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 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答案(八年级语文)一、积累和运用(共 20 分)1.(2 分)①世 ② kǎi 2. B(3 分)3.民俗是一杯茶,散发着清新的芬芳;或者:民俗是一首歌,演奏着不同的音符。4.C (3 分) 5.(答两条即可,每点 2 分,建议不脱离文本即可)(1) 推出更多沉浸式体验项目,借助人工智能重现革命历史场景,增强互动性。(2)借助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小红书)推广衡山红色故事,突出县域红色资源 IP。(3)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红色+生态+乡村”深度融合。6.(1)潭影空人心 (2)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3)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5 分,每空 1 分)二、阅读(50 分)7.C 8.D 9.内容 2 分,语言 2 分,每少 20 字扣 1 分。10.A (3 分) 11.运用神态描写(1 分 ),“眉头紧皱、呲牙咧嘴”“门牙变成黑色”“嘴唇黑乎乎、僵硬干裂”等细节生动地刻画了“我”在风沙中的狼狈模样,侧面烘托出戈壁滩上风沙的强劲和恶劣,增强了画面感和感染力(1 分);表达了“我”在戈壁滩恶劣风沙环境中的无奈之情(1 分)。 12.示例:真没想到!他帮了我们大忙,却反倒谢个不停。我心里满是温暖和感动,他的纯朴与善良是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4 分,内容 2 分,语言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13.①旅途中那些充满意外惊喜、人与人之间真诚互助的美好真情,难以再次拥有。②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对这段经历的深深怀念。(4 分,答一点给 2 分,答两点给 4 分)14.首联着一“望”字,将离别置于广阔的空间,境界开阔,奠定豪迈的基调;颔联以“同是宦游人”的情感共鸣来安慰朋友不要忧虑;颈联以空间的广阔衬托情感的连结,体现出诗人豁达的胸怀;尾联以劝勉替代伤感,超越传统离别的悲情。(4 分,每联 1 分)15.C 16.唉!难道(1 分)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1 分)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句意 1 分)17.(4 分)韩愈借千里马表达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2 分)。寄寓了他对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1 分),也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1 分)。18.(1)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是“不知人”,即不能识别人才(1 分)。知人是善任的前提,人才是历代都有的,只是有些人才未被人认识而已,了解人才的长处和短处,才能做到物尽其才,人尽其用(3 分,意思相近即可)。19.(3 分)①《诸子第十》 ②《礼记》篇(或《礼记》第六) ③《春秋》篇(或《春秋》三传第六)20.不同意(1 分)。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相辅相成。《经典常谈》中《周易》的阴阳思想启发了二进制算法,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说文解字》的汉字构形智慧为输入法设计提供灵感。(4 分,结合《经典常谈》内容答一点 2 分,答两点 4 分。如果没有结合《经典常谈》说理由给 2 分) 三、写作(50 分)21. 写作评价等级及赋分标准。一类卷(45--50 分):符合题意,有新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语言流畅,条理清楚。二类卷(40—44 分):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比较明确,文字比较通顺, 条理比较清楚。三类卷(35--39 分):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大致明确,内容大致具体, 文字大致通顺,条理大致清楚。四类卷(30--34 分):基本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够 具体,文字不够通顺,条理不够清楚。五类卷(29 分以下):不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文字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不成篇)。评分要求:①基准分为 42 分,在此基础上根据评分类别进行评定。②未写题目的扣 2 分;不足 600 字的,每少 50 字扣 1 分;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的酌情扣 1--2 分;标点符号一逗到底的扣 1 分;每 3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现不计,扣到 3 分为止。③特色加分(5 分)达到下列三项之一者可加 2-3 分;特别突出的可加 5 分。A.感情真挚,有自己的深切感悟。 B.构思或选材新颖,见解独特,有个性。C.语言生动,有文采。2025 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 提示:本学科试题共三大题,21 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量 120 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一、积累与运用(20 分)学校组织开展以“语文与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文化溯源】文明奥区,文脉千年。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 题(8 分)。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民众创造并由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民俗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中可以瞥见许多人情 shì①( )故。