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奇妙的克隆》课堂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一、基础积累(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填空)1. 《奇妙的克隆》:作者是中国著名遗传学家__________,文章以__________(体裁)形式系统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文中提到的“克隆鲫鱼”诞生于__________年,标志着我国在克隆技术领域的突破。2. 克隆的定义:生物通过__________(方式)繁衍后代的现象称为克隆,如细菌的分裂、葡萄枝的扦插等。文中引用明代吴承恩《__________》中“猴毛变猴”的情节,生动阐释了克隆的本质。3. 克隆技术里程碑:1996年英国科学家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__________”,其细胞核来自(细胞类型),这一成果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4. 克隆技术的应用:课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学研究三个方面介绍了克隆技术的潜在价值,同时也引发了关于__________的讨论。二、字词(字形辨析与词语搭配)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繁衍 相安无事 锲而不舍B. 濒临 穿流不息 瞬息万变C. 签暑 无精打彩 赤子之心D. 逻辑 不落巢臼 再接再励2. 从括号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克隆技术的发展__________(揭示/揭晓)了生物遗传的奥秘。科学家通过__________(精密/精巧)的实验,成功培育出克隆动物。3.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克隆技术的突破让科学家们的努力__________,终于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B. 面对复杂的克隆实验,研究人员__________,最终攻克了技术难题。C. 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在全球引起__________,成为科学界的焦点。D. 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需要__________,避免引发伦理争议。4. 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执行功能 提供细胞B. 分泌蛋白 培育品种C. 挽救物种 引发争议D. 扩大繁殖 克隆技术三、选择题(课文内容与艺术手法)1. 下列对“克隆”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克隆是有性繁殖的一种特殊形式B. 克隆只能应用于植物和微生物领域C. 克隆是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基因完全相同的个体D. 克隆技术无法实现哺乳动物的繁殖2. 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克隆实验是( )A. 克隆鲫鱼的细胞核移植实验B. 克隆青蛙的肠上皮细胞核移植C. 克隆小鼠的灰、黑、白毛色实验D. 克隆猴子的体细胞克隆实验3. 下列句子中,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的是( )A. 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B. 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药物的母羊。C.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也可能引发伦理争议。D. 孙悟空拔毛变猴的情节,是对克隆技术的生动想象。4. 对“多利”羊诞生意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证明了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B. 标志着克隆技术进入高等哺乳动物领域C. 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新的可能性D. 彻底解决了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5. 下列关于课文结构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以时间顺序介绍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B. 采用小标题形式,分四个部分层层递进C. 先介绍克隆的应用,再解释克隆的原理D. 以克隆羊“多利”为核心,展开详细说明6. 课文结尾提到“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主要表达了( )A. 对克隆技术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B. 对克隆技术潜在风险的担忧C. 对科学与伦理关系的辩证思考D. 对科学家创新精神的赞美四、课内阅读理解阅读《奇妙的克隆》选段,完成以下题目: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1.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2. 作者列举细菌、葡萄枝、仙人掌等例子的目的是什么?3. 结合上下文,解释“无性繁殖系”的含义。4. 文中提到“克隆”的含义演变,这体现了科学概念的什么特点?阅读《奇妙的克隆》选段,完成以下题目: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5. 这部分内容的核心观点是什么?6. 作者列举英国、荷兰、以色列的例子,有何作用?7. 文中“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8. 结合现实,谈谈克隆技术在农业或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阅读《奇妙的克隆》选段,完成以下题目: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我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9. 作者引用J.D.沃森的话有什么作用?10. 文中“悲喜交集”指的是什么?请结合克隆技术的发展说明。11. 你认为克隆技术可能引发哪些伦理问题?请举例说明。12. 结合全文,谈谈科学家在推动克隆技术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 谈家桢;说明文;19792. 无性繁殖;西游记3. 多利;乳腺细胞4. 农业生产;畜牧业;伦理道德二、字词1. A2. 揭示;精密3. C4. D三、选择题1. C2. D3. B4. D5. B6. C四、课内阅读理解1. 说明方法:举例子(细菌、葡萄枝等)、作诠释(解释无性繁殖的定义)。2. 目的:通过具体事例,使读者对“无性繁殖”有直观认识,引出“克隆”概念。3. 含义:由一个祖先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基因完全相同的群体。4. 特点:科学概念会随着研究深入而拓展,体现动态发展性。5. 核心观点:克隆技术能有效扩大高附加值生物的繁殖。6. 作用:具体说明克隆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实际应用,增强说服力。7. 修辞手法:比喻。将母羊比作制药厂,突出其经济价值,使抽象概念形象化。8. 应用示例:农业领域可克隆抗病作物,医学领域可克隆器官用于移植。9. 作用:引用权威观点,强调科学家需严肃对待克隆技术的伦理影响。10. 悲喜交集:“喜”指克隆技术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悲”指可能引发的伦理争议。11. 伦理问题:克隆人身份认同、社会关系混乱、基因多样性风险等。12. 责任:需兼顾科学探索与伦理考量,通过公开讨论引导社会理性认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