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八年级语文(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启幕)学校准备开展“跟着文字去旅行”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任务。◎请将活动宣传语补充完整。(6分)亲爱的同学们:携手语文,畅游云端,让我们一同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回先秦,于“ ①▲ ,在河之洲”(《诗经·关雎》)的反复吟咏中看见君子对淑女的思恋;往东晋,于“ ②▲ ,鸡犬相闻”(《桃花源记》)的和谐宁静中看见陶潜对美好生活的追寻;至湖北,于“ ③▲ ,④▲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幽静凄清中看见苏轼对理想的坚守;在四川,于“ ⑤▲ , 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激越轩昂中看见杜甫推己及人的情怀……让我们启程,一起在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之链上共鸣古今!(第一站:古韵寻乡)1.根据语境,完成①~⑥处填空。(6分)◎活动一:梳理材料,完成“寻芳五泄”专题任务。(15分)【材料1】溪广数丈,中道有两高山夹溪,造云壁立,凡有五泄。下泄悬三十余丈,广十丈,中三泄不可得至,登山远望,乃得见之。悬百余丈,水势高急,声震水外。上泄悬二百余丈,望若云垂。此是瀑布土人号为泄也。(《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材料2】第一泄飞下,声怒,色怒,势怒,然无暇料理之,绝壁垂尺余在外,失一跬,千古不问矣。飞瀑雄吼贯顶劈来。上有龙井,汹回万仞,以青竹及柴杖投之,有入无出,此苏魂栗魄府也。骇而上之,为刘龙子拜母①处,头踝印存。又上之,其家也。又上之,则地名紫阆,属富阳治。殷殷鸡犬声出也。忽而平田广陌,眉锁顿开。如从十地援出三天门,无复归理,特予人一条生路,奇绝。乃从响铁岭大步而下。(《游五泄记》明·王思任)【注释】①五泄有刘龙子化龙后祭拜母亲的神话传说。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乃得见之( ▲ ) (2)骇而上之( ▲ ) (3)平田广陌( ▲ ) (4)奇绝( ▲ )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每句限断一处)(2分)..(1)此 是 瀑 布 土 人 号 为 泄 也。 (2)飞 瀑 雄 吼 贯 顶 劈 来。4.这两则材料同是写五泄,作者的心境却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5. 2024年4月,第二十四届五泄观瀑节启动。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参观游览五泄,请你根据材料内容,写一段话介绍五泄。(不超过120字)(5分)▲◎活动二:阅读古诗,完成“漫游东白”专题任务。(4分)送清澈游太白①〔唐〕戎昱卷经归太白,蹑藓到萝龛②。若履浮云上,须看积翠岚。倚身松入汉③,瞑目月离潭。此境堪④长往,尘中事可谙⑤。【注释】①太白:即东白山,位于浙江省中部。②龛(kān):小屋。③汉:霄汉。④堪:可以。⑤谙:熟悉。6.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第二站:文海览胜) ▲◎阅读《游双河洞》,完成相关学习任务。(16分)游双河洞周钰姣①仲春,清晨,千万缕阳光从云层中泻下。晨曦生烟,雾气弥漫,山谷半梦半醒。溯着水流,穿过洞门,我跨进黔北绥阳县的“地心之门”——双河洞,跨进亿万年漫漫时光。②视觉尚未适应光线的遽暗,身子已感受到了气温的骤降,沁凉扑面。双河洞内的布置深谙主次之道,极为简净的灯光只为衬托造化天工之美。③嘀嗒,嘀嗒……滴水穿石,滴水也成就石。(1)亿万年的时光中,一滴一滴的水,把那些延绵数百公里、远在大地深处的石头塑造成惊世美景,仿佛为石头浇灌出了生命。④触目皆石,且风情万种。这里的石头皆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它们或纤,或丰,或行,或卧,或奔,或舞……这些若有生命的石头,它们不工不琢,在没有光影的万古长夜里何其寂寥又何其自在。