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 10 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四单元 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第 3 课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的内心有怎样的感受?是什么让你产生这样的感受?导入新课播放这段国庆阅兵视频,看军人步伐铿锵,武器装备先进震撼,民众欢庆热情高涨!你定会感到心潮澎湃,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整齐划一的步伐、国家强盛的象征,无不激发你对祖国的热爱与崇敬之情!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前仆后继,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讲授新课第三模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话而形成的警句。顾炎武的原话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大意是说,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即使是普通人,也有责任。近代以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逐渐成为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高度概括。我赞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在当下,个人成长与社会紧密相连,关注外界能拓宽视野、培养责任感,让知识服务于家国,实现更大价值,闭门读书难适应多元社会需求 。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富强,人民能够幸福;国家衰弱,人民跟着遭殃。鲁女爱国鲁国有个女子,有一天倚着柱子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路过的人都觉得声音很悲惨。邻家妇女就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悲伤?”她说:“鲁国国君年老,而太子幼小,我为鲁国担忧啊!”邻家妇女笑着对她说:“这是那些当官的该担心的事,与我们妇女有什么关系?”“不然,”她说,“一旦鲁国有难,君臣上下都会受辱,还会牵连到我们普通百姓,怎么能说和我们妇女没有关系呢?”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维护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的利益,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在安定之时奉公守法,都是爱国的表现。国以保民为本,民以爱国为先。国有兵祸,奋其勇壮猛烈之气,以为国捍患,轻性命如鸿毛,是战时之爱国也;求学问,勤职业,律己则不苟,遇人则诚款,同心协力,以兴起各种公益之事业,使国家利权,不为外人所攘夺,是平时之爱国也。二者若缺其一,则国中山河虽美,不足恃矣;物产虽多,不足夸矣。这是大约100年前的小学课本中的一段话。说一说,战争时代与和平时代,爱国都应该有哪些表现。这是大约100年前小学课本中的一段话:战争时代,爱国在于英勇抗敌,保卫家园;和平时代,爱国则体现为勤奋学习,建设国家。无论何时,爱国之心都应炽热如初,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相伴随,这种忧患意识集中体现在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为建设一个理想的国家而不懈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名言。范仲淹不论担任官职与否,始终关心国家的前途、百姓的疾苦。结合下列格言,说一则你知道的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故事。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天下为公的理想《礼记·礼运》中有这样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礼记》所描述的那个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里,人们平等地选举贤人和能者当领袖,讲究信用,追求和睦。人们把所有的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把所有的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老年人有幸福的晚年,青壮年人都能对社会作出贡献,幼小的孩子茁壮成长,连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都由大家赡养。这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赞颂它,苦苦追寻它。许多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企盼这种公有的、人人都平等的社会出现。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文化基因,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统美德永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体现了( )的爱国思想。A. 顾炎武 B. 范仲淹 C. 陆游答案:A(2)下列属于和平年代爱国表现的是( )。A. 奋勇杀敌 B. 破坏公共设施 C.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答案:C(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 )的名言。A. 孟子 B. 范仲淹 C. 欧阳修答案:B课堂练习判断题(1)爱国只是英雄人物的事,与普通人无关。(×)(2)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也是爱国的表现。(√)(3)表达爱国情感可以不考虑方式方法,只要有热情就行。(×)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深刻学习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从古至今,爱国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永恒的信念。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都能以自己的行动爱国。希望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将爱国情怀融入生活,做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爱国少年,让爱国精神代代相传!课堂总结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爱国责任:人人有责,心系国家爱国表现:古今不同,多元践行爱国理想:天下为公,精神传承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单元的第 3 课时,聚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国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教材以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为核心,通过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警句、鲁女爱国的故事,阐述每个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强调普通人也肩负着爱国责任;借助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等名言及古代忧国忧民故事,展现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的关联;结合古今不同时期的爱国表现,拓展爱国行为的范畴,并以 “天下为公” 的理想社会描述,升华学生对爱国精神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为传承和弘扬爱国传统奠定基础。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通过新闻、影视、课文等渠道对爱国行为和英雄事迹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国情怀的理解多停留在表面,缺乏对其深层内涵、时代变化及个人责任的系统认知。他们容易被英雄壮举所感染,却可能忽视日常生活中的爱国表现;在价值多元的环境下,部分学生对爱国精神的认同感有待加强。教学中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运用丰富案例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爱国情怀,激发其爱国情感与责任担当。核心素养分析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爱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信念,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政治热情。 道德素养 引导学生理解爱国是最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维护国家尊严、捍卫国家利益的道德责任感。通过学习古人忧国忧民的事迹和现代爱国典范,让学生明白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践行爱国美德,提升道德境界,自觉将个人道德行为与爱国情怀相融合,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法治观念 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与法治的关系,让学生明白爱国不仅是道德要求,也需遵循法律法规。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利益、遵守国家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树立法治意识,懂得在法治框架内表达爱国情感、履行爱国责任,反对任何违法违规的不当行为。 健全人格 帮助学生在感悟爱国情怀的过程中,塑造坚韧不拔、勇于担当、心怀天下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与毅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责任意识 通过学习历史上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的事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激发学生主动承担爱国责任的意识。