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往洞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6月素养评估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往洞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6月素养评估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从江县往洞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6月素养评估
七年级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如下图),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建立。这些仓窖遗址可用于研究隋朝( )
 含嘉仓遗址
A.国家统一的条件B.政治制度的创新
C.商业发展的水平D.财政经济的状况
2.在隋朝的废墟上,强大的唐朝建立起来了,新王朝的统治者继承和发展了隋朝在制度方面的诸多成就。在下列选项中可以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确立分封制 B.开创中央集权制度C.完善科举制 D.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3.七(2)班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他们展示的汇报内容。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主题:________ 欣赏《颜氏家庙碑》,领略唐朝书法魅力 吟诵《全唐诗》,回顾唐朝诗坛气象 赏析《送子天王图》,感受唐朝绘画风格
A.民族交流,开放包容B.经济繁荣,贸易繁盛
C.多彩文艺,华彩复现D.世界枢纽,万国来朝
4.★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下列两首诗歌(节选)可用于说明,由唐至宋( )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唐]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赵恒《劝学诗》
A.门第观念趋于淡化 B.科举制度不断完善
C.民族战争逐渐减少 D.治国方略发生变动
5.★有历史学家认为:由于后晋时期失去了幽云十六州,中原地区缺乏了军事屏障,导致宋代长期处于北方的威胁之下。这表明宋代( )
A.积贫积弱导致边患危机 B.历史遗患影响边境安宁
C.军事孱弱难与辽金抗衡 D.农耕文明已成落日余晖
6.辽宋夏金元时期,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族在建立政权后都创制了本民族文字。这些民族古文字和汉字一起组成了中国文字的百花园。这些民族文字的创制( )
A.加剧了政权对峙 B.促进了国家统一
C.缓和了民族关系 D.丰富了中华文化
7.《荀子·富国》中记载了稻麦复种制,即在同一块土地上播种和收获两次以上的耕作方法。宋朝时期,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这反映出宋朝( )
A.农业技术有所发展 B.工业技术不断提高
C.教育文化繁荣发展 D.商业贸易繁荣昌盛
8.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元朝此举( )
A.完成了全国统一 B.加强了边疆管理
C.进行了赋税改革 D.推行了行省制度
9.★张老师布置了撰写古代科技发明解说词的作业。小史同学的作业如下图所示,如果写对一件得1分,小史同学一共可得( )
物品
解说词 活字印刷术是南宋毕昇发明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唐朝时, 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宋元时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A.3分 B.2分 C.1分 D.0分
10.蓬莱戚继光纪念馆现有戚家刀、倭寇盔甲、太平抗倭图等文物50多件,珍贵文献影印图80多份,原比例仿制战车、狼筅等各类展品200多件。其所承载的反侵略战争( )
A.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B.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C.从荷兰殖民者的手中收复台湾 D.促使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11.毛泽东评价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当时陕北大饥,自成乘机而起,……后被三桂引清兵入关,迫至无路可走。这可见李自成是代表农民利益的。不过他们的举动,多为暴动,是其失败之主要原因也。”据此判断毛泽东认为( )
A.李自成代表了农民利益 B.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C.当时起义的导火线是朝政腐败 D.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骄傲
12.“十七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普遍推广大陆先进的生产技术,水稻亩产达到一甲40石至100石……加上人口日增,田园日辟,粮食产量迅猛增长。”这一现象得益于( )
A.设置驻藏大臣 B.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C.设置伊犁将军 D.政府设置了台湾府
13.明清时期,粮食、食盐、布匹等民生用品,已经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在全国各地还出现许多“票号”,以便于货币流通。下列各项最适合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A.市舶司的设置 B.商帮的兴起 C.驿站的建设 D.十三行的设立
14.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昆曲的传世之作,《桃花扇》借助李香君与侯方域的恋爱故事,表现出人民的亡国之痛。清朝统治者认为这部戏有怀念故国之嫌,予以禁演。这体现了( )
A.清政府提倡戏曲文化多元 B.清政府实行了思想控制
C.社会风气由此得到了改善 D.清朝戏剧文化发展停滞
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演化而来的。最初他把“亡国”与“亡天下”区分,用意是( )
A.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C.鼓励人们关心国事 D.教导人们遵循天理
16.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因其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底层人物形态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材料反映了明清小说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是( )
A.百姓学识逐渐提高 B.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C.内容反映现实生活 D.题材高雅不落俗套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唐宋清中央政府均重视发展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在农业上,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发明并推广生产工具,在全国各地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呈现出的主要特点。(1分)根据材料一,列出唐朝前期经济迅速发展在农业上的主要表现。(2分)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宋朝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苏湖”是指哪里?(1分)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1分)“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1分)
