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5-26学年七年级校际联合训练
历史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8分)
1.隋朝大运河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余杭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
A.促使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推动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的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有学者认为,隋朝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几年,但是在几个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并给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
①修建灵渠 ②开通大运河 ③创立科举制 ④实行行省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中描绘的情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B.隋统一结束了分裂局面
C.唐玄宗实行一系列改革 D.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4.唐太宗即位后,把太子成年礼这一重大礼仪,由农忙的二月改在十月举行;进攻突厥这样的重要战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材料说明唐太宗( )
A.重视生产 B.虚心纳谏 C.提倡节俭 D.轻徭薄赋
5.根据下表内容可推知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
人物 措施
唐太宗 完善三省六部制
武则天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 改革税制
A.民族政策的开明 B.选官方式的调整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制度的创新发展
6.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这些生产工具的发明( )
A.丰富了人类食物来源 B.促进了作物品种改良
C.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7.唐朝时期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品工艺水平最高。陶瓷业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这反映了唐朝( )
A.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B.文学艺术多姿多彩
C.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D.农业技术不断进步
8.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的典范,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观察下表,我们可知唐朝( )
时期 民族/地区 方式 具体情况
唐太宗 东突厥 战争 东突厥汗国灭亡
吐蕃 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西域 设置机构 设安西都护府
唐玄宗 回纥 册封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粟末靺鞨 册封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全力支持边疆民族的发展 B.战争是处理关系的主要方式
C.唐朝国力微弱,通过和亲缓和关系 D.处理民族关系方法灵活多样
9.他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他”是( )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 郑和
10.下图为唐代墓葬中出土的钱币,这一发现可用于说明唐朝( )
唐代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波斯萨珊银币 东罗马金币唐代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波斯萨珊银币 东罗马金币唐代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波斯萨珊银币 东罗马金币唐代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波斯萨珊银币 东罗马金币
A.君主专制加强 B.货币制度混乱 C.对外交往活跃 D.民族交融加强
11.下列是某学生所做的学习笔记,其学习的主题应是( )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实行租庸调制10世纪,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11世纪,越南引进科举制度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实行租庸调制10世纪,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11世纪,越南引进科举制度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实行租庸调制10世纪,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11世纪,越南引进科举制度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实行租庸调制10世纪,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11世纪,越南引进科举制度
A.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B.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
C.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D.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12.右图为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画中有六位人物,左边三位是唐朝的官员,后面三位分别是来自东罗马、新罗国和我国东北靺鞨族的使者。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②反映了当时中外交流和民族交往
③再现了唐朝繁盛的海外贸易场景
④见证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诗歌创作在唐朝进入了黄金时代。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而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有时凄婉悲怆。这反映出( )
A.唐诗代表了中国文化最高水平 B.社会变迁影响诗歌风格
C.文学作品能直接反映王朝更替 D.诗人喜好决定唐诗主题
14. 从下表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科技( )
名称 地位
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雕版印刷《金刚经》卷本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本草》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A.吸收了外来文化 B.走在了世界前列 C.影响了周边国家 D.促进了农业发展
第Ⅱ卷 非选择题(22分)
二、材料解析题(2个小题,共22分)
15.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隋唐两朝统治者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大运河贯通南北,加强了南北物资的调运。到开元时期出现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景象,人口滋生,经济发展,一片繁荣。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时期出现人口增长的原因。(3 分)
材料二 据统计,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人口为 0.1943 亿,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 年)人口增至 3.13 亿。人口激增与耕地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势必造成地价上涨和粮食供应紧张。当时的统治者鼓励人民到边疆省份垦荒,扩大耕地面积和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解决人口激增带来的矛盾。到乾隆时期,除推广种植甘薯、玉米,还规定对泰国商船运米来交易,万石以上的免船货税银十分之五。
——摘编自庞毅《中国清代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中期人口激增造成的社会问题(3分),并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3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分)
16.(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自隋发端,终止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它实施的一千多年间,对中国的政治走向,社会格局乃至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抑制了门阀世族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实质上反映了隋唐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摘编自明心伟《隋唐与明清时期制度的比较》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制度?(2分)“它”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材料二 唐太宗作为一个开明的政治家,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很少动用武力,而是采取安抚、和亲政策……他反对华夏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奴役,主张一视同仁……对于征服或主动降服的少数民族地区,朝廷在那里设置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所谓羁縻府州,由原来的少数民族官员担任官职,体现了民族自治色彩。
——摘编自李钦《论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借鉴意义》
(2)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民族政策开明的表现。(3分)
材料三 唐统治集团是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产物,它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国家亦是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唐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如唐高祖之母为鲜卑化的匈奴独孤氏,唐太宗之母是鲜卑族窦氏,皇后长孙氏亦是鲜卑人。李唐统治集团与少数民族接触、融合,更容易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并充分认识到民族问题之所在,发展进步的民族观,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摘编自范香立《唐代和亲研究》
(3)根据材料三,分析唐朝推行此民族政策的原因。(2分)25-26学年七年级校际联合训练
历史参考答案
1—5:BCCAD 6—10:CADBC 11—14:CABB
15(1)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繁荣;经济发展为人口增长提供物质条件;儒家多子多福思想的影响;农业耕作技术发展;新农具的发明和改善等(3分,任答3点得3分)
(2)措施:鼓励移民、垦荒;推广高产作物;鼓励粮食进口贸易。(鼓励人民到边疆省份垦荒;推广种植甘薯、玉米;对泰国商船运米来交易的船货减税等表述也可得分,3点共3分)
(3)影响: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相协调时,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人口增长过快与经济增长不相适应时,制约经济增长。(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表述也可得分)
16(1)制度:科举制;(2分)
影响:①抑制了门阀世族势力,扩大了统治基础;②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③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④加强了中央集权;⑤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利于政局稳定;⑥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符合题意的其他表述也可得分,任答4点得4分)
(2)对待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和亲政策;反对民族歧视,主张一视同仁;在少数民族地方管理上体现了民族自治的色彩。(3分)
(3)原因:唐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李唐统治集团与少数民族接触、融合,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符合题意的其他表述也可得分,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