《十二月采茶》以采茶女一年十二个月的劳动与情感为主线,歌词细腻描绘季节变化与少女心事,被誉为“岳北山歌的百科全书”。衡山皮影戏的历史可 至明代,受北方皮影艺术南传的影响,结合当地道教文化、巫傩习俗和湘剧元素逐渐形成。衡山席草龙源起唐代,在民间保持活跃,但因战乱和社会动荡一度式微。20 世纪 50 年代后,随着文化复兴,席草龙作为传统技艺被重新 ,成为地方文化象征。衡山民俗_________着独属衡山人的情愁和沧桑,令人感慨②( )万千。民俗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民俗是一本书,记录着千年的文化;_____________。一个个民俗文化符号,让我们更加热爱衡山这片迷人而深沉的土地。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2 分)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根植 开掘 承担 B.追溯 挖掘 承载C.根植 挖掘 承担 D.追溯 开掘 承载3.仿照画波浪线句子,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3 分)【文旅探究】红色文旅,赓续基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4-5 题(7 分)。材料一湖南红色资源丰富,习近平总书记赞誉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我省拥有韶山、花明楼等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景区,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传承红色精神的载体。全省各地发展红色文旅应加大人工智能应用,通过强化数智赋能,擦亮“湖湘红色文旅”IP。为此,我们要加快展陈智能化升级,推出更多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文化魅力;借助新媒体数智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湖南红色文旅;将 AI 设计融入红色文化,开发富有湖湘特色的红色文创产品。比如韶山推出“奋斗吧,少年”“天天向上”“不动笔墨不读书”等一系列青少年文具、云画星空推出赛博朋克雷锋精神数字卡片等,增强了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强化数智赋能,擦亮“湖湘红色文旅”IP》删改)材料二衡山县红色文旅资源丰富。近年来依托革命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优势,积极推进红色文旅融合发展,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将红色文旅与南岳衡山景区联动,打造“红绿结合”(红色文化+生态旅游)模式,推出红色旅游线路,吸引游客从自然观光向红色文化体验延伸;红色教育基地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节庆(如烈士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八年级语文试题卷第 1页(共 6 页)动,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将红色文化与民俗、非遗(如衡山影子戏)结合,开发文创产品。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与挑战:红色遗址保护力度不够,部分旧址年久失修;展陈方式传统(以图片、文字为主),缺乏沉浸式体验;红色故事挖掘不深,对革命人物、事件的叙事缺乏创新。与省内韶山、汝城等红色旅游强县相比,衡山红色文旅特色不突出,品牌辨识度低。衡山县红色文旅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若能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红色+生态+乡村”深度融合,有望成为湘南地区红色旅游的新亮点。4.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红色景区不是历史的见证,而是传承红色精神的载体。B.只要加大人工智能应用,强化数智赋能,就能擦亮“湖湘红色文旅”IP。C.讲好红色故事,突显地域特色是推动县域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D.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开展线上宣传活动,能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文化魅力。5.结合以上材料和县域实际,请给衡山红色文旅发展提两条建议。(4 分)【诗文表意】诗文绘景,情景交融。6.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诗文中有常建“山光悦鸟性,(1) ”的静寂山林(《题破山寺后禅院》);有李白(2)“ , ”的明丽景色(《送友人》);有陆游(3)“ , ”的凄风苦雨(卜算子·咏梅》)。二、阅读(50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7~9 题。【材料一】端午节迄今已有 2500 余年历史,它由驱毒辟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核心主题一样,即驱瘟、除恶、消灾、祛病。屈原①故里秭归县一个端午三次过:五月初五小端午挂菖蒲、艾蒿,饮雄黄酒;五月十五大端午龙舟竞渡;五月二十五末端午送瘟船,亲友团聚。黄石市从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之日举行龙舟开光,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正式会期,整个活动历时 40 天,是目前国内端午节时间较长的祈福和祭祀活动。汨罗江畔一般从五月初一开始,十五结束。人们除了办盛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外,还有雕龙头、偷神木、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祭龙和祭祀屈原等特殊风俗。苏州市端午节纪念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②,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戴香包、贴端午节符剪纸、悬钟馗像、喝雄黄酒为其主要习俗。【注释】①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对楚国忠贞不渝,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时,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等。