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级高二年级化学限时作业命题人: 审题人: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K 39 Mn 55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硅光电池工作时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电能B.寻找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合成氨工业中原料的平衡转化率C.用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比冷的纯碱溶液好D.锅炉内壁安装镁合金防止受腐蚀利用的是电解原理2.下列措施能促进水的电离,并使c(OH-)>c(H+)的是A.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Na B.向水中加入少量NaClC.将水加热煮沸 D.向水中加入少量NH4NO33.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甲 乙 丙 丁A.用装置甲蒸干FeCl3溶液制备无水FeCl3固体B.用装置乙定量测定H2O2的分解速率C.用装置丙采集到的压强数据判断铁钉发生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D.用装置丁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4.下列实验或事实与对应的方程式符合的是A.一定条件下,H2(g)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1,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2H2O(l)=2H2(g)+O2(g) ΔH=-571.6 kJ·mol-1B.向AgNO3溶液中滴入过量氨水:Ag++2NH3·H2O=[Ag(NH3)2]++OH-+2H2OC.制备纳米TiO2:TiCl4+(x+2)H2O=TiO2·xH2O↓+4HCl D.Na2S溶液呈碱性的原因:S2-+H3O+HS-+OH-阅读下列材料,完成5~7题:SO2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反应之一,常用V2O5作催化剂。ClO2、NaClO2都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NaClO2遇酸放出ClO2气体。25 ℃时NaClO2溶液中部分组分的浓度随pH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2与SO2中的键角相等 B.ClO中Cl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C.Cl2和SO2均属于非极性分子 D.SO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6.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 ΔH<0,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平衡混合气体中充入O2,平衡正向移动,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C.升高温度,v(逆)增大,v(正)减小,平衡逆向移动D.加入V2O5,改变了反应的活化能,平衡不发生移动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 ℃时,Ka(HClO2)=10-6 B.SO2与ClO2的漂白原理相同C.可用pH试纸测定NaClO2溶液的pH D.NaClO2水解产生Cl-8.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A.表面破损的镀锌铁皮和镀锡铁皮在潮湿空气中的腐蚀速率: 镀锌铁皮>镀锡铁皮B.由4P(s,红磷)=P4(s,白磷) ΔH=+29.2 kJ·mol-1可知稳定性:P(s,红磷)<P4(s,白磷)C.①0.01 mol·L-1 CH3COOH溶液 ②0.01 mol·L-1盐酸 ③pH=12的氨水 ④pH=12的NaOH溶液,将上述四种溶液均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④>③>②>①D.c(NH)相等的①NH4Cl溶液、②(NH4)2SO4溶液、③NH4HSO4溶液、④NH3·H2O四种溶液,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大小顺序为:④>①>③>②9.以甲烷燃料电池为电源电解NaB(OH)4溶液制备H3BO3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燃料电池通入氧气的电极接电解池的X电极B.N室中:a%>b%C.膜I、III为阳离子交换膜,膜II为阴离子交换膜D.理论上每生成1mol产品,需消耗甲烷的体积为(标况)10.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甲 乙 丙 丁A.图甲表示pH=2的某一元酸HA和HB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pH随加入水的体积变化曲线,说明稀释前c(HA)>c(HB)B.图乙表示恒容密闭容器中其它条件相同时改变温度,反应CO2(g)+3H2(g)CH3OH(g)+H2O(g)中n(CH3O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说明反应平衡常数KⅠ>KⅡC.图丙表示0.1mol的MgCl2·6H2O晶体在空气中加热灼烧时,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a点对应的固体质量为9.5gD.图丁表示醋酸稀溶液加水时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图中p点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q点11.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HC2O4溶液的性质。