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答卷说明:1、本学科试卷共6页,答题卡4页2、答卷前,考生领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遗的签学笔我者钢笔写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号,座位号,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所有的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4、本学科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在大型纪录片《寻古中国·稻谷记》中你最有可能看到的遗址是()A、北京入遗址B.半坡遗址C.河姆渡遗址D.仰韶文化遗址2、良诸古城遗址中的城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工程,由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内城中部还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建筑。上述考古发现反映了良渚文化()A.阶级分化日益严重B,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C、科技文化成就突出D.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3.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是()A.①元谋人②③B.北京人C.山顶洞人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距今约约6000年前D.半坡居民70万年20万年4.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一处距今5300多年的都邑遗址内,发现了由野猪牙雕刻而成的、外形酷似正在吐丝状态的家蚕以及大量的农作物。这反映了当时(A.农桑文明的出现来;B。·山顶洞人的存在C.纺织技术的成熟D.城市功能的完备5.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一系列法治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专家们一致认为,法学界从十九大报告中感受到这些年依法治国取得巨大成就。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A.孟子+B.题子限背的c荀子D.韩非6.西周实行分封制,各诸侯国共尊一主,这加强了天下一家的观念。与此同时,中心地区的文化扩散到周边。这表明分封制(,)A.巩固统一的同时,增进了文化联系、B.助长了国家的分裂C.增强了诸侯国的力量D,维护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CS扫描全能王3亿人彩在用的扫猫APP7.2024年林起龙年寻“龙”热湘。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彰显了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此文物可以用来研究()A.商朝文明B.夏朝文明C.西周文明D.东周文明8.公元前323年,纵横家公孙衍策划了一场“相王”运动,即五国国君会盟,彼此承从王号,而此前天下唯一具有“合法性”的王只有周天子,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东周灭亡B、尊王攘夷C.王室襄微D.百家争鸣9.孔子推广私人教学,在实线中,他破除了等级、地域等界限,接收贾人、戏人(品行地位低下的人)和农家的子弟入学。由此可见,他主张()A。“为政以德”B.“无为而治”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10。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三皇五帝”时期,存在着一种“政治美德”,有人称其为政治行为的·童话”,指的是传位贤者。到禹和启时期,变为传位于子,即王位世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阶级压迫出现B.分封制的瓦解C.生产力的发展D.道德水准下降11、甲骨卜辞中经常见到商王卜问各地“受年”“受禾”“受黍年”的情况,以及商王主持“求晴雨”等活动。由此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商朝次迁都B,百姓赋税沉重C.贵族嗜酒成风D.商王重视农业12.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做手术疗伤的医生应该是()A,张仲景B、华佗C.孙思邈D.李时珍13.佛教传入中国后,把达摩翻译为道,把涅槃翻译为无为。佛寺从布局到建筑本身的阁楼等都发展成为中国的民族形式。这反映出()A.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B.中国对佛教缺乏理解C.佛教具有强势的地位D.佛教与中国文化等同14.许多成语典故蕴含着历史信息。下列成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是()A.卧薪尝胆、B.纸上谈兵C.草木皆兵D.三顾茅庐15.小明同学在查阅资料后,绘制了中国古代某项科技成果的部分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与这项科技成果相关的人物是(烧制草木灰蒸煮、舀捣纸浆捞取纸浆、晾晒码放A.蔡伦B.毕异人C,祖冲之D:“宋应星16.“从民之欲,而不扰乱”,尽力减少行政干预,“顺民之情”。材料体现了汉初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是()A.兼爱非攻B.以法治国C.休养生息D.民贵君轻17.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这说26明张塞通西域()A,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B,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文景之治”的出现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CS扫描全能王3亿人彩在用的扫猫AP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