②伍子胥:楚国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而逃到吴国辅佐吴王,为吴国成为诸侯一霸立下大功。但后来吴王听信谗言,令其自杀。伍子胥作为苏州古城的缔造者,在苏州人民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材料二】端午节在古今众多文学作品中留下了独特印记。“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①能还。国亡身殒②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北宋诗人张耒(lěi)的这首《和端午》写了龙舟八年级语文试题卷第 2页(共 6 页)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既有无限的悲哀与无奈,又流露出对屈原由衷的崇敬之情。施耐庵在《水浒传》第十二回中用一首诗来表现端午节的民俗:“但见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③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西游记》《红楼梦》中也有描述端午节的内容。现代作家沈从文在《边城》中也描写了边城端午节划船比赛的热闹场面:“每只船可坐 12 个到 18 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通过这些古今文学作品中对于端午节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更多民风民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注释】①讵:jù,表示反问,相当于“岂”“哪里”。②殒:yǔn,死亡。③角黍:粽子。【材料三】2009 年 9 月,中国“端午申遗”成功,使中国传统节日首次跻身世界“非遗”名录。早在 2007 年 12 月 14 日,国务院就正式发布《关于更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规定自 2008 年 1 月 1 日起,除了春节之外,将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传统节日也定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当日放假一天。7.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秭归县、黄石市、汩罗市、苏州市,这四个地区的端午节都有挂艾蒿的习俗。B.“国忘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宋代张耒的这句诗意思是伍子胥虽然死了,但其清高气节和爱国精神永载史册,令人敬仰。C.《水浒传》中描述端午节习俗的诗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感很强。D.由【材料三】可见我国对于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十分重视,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传统节日被定为法定假日。 8.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下列不属于端午节表现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3 分)A.对平安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B.对忠臣的敬仰,对先贤的怀念。C.体现了团结奋斗、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D.慎终追远,祭祀逝去的祖先。9.请以“我家的端午节”的题,简要描述你家端午节一个场景或一个故事。(100 字左右,4 分)(二)现代文阅读Ⅱ(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0~13 题。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李娟①摩托车实在是个好东西,因为它比我们强大。在这片荒茫茫的大地上,它轻易地就八年级语文试题卷第 3页(共 6 页)能把我们带向双脚无力抵及的地方。②我们走的路是戈壁滩上的土路,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一条细而微弱的路的痕迹,颠簸起伏。这条路似乎快要被废弃了,我们在这样的路上走好几个小时都很难遇见另一辆车。整个世界,天空占四分之三,大地占四分之一。③眼前世界通达无碍。我们的摩托车在大地上从北到南地奔驰,风在大地上由西向东吹。我的头发也随风笔直地横飞。风强有力地“压”在脸上,我想我的脸已经被压得很硬很硬了。④那样的风!从极远的天边长长地奔腾而来,满天满地地呜呜。风大得呀,使得我在这一路上根本不可能维持较为平和一些的表情。真的,好几次,都会突然反应过来自己此时正眉头紧皱、呲牙咧嘴。中途休息的时候,对着车上的观后镜看了一眼,吓了一大跳——发现自己少了两颗门牙!再定睛一看,原来是门牙变成黑色的了。全是给风吹的,沾满了泥土,嘴唇也黑乎乎的,僵硬干裂。这样的季节正是沙尘肆虐的时候。我叔叔头盔的挡风镜上也蒙了厚厚的一层灰土,我用手心帮他擦了擦,谁知越擦越脏。⑤风呼啸着鼓荡在天地间,我头发蓬乱,面部肌肉僵硬。那风大得呀——后来我不小心在这样的风里失手掉了五块钱,跟在钱后面一路狂追了几百米都没能追上。幸亏最后被一丛芨芨草挂住了。⑥我掏钱是因为买汽油,买汽油是因为我们的油又不够了,油不够是因为油箱漏了,有一根插在油箱上的管子,不知怎么的掉了下来……在戈壁滩上抛锚,是必须得随时迎接和从容面对的事情。因为那是属于“万一”的事。因此我叔仍旧乐呵呵的,根本不为由于自己的疏忽连累了我而有所愧疚。他只是笑眯眯地告诉我还有一次更惨,爆了胎,他在戈壁滩上推了整整九个钟头的车。⑦这四野空空茫茫的,视野里连棵树都没有,到哪儿找汽油去?⑧然而,我们运气也未免太好了。平时走这条路,鬼影子也见不着一个。可这次车一坏,不到一会儿,视野尽头就有另一辆摩托车挟着滚滚尘土过来了。近了,是一个小伙子。在明白了我们的困难处境之后,他很爽快地去拧自己的油箱盖子,我连忙找接油的容器,可是只翻出一只小号酸奶瓶子。于是这两个男人把那台摩托车翻倒,我小心翼翼地持着这个过于小巧纤细的瓶子对准油箱流出的那股清流。一连接了五六瓶后,再也不好意思要了。为了表示感谢,我想给他点钱,于是他们两个站在风中,看着我追着那张纸币越跑越远。像是永远也不会回来了。⑨后来当我把钱给他时,他反倒向我们道谢不迭,对我们感激得没办法。⑩加了油,我们继续在戈壁滩上渺小地奔驰,天色渐渐暗了。土路也变得若隐若现,渐渐地发现这是条岔路,我们走错了,我们迷路了。 在大地西方,有静穆的马群在斜阳下拖着长长的影子缓缓移动,一个牧马的少年垂着长长的鞭子,静坐在马背上,长久地往我们这边看。我建议向这个孩子问一下路,但他离 我们太远了。