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一、基础积累(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填空)1.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我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 》,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这部作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爱情悲剧为主线。2. 林黛玉是__________(人名)之女,因母亲早逝,投奔外祖母__________(人名),初入贾府时年仅__________岁。3. 课文通过林黛玉的视角,重点刻画了贾府中的核心人物:(贾府最高权威)、(精明能干的贾府管理者)、__________(叛逆不羁的封建贵族子弟)。4. 文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描写的是__________,她的出场展现了其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5. 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因对方没有__________而摔玉,这一行为象征着他对__________的反抗和对__________的追求。二、字词专项训练(一)根据拼音写汉字1. 林黛玉进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体现了她__________(jǐn shèn)的性格。2. 王熙凤出场时,“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其__________(fēng sāo)的气质与华丽的服饰形成鲜明对比。3. 贾宝玉初见黛玉,觉得她“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一__________(miáo huì)突出了黛玉的聪慧与娇弱。4. 贾府中“敕造”的匾额、“雕梁画栋”的建筑,显示出其__________(huá guì)的门第。5. 黛玉初到贾府,对一切都感到__________(shēng shū),因此言行格外谨慎。(二)词语辨析1.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黛玉__________(拜见/会见)贾母时,“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体现了贾母对她的疼爱。宝玉__________(打量/观察)黛玉许久,才开口询问她的表字,显示出他对黛玉的好奇与关注。2.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黛玉见贾府“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心中暗忖这便是贾母处了。( )改为( )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其__________(fēng sāo)的神态让黛玉印象深刻。( )改为( )三、选择题1. 林黛玉进贾府时,最先见到的人物是( )A. 贾母B. 王熙凤C. 贾宝玉D. 王夫人2. 王熙凤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一描写的作用是( )A. 表现她的胆小怕事B. 突出她的地位特殊C. 暗示她的性格温柔D. 说明她的行为低调3. 贾宝玉给林黛玉取的表字是( )A. 婉婉B. 楚楚C. 颦颦D. 袅袅4. 林黛玉进贾府时走的是( )A. 正门B. 角门C. 后门D. 侧门5. 贾母问黛玉读何书,黛玉最初回答“只刚念了《四书》”,后来又改口“不曾读”,原因是( )A. 黛玉生性谦虚B. 黛玉记错了书名C. 黛玉不愿显露才华D. 黛玉听从贾母的暗示6. 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一描写的作用是( )A. 暗示宝黛前世有缘B. 表现宝玉的幻觉C. 说明黛玉曾到过贾府D. 强调黛玉的普通7. 文中对贾府“荣禧堂”的描写,主要目的是( )A. 展现贾府的奢华B. 介绍贾府的建筑风格C. 暗示贾府的政治地位D. 体现黛玉的惊讶8. 林黛玉进贾府后,被安排住在( )A. 潇湘馆B. 蘅芜苑C. 怡红院D. 稻香村9. 贾宝玉“摔玉”这一举动的思想意义是( )A. 体现他对封建宗法制度的反叛B. 表现他对黛玉的爱慕之情C. 反映他对封建礼教的顺从D. 暗示他未来的命运10. 下列对王熙凤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精明能干,管理贾府事务B. 善于逢迎,深得贾母欢心C. 心狠手辣,手段狠厉D. 温柔贤淑,与世无争11. 林黛玉进贾府时,对贾府的环境描写主要通过谁的视角展开?( )A. 贾母B. 王熙凤C. 林黛玉D. 贾宝玉12. 文中“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描写的是( )A. 林黛玉B. 王熙凤C. 薛宝钗D. 贾探春四、课内阅读理解(一)阅读《林黛玉进贾府》选段,回答问题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1. 王熙凤出场时的描写有何特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 文中对王熙凤服饰和外貌的描写,反映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3. 黛玉对王熙凤的“放诞无礼”感到惊讶,这侧面烘托了贾府怎样的氛围?(二)阅读《林黛玉进贾府》选段,回答问题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1. 宝玉给黛玉取字“颦颦”的依据是什么?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2. 宝玉对《四书》的态度如何?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倾向?3. 探春说宝玉“杜撰”,这一情节有何作用?(三)阅读《林黛玉进贾府》选段,回答问题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1. 宝玉“摔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行为有何象征意义?2. 贾母对宝玉“摔玉”的反应体现了她怎样的态度?3. 宝玉的“痴狂病”在文中有何作用?(四)阅读《林黛玉进贾府》选段,回答问题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1. 贾母初见黛玉时的动作和语言有何特点?体现了她怎样的情感?2. 贾母让姑娘们“不必上学”,这反映了贾府怎样的教育观念?3. 黛玉“哭个不住”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她怎样的性格?(五)阅读《林黛玉进贾府》选段,回答问题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1. 王夫人提到的“孽根祸胎”指的是谁?她为何这样称呼他?2. 王夫人对宝玉的态度如何?这反映了宝玉在贾府中的地位怎样?3. 王夫人让黛玉“不要睬他”,这对后文情节发展有何铺垫作用?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 红楼梦;曹雪芹;贾、史、王、薛;贾宝玉;林黛玉2. 林如海;贾母(史太君);103. 贾母;王熙凤;贾宝玉4. 王熙凤;泼辣;精明5. 通灵宝玉;封建礼教;平等自由二、字词专项训练(一)根据拼音写汉字1. 谨慎 2. 风骚 3. 描绘 4. 华贵 5. 生疏(二)词语辨析1. 拜见;打量2. “台矶”改为“台基”;“fēng sāo”改为“风骚”三、选择题1. A 2. B 3. C 4. B 5. D 6. A 7. C 8. A 9. A 10. D 11. C 12. B四、课内阅读理解(一)1. 特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服饰和外貌描写极为细致。用意:突出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地位和泼辣性格,吸引读者注意力。2. 服饰华丽、珠光宝气,反映她的虚荣和对权势的追求;“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暗示她的精明与狡黠。3. 侧面烘托贾府等级森严、规矩繁多的氛围,与王熙凤的“放诞无礼”形成鲜明对比。(二)1. 依据:黛玉“眉尖若蹙”,与“黛石”可画眉的典故相符。体现宝玉的聪慧、浪漫和对黛玉的关注。2. 宝玉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反映他对封建经典的质疑和叛逆思想。3. 探春的话增加了对话的趣味性,也侧面烘托宝玉的不羁性格,暗示他对传统的反叛。(三)1. 直接原因:黛玉没有通灵宝玉。象征意义:宝玉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抗,以及对平等、真挚情感的追求。2. 贾母称玉为“命根子”,表现出她对宝玉的溺爱,同时也反映出玉在贾府中的象征意义。3. 凸显宝玉的叛逆性格,推动宝黛情感发展,为后文情节埋下伏笔。(四)1. 动作:“搂入怀中”“大哭”;语言:“心肝儿肉”。体现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和对女儿早逝的悲痛。2. 反映贾府对女性教育的轻视,认为“念书认字”并非首要之事。3. 原因:初到陌生环境的孤独感,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体现黛玉敏感、多愁善感的性格。(五)1. 指贾宝玉。王夫人认为他行为乖张,不符合封建礼教规范,故称其为“孽根祸胎”。2. 王夫人对宝玉既担忧又无奈,反映宝玉在贾府中虽受宠爱却不被理解,处于边缘化的地位。3. 为后文宝黛初次见面、宝玉摔玉等情节做铺垫,暗示宝黛关系的特殊性和王夫人对宝玉的复杂态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