实验1:向0.1 mol·L-1NaHC2O4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气泡产生实验2:用 pH试纸测定0.1 mol·L-1NaHC2O4溶液的pH,测得pH约为 3实验3:向0.1 mol·L-1NaHC2O4溶液中加水稀释,测得溶液pH增大实验4:向0.1 mol·L-1NaHC2O4溶液中加入足量酸性KMnO4溶液,有气泡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实验1可知电离常数:Ka2(H2C2O4)>Ka1(H2CO3)B.实验2溶液中存在:c(HC2O)+2c(C2O)>c(Na+)C.实验3中随蒸馏水的加入,溶液中的值逐渐变大D.实验4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HC2O+2MnO+11H+=10CO2↑+2Mn2++8H2O12.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 论A 少量 Zn 粉加到 1.0mol·L-1Fe2(SO4)3 溶液,溶液颜色变浅 金属 Zn 比 Fe 活泼反应B 相同条件下,同时向两支盛有等体积0.10 mol·L-1 Na2S2O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0.10 mol·L-1 H2SO4溶液和0.50 mol·L-1 H2SO4溶液,后者试管中先出现浑浊现象 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C 向某密闭容器充入NO2,保持温度不变,慢慢扩大容器体积,最终容器中气体颜色比开始时浅 2NO2(g)N2O4(g) 平衡正向移动D 用pH试纸测得CH3COOK溶液的pH约为9,KNO2溶液的pH约为8 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强13.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反应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反应过程:反应I: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1 kJ·mol-1反应II:CO2(g)+H2(g)CO (g)+H2O(g) ΔH=+41.17 kJ·mol-1反应Ⅲ:2CH3OH(g)CH3OCH3 (g)+H2O(g) ΔH=-24.52 kJ·mol-1压强为30MPa、 =4时,不同温度下CO2的平衡转化率、CO的选择性和CH3OCH3的选择性(选择性是指生成某物质消耗的CO2占CO2消耗总量的百分比)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图三条曲线中,代表CO2转化率的是曲线AB.在30MPa、300℃条件下,若 =3,CO2的平衡转化率将增大C.由图中数据可知,工业上生产CH3OCH3的适宜温度为350℃D.根据图中数据,在30MPa、300℃达平衡时,CH3OCH3和CH3OH的体积分数相等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1分。14.(16分)亚硝酰硫酸(NOSO4H)是一种制造燃料的重要液体原料。将SO2通入盛有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中,维持体系温度5~20℃,使其充分反应来制取亚硝酰硫酸。(1)写出制备NOSO4H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维持体系温度在5~20℃的实验方法是 ▲ 。(2)过量的SO2的处理。①用过量浓氨水吸收SO2并在空气中氧化。写出该过程中总反应离子方程式: ▲ 。②利用MnO2与SO2反应制备MnSO4,将含有SO2尾气和一定比例的空气通入MnO2悬浊液中,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测得溶液中c(Mn2+)和c(SO)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导致溶液中c(Mn2+)和c(SO)的变化产生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 。(3)已知2KMnO4+5NOSO4H+2H2O=K2SO4+2MnSO4+5HNO3+2H2SO4。为测定亚硝酰硫酸的纯度,进行如下实验:准确称取0.750 g产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0.1000 mol·L-1的KMnO4标准溶液30.00 mL和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加热至60~70℃使生成的HNO3充分挥发逸出,冷却至室温,用0.1000 mol·L-1 Na2C2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经测定,每次消耗Na2C2O4标准溶液的体积如下:实验序号 1 2 3 4消耗Na2C2O4溶液体积/ mL 19.98 20.60 20.02 20.00①判断滴定至终点时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 。②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亚硝酰硫酸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15.(13分)碱式氯化锌[ZnCl2·4Zn(OH)2·H2O]是一种新型矿物质饲料添加剂。利用含锌烟道灰(主要成分为ZnO,杂质金属元素有Fe、Mg等)合成碱式氯化锌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Zn(OH)2在pH>11时会溶解。下表列出Zn2+、Mg2+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1计算)金属离子 Zn2+ Mg2+开始沉淀的pH 5.4 10.4完全沉淀的pH 8.0 12.4(1)写出“氨浸”时生成[Zn(NH3)4]2+的离子方程式: ▲ 。(2)检验“酸浸”后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实验方法: ▲ 。(3)“合成”时需控制溶液pH在6.0~7.0的原因: ▲ 。(4)滤液A中主要含有NH、Cl-、Zn2+,还含有少量Mg2+等离子。Zn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题15图所示。