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检测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毛泽东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A. 1945年 B. 1949年 C. 1953年 D. 1956年2.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人数统计表,空白处应是( )时间 部队人数 变化原因1949年底 550万 \1950年初 400万 为了恢复生产,进行第一次裁军。1950年底 611万1952年底 400万 前线战事稳定,进行第二次裁军。A. 国内反革命势力猖獗 B. 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C. 解放台湾诸岛的需要 D. 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3. 下图是1953年出版的宣传画。该作品的创作反映了( )对祖国负责,保证质量合格A.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气氛 B.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C. 实现公私合营的喜悦心情 D. 工人积极建设祖国的热情4. “一五”计划期间,施工的限额以上的工矿建设项目有921个,到1957年底,全部投入生产的有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有109个。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1957年的45%。据此可知( )A. 我国工业落后面貌改变 B. 我国国民经济全面恢复C.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 D. 中国国民经济比例失调5. “(1954年)全国共有1.5亿多人参加讨论,两个多月共收集整理了118万多条意见……在此基础上,宪法起草委员会又对宪法草案反复研究和修改完善。”上述材料旨在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A. 制度建设的新举措 B. 社会主义的宣言书 C. 人民民主的保证书 D. 和谐社会的守护神6. 1956年底,我们在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国家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不能不说这是个伟大的胜利。这一胜利标志着( )A.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了巩固C. 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 D. 我国彻底地消灭了地主阶级7. “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如果为该人物颁奖,以下最符合的称号是( )A. 社会主义建设的模范 B. 贡献突出的科学家 C. 改革开放事业的先锋 D. 德艺双馨的艺术家8. 云南白药作为医药行业的优质国企,其发展具有稳定性,但经过长时间发展依旧遇到了瓶颈。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通病“政企不分”“经营权过度集中”等同样存在于云南白药,导致其缺乏一定的经营活力。为改变国企上述状况,我国( )A. 推行公私合营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加入世贸组织 D. 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9. 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要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批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放手干”的第一步是( )A 开发浦东地区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设立经济特区 D.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0. 有学者认为,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不再单纯依赖于政策差异来驱动开放进程,而是致力于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层面的全面开放。这一转变有助于构建更加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开放环境。该学者强调了新时代的对外开放侧重于( )A. 转向制度型开放新模式 B. 强化全方位国际交流C. 提升全球治理影响力 D. 服务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1.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整理出了如下表格。其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内涵本质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 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特点 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中华儿女的梦A.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B.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C.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 自1981年始,中共中央下发多个文件要求开展对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并着手培养了众多专职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抢救、整理的散藏在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达百万种。此举有利于( )A.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 B. 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C. 创造民族文化传承的良好条件 D. 保障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13.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在港澳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画出的“最大同心圆”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建立经济特区C. “一国两制” D. 改革开放14.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此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材料中的“基础”是( )A. 三民主义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 D. 九二共识15. 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辽宁舰” 核导弹受阅方队A. 祖国统一 B. 交通建设 C. 国防建设 D. 外交成就16. 周恩来指出:“维护得来不易民族独立,政治上自主而不允许任何外来干涉,经济上自主而不依赖外援,这是我们决定外交政策、处理外交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区别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所在。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是决不能让步的。”材料反映出周恩来主张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的外交政策C. “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 全方位外交的外交政策17. 二战后,无论是冷战敌对时,还是邦交正常化后,中日关系的演进均与世界形势关联密切,构成东亚国际格局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日关系没有根本变化 B. 中日关系决定世界形势C. 国际形势影响中日关系 D. 中日关系一直稳定和谐18. 我国把航天梦藏在一些熟悉的名字里,如载人飞船叫“神舟”、空间站叫“天宫”、探月工程叫“嫦娥”,还有“天问”“玉兔”“祝融”“鹊桥”“悟空”“墨子”等等。这些彰显中国魅力的航空航天器命名( )A. 提高了国威军威 B. 彰显了文化自信 C. 维护了世界和平 D. 提升了综合国力19.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的育种家们建立了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我国水稻、小麦、大豆全部为自主品种,玉米自主品种占90%以上,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这主要得益于( )A. 水利工程大力兴建 B. 耕地面积持续增加 C. 党和国家的重视 D. 农业科技不断创新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老百姓实现了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的伟大飞跃。这反映出( )A. 城乡居民生活差异消除 B. 科学技术成就日新月异C.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 国家干预经济成效显著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纵观新中国建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78年。194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只有1.132亿吨,1978年达到3.048亿吨,29年间年均递增3.5%。