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器”,研究大变革时期铁制农具的推广使用(见下图),可有助于我们理解( )A.原始农耕的兴起 B.商鞅变法的背景C.盐铁官营的政策 D.设转运使的意义2.汉武帝即位之初,内有王国问题困扰,外有匈奴不断侵袭。因此,他决定招贤纳士,巩固大一统王朝。下列哪种观点最容易被汉武帝采纳(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D.“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万民”3.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图并判断两宋时期在边境设置榷场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便于政权之间的经济交流 D.对海外贸易进行规范管理4.“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时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反映出清朝( )A.加强思想专制 B.确立特务统治 C.实行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5.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他所说“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的是( )A.抗日救亡运动 B.解放战争 C.无产阶级革命 D.实业救国6.下图反映的史实是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7.下图漫画创作于1953年,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此漫画寓意当时我国( )A.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B.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D.三大改造任务基本完成8.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A.土地所有权变化B.经济体制的变革C.乡镇企业的出现D.农民积极性提高9.“为了对这种新的社会等级制加以固化,既得利益集团婆罗门编造出一个神话:雅利安人主神之一婆罗摩把他创造的第一个人普鲁沙当作牺牲,按先后次序割取其部位。先后割下的嘴巴变成婆罗门,手变成刹帝利,腿变成吠舍,脚生出首陀罗。这一切为雅利安人国家的形成准备了条件。”材料中“新的社会等级制”产生于(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西欧庄园10.“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在英国,限制“一个人的绝对权力”的典型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宅地法》11.罗斯福新政时,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符合下列哪种条件的企业可以悬挂这一标志( )A.减少生产过剩 B.提升价格水平 C.降低工资标准 D.扩大企业规模12.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八十周年,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以下历史图片,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遭到袭击的珍珠港 ②德国突袭波兰 ③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A.②④①③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13.历史学习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B.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C.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D.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二、材料题14.《塞尔登中国地图》材料 《塞尔登中国地图》长160厘米,宽96.5厘米,采用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并采用上北下南方位,同时标识了欧洲风格的罗盘和比例尺条。图中明朝信息最为丰富,北京城、黄河、各省边界等都有详细描绘,但却仅位于地图左上部分,中国南海前所未有地占据了中央位置。地图展现了东亚和东南亚全貌,覆盖了西起印度洋、北抵日本海、东南达印尼中部诸岛的广大地区。该地图准确性较高,但它并非一幅中国传统的陆地舆图,而更可能是一幅航海路线图。这些航线以中国南部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形成一个网络,最远可达地图最西端的印度卡利卡特港,图中还标注了如何前往也门、阿曼和霍尔木兹海峡。有学者根据图中信息判定,该地图为明末中国人所绘。该地图后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了约翰·塞尔登(1584—1654)手中。塞尔登是英国律师,下议院议员,东方学家,是对波斯、阿拉伯以及中国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英国学者之一。在去世前夕,他将该地图捐赠给母校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塞尔登中国地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塞尔登中国地图(局部)》——摘编自(加)卜正民著《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等(1)按照史料的价值分类,《塞尔登中国地图》应该属于哪种史料?据材料,说明学者判断该地图为“明末中国人所绘”的依据。(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塞尔登中国地图》在研究明朝历史方面的价值。三、综合题15.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材料 容闳大事年谱1828年 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一户贫苦农家。1847年 赴美,后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 耶鲁大学毕业,成为该校乃至美国第一个中国毕业生。认为要“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秋,回国。1863年 拜见曾国藩。曾国藩委任其赴美国购买机器、筹办机器制造厂,受命协管江南制造局。1872年 任出洋局副委员,办理派遣赴美第一批留学生事务。数十年后,这些留学生成长为转型中国的中坚力量。1898年 历经甲午战败,认识到“中国根本上的变革,不容稍缓。”积极参与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组织的各种学会活动。变法失败后流亡香港。1908年 加入革命党阵营,帮助孙中山筹集起义军费,支持其斗争。1911年 移居美国。武昌起义爆发后,致电革命党领导人:警惕袁世凯等,避免纷争,建立民主独立的新政府。1912年 逝世于美国,遗言其子女回国服务。代表作《西学东渐记》成为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和中美交流历史的经典文本。——摘编自雷颐《历史:何以至此》及刘忠国、黄晓东《容闳传》(1)根据材料,指出容闳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些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不断发展变化的原因。(2)你认为1911年容闳对革命党人提出的建议是否实现了?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你的理由。16.大同盟、冷战及后果材料一 某同学在阅读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第43章时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材料二 在拓展阅读中,该同学摘录了一则笔记如下:2021年,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研讨会上讲话指出:“50年来,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成为世界和平的重要建设者、全球发展的最大贡献者、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2)据材料二,请仿照示例,在“全球发展的最大贡献者”“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中选择一个角色,联系现实并结合所学进行阐释。(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示例:“世界和平的重要建设者”: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综上,作为世界和平的重要建设者,中国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B2.D3.C4.A5.C6.D7.C8.B9.B10.A11.A12.C13.B14.(1)史料:实物史料。依据:使用汉字标注;采用中国传统方位和风景画手法;标注明朝详细信息;以中国港口为航线起点。(2)价值:可研究明朝航海路线、对外贸易范围、与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交流、地图绘制技术。15.(1)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原因: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思想影响、个人经历与救亡探索。(2)未完全实现。理由: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革命果实被窃取,未真正建立民主独立政府。16.(1)①美苏冷战;②杜鲁门主义;③马歇尔计划;④两极;⑤欧盟;⑥多极化。(2)示例:“全球发展的最大贡献者”: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贸易投资,如中欧班列促进欧亚经济联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幅开放市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脱贫攻坚成果显著,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方案。综上,中国以务实行动推动全球发展,是全球发展的最大贡献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