材料三 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以及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耕地面积发生变化(如下表所列)。
年份 耕地面积(顷)
1661年 5 493 576
1685年 6 078 430
1724年 6 837 914
1766年 7 414 495
(3)根据材料三,1661—1766年,清朝前期的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2分)
18.(14分)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展示的是隋朝创立的一项政治制度的示意图, 唐朝对该制度进一步完善,该制度下各部门政令的贯彻与执行都要秉承皇帝的旨意,国家权力逐步由地方集中到中央, 由中央集中到皇帝,皇帝总揽国家最高权力,同时又有一个完善的政务机关来协助、辅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 指出这一制度的名称,(1分)并概括该制度完善的目的及产生的影响。(2分)
材料二 1380年,他废中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采取特务手段,侦缉臣僚私下的言行。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中古时代·明时期》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他”加强皇权的措施。(2分)
材料三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 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 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上商讨国是, 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对策建议, 以及尽力记下皇上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其职能。(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4分)
19.(14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中华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元朝大运河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运河走向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1分)并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分析隋元两代大运河的共同影响。(4分)
材料二
明长城示意图
   
清代《避暑山庄图》(局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民族政策的不同。(2分)你更欣赏哪个朝代的民族政策,简单说明理由。(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4分)
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除蒙古人的元朝这段短暂的时期外,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闭关锁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清朝统治者隔绝中外民众的往来,加强对东南沿海的清剿,断绝了东南沿海人民的活路,造成了嘉庆年间东南沿海商民的反抗;妨碍了中国人民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国际文化的交流……从而造成中国的落后。
——摘编自徐明德《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历史教训》
(1)从科技文化领域列举事例说明“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C D B D A C C B A D B B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
(1)主要特点:一派繁荣景象。(1分)主要表现: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发明并推广生产工具;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答出任意两点,2分)主要原因:国家统一或政府重视发展农业;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答出任意一点,2分)
(2)地区:苏州和湖州。(答“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亦可给分,1分)粮食作物:水稻。(1分)历史现象:苏湖地区成为丰饶的粮仓(或南方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其他答案若符合史实,亦可给分,1分)
(3)变化:耕地面积大幅增加(或迅速增加;大量增加;不断增加)。(2分)因素: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答出其中任意两个因素即可,2分)
18.(14分)(1)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目的: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提高行政效率。(1分)影响: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分)
(2)“他”:明太祖朱元璋。(1分)措施:废除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2分)
(3)原因:皇帝需要助手起草敕令;避开亲王,巩固皇权;提高工作效率。(答出任意两点,2分)职能:商讨国是, 提出对策建议;起草谕旨。(2分)
(4)积极作用: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为抵御外国侵略提供了保障;在很长时间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对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答出任意两点,4分)
19.(14分)(1)原因:元朝都城是大都;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分离;经济重心南移。(任答一点,1分)影响:政治上巩固了统治;(2分)经济上沟通了南北交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2分)
(2)民族政策:明朝修筑长城抵御少数民族;清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欣赏的朝代:清。(1分)理由:清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融。(2分)
(3)认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人民都对祖国疆域的开拓和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4分)
20.(12分)(1)事例: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衍历》的制定、《千金方》《唐本草》等医药学成就、诗歌的繁荣等。(任写两例即可,2分)
(2)观点: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2分)
论述: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鉴真东渡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玄奘西行天竺,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唐朝时期,中国文化已经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相比之下,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实行闭关政策。清朝的闭关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6分)结论:由此可知,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