注射器活塞,松手之后活塞恢复原位进行分析解答;(5)根据先装固体药品,再从长颈漏斗滴入足量的液体药品,至恰好完全反应,关闭活塞,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解答;(6)根据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Ca(OH)2;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判断除了考虑可溶性的生成物还有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进行分析解答。16.(2025·威海)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得的氢氧化钠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要测定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5g样品,加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滴加氯化镁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沉淀的质量为2.9g,试计算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答案】解:设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NaOH+ MgCl2=Mg(OH)2↓+2NaCl80 58X 2.9gX=4g答: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0%。【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先设未知数,再正确写出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的化学方程式,找准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是氢氧化镁的质量,未知量是氢氧化钠的质量,列比例式,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把氢氧化钠的质量代入公式:,求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最后简明写出答案。1 / 12025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真题1.(2025·威海)2025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电动自行车在居民楼内充电B.夜间煤气泄漏开灯检查C.在加油站内拨打电话D.楼房起火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2.(2025·威海)下列转化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是( )A.混合物→纯净物 B.原子→离子C.化合物一单质 D.无机物一有机物3.(2025·威海)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得失电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4.(2025·威海)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可以用溶解度判断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C.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两种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食盐水会有不同的性质.从而有不同的应用5.(2025·威海)元素周期表为我们学习和掌握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导,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以及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B.硫原子可以得到电子形成s2-C.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硫元素和硒元素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6.(2025·威海)氮气在一定条件下会变为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氮气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和溶解能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超临界氮气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作溶剂使用B.超临界氮气中氮气分子不再运动C.超临界氮气中氮气分子与空气中氮气分子大小相同D.超临界氮气与氮气的化学性质相同7.(2025·威海)化学与健康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的食谱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比成年人多些B.食品添加剂是化学合成物质,应禁止摄入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C.为了饮食健康,每天只通过食用保健品补充各种维生素D.为了控制体重,不吃米饭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8.(2025·威海)欲探究Mg、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仅用组内试剂无法实现的是( )A.Mg、Cu、稀硫酸、AgNO4溶液 B.Mg、Cu、Ag、稀硫酸C.Mg、Ag、CuSO4溶液 D.Cu、MgSO4溶液、AgNO3溶液9.(2025·威海)图2是工业上用“双碱法”脱硫处理SO2废气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工艺可减少酸雨的形成B.理论上该工艺生产过程无需补充NaOHC.过程1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D.过程II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10.(2025·威海)图3是探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程度的装置,图4是实验过程中溶液pH随时间变化情况(已知BaCl2溶液显中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B.实验过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C.a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BaCl2D.由实验可知,该份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11.(2025·威海)走进碳家族I. 碳的单质(1)有人提出:可将碳加入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其位置位于铝和锌之间。在高温条件下,碳可以将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请列举一例说明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价格昂贵,人工合成金刚石一直是人们的梦想。请对比甲烷分子结构模型、金刚石结构模型(图5),从微观角度分析用甲烷制金刚石的可行性 (3)II,碳的化合物二氧化碳的调控我国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实现这些目标,主要有以下两种路径:①从源头上减少CO2排放能从源头上减少CO2排放的措施有 (答一条)。②促进CO2的吸收与转化可将CO2注入深海,实现高压封存,但该方法会使海水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请解释原因植树造林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液态阳光”技术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CH3OH)和水。利用该技术生产6.4t甲醇,能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t。(4)乙炔的制取乙炔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CaC2)和水在常温下制取乙炔。制取该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若采用F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导入。12.(2025·威海)自制西瓜霜西瓜霜是一味中药,古籍记载其功效有“治咽喉蔻驰、喉痹久咳”等。小林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制西瓜霜”的实践活动。I. 探究原料西瓜霜的制作原料是新鲜西瓜和一种“盐”。(1)关于该“盐”,《本草纲目》中写道“该物见水即消···…,生于盐卤之地”。由此推测该“盐”具有的性质是 (2)经检验该“盐”是一种钠盐,常见的钠盐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钠。小林通过实验确定了该“盐”是硫酸钠,他的实验方法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I.制备原料古人利用天然盐卤水,采用“滩田法”制取芒硝(主要成分硫酸钠晶体),图6是制取流程:根据图7分析,从浓缩盐卤水中获取粗芒硝的方法是 ,依据是 (4)实验室可用中和反应制备硫酸钠,其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II.制作西瓜霜制作西瓜霜的方法是:①西瓜洗净切片;②一层西瓜片,一层硫酸钠粉末交替放入没有釉质的瓦罐中;③盖上盖子,放在干燥通风处2-3周,瓦罐外产生大量白霜(西瓜霜)。瓦罐放在干燥通风处有利于白霜形成的原因是 13.(2025·威海)未来金属—钛金属钛(Ti)性能优越,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I.钛的制备用钛酸亚铁(FeTiO3)制备钛的原理是:2FeTiO3+6C+7Cl22X+2TiCl4+6CO2Mg+TiCL42MgCl2+Ti(1)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X为 (2)II.