置身于这神秘幽邃的石与水的世界,用目光摩挲着这些亿万年的水滴与石头,一时分不清是幻象、梦境,还是现实。⑤流水在几步开外静默无声。明黄灯光中,石头们具有透明的质感,反射出柔和的光。伸手轻抚石壁,圆润、细腻、冰凉。这些质地密实的石头内部似乎是轻盈空灵的,密布着无数细微的脉络,如海绵般缓缓将水吸纳,水也如血液在石头的体内循环涌动。鼻尖凑近,湿润的水腥气,如石头的呼吸。⑥仅仅是石头,就足以让人震撼到难移脚步了。陪同的朋友催促我前行,他说,双河洞里瀑布、溶洞、峡谷,比比皆是;山奇、水灵、谷美,处处成景。双河洞那么长,我们才刚迈进门而已。⑦双河洞究竟有多长?朋友是当地人,他自豪地告诉我:已测得的深度超过九百米,长度超过四百公里——这相当于从北京驱车到山东济南的距离。而这,仅仅只是双河洞已被探明的长度,并非它的实际长度。所以,我这个“双河洞究竟有多长”的疑问,朋友也不能给我答案。⑧谁能想到呢?山谷之下,大地深处,竟藏着如此瑰丽壮观的山河。⑨遥想三百多年前,徐霞客就曾踏上黔地,探索过众多洞穴。他用他的双脚,用他手中的笔,记录下了雄奇壮美的山川和神奇诡秘的喀斯特地貌。但遗憾的是,他探幽寻秘的步伐并没有踏入双河洞。若他知道这一错过,定会长叹惋惜。如今,双河洞惊艳世人。千姿百态的石柱、石花、钟乳石,其巨大与瑰丽一次次冲击着人们想象的极限。⑩一路蜿蜒走来,我惊诧于洞中水体的娴静。若不是灯光映照,甚至注意不到它的存在,以至于突闻水声,会感到一阵欣喜,忍不住侧耳倾听。水声潺而不喧,溶洞深处越来越浓的寂静放大了水声,也让它们更为纯粹。 光渐亮,突然,一派翠色跃入眼帘。这样的绿是会闪光的,让人的心也为之一颤。石径一弯,豁然开朗,峭石危崖间,一道峡谷峙立眼前,绝壑千仞,耸天捧云,欲飞欲倾。峡谷为绳,长瀑为练,将我引进更深邃处。一个接一个的水潭,清澈透亮。倒影里的钟乳石,跟实体一样清晰,水中空中互为一体,共造一个琉璃世界。太美了!我连声赞叹。(2)朋友嘴角轻扬:你才看到多少?双河洞八条主洞,两百多条支洞,五条地下河,洞上有洞、洞中套洞,还有地下瀑布、梯田、卷曲石、石膏晶花……哪一个不是壮观至极、精美绝伦,根本看不完。 随着探洞的深入,双河洞这幅时光长卷正慢慢被打开,缤纷的生命跃然卷上——透明钩虾、裸中盾蛛、桂花泰莱蛛、小沟黔行步甲……除了鲜活的生命,洞内还发现了多种生物化石。众多奇特的洞穴生物仿佛穿梭于亿万年间,让漫长的时光在此处重叠,也让双河洞的神秘更加引人遐想。 半日探奇仍不及万一,这山腹之中到底还藏有多少秘密?没人知道。只知道,它是我们所寄居的这颗星球内心的细微一穴。这仙境般别有洞天的双河洞,仿佛存在于时间之外,纵然身处漆黑世界,依旧石水缱绻、暗自璀璨。 双河洞留给我的,是对地球和时间的敬畏,还有无穷的想象和期待。【游记·梳理】7.梳理本文游踪,补全思维导图。(3分)(①▲蜿蜒走来石径一弯更深邃处深入探洞风情万种的石头②▲翠绿的峡谷和如练的长瀑清澈透亮的水潭③▲)【游记·赏景】8.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⑴亿万年的时光中,一滴一滴的水,把那些延绵数百公里、远在大地深处的石头塑造成惊世美景,仿佛为石头浇灌出了生命。(删去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⑵朋友嘴角轻扬:你才看到多少?双河洞八条主洞,两百多条支洞,五条地下河,洞上有洞、洞中套洞,还有地下瀑布、梯田、卷曲石、石膏晶花……哪一个不是壮观至极、精美绝伦,根本看不完。(此处引用朋友的话,有何作用?)▲【游记·悟感】9.文末,作者为什么说“双河洞留给我的,是对地球和时间的敬畏,还有无穷的想象和期待”?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4分)▲10.双河洞留给了作者无穷的想象和期待,经典名著也总会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想。以下哪个地方是你最想去“云游”的?请任选其一,结合作品内容与自己的阅读体验阐释理由。(5分)10.A.车站食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大牙湾煤矿(《平凡的世界》)10.C.雅典高城(《苏菲的世界》)(第三站:太空探秘).我选( ▲ )(只填序号)。理由: ▲◎2024年4月26日,载有4条斑马鱼和金鱼藻的实验组件,随神舟十八号飞船进入空间站,进行了在轨实验。