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3.3.2矛盾问题的精髓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3.3.2矛盾问题的精髓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矛盾问题的精髓
第一框 第二目
必修四
01
议题一
从热门传统景区与小众景区、县域旅游景点的发展差异中觉悟矛盾的普遍性
02
议题二
把握矛盾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中德关系说起
从不同地区的旅游发展和同一景区在假期不同时间段面临不同情况中探析矛盾的特殊性
总议题
议题
03
议题三
从不同地区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议题一:从热门传统景区与小众景区、县域旅游景点的发展差异中觉悟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普遍性
01
在五一假期旅游中,热门的传统5A级景区,如故宫、张家界等,凭借其闻名遐迩的旅游资源和成熟的旅游配套设施,吸引大量游客,门票早早售罄,旅游收入可观;而一些小众景区和县域旅游景点,也人满为患。假期前期游客数量持续攀升,景区面临巨大接待压力;假期后期游客逐渐减少景区又需要思考如何在非假期时段吸引游客。旅游市场中无论是热门景区还是小众景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游客接待与服务质量、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等矛盾贯穿旅游发展的全过程。
从热门景区到县域旅游的景点都人满为患
议学情境一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从共性角度分析热门传统景区与小众景区、县域旅游景点的发展差异,体现了矛盾的什么特点
议学问题
无论是热门景区还是小众景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游客接待与服务质量、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等矛盾
事事有矛盾
假期前期游客数量持续攀升,景区面临巨大接待压力;假期后期游客逐渐减少景区又需要思考如何在非假期时段吸引游客。
时时有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
议学提示
(1)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空间维度、横向角度);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时间维度、纵向角度)。
(2)地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3)要求: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1、矛盾的普遍性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议学小结
注意:矛盾具有客观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可以被解决,解决矛盾只是把矛盾的激化状态转化为缓和状态。解决矛盾≠消灭矛盾
议学问题
只是看到旅游市场中充满着矛盾,怎么就能证明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呢?
那我们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领域来证明事事有矛盾,用人的一生 来证明时时有矛盾
事事有矛盾(横向):
①自然界各种运动都包含了矛盾
物理运动:吸引与排斥、正电与负之间的矛盾;化学运动:化与还原之间的矛盾;
生命运动:吸收与蒸发之间的矛盾贯穿庄稼生长过程的始终,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之间的矛盾
②人类社会运动充满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贯穿人类发展过程的始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内老的矛盾解决,又出现新的矛盾;
③人类思维领域也有矛盾
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之间的矛盾;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矛盾
议学小结
时时有矛盾(纵向):
议学小结
当我们读小学初中的时候,上补习班读高中压力大还学不会,严重缺觉当我们要读大学的时候,面临就业的压力当我们成家的时候,面临家庭生活中的一地鸡毛中年又有教育孩子的压力老年时身体健康不如年轻的时候
人的一生,每个阶段都有烦恼
特别提醒
1.“事事有矛盾”≠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时时有矛盾”≠矛盾永远无法解决。
2.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才构成矛盾关系)
4.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矛盾不存在。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矛盾不存在。
议题二:从不同地区的旅游发展和同一景区在假期不同时间段面临不同情况中探析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
02
在五一假期旅游中,不同地区的旅游发展呈现出不同特点。旅游市场中无论是热门景区还是小众景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游客接待与服务质量、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等矛盾贯穿旅游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挖掘自身特色,如举办特色民俗活动、打造乡村旅游等,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像长春以“非遗+潮玩”为特色,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吸引众多游客,文旅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活力迸发”的繁荣景象;辽源则通过举办古树文化节等活动,单日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并且,同一景区在不同时间段也面临不同情况,假期前期游客数量持续攀升,景区面临巨大接待压力;假期后期游客逐渐减少景区又需要思考如何在非假期时段吸引游客。
从热门景区到县域旅游的差异化发展
议学情境一
热门传统景区与小众景区、县域旅游景点在旅游资源、发展模式和游客群体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景区在假期不同时间段面临的游客数量和管理问题不同。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矛盾具有特殊性
议学提示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景区存在游客接待与服务质量、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等矛盾,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不同
(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三种情形)
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区别不同事物)
例如:中韩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中朝之间的关系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区别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例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关命,六十而耳顺,七于族心所欲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强调矛盾双方不同)
例如:
2、矛盾具有特殊性
议学小结
主要矛盾和
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
需求侧
主要方面
次要
方面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主要方面
供给侧
供给侧
突破提升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方面
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
矛盾皆有双方
事事矛盾不同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时时矛盾不同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事事矛盾不同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
议题三:从不同地区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03
结合议学情境一和议学情境二分析:
从不同地区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议学问题
不同地区的旅游发展都遵循旅游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
不同地区的旅游发展又都有各自独特的发展方式
特殊性(个性)离不开普遍性(共性)
普遍性(共性)寓于特殊性(个性)
议学提示
一些小众景区成功的发展经验可能会被其他景区借鉴,成为具有普遍性的发展模式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具体水果)个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2)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特殊性
普遍性
议学小结
(水果)共性
水果的共性是从葡萄、苹果、香蕉等各种不同水果中概括总结出来的。
它们都有水果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含有果酸、多汁、味甜等特点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水果