钛的性质银白色固体,熔点1668℃,沸点3287℃,密度小,强度高,抗腐蚀性强,与人体有良好的相容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钛和氮化钛: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钛和一种可燃性气体。下列有关钛及其合金的用途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A.用于制作人造头颅骨 B.用于制作保险丝C.用于制作潜水刀具 D.用于制作飞机起落架(3)写出钛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还原剂为 14.(2025·威海)探秘航空燃料C919客机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并制造的大型喷气式客机,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骄傲。燃料是飞机的动力来源,某化学小组开展了“我是飞机燃料设计师”项目式学习活动。I. 航空燃料的燃烧(1)飞机的燃料是航空煤油,请写出航空煤油(以C8H18计)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与燃烧等质量的乙醇相比,航空煤油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醇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2)航空煤油燃烧产生大量CO2,某地建设了回收利用CO2的循环设施(图8)。①发生器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为 ②小林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发生器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请将其补充完整。 (3)II.燃烧室的秘密图10是某型号飞机发动机的工作简图。空气需压缩后进入燃烧室,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4)为探究燃料喷成细雾状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①分别取两份等体积的航空煤油,一份放在金属瓶盖内点燃(图11),一份用喷壶喷成细雾状后点燃(图12)。结合实验现象分析,燃烧室内将航空煤油喷成细雾状使其充分燃烧的目的是 (答两条)。②实验结束后,金属瓶盖内的航空煤油仍在燃烧,请提供一种灭火的方法 (5)III.设计未来燃料航空煤油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为节约化石燃料,需寻找航空煤油的替代品。以地沟油为原料炼制生物航空煤油。地沟油经处理后得到油水混合物,再经过 (填操作名称)得到油,进一步转化可制得航空煤油。(6)氨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请描述该反应的微观过程 科学家尝试利用该反应产生的能量为飞机提供动力,从对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与航空煤油相比选择氨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答一条)。15.(2025·威海)钙片中的化学I.科学食用钙片某品牌钙片标签上部分内容如图13所示(除碳酸钙外,其他成分不含钙)。(1)若按标签服用,每日可为人体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 g.(2)碳酸钙与胃酸反应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咀嚼服用可增大钙片与胃酸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请设计实验证明(仪器自选)。药品:钙片(若干片)、5%的稀盐酸、10%的稀盐酸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钙片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4)II.动手制作“钙片”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一种天然的钙源。小林用图14所示装置和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通过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达到实验目的(常温常压下,CO的密度约为1.96g/L)。为确保实验成功,该装置气密性必须良好,检查方法是 (5)小林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其他仪器自选),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6)确定鸡蛋壳中碳酸钙含量后,小林用图15所示流程制备碳酸钙粉末,并将其与淀粉浆按一定比例混合,倒入模具中,烘干,制得了简易“钙片”(假设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溶液X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废液Y中溶质的成分可能是 (有几种情况写几种)。16.(2025·威海)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得的氢氧化钠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要测定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5g样品,加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滴加氯化镁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沉淀的质量为2.9g,试计算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解析】【解答】A、 电动自行车在居民楼内充电 ,易引发失火的完全隐患,故A错误;B、 夜间煤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以防打开开关产生的火花引燃煤气而发生爆炸,故B错误;C、加油站空气中含有大量可燃性气体分子,在加油站内拨打电话,可以会因为你手机发烫,温度升高,引燃可燃性气体而发生爆炸,故C错误;D、楼房起火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受热膨胀,高处浓度较大,所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贴近地面逃离,故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电动车在居民楼内充电有失火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煤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以防火花引爆煤气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加油站内禁止拨打电话,以防发烫的手机引爆汽油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火场逃生的安全知识进行分析解答。2.【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混合物中各成分一一分离得到纯净物,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等于8时,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离子,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化合物通过分解反应可以变成单质,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无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除外),由无机物变成有机物,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进行分析解答。3.【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A正确;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其质量几乎不变,但是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C、相对原子质量= ,所以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故C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故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抓学性质,原子得失电子后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4.【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常用盐的用途【解析】【解答】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所以溶液时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正确;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溶解某种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质量。相同温度下,某溶解度越大,说明该物质的溶解能力月强,所以可以用溶解度判断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故B正确;C、不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形成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通过改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恰好变成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D、两种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食盐水 会有不同的性质.从而有不同的应用 ,如0.9%的氯化钠溶液可以做生理盐水,用于医药,16%的氯化钠溶液可以用于农业上选种,故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溶液的形成及特征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不饱和溶液通过降温或升温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0.9%的氯化钠溶液可以做生理盐水,用于医药,16%的氯化钠溶液可以用于农业上选种进行分析解答。