这一时期,中国通过改革土地所有制关系,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解放了生产力,同时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为1979——1984年。198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亿吨,6年间年均递增4.9%,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粮食产量增长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粮食生产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在农村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第三阶段为1985年至1995年。199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666亿吨,11年间年均递增1.2%。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在继续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食物多样化发展较快。结合所学知识,第一阶段中中国通过什么举措“解放了生产力”?据材料,指出三个阶段中哪一阶段粮食总产量增速最快。并结合所学知识,政府采取的哪一举措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历程为今后政府发展粮食生产提供的借鉴。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79年5月1日,《厦门日报》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下复刊。复刊号的头版头条标题为《工人阶级要带头打好重点转移第一仗》。——摘编自《老报纸里的共和国记忆》材料二 我国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平均17.92%提升至2017年的58.5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一方面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减少了农业劳动力的投入,为城市的非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1984年,我国改革的重点从农村拓展至城市。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和非农业的良性互动局面由此形成,中国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史实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摘编自任果等《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点转移”的具体内容。为实现“重点转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史实。23. 请阅读下面材料,从中选择两个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材料 中国现代外交历程简表(部分)1949年 同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志愿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志愿军将士面对陌生的战场、陌生的敌人,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把灵活机动战略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面对各种阻力压力,中国人民总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总能展现大智大勇、锐意开拓进取,“杀出一条血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 “两弹一星”事业是新中国在内有困难、外有压力下,独立自主从零起步的。科学家们凭借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用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一颗火热的心、一个不知疲倦的大脑日复一日进行计算,科学奇迹终于诞生。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核威胁是一次漂亮的反击。在此期间,1966年,我国成功进行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1970年4月,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被送上了天,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为国人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摘编自《“两弹一星”铸就中华民族精神脊梁》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志愿军将士能够战胜强大的“作战对手”的原因。据材料二,概括“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影响。材料一体现的抗美援朝精神和材料二体现的“两弹一星”精神有哪些共同之处?25.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1983—1993年 1977年恢复高考后,北京电影学院1978级导演班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等,他们拍摄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这些作品在国际上获得了极高的认可。1994—2001年 中影集团决定每年从国外引进10部大片,以刺激国内市场。这一时期,虽然国产电影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但贺岁档不允许进口电影上映,使得国产电影有机会重新获得关注。2002—2016年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电影市场进一步开放,引进大片的数量从每年10部增加到每年20部。同时,中影集团宣布不再干涉电影拍摄,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电影产业,自负盈亏。这一时期,中国电影人开始领悟商业电影的模式,国产大片不断涌现,逐步夺回国内市场。2017年至今 近年来,中国电影业继续发展,注重电影的质量和品牌建设,推出了多部优秀的影片,如《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这些影片不仅在国内取得了高票房,还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摘编自《中国电影发展史》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影发展经历了哪些新变化。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电影不断发展变化的原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一部你喜爱的中国国产电影并说明理由。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A【17题答案】【答案】C【18题答案】【答案】B【19题答案】【答案】D【20题答案】【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题答案】【答案】(1)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2)第二阶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要适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食物多样化发展等。【22题答案】【答案】(1)内容: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决策:改革开放。 (2)原因: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建立。(3)史实:加入WTO、脱贫攻坚。【23题答案】【答案】史实: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观点:中国外交不断发展进步。论述: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71年,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通过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推动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24题答案】【答案】(1)原因:志愿军将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以“钢少气多”的精神,凭借顽强意志战斗;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国内人民的全力支持,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是为了保卫国家、支援朝鲜人民,正义之战得人心。(2)影响:打破超级大国核讹诈、核威胁,提升国防安全;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3)共同之处:都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利益不惜奉献;都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艰难条件下拼搏的精神;都具备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创造非凡成就。【25题答案】【答案】(1)变化:导演人才涌现;市场开放;资本多元化。(2)原因:改革开放;加入WTO;政策支持。(3)喜爱电影及理由:《战狼2》,展现中国力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