普遍性
特殊性
普遍性
议学小结
桃子
蟠桃
特殊性
水水蜜桃
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在我国的实际运用
议学小结
【原理内容】
①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重点突破
矛盾问题的精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要求
在我国的实际运用
含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求:承认、直面、分析、解决
含义、三种情形(同一事物:同一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
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在一定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
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小结
1.下列选项与漫画《两种心态》(作者:赵玉宝)的寓意最符合的是( )
A.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B.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C.万物独化,物各自生 D.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从漫画中可以看到两个人,一个人手持 “一生清白”,抱着 “轻松生活” 的红心,面带笑容;另一个人手持 “贿赂账簿”,抱着 “胆战心惊” 的黑心,满头大汗。这明显展现出不同人面对不同行为(廉洁与受贿)有着截然不同的心态 。
A: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原理。漫画强调的是不同主体因自身内在差异(如“公私”观念)产生不同心态,A排除。
B:漫画未体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关系,主要是不同个体自身心态差异,B排除。
C:“万物独化,物各自生”的意思是没有造物主,万物都是自生自长的。属于唯心主义,与漫画寓意不符,C排除。
D:漫画中两人因“公私”等内在差异,呈现出“一荣俱荣”(可能因私而荣)和“焦头烂额”(因公而面临状况 )的不同心态,与漫画寓意相同,D正确。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2.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配,AI正为中国经济注入前所未有的动能。当技术深度嵌入人类社会,AI与人是替代还是共生?2024年10月23日,中国人力资本发展大会在上海举行,强调AI不会取代你,但会用AI的人会取代你,所以如何驾驭AI之力决胜于终局之战,成为业界关注的最大焦点。这要求我们(  )
①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推动AI技术健康发展
②积极创造条件才能推动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③坚持问题导向并承认矛盾寻找办法解决矛盾
④以把握联系多样性作为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③:AI正为中国经济注入前所未有的动能,但如何驾驭AI之力决胜于终局之战成为业界关注的最大焦点,这要求我们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推动AI技术健康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并承认矛盾寻找办法解决矛盾,①③正确。
②: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不会相互转化,②错误。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排除。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3.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体现的哲理最相符的是( )
①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②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
③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④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③④:本题以漫画为情境,考查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和“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③④正确。
①:诗句的大意是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这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与题意不符,①排除。
②:诗句表达了对世外桃源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并认为在世外桃源里没有烦恼,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②排除。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4.202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会议强调,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系统提升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加强中游水土保持,推进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这对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启示是( )
①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推进上中下游协同治理
②把握联系多样性,充分发挥上中下游资源优势
③重视量的积累,咬定生态治理目标、埋头苦干
④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以区别治理上中下游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②:会议强调,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系统提升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加强中游水土保持,推进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启示我们要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树立全局观念,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①②符合题意。
③:质变和量变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
④: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矛盾的普遍性,区别治理对应的是矛盾的特殊性,前后不对应,④不选。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5.歌曲《世界赠予我的》引发了人们对世界与自我关系的诸多思考。歌词中唱到“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予我晚星。赠我一场病,又慢慢痊愈摇风铃,赠我一场空,又渐渐填满真感情。”从哲学角度看,歌词中体现了( )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歌词中提到世界既赠予我美好(如弯月、晚星、真感情),也赠予我挫折(如虫鸣、雷霆、一场病) ,体现了矛盾无处不在,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①正确。
②:世界赠予的事物存在好坏两个不同方面,说明同一矛盾的这两个方面各有特殊性 ,②正确。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二者不能相互转化,③说法错误。
④:歌词中未体现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6.人工智能(AI)会取代你我吗 这一话题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引发热议。有代表委员认为,人工智能正赋能千行百业并逐渐取代人工;也有代表委员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你我,但会用人工智能的人会取代你我。这要求我们( )
①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AI运用对人类的影响
②坚持问题导向,承认矛盾,寻找办法解决矛盾
③创造条件推动AI与人类由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解决AI与人类矛盾的关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对于人工智能,有代表委员认为它正赋能千行百业并逐渐取代人工,也有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你我,但会用人工智能的人会取代你我,这体现了人工智能对人类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 AI 运用对人类的影响,①正确。
②: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如就业结构变化等,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承认矛盾,寻找办法解决矛盾,②正确。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二者不能相互转化,③错误。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而不是把握联系的多样性,④错误。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