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2025年高一开学考试政治学科试题本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50分,考试建议用时4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2.用 0.5mm 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请勿带出考场。第I卷 选择题(共 30 分)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单选题1.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以下对原始社会的正确认识有( )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②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又称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③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理想的“黄金时代”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关于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产生→国家产生C.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3.原始社会末期,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取代;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后来土地也变为了私有财产。下列对私有制的产生认识正确的是( )①私有制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③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 ④私有制会永远存在,不会消失和灭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小说《子夜》书名寓意为“中国人民即将告别最黑暗的岁月,迎来光辉的黎明”,内容则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中国民族资本家吴荪甫无法回避的冷酷现实及其梦想破灭的过程。作者所描写的中国( )①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却受殖民主义的奴役 ②在民族资产阶级带领下,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③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救国方案无法实现 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五四运动后,出现了如下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①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之争 ②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③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④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举行。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宣告了资产阶级灭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②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的前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截止1956年底,96.3%的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91.7%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合作社,99%的私营工业和82.2%的私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这标志着(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③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有一位在旧中国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当被问到为什么自愿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走社会主义道路时,他说:“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他回顾了自己在旧中国梦想兴办民族工业教国图强时,却受尽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挤压的历程,又历数了新中国当时的建设成就,感慨地说:“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这说明了( )①党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②国营经济成为新中国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③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④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每一种生产关系都带有所属时代的鲜明印记。下列对不同社会时期的生产关系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②封建社会: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全部劳动成果 ③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通过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一诗中写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诗生动反映了在封建社会中农民的悲惨生活和所受的残酷剥削。农民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干杂务等。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②封建等级制度是农民与地主贫富不均的总根源③农民没有任何自由,地主占有其全部劳动成果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2022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4周年。回首《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的174年,人类社会见证了种种思潮的激荡,经历无尽的风云变幻,但始终不变的是人民对和平幸福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下列关于《共产党宣言》说法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理论基石,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④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这首反映改革开放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诠释了( )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党领导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③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④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征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下列对这三大历史事件具有的里程碑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③改革开放的实践使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④改革开放的实践建设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某社区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主题设计了一组宣传看板。在看板中你应该看到的图片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基于“‘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能准确表达当前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际、‘物质文化需要’ 也不能全面概括当前人民群众全方位、多层次需要”的事实,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 )A.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之间的矛盾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20分)1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继续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一共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其中许多是事关全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续写改革开放新篇章。1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6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多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8.1%,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上升到16%左右,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现在,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飞驰、北斗组网……一个个中国式创新令世界瞩目。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影响力日益彰显。我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大国担当。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政治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高一开学考试政治学科试题参考答案与解析1.A【详解】①②:根据书本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又称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故①②正确。③: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极其缓慢,并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故③错误。④:奴隶社会才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2.B【详解】ABCD: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为生产力发展,原始社会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是国家产生的标志,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3.A【详解】①②: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剩余产品的不公平分配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私有制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①②入选。③: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③错误。④: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私有制,私有制并不会永远存在,④错误。故本题选A.4.B【详解】①③:20世纪30年代初期,我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却受殖民主义的奴役。吴荪甫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最终其梦想破灭,表明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救国方案无法实现,①③正确。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②错误。④:题中背景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④错误。故本题选B。5.A【详解】①:该争论实际上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之争,①符合题意。②: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②符合题意。③: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③错误。④:该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夸大了这场争论的作用。④错误。故本题选A。6.D【详解】②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反动统治的彻底结束;中国人民从此成为中国社会的真正主人;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②④说法正确。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①说法错误。③: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7.D【详解】题目考查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知识。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错误。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②错误。③④: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8.B【详解】①③:“纺织大王”的经历说明党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①③符合题意。②④:题干强调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并不强调国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内容,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9.B【详解】①:在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①正确。②:在封建社会,,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②错误。③:氏族通过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属于原始社会的上层建筑,不属于生产关系特点,③排除。④: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④正确。故本题选B。10.C【详解】①: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①正确。②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与地主贫富不均的总根源,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②错误,④正确。③: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③错误。故本题选C。11.B【详解】①④:《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故①④正确。②: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理论基石,故②不选。③: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故③不选。故本题选B。12.A【详解】①②:歌曲《春天的故事》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诠释了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①②正确。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③错误。④:改革开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而不是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征程,④错误。故本题选A。13.D【详解】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历经28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①错误。②: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社会主义改造,才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②错误。③④:改革开放的实践使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的实践建设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14.B【详解】①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是在2017年召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大后形成,故①④不符合题意。②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是在2017年召开,新中国70周年阅兵盛典是在2019年,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故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5.C【详解】ABCD:根据课本知识可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正确,ABD排除。故本题选C。16.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③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分析】背景素材:新时代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考点考查:伟大的改革开放。能力考查:描述与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续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属于原因类试题,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可联系教材知识改革开放的意义。有效信息②: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可联系教材知识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7.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以此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师招聘考试·政治 第1页教师招聘考试·政治 第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