5.【答案】D【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的核电荷数的递增进行排列,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砷原子序数是33, 硒在砷的后面,所以硒的原子序数是34,原子序数=质子数=34,故A正确;B、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其符号表示为:S2-,故B正确;C、元素周期表一个单元格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元素名称带有“石”、“气”、“氵”偏旁部首的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所以砷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D、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硫元素和硒元素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原子按照核电荷数的递增进行排列,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得到几个电子钙离子就带上几个单位的负电荷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部首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6.【答案】B【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A、超临界氮气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和溶解能力,所以超临界氮气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作溶剂使用,故A正确;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超临界氮气中氮气分子也在不断运动,故B错误;C、超临界氮气中氮气分子与空气中氮气分子都同种分子,结构相同,大小相同,故C正确;D、 超临界氮气与空气中的氮气都是由氮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似,故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超临界氮气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和溶解能力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同种分子大小相同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进行分析解答。7.【答案】A【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化学品、食品、药品安全【解析】【解答】A、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在消化道内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在人体内可以重新合成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蛋白质,促进生长发育,青少年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来支持身体的生长和发育,所以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的食谱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比成年人多些,故A正确;B、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正确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是无害的,故B错误;C、食用保健品不能代替日常饮食中的维生素摄入。通过食用各种新鲜蔬菜、水果,合理膳食补充维生素,故C错误;D、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为了控制体重,不吃米饭等含碳水化合物不利于人体健康,故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蛋白质对青少年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安全性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维生素的合理摄入方式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碳水化合物对人体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解答。8.【答案】B【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解析】【解答】A、把镁、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镁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镁排在氢的前面,铜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排在氢的后面,从而得出金属活动性:Mg>Cu ;再把铜片从稀硫酸中取出,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说明铜能把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置换出来,则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从而证明金属活动性:Mg>Cu>Ag,故A不符合题意;B、把镁、铜、银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镁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Mg>H,铜和银表面都无明显现象,说明Cu和Ag都排在氢的后面,只能证明Mg>Cu和Ag,Cu和Ag活动性大小无法判断,故B符合题意;C、把镁和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镁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银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金属活动性为:Mg>Cu>Ag,故C不符合题意;D、把铜放入硫酸镁溶液中,铜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CuAg,从而证明金属活动性:Mg>Cu>Ag,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稀硫酸、稀盐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9.【答案】C【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该工艺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可以减少三氧化硫的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故A正确;B、过程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反应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Ca(OH)2+O2=CaSO4+2NaOH ;反应Ⅰ消耗的氢氧化钠质量与反应Ⅱ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相等,所以不需要补充氢氧化钠,故B正确;C、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过程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该反应没有相互交互成分,所以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D正确。【分析】A、根据过程Ⅰ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反应Ⅰ消耗的氢氧化钠质量与反应Ⅱ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相等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 过程Ⅰ 不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10.【答案】C【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解析】【解答】A、溶液pH>7,显碱性,pH越小,碱性越弱,从图4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pH逐渐减小,碱性逐渐减弱,故A正确;B、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滴入BaCl2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B正确;C、从图4可知,a点对应的pH>7,说明溶液显碱性,所以锥形瓶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BaCl2和NaOH。故C错误;D、由实验可知滴加BaCl2过量,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仍呈碱性,溶液仍显碱性,说明溶液中NaOH,所以该份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故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溶液pH逐渐减小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a点溶液pH>7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过量的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之后,溶液仍显碱性,说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即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进行分析解答。11.