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西省2024一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阶段评估


>七下全部
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总分
累分人
座位号
得分
注意事项:共两部分,满分75分,答题时间为70分钟。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得分
评分人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9
10
1112
13
14

答案
1.大运河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这些河流多是东西走向的,易引起泥沙

下陷、水流外溢等诸多问题。但中华先民仍然克服重重困雅,完成了大运河的开凿。由此可
见,大运河的开通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D,带动沿岸城市繁荣发展

2.比较归纳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下表中的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项目
唐太宗
唐玄宗统治前期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沉员

经济
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A.兴盛的原因
B.农业生产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
D,藩镇割据的表现
3.杜甫的诗句“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与朱门酒肉臭,路有涂死骨”形成巨天反差。
造成这一反差的转折性事件是
A.藩镇割据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朱温叛唐
4.以图说史是历史研习的方法之一。下面这组图片可以用来研究唐朝

彩绘仕女奔棋图
唐蕃会盟碑
唐墓壁画客使图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兼容并包的风气
C.开放的对外政策
D.繁荣的商业发展
【山西省2024一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阶段评估·历史第1页(共6页)】
【R÷PGZX D SHX(八)】
0000000
5.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频繁,风俗习惯相互影响。这些历史现象
A结束了南北朝政权并立的局面
B.为元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C.促使北宋解除禁军将领的军权
D.减少了地区间的人口流动
6.图表是研究历使的重要工具。下面中国古代外来农作物表中①、②应为
名称
葡萄
菠菜
占城稻
玉米、甘薯
原产地
欧洲、西亚等地
西亚


传人中国的时间
西汉
唐代
北宋
明代
A①越南、②美洲
B.①缅甸、②美洲
C.①大食、②非洲
D①天竺、②亚洲
7.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以“元朝历史”为主题的资源包。下列可放进该资源包的是
A画作:《韩熙载夜宴图》
心B.建筑图片:妙应寺白塔
C著作:《资治通鉴》
D.印章信息:锦衣卫木印
8.观察下面示意图,“?”处应是
秦·半两
汉·五铢
唐·开元通宝
·至元宝钞
A北宋
B南宋
C.金
D.元
9.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和张居正改革中的一条鞭法在实施效果上的相同之处是
A.免除了农民赋役
B.促进了农业发展C.加强了文化专制D.增加了政府收人
10.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下面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
响是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民不获宁息。
戚继光
一康熙帝
A.维护了民族团结B巩固了东南海防:熙C.维护了国家安全¥D.加强了中央集权
11.1644年,在北京城先后出现了三个年号,依次是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和顺治元年。这
一现象反映的是
A.“靖难之役”与大规模营建北京城
B.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建立后金
C.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D.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朝和清军人关
12.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都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中的重要机构。关于二者的共同之
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强化了君主专制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参与科举事务决策
D.都扩大了宰相的权力
13.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清朝商业发展”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你认为最合适人选的材
料是
A.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与推广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D.晋商、徽商遍布全国
【山西省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阶段评估·历史第2页(共6页)】可:【R一PGZX D SHX(八)】

0000000山西省2024一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阶段评估
历史参芳答案
题号
1
2
3
5
6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B
A
B
D
D
D
A
D
B
16.问题1:
①:莫高窟现存壁画约45000平方米,各种彩塑3000多身,生动反映了当时的中外交流、
民族交往、社会生活、商贸往来和思想文化,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2分)
②: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它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
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扎军队,开展屯田,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
御体系。(2分)
问题2:
时期
思想主张
提出者
唐代
A
宋代

明中期

明末清初
B
(4分)
17.(1)历史功绩: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率军平叛,收复长安和洛阳。763年,吐蕃趁乱袭扰,
长安失陷,郭子仪率军再次收复长安。(2分)
(2)历史事件: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或“靖康之变”)
(2分)
共同的精神品质:岳飞矢志抗金,文天祥坚持抗元,这体现出他们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坚贞不
屈的气节。面对国家危难,他们毫不退缩,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
益。(2分)
(3)历史事件:郑成功收复台湾。(2分)
意义: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让台湾重回
祖国怀抱:促进了台湾地区的开发,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共2分)
18.(1)主要原因:唐朝经济发达;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陆交通发达;等
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史实:中国的造纸术通过大食传播到西方,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2分)
(2)表现:东海航线可通达朝鲜半岛、日本,南海航线可通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和
欧洲等地。海上丝绸之路沿途经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东西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共2分)
(3)历史条件:明前期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是世界上的强国: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统治者
的支持;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意义: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发展了海上丝绸之
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4)历史意义:促进了经济繁荣与文化交流;加强了边疆控制;提升了国际地位;等等。(答出
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19.(1)①:玄奘。(1分)②:马可·波罗。(1分)③:闭关。(1分)
认识:开放交流有利于社会进步,闭关自守导致落后;要积极主动地对外开放,加强同世界的
对话和沟通,推动世界文明互容、互鉴、互通;国家政策、交通发展等对中外交往影响重大:等
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1分)
(2)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势力最强的国家。(1分)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
代。(1分)清朝疆域奠定了我国今天的疆域基础。(1分)
趋势:我国古代疆域范围不断明确和巩固。(1分)
(3)【示例】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演进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
的。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文成公主入藏等友好交往,呈现出
“和同为一家”的民族交融新局面;元朝时边疆各族大量内迁,各民族长期杂居相处,形成新
的民族一回回,它是我国回族的前身;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在平定噶尔丹叛乱与大、小和卓
叛乱后,采取了册封、设置机构等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祖国统一,而国家的
统一又进一步加速了民族交融。
总之,各民族之间的不断交融,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巩固。
评分说明:规点正确得1分,选择三组相关史实紧扣规点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得6分,共7
分。观点不正确或者没有作答不得分,论述不足依次的情赋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