设计以滤液A为原料制备ZnSO4·H2O晶体的实验方案:取适量滤液A于烧杯中, ▲ ,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低温干燥得到ZnSO4·H2O晶体。(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稀HNO3、稀H2SO4、NaOH溶液、AgNO3溶液)16.(14分)氯锆(ZrOCl2·8H2O)是生产硫酸锆的前驱体。一种利用锆英砂(主要成分为ZrSiO4)制备氯锆的过程如下:已知:ZrOCl2·8H2O能溶于水,溶解时发生电离:ZrOCl2ZrO2+ + 2Cl-。(1)“碱烧”时应先将锆英砂粉碎,其目的是 ▲ 。(2)“转型压滤”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a2ZrO3+2HCl=ZrO(OH)2+2NaCl。“转型压滤”和“酸化”时都要加入盐酸,但不能将这两步操作合并进行的原因是 ▲ 。(3)“酸化”时加入的盐酸需过量的原因是 ▲ 。(4)与NaOH相比,CaO更易获得且价格低廉。其他条件相同时,控制“碱烧”过程中 = 6∶1,测得不同时,锆英砂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题16图-1所示。实际工业生产中选择 = 0.5∶1、温度为800℃,而不选择 = 0∶1、温度为700℃的原因是 ▲ 。(5)向ZrOCl2·8H2O浓溶液中加入浓硫酸,会很快析出白色硫酸锆沉淀,且反应明显放热。硫酸锆沉淀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题16图-2所示。30~60℃时,随温度升高硫酸锆沉淀率上升的原因是 ▲ 。17.(18分)氮的氢化物和氧化物有多种用途。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Ⅰ.有关氮的最简氢化物的研究(1)以NH3和CO2为原料合成尿素,其能量转化关系如下图:则2NH3(l)+CO2(g)= CO(NH2)2(l) + H2O(l) ΔH= ▲ 。(2)NH3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呋喃()反应转化为吡咯()。呋喃的熔、沸点小于吡咯的原因是 ▲ 。Ⅱ.有关NO的研究(3)NO分解制取I2和Cl2的原理如下:反应Ⅰ:2ICl(g)+2NO(g)2NOCl(g)+I2(g) K1反应Ⅱ:2NOCl(g)2NO(g)+Cl2(g) K2反应的(K为平衡时用各气体的分压表示得出的值)的关系如图甲所示。①时,反应2ICl(g)I2(g)+Cl2(g)的K为 ▲ 。②时,向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NO和ICl进行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容器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反应开始和平衡后容器的温度相同)。在t1时刻以后容器中压强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 。(4)催化电解NO吸收液可将NO还原为NH3,其催化机理如图丙所示(吸附在催化剂上的物质加“*”表示,如等)。在相同条件下,恒定通过电解池的电量,电解得到部分还原产物的法拉第效率随电解电压的变化如图丁。已知,表示电解生成还原产物X所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F表示法拉第常数;表示电解过程中通过的总电量。①写出催化机理图中①的基元反应: ▲ 。②当电解电压为时,电解生成的NH3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③催化电解时,当电解电压为时,N2O和NH3的法拉第效率几乎相同,写出生成N2O的电极反应: ▲ 。高二 化学 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 C A C C B D A题号 8 9 10 11 12 13答案 D B B C B D14.(1) HNO3+SO2NOSO4H(3分)冷水浴,调节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浓硫酸的滴加速度(2分)(2)2SO2+O2+4NH3·H2O=4 NH+2 SO+2H2O(3分)Mn2+催化O2与H2O、SO2反应生成H2SO4 (3分)(3)滴入最后半滴草酸溶液,溶液恰好由紫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2分)93.13%(3分)15.(1)ZnO+2NH3·H2O+2NH=[Zn(NH3)4]2++3H2O(3分)(2)取少量酸浸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含有Fe3+,否则不含有Fe3+(2分)。(3)pH>7,Zn2+的沉淀率升高,Zn(OH)2含量增加,ZnCl2的含量减少,导致产品不合格;pH<6,Zn(OH)2含量减少,ZnCl2的含量增大,也会影响产物的生成。(3分)(4) 边搅拌边滴加NaOH溶液,调节溶液pH为8.0-10.4,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至向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稀HNO3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不出现白色沉淀。向所得固体中分批加入稀H2SO4并不断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控制温度在60℃以上,将所得溶液蒸发浓缩至有大量品体析出,趁热过滤(5分)16.(1) -103.7 kJ·mol-1 (3分)(2)吡咯易形成分子间氢键(2分)(3)10—4 (3分)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少,导致压强减小(3分)(4) (2分)2:15 (3分)(2分)17.(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锆元素的浸出率(2分)(2)防止产物中混有NaCl杂质 (3分)(3)保证反应充分进行、降低ZrOCl2·8H2O的溶解度 (3分)(4)两种情况下锆英砂的转化率都很高,用CaO替代NaOH会降低原料成本,升高温度会增加能源消耗。综合来看,原料成本对生产的影响更大 (3分)(5)温度升高,有利于生成的HCl从溶液中快速挥发出去,促进反应正向进行,提高硫酸锆的沉淀率 (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