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为践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成为有担当的新时代公民。教学重点理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深刻内涵,认识到每个人都肩负着爱国责任。 了解爱国情怀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生活场景中的具体表现,掌握践行爱国精神的方式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爱国情怀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爱国行为。 培养学生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始终保持坚定的爱国信念,理性表达爱国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顾炎武生平及思想介绍视频、鲁女爱国故事动画、古代忧国忧民人物(如范仲淹、陆游)事迹短片、不同时期爱国行为对比视频(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天下为公” 理想社会情景动画;爱国名言警句 PPT 展示。 实物教具:印有爱国名言的书签、中国地图拼图、爱国主题手抄报范例。 学生准备:提前收集自己熟悉的爱国故事或身边的爱国事例;彩色笔、纸张(用于制作爱国主题手抄报)。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激动人心的国庆阅兵视频,展示军人整齐的步伐、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民众欢庆的场面,提问学生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的内心有怎样的感受?是什么让你产生这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交流分享,随后展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书法作品,引出本节课主题,介绍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感受国家的强大和繁荣,积极分享内心的自豪、骄傲等情感,对爱国主题产生浓厚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震撼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营造爱国氛围,自然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爱国情怀的思考。二、讲授新课 第三模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爱国责任,人人担当 教师活动:播放顾炎武生平及思想介绍视频,讲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含义,讲述鲁女爱国的故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鲁女的行为为什么能体现爱国情怀?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样表达爱国之情?” 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观点,教师结合学生发言总结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贡献力量。展示两组格言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和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讨论赞同哪一个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和听故事,小组内热烈讨论,分析鲁女虽为普通女子,但心系国家命运,体现了爱国精神;思考在生活中,如爱护国旗、遵守公共秩序等行为也是爱国表现。积极参与格言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如认为应关心国家大事,做有责任感的公民。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和讨论,让学生理解爱国是每个人的责任,结合格言辨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国家和社会。 爱国表现,多元呈现 教师活动:播放古代忧国忧民人物(范仲淹、陆游)事迹短片,展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 等名言,组织学生开展 “古代爱国故事分享会”,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古代忧国忧民故事。接着播放不同时期爱国行为对比视频(战争年代战士奋勇杀敌与和平年代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提问学生 “战争时代与和平时代,爱国都应该有哪些表现?”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观看短片,学习古代人物的爱国精神,积极参与分享会,讲述如岳飞精忠报国等故事。观看对比视频,思考并讨论在不同时代爱国的具体表现,如战争年代保家卫国,和平年代努力学习、敬业奉献等,分享自己身边的爱国事例。 设计意图:通过古今事例展示,让学生了解爱国情怀在不同时期的多样表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现和践行身边的爱国行为。 爱国理想,精神传承 教师活动:播放 “天下为公” 理想社会情景动画,讲解《礼记 礼运》中关于 “天下为公” 的描述,展示 “临患不忘国,忠也”“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等名言,组织学生开展 “我心中的爱国理想” 绘画活动,让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理想中的国家和社会,随后邀请学生展示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教师总结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激励学生传承和弘扬爱国传统。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理解 “天下为公” 的理想内涵,感受古人对美好社会的追求。积极参与绘画活动,发挥想象,描绘如环境优美、人民和谐等理想画面,上台展示作品,分享自己对爱国理想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望。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和绘画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爱国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强化学生传承爱国精神的使命感。三、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体现了( )的爱国思想。 A. 顾炎武 B. 范仲淹 C. 陆游 答案:A (2)下列属于和平年代爱国表现的是( )。 A. 奋勇杀敌 B. 破坏公共设施 C.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答案:C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 )的名言。 A. 孟子 B. 范仲淹 C. 欧阳修 答案:B 判断题 (1)爱国只是英雄人物的事,与普通人无关。(×) (2)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也是爱国的表现。(√) (3)表达爱国情感可以不考虑方式方法,只要有热情就行。(×)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深刻学习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从古至今,爱国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永恒的信念。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都能以自己的行动爱国。希望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将爱国情怀融入生活,做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爱国少年,让爱国精神代代相传!板书设计爱国责任:人人有责,心系国家 爱国表现:古今不同,多元践行 爱国理想:天下为公,精神传承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故事、讨论、绘画等多种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爱国情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引导学生将爱国行为长期坚持并融入日常生活细节方面,效果不够理想。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识到爱国的多种方式,但实际行动中仍有所欠缺。后续教学中,可开展 “爱国行动打卡” 活动,设置每周爱国实践任务,定期分享交流,加强家校合作,共同监督学生的爱国行为,切实提升学生践行爱国精神的自觉性和持续性。 这份教案通过多元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责任意识。你若对教案的活动安排、练习难度等方面有新想法,欢迎随时提出,我会进一步优化。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第 10 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 3 课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教学课件.pptx 【课堂无忧】第 10 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 3 课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教案设计.docx 视频素材:不同时期爱国行为对比.mp4 视频素材:天下为公理想社会.mp4 视频素材:范仲淹忧国忧民事迹介绍.mp4 视频素材:阅兵式.mp4 视频素材:陆游忧国忧民事迹介绍.mp4 视频素材:顾炎武生平及思想介绍.mp4 视频素材:鲁女爱国故事.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