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卷
八年级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本学科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量为 60 分钟,卷面满分为 100 分;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随着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
天成立了!”今年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A.66 周年 B.70 周年 C.76 周年 D.80 周年
2.195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对新中国土地改革说法错误的是( )
A.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B.有利于人民政权的巩固
C.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废除了农村土地私有制
3.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典型的代表人物是( )
A.黄继光、邱少云 B.黄继光、雷锋
C.邱少云、董存瑞 D.董存瑞、雷锋
4.下列关于“一五计划”成就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川藏公路顺利通车 B.沈阳机床厂建成投产
C.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D.沈阳飞机制造厂建成
5.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人民代表集聚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这次大会确立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针对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
“颠覆”活动。中国在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异”主要指的是( )
A.国家地理位置的不同 B.社会制度的不同
C.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D.生活习惯的不同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第 1 页(共 6 页)
7.右图为公私合营杨浦电影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股票可以用来
研究( )
A.三大改造的过程
B.市场经济的建立
C.国民经济的恢复
D.改革开放的成就
8.口号作为时代的印迹,见证着历史。 “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
大产。”出现于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这些口号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不切实际的浮夸风
C.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D.工农业的巨大进步
9.下表是我国 1960~1965 年工业总产值变化表。与产值变化有关的经济方针是( )
年 份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产值(亿元) 1650 1019 850 922 1103 1394
A.“调整、突破、充实、提高”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创新、突破、充实、提高” D.“调整、充实、创新、提高”
10.王进喜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
誉都是党和人民的”。他的主要事迹是( )
A.为煤炭矿井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B.在大庆油田建设中艰苦奋斗
C.积极投身于国家水利工程建设 D.改善了群众吃水困难的问题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社会主
义建设新时期。其“转折”主要体现在( )
A.把改革开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B.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为中心 D.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12.与下面两张图片有关的历史史实是( )
A.土地改革全面推进 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第 2 页(共 6 页)
13.广东与福建两省靠近香港、澳门,侨胞众多,便于吸收外资侨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1
980 年 5 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等地设立经济特区,选择这些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原有经济基础较好 B.文化底蕴深厚
C.外资侨资积累较多 D.区位优势明显
14.有学者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伟大创举。”
这一“创举”被明确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5.右图是 2006 年开通的青藏铁路示意图,青藏铁路的
全线开通( )
A.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B.彻底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习俗
C.青海与西藏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
D.推进青藏地区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16.2014 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改革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 “四个全面”是指( )
A.全面解决温饱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党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对外开放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党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生态治国 全面依法治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 17 题 14 分, 18 题 14 分, 19 题 14 分, 20 题 10 分, 共 52 分。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 分)
材料一:
(1)两张图片呈现的场景分别发生在哪一年 (2 分,作答需标明图 1、图 2)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第 3 页(共 6 页)
材料二: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 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
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
国家 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
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分析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有哪些 (4 分)重要意义是什么 (4 分)
材料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佑任《望乡诗》
(3)《望乡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愿 (2 分)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2 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新中国国防科技发展的时间年表(部分)
(1)①、②没有写明的重大国防科技成果是什么 (2 分,作答需标明①、②)
(2)先后完成载人航天实验和太空行走实验的两位航天员分别是谁 (2 分,作答需标明载
人航天、太空行走)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第 4 页(共 6 页)
材料二: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
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
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铸剑不是为了战斗,而是为了和平。国产航母将有助于中国维护和平发展、捍卫世界和平。
近年来,通过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和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国向世界展示出负责任的大
国形象。国产航母肩负的使命更是义不容辞,它将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世界和平
贡献力量。
————新华社《第一艘国产航母成功下水》
(3)根据材料概括国防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 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 分)
19.某学习小组开展了一次课外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整理了多元化的学习
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 分)
材料一: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第 19 课的部分文字表述”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街上人群被形容为“蓝
灰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商店里各种品牌服装争奇斗艳,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
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1)根据材料归纳改革开放后服饰变化是什么 (4 分)变化原因有哪些 (4 分)
材料二: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对比数据(2004—2024 年)”
年份 移动互联网总流量 (亿 GB) 户均月流量 主导技术占比 技术代际特点
2009 1.3 30MB 2G 主导 文字网页、QQ 聊天
2014 20.62 205MB 4G 主导 微信崛起、视频启蒙
2019 711 7.82GB 4G 主导 短视频爆发、直播普及
2024 2800—3500 20-22GB 5G 主导 云服务、物联网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第 5 页(共 6 页)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互联网迅速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4 分)
材料三: “中国邮政部门发行的《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成就》纪念邮票”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本次研究性学习可以确立一个怎样的主题名称 (2 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
20 世纪 70 年代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
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
行了重大调整。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70 年代的新中国外交”这一主题,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史实正确,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 150 字。)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第 6 页(共 6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