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承办的“天地共播一粒种——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养斑马鱼”科学教育活动启动。按照活动规划,将组织青少年设计研制可供4条斑马鱼生活一个月的地面小型密闭水生生态系统,并进行科学观察,请同学们一起参与。(19分)材料一:斑马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体长约4-6厘米,因身体两侧从头至尾布满多条蓝色条纹而得名。它们性情温和、活泼好动,成群结队游动时,犹如奔驰的斑马群。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约7天,1年可连续繁殖6-7次,产卵量高。专家表示,一旦发现小鱼排卵,系统将启动专用的排卵装置,把鱼卵收集起来。为何选择斑马鱼作为研究对象?专家介绍,斑马鱼与人类基因组相似度高达87%,被称为“模式生物”(可用于研究与揭示生命体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物现象的一类生物)。此前在中国空间站种植的拟南芥和水稻,同样也是“模式生物”。专家介绍,斑马鱼体型小,具有体外受精、体外发育、早期胚胎透明等特点,科学家可以完整观察研究其发育过程,这对于理解人类生命科学、疾病预防和治疗以及药物研发等意义重大。《“太空养鱼”有何奥秘?》(《北青网》2024.05.23)材料二:“太空鱼缸”如何维持生态平衡?“太空鱼缸”是由斑马鱼和金鱼藻在一个小的密闭容器里面,构成的一个二元生态系统。这个密闭的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平衡?如何长时间稳定运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仓怀兴解释,把“太空鱼缸”打造成一个“既好看又复杂”的生态系统。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供给鱼呼吸,鱼的排泄物又给藻提供营养物质,他们相互之间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组成一个看起来很小很简单,但实际上内部复杂的科学实验。规律的光照如何解决?其实,这个生态系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者:阳光。在太空中,并没有地球上规律的昼夜和规律的光照,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专家告诉记者,在载人飞船上行过程中,上行水生支持装置将为金鱼藻提供LED光源,保持金鱼藻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保证这个生态系统的氧含量能满足斑马鱼的生存需求。太空中,怎么给小鱼喂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高鸿介绍,在地上养鱼就是抓一把鱼食,投进去就可以,但是在天上要控制水不能出来,只能被封在里面,固体的鱼食就不好放进去。“我们设计了一种特殊的鱼食,像牙膏状,用注射器的方式每天推进去喂一点,让鱼尽量吃完。鱼吃完产生的排泄物,可以通过管道输运到金鱼藻那边,促使它生长。”《中国空间站将首次养鱼!“上天”的为何是斑马鱼?》(《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2024.04.25)材料三:在太空的这一个月中,斑马鱼展现出了与地球上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首先,人们发现,斑马鱼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游动时,常常采用一种“腹背颠倒”的姿势,这一奇特现象在地球上极为罕见,让人不禁对太空生物的适应性产生了更深的思考。不仅如此,斑马鱼在太空中的进食习惯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地球上,斑马鱼对食物的反应是迅速而敏捷的,一旦发现食物,它们会立刻游过去享用。但在太空,情况却大不相同。科研人员观察到,斑马鱼在面对食物时,有时会长时间地观察,甚至有时会选择转身离开。