而我叔叔想要再走几千米,走出这片红色的戈壁滩,走到前方的高处看看地形。大地上空旷无碍,但黄昏真的来临了。那五六小瓶汽油烧到现在,不知还能折腾多久。 我们在戈壁滩上停下来,脚下是扎着稀疏干草的板结地面。我弯腰从脚边土壳中抠出一枚小石子,擦干净后发现那竟是一块淡黄色渗着微红血丝的透明玛瑙。再四下一看,脚下像这样的漂亮石子比比皆是,一枚一枚紧紧嵌在坚硬的大地上。我乱七八糟拾了一大把,八年级语文试题卷第 4页(共 6 页)揣进口袋。这时,抬起头来,看到远远的地方有烟尘腾起。 我们连忙骑上车向那一处追去,渐渐地才看清,居然是一辆卡车。司机察觉到有人在后面追,就停了下来。他建议我们跟在他的车后面走,可是他所去的地方同我们要去的不在一块,于是我们仔细地问过路后,就道谢分别了。 那司机再三告诫我们不能走西边的岔路,一遇到岔路就千万记得往左拐,一直往左拐怎么着就会到达乌河的。 这个司机真是好人啊!他还取了根管子出来,往我们的油箱里又给灌了些油,最后还送给我们半瓶水。接下来我们告别,朝着两个方向,彼此在大地上渐渐走远了。 我两只手轮换着插在外套口袋里取暖,一只手紧紧地抠着叔叔的肩膀。他越开越快, 风越来越猛。我却在想:从此再也回不到一个玛瑙的地方了……(选自《我的阿勒泰》,有删改)10.在第⑧段,作者庆幸“然而,我们运气也未免太好了。”不属于“我们”这场旅程的好运是( )(3 分)A.摩托车轻易地就能把我们带向双脚无力抵及的地方。B.摩托车在戈壁滩抛锚缺油时,很快遇到一个小伙子,他爽快帮忙加油;C.中途停下休息时,在戈壁滩发现了许多漂亮玛瑙石;D.迷路后,遇到一辆卡车,司机不仅指路,还给车加油并送半瓶水。11.赏析文中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3 分)12.阅读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当“我”将钱给小伙子时,他反倒向“我们”道谢不迭。请结合上下文,描写此时“我”的心理活动,不超过 60 字。(4 分)13.鲁迅在《社戏》最后感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本文结尾也慨叹“再也回不到一个有玛瑙的地方了”。你如何理解本文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4 分)(三)古诗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 14 题(4 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4.有人说,这首诗抛开了伤感的情绪,唱出一曲高亢嘹亮的别离之歌。请结合诗歌四联,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15~18 题(14 分)。[甲]马说 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八年级语文试题卷第 5页(共 6 页)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 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说”是古代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师说》。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句中两个“食”的读音和意思相同。C.“执策而临之”中的“策”与“策马奔腾”中的“策”都是动词,都有“用马鞭驱赶”的意思。D.“安求其能千里也”与“安可诬一世之人”两句中的“安”都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16.借助下面的知识,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其:①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②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③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17.根据你的阅读理解,说说韩愈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他怎样的情感。(4 分)18.甲文有人曰“天下无马”,乙文德彝曰“未有奇才耳”。你认为他们得出这一结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并谈谈你的理解。(4 分)(四)名著阅读(8 分)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言中提到,阅读经典可以“为正在开展的研究打开思路、寻找资料”。请根据名著《经典常谈》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19.根据书中内容填空:若你学习《论语十二章》中“仁”的思想内涵,可以重点查阅《经典常谈》中的 ① ;若你研究《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的理想,可以重点阅读《经典常谈》中的② ;若要探究古代史书编年体的写作特点,则应参考书中③ 的内容。(3 分)20.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今天,有同学认为“研究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没有帮助”,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经典常谈》中的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5 分)三、写作(50 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随着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导演饺子从最初默默无闻的医学生到“百亿票房导演”,饺子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他在动画领域深耕 17 年,一步一个脚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筹备《哪吒》系列时,他花费了大量时间打磨剧本、设计角色、制作特效,将每一个环节做到了极致。要求:①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600 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八年级语文试题卷第 6页(共 6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docx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