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唐诗六首》课堂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一、基础积累(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填空)1. 《越中览古》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诗中通过__________(历史事件)的昔盛今衰,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2. 《石头城》的作者是__________,诗中“淮水东边旧时月”一句中的“淮水”指__________,该句以__________的手法,抒发了对六朝兴衰的沧桑感。3.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的作者是__________,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句通过__________描写,体现了诗人与白居易的深厚情谊。4. 《过华清宫》的作者是__________,诗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揭露了__________(历史人物)为取悦杨贵妃而劳民伤财的荒唐行径。5. 《登高》的作者是__________,这首诗被称为“七律之冠”,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运用__________的手法,营造了雄浑悲凉的意境。6. 《山居秋暝》的作者是__________,诗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通过__________描写,展现了清新自然的田园生活。二、字词专项训练(一)根据拼音写汉字1. 《越中览古》中“战士还家尽锦衣”一句,描绘了越国将士__________(yīng yǒng)善战、凯旋而归的场景。2. 《石头城》中“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用“__________(jì mò)”一词烘托出古城的衰败与冷清。3.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中“暗风吹雨入寒窗”一句,“__________(hán chuāng)”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4. 《过华清宫》中“山顶千门次第开”一句,“__________(cì dì)”形容宫门依次打开的壮观景象。5. 《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__________(fán shuāng bìn)”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鬓发斑白的状态。6. 《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一句,“__________(sōng jiān)”体现了山中夜晚的静谧。(二)词语辨析1.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越中览古》中,诗人用“__________(如花/似玉)”形容宫女的美丽,与后文“鹧鸪飞”形成鲜明对比。《石头城》中,“山围故国周遭在”一句,“__________(故国/旧都)”指六朝古都南京,突出历史的厚重感。2.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中,“此夕闻君谪九江”一句,“__________(谪)”字体现了白居易被贬的遭遇。(无需修改,示例)《过华清宫》中,“一骑红尘妃子笑”一句,“__________(骑)”字应注意读音和写法。(无需修改,示例)三、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与《越中览古》主题最接近的是( )A.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B.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C.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D.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 《石头城》中“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空城”指的是( )A. 长安B. 洛阳C. 金陵D. 扬州3.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中,诗人“惊坐起”的原因是( )A. 听到好友被贬的消息B. 看到窗外风雨大作C. 病中突发不适D. 想起往事感慨万千4. 《过华清宫》中“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妃子”指的是( )A. 西施B. 王昭君C. 貂蝉D. 杨玉环5. 《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一句,“悲秋”的情感不包括( )A. 漂泊异乡的孤独B. 年老多病的凄凉C. 壮志未酬的悲愤D.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6. 《山居秋暝》中“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王孙”指的是( )A. 贵族子弟B. 诗人自己C. 山中隐士D. 游客7.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借古讽今手法的是( )A. 越中览古B. 石头城C. 过华清宫D. 以上都是8. 《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的“苦恨”指的是( )A. 痛苦与仇恨B. 苦于遗憾C. 极其遗憾D. 苦难与仇恨9. 《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的“浣女”指的是( )A. 洗衣的女子B. 采茶的女子C. 织布的女子D. 跳舞的女子10. 下列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的赏析,错误的是( )A. 全诗以景衬情,情感真挚B. “残灯无焰影幢幢”营造了凄凉的氛围C. “垂死病中惊坐起”表现了诗人的震惊D. 末句“暗风吹雨入寒窗”是实写风雨,与情感无关11. 《过华清宫》中“长安回望绣成堆”一句,“绣成堆”形容的是( )A. 骊山景色如锦绣B. 宫殿建筑华丽C. 杨贵妃的服饰D. 荔枝的包装12. 下列诗句中,与《山居秋暝》意境最相似的是(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四、课内阅读理解(一)阅读《越中览古》,回答问题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1. 诗中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与末句形成了怎样的对比?2. “鹧鸪飞”这一意象有何象征意义?3.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二)阅读《石头城》,回答问题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1. 诗中“山围故国周遭在”一句,“故国”指的是哪个朝代的都城?2. “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寂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淮水东边旧时月”一句中的“旧时月”有何作用?(三)阅读《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回答问题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1. 首句“残灯无焰影幢幢”在全诗中有何作用?2. “垂死病中惊坐起”一句中的“惊”字有何表达效果?3. 末句“暗风吹雨入寒窗”是如何烘托诗人情感的?(四)阅读《过华清宫》,回答问题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1. “长安回望绣成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 “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红尘”有何含义?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五)阅读《登高》,回答问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描绘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六)阅读《山居秋暝》,回答问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有何作用?2.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2. 刘禹锡;秦淮河;拟人3. 元稹;动作4. 杜牧;唐玄宗与杨贵妃5. 杜甫;借景抒情6. 王维;动态二、字词专项训练(一)根据拼音写汉字1. 英勇 2. 寂寞 3. 寒窗 4. 次第 5. 繁霜鬓 6. 松间(二)词语辨析1. 如花;故国2. 无错别字三、选择题1. A 2. C 3. A 4. D 5. D 6. B 7. D 8. C 9. A 10. D 11. A 12. B四、课内阅读理解(一)1. 前三句描绘了越王勾践破吴后战士衣锦还乡、宫女满殿的繁华景象;末句以“鹧鸪飞”的凄凉景象与之形成对比,突出昔盛今衰的感慨。2. “鹧鸪飞”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繁华的消逝,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叹。3. 艺术手法:①对比(前三句繁华与末句凄凉对比);②借古讽今(通过越国兴衰讽谏当朝者);③虚实结合(前三句实写历史,末句虚写现实)。(二)1. “故国”指六朝时期的金陵(今南京)。2. “寂寞”表达了诗人对古城荒芜、历史沧桑的凄凉之感。3. “旧时月”是历史的见证者,通过拟人手法,烘托出石头城的衰败和朝代的更迭。(三)1. 首句通过“残灯”“无焰”“影幢幢”等意象,营造了昏暗、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悲伤的基调。2. “惊”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听到好友被贬消息时的震惊和担忧,体现了两人情谊深厚。3. 末句以景结情,“暗风”“冷雨”“寒窗”等意象,既实写环境的寒冷,又暗喻诗人内心的凄凉,强化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四)1. 描绘了从长安回望骊山,林木葱茏、宫殿楼阁如锦绣堆积的壮丽画面。2. “红尘”指驿马奔驰扬起的尘土,暗示运送荔枝的紧急和劳民伤财。3. 表达了诗人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批判,以及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五)1. 意象:风、天、猿、渚、沙、鸟;意境:雄浑高远而凄凉,烘托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2. 修辞手法:对偶、夸张;作用:“无边”“不尽”突出秋景的壮阔,“萧萧”“滚滚”强化了时光流逝的感慨。3. 情感:漂泊异乡的孤独、年老多病的凄凉、壮志未酬的悲愤、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六)1. 首联点明时间(秋天傍晚)和环境(空山雨后),为全诗营造了清新自然的氛围。2. 描绘了明月照在松间、清泉在石上流淌的静谧画面,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3. 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追求自然、宁静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