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质量调研(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友情提示:本试卷分为1卷和Ⅱ卷两部分。请你将卷所有正确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40分),Ⅱ卷(共4小题,共40分)用0,5mm黑色中性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I卷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一一、选择题1.右图为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会代表的签名册(部分)。这本82页的签名册上留下了644位代表的珍贵签名,签名涵盖中国共产党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这说明()A.民主集中制已经确立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C.参会代表具有广泛性D.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会议代表签名单(部分)2.下表是1951一1952年我国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的产量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项目粮食棉花油料作物1951年比上年增长8.7%48.8%22.4%1952年比上年增长14.1%26.5%12.5%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1954年9月,假如你是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会议,将要经历的活动是A.缅怀人民英雄革命先烈B.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C,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D,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4.“六必居”是中国著名的酱菜老字号,观察右侧这张“六必居酱园”门店的照片,其能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D,改革开放八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11页器扫描全能王创建5.右图为1956年发行的《铲掉田坎,连成一片》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的历史内容是()A.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B.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C.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D,农民对新政权的认可6.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这次会议()A,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开启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D,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7.下图是1952一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GDP指数以1952年为100)。1962一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原因是()指数2501200150100501952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319641965年份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国民经济调整的实行C.“一五”计划成果显著D.“以阶级斗争为纲”8.历史课堂上老师讲述了以下内容:①中共八大;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④“两弹一星”。据此可知,这节课的学习主题是()A.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B.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C,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D.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9,197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1974一1976年间,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产量2800万吨、财政收入400亿元。以上材料反映“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是()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D.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10.到1984年底,我国乡镇企业数达到606.52万个,比上年增长3.5倍;总产值1709.89亿元。比上年增长68.2%(按当时价格计算)。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11.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撤销铁道部,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2019年改制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政府职能划归交通运输部,企业职能由国铁集团承担。这一改革举措的目的是()A,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八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11页扫描全能王创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