【答案】(1)C+2CuO2Cu+CO2↑(2)甲烷分子和金刚石中都含有碳原子,且原子间的结合方式相似(3)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减小;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海水酸性增强;6CO2+6H2OC6H12O6+6O2(4)A;b【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1)碳可以将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如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CuO2Cu+CO2↑ ;(2)甲烷分子中含有碳原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物质中都含有碳原子,且原子间的结合方式相似,所以甲烷制金刚石是可行的;(3)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大力开发新能源等措施可以从源头上减少CO2的排放;② 可将CO2注入深海,实现高压封存 ,则CO2 会与H2O反应生成H2CO3,H2CO3显酸性,会使海水的pH减小;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CO2+6H2OC6H12O6+6O2 ;(4) 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CaC2)和水在常温下制取乙炔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选择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即A装置,采用F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因为乙炔的密度比空气小,气体应短进长出,从b端通入;故答案为:(1) C+2CuO2Cu+CO2↑ ;(2) 甲烷分子和金刚石中都含有碳原子,且原子间的结合方式相似 ;(3) ① 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② 减小;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海水酸性增强 ; 6CO2+6H2OC6H12O6+6O2 ;(4)A;b。【分析】(1)根据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 甲烷分子和金刚石中都含有碳原子,且原子间的结合方式相似进行分析解答;(3) ① 根据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CO2的排放;② 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会使pH减小;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素的条件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用万能瓶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短进长出进行分析解答。12.【答案】(1)易溶于水(2)取少量该“盐”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足量的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Na2SO4+Ba(NO3)2=BaSO4+2NaNO3(合理即可)(3)降温结晶;在40℃以下,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且变化很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4)2NaOH+H2SO4=Na2SO4+2H2O(5)干燥通风有利于水分蒸发【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信息“该物见水即消”,说明该“盐”易溶于水;(2)小林通过实验确定该“盐”使硫酸钠,其实就是检验硫酸根子的存在,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该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实验方案如下:取取少量该“盐”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足量的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NO3)2=BaSO4+2NaNO3 ;(3)从图4可知,硫酸钠 在40℃以下, 其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明显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浓缩盐卤水中获取粗芒硝;(4)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实验用中和反应制备硫酸钠,则所用的碱是氢氧化钠,所用的酸是稀硫酸,反应的原理是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5) 瓦罐放在干燥通风处有利于白霜形成的原因是干燥通风有利于水分蒸发。故答案为:(1)易溶于水;(2)取少量该“盐”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足量的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Na2SO4+Ba(NO3)2=BaSO4+2NaNO3(合理即可)。(3)降温结晶; 在40℃以下,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且变化很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4) 2NaOH+H2SO4=Na2SO4+2H2O ;(5) 干燥通风有利于水分蒸发 。【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以及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图像 在40℃以下,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且变化很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硫酸钠晶体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5)根据干燥通风有利于水分蒸发,促使白霜的形成进行分析解答。13.【答案】(1)+4;FeCl3(2)B(3)Ti+2H2OTiO2+2H2↑;Ti【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还原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解析】【解答】(1) 钛酸亚铁(FeTiO3)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2+x+(-2)×3=0。解得x=+4;从化学反应方程式2FeTiO3+6C+7Cl22X+2TiCl4+6CO 可知,反应前有2个铁原子,2个钛原子,6个氧原子,6个碳原子,14个氯原子;反应后有2个钛原子,8个氯原子,6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后还差2个铁原子,6个氯原子,X的化学计量数为2,所以X的化学式为FeCl3 ;(2)A、钛合金与人体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用于制作人造头颅骨,故A正确;B、根据钛合金熔点为1668℃ ,不适合用于制作保险箱,作保险丝的金属熔点比较低,故B错误;、C、根据钛合金密度小,强度高,抗腐蚀性强,可用于制作潜水刀具,故C正确;D、根据钛合金熔点高,密度小,强度高,抗腐蚀性强,可用于制作飞机起落架,故D正确。故答案为:B;(3)钛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二氧化钛和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该气体为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Ti+2H2OTiO2+2H2↑ ;还原剂被氧化,在反应中钛夺取水中的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钛,所以该反应的还原剂为Ti。故答案为:(1)+4;FeCl3 ;(2)B;(3) 、Ti+2H2OTiO2+2H2↑ ;Ti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文段信息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钛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钛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进行分析解答。14.【答案】(1)C8H18+25O216CO2+18H2O;大于(2)2H2O2H2↑+O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3)空气经压缩后,单位体积内氧分子数目增多,使燃烧更剧烈(4)减少产生炭黑,防止发动机积碳;放热多,产生更大的动力;沙土盖灭(合理即可)(5)蒸馏(6)在点燃条件下,氨分子和氧分子被破坏,氮、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氮分子和水分子燃烧不产生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合理即可)【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1) 航空煤油(以C8H18计)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8H18+25O216CO2+18H2O ,乙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完全燃烧时,C8H18和C2H5OH中的碳元素都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要比较等质量的C8H18、C2H5OH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的大小,只需比较C8H18和C2H5OH中碳元素质量的大小即可,假设质量都为ag,则agC8H18中碳元素的质量=ag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所以C8H18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大于乙醇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2) ① 