这种“挑剔”的进食行为,可能与太空微重力环境对它们的食欲和感觉系统造成的影响有关。除了行为上的变化,科研人员还发现斑马鱼在太空中的生理结构也发生了微妙改变。经过精密的测量和分析,他们发现斑马鱼的肌肉和骨骼结构在太空环境下有了明显的调整,这种调整使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失重的状态。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生物在极端环境下的惊人适应性,也为未来人类在太空的长期居住提供了宝贵的生理学参考。此外,科研人员还注意到斑马鱼在太空中的代谢速度有所减缓。数据显示,与地球上的同类相比,太空中的斑马鱼代谢率降低了约23%。这一变化可能与它们在失重状态下能量消耗的减少密切相关。这一发现对于我们理解生物在太空环境下的生存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未来太空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太空鱼在轨一个月,一系列异常行为看呆科学家,与地球鱼差别真大》(《搜狐网》2024.05.27)【资料整理】11.小组同学在搜集材料时,看到了一位网友的疑问,请你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回复。(3分). ▲12.同学们搜集的以上材料不能用来研究下列哪个问题?( ▲ )(3分)11.A.“太空养鱼”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11.B.斑马鱼在空间站能生存多久?11.C.斑马鱼在太空中有怎样的变化?11.D.此次“太空养鱼”在轨实验有什么意义?【方案撰写】13.请借助以上材料,补全实验方案。(4分)关于设计研制地面密闭水生生态系统的实验方案实验对象:4条斑马鱼实验目的:. (1)▲ (2分)实验准备:所需材料 用途金鱼藻 产生氧供给鱼呼吸LED光源 . (2)▲ .. ⑶▲ . 方便投喂密闭式环境中的斑马鱼注射器 方便推入实验过程(略)预计成果:实验观察日记【实验观察】14.以下实验现象不会在地面密闭水生生态系统中看到的是( ▲ )(3分)A.斑马鱼们争先恐后地抢夺着食物。14.B.斑马鱼在生态系统中成群结队地游动,时而腹背颠倒游泳,时而转圈。C.金鱼藻叶面有气泡冒出。14.D.斑马鱼排卵后,系统自动启动专用的排卵装置,收集鱼卵。【实验预案】15.后续研究中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困难,请写出你的猜想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2分)11. ▲【活动小结】16.下面是同学们的活动感悟。请你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从(yǎnɡ) ①▲ 望星空到太空遨游,中国航天人奋楫星海的脚步从未停歇。太空养鱼是第一次,而正是一个个“首次”,见证了中国航天的磅(bó) ②▲ 力量,让中国昂首(yì)③▲ 立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大到首次太空行走、首次在轨驻留,小到首次太空授课、首次培育水稻种子,每一个“首次”,都是航天人精益求精、大胆尝试的成果,是航天人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精神象征。(第四站:笔墨抒怀)任凭浩瀚(cānɡ) ④▲ 穹,吾有鲲鹏之志。“敢上九天揽月”的壮美理想,正在中国航天人手中逐渐变成现实。17.按要求写作。(40分)不管是行走在路上,还是遨游在太空,我们都能“看见”万千风景:神奇瑰丽的自然,丰富多彩的民俗,悠远厚重的历史,浩瀚无垠的宇宙……请你以“看见”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经历,可以发表见解,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等。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抄袭,不得出现透露作者身份的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