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基础积累(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填空)
1. 《谏太宗十思疏》的作者是唐代政治家__________,他以直言敢谏著称,与唐太宗共同开创了“__________”的盛世局面。
2. 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文体),属于臣下向君主进言的奏章,其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强调君主应通过修养德行稳固统治根基。
3. 文中“十思”的具体内容包括:思知足、思知止、思谦冲、思江海下百川、思三驱以为度、思慎始而敬终、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思无因喜以谬赏、__________。
4. 魏征在文中以“,”为喻,说明治国必须“积其德义”的道理,这一比喻被后世称为“固本浚源”之论。
5. 唐太宗李世民在收到此疏后,将其置于案头作为座右铭,体现了他__________的明君形象。
二、字词专项训练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1. 文中“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__________(gēn běn)”一句,强调了根基的重要性。
2. “有善始者实繁,能__________(kè zhōng)者盖寡”,批评了历代君主难以善终的现象。
3. “__________(jù mǎn yì),则思江海下百川”,告诫君主应保持谦虚胸怀。
4. “总此十思,__________(hóng zī jiǔ dé)”,意为全面践行“十思”以弘扬美德。
5. “__________(zhèn zhī yǐ wēi nù)”虽能威慑百姓,却非长久治国之道。
(二)词语辨析
1.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魏征在文中提出“__________(居安思危/安居乐业)”的观点,提醒君主警惕潜在危机。
“__________(竭诚/尽力)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强调真诚待人的重要性。
2.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一句,“__________(miù shǎng)”指错误的赏赐。(无需修改,示例)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中的“__________(chuí gǒng)”形容君主无为而治。(无需修改,示例)
三、选择题
1. 下列对“十思”核心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戒奢以俭,虚心纳谏
B. 修身治国,任贤用能
C. 居安思危,积德义民
D.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2. 文中“载舟覆舟”的比喻,旨在说明( )
A. 君主应重视水利工程
B.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C.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自然规律
D. 战争的残酷性
3. 魏征在劝谏时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A. 对比论证与比喻论证
B. 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
C. 类比论证与因果论证
D. 引用论证与假设论证
4. 下列句子中,与“虽董之以严刑”句式相同的是( )
A.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B. 则思三驱以为度
C. 振之以威怒
D. 终苟免而不怀仁
5. “十思”中“思知足以自戒”对应的是( )
A. 欲望方面的克制
B. 行为方面的谨慎
C. 用人方面的公正
D. 赏罚方面的严明
6. 下列对“鸣琴垂拱”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君主应精通音律
B. 君主应无为而治
C. 君主应重视礼乐教化
D. 君主应亲自处理政务
7. 魏征在文中多次提到“德义”,其含义是( )
A. 道德与正义
B. 德行与礼义
C. 恩德与信义
D. 品德与情义
8. 下列对“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开头做得好的君主很多
B. 能坚持到底的君主很少
C. 批评唐太宗有始无终
D. 强调善终的重要性
9. “十思”中“思正身以黜恶”的“黜恶”指( )
A. 罢免奸臣
B. 惩罚恶人
C. 摒弃恶行
D. 消除邪恶
10. 下列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劝谏唐太宗广开言路
B. 强调君主应修身立德
C. 批评唐太宗的过失
D. 阐述治国安邦的策略
四、课内阅读理解
(一)阅读《谏太宗十思疏》首段,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 首段运用了哪些比喻?其作用是什么?
2.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一句强调了君主的什么责任?
3. 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与“十思”有何关联?
(二)阅读《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回答问题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 “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反映了历代君主怎样的问题?
2. 文中“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 “载舟覆舟”的比喻在本段中有何深层含义?
(三)阅读《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回答问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 “十思”中“思知止以安人”对应的具体行为是什么?
2.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体现了怎样的用人理念?
3. 文末“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描绘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四)阅读《谏太宗十思疏》选段,回答问题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1. 这句话中的“殷忧”与“得志”分别指什么时期?
2. 对比“竭诚”与“傲物”的不同结果,作者想说明什么道理?
3.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唐太宗为何需要这样的劝谏。
(五)阅读《谏太宗十思疏》选段,回答问题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 结合上下文,解释“奔车朽索”的比喻意义。
3. 魏征在此处强调了什么治国理念?
(六)阅读《谏太宗十思疏》选段,回答问题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 “九德”指的是什么?与“十思”有何关系?
2. “简能而任之”中的“简”是什么意思?体现了怎样的用人原则?
3. 作者认为做到“十思”“九德”后,国家会出现怎样的局面?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 魏征;贞观之治
2. 奏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3. 思无因怒而滥刑
4.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5. 从善如流
二、字词专项训练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1. 根本 2. 克终 3. 惧满溢 4. 弘兹九德 5. 振之以威怒
(二)词语辨析
1. 居安思危;竭诚
2. 无错别字
三、选择题
1. C 2. B 3. A 4. C 5. A 6. B 7. B 8. C 9. C 10. B
四、课内阅读理解
(一)
1. 比喻: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②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作用:以自然现象类比治国之道,生动形象地说明“积德义”的重要性。
2. 强调君主肩负治理天下的重任,需以德行稳固统治。
3.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十思”的核心思想,为后文具体阐述“十思”奠定基础。
(二)
1. 反映君主创业时谨慎勤勉,守业时却逐渐懈怠的普遍问题。
2. 对比;突出“竭诚”与“傲物”的不同后果,强调君主应真诚待人。
3. 比喻百姓既能拥护君主,也能推翻统治,警示君主不可忽视民心向背。
(三)
1. 指君主在兴建工程时应适可而止,避免劳民伤财。
2. 任人唯贤,选拔有才能的人并听从好的建议。
3. 描绘君主无为而治、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政治局面。
(四)
1. “殷忧”指创业初期的忧患时期;“得志”指国家安定后的享乐时期。
2. 说明君主若失去民心,即使有严刑威慑也无法维持统治,强调德行的重要性。
3. 唐太宗在贞观后期逐渐骄奢,魏征通过此疏提醒其保持初心,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五)
1. 比喻;以“奔车朽索”比喻国家处于危险境地,增强警示效果。
2. 比喻君主若滥用权力、忽视德行,国家将如用腐朽的绳索驾驭奔车般危险。
3. 强调治国需谨慎,不可忽视潜在危机。
(六)
1. “九德”指九种美德(如宽而栗、柔而立等);“十思”是践行“九德”的具体方法。
2. “简”意为选拔;体现量才任用、任人唯贤的原则。
3. 国家将实现“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的大治局面,君主可“鸣琴垂拱”,百姓安居乐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