从流程图可知发生器1是水在太阳能电池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该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②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8个氢原子,反应后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还需要补充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则应补充2个水分子,其微观模型图为:(3) 空气压缩后进入燃烧室,单位体积内氧分子数目增多,燃烧更剧烈;(4) ① 燃烧室内将航空煤油喷成细雾状使其充分燃烧的目的是减少产生炭黑, 发动机积碳;另外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放热更多,产生更大的动力;② 金属瓶盖内的航空煤油仍在燃烧,可以用沙土盖灭;(5)蒸馏是通过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加热分离的一种方法,所以地沟油经处理后得到油水混合物,再经过蒸馏得到油,进一步转化可制得航空煤油;(6) 氨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水 ,用微观解释为:在点燃的条件下,氨气分子分解为氮原子和氢原子,氧气分子分解为氧原子,每两个氮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氮气分子,每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水分子,大量的氮气分子聚集成氮气,大量的水分子聚集形成水;从对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氨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水,无二氧化碳排出,而航空汽油燃烧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与航空煤油相比,选择氨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减缓温室效应。故答案为:(1) C8H18+25O216CO2+18H2O ;大于;(2)、2H2O2H2↑+O2↑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3) 空气经压缩后,单位体积内氧分子数目增多,使燃烧更剧烈 ;(4) ① 减少产生炭黑,防止发动机积碳;放热多,产生更大的动力 ; 沙土盖灭(合理即可) 。(5)蒸馏;(6)在点燃条件下,氨分子和氧分子被破坏,氮、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氮分子和水分子燃烧不产生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合理即可)。【分析】(1)根据航空煤油(以C8H18计)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过程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气体压缩,体积变小,单位体积内分子数目增大,使燃料燃烧更剧烈;(4)①根据燃料充分燃烧就减少了炭黑的产生,且燃烧放热多,产生更大的动力进行分析解答;② 根据常见的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5)根据蒸馏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6)根据在点燃条件下,氨分子和氧分子被破坏,氮、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氮分子和水分子且燃烧不产生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15.【答案】(1)0.8(2)CaCO3+2HCl=CaCl2+H2O+CO2↑(3)实验方案:室温下,取2片钙片,将其中一片研碎,分别加入2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体积5%(或10%)的稀盐酸,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研碎的钙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快(4)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拉动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刻度(5)称量一定质量的鸡蛋壳加入锥形瓶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打开活塞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关闭活塞,记录注射器读数。(6)Ca(OH)2;①NaOH;②NaOH、Ca(OH)2;③NaOH、Na2CO3【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1) 从标签可知每片含碳酸钙的质量为1.25g×80%=1g,则每片药片含钙元素的质量=, 按标签服用 ,每日2次,每次1片,所以每日可为人体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0.4g×2=0.8g;(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3)要证明钙片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需要做对比实验,变量为钙片的表面积不同,其他条件都一样,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室温下,取2片钙片,将其中一片研碎,分别加入2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体积5%(或10%)的稀盐酸;实验现象为: 研碎的钙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更快;(4)根据图14的特点,该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如下,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拉动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注射器活塞能复原到最初的刻度,说明内外气压相等, 装置没有漏气;(5)根据实验目的和流程图信息,需要补充的实验步骤为: 称量一定质量的鸡蛋壳加入锥形瓶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打开活塞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关闭活塞,记录注射器读数;(6)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X中的溶质为Ca(OH)2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如果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废液Y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则废液Y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如果碳酸钠过量,则废液Y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答案为:(1)0.8g ;(2) CaCO3+2HCl=CaCl2+H2O+CO2↑ ;(3)) 室温下,取2片钙片,将其中一片研碎,分别加入2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体积5%(或10%)的稀盐酸,观察现象:研碎的钙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快(4)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拉动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刻度 ;(5) 称量一定质量的鸡蛋壳加入锥形瓶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打开活塞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关闭活塞,记录注射器读数;(6)Ca(OH)2 ;①NaOH;②NaOH、Ca(OH)2;③NaOH、Na2CO3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进行计算;(2)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药品的表面积大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装置特点,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拉动注射器活塞,松手之后活塞恢复原位进行分析解答;(5)根据先装固体药品,再从长颈漏斗滴入足量的液体药品,至恰好完全反应,关闭活塞,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解答;(6)根据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Ca(OH)2;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判断除了考虑可溶性的生成物还有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进行分析解答。16.【答案】解:设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NaOH+ MgCl2=Mg(OH)2↓+2NaCl80 58X 2.9gX=4g答: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0%。【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先设未知数,再正确写出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的化学方程式,找准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是氢氧化镁的质量,未知量是氢氧化钠的质量,列比例式,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把氢氧化钠的质量代入公式:,求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最后简明写出答案。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docx 2025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真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