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地理答案1.B 2. C 3. A 4. B 5. C 6. B 7. A 8. D 9. A 10. C11. B 12. D 13. D 14.A 15.D 16. C17.答案:(1)人口占比变化空间分布不均衡;大多数城市人口占比下降;苏州、无锡、常州、南京人口占比增加。(6分)(2)盐城;(2分)经济增长缓慢,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小;其他地区经济增长较快,就业机会多;外出务工、经商人数增多。(4分)有利影响: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有助于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不利影响:给当地带来就业压力;可能影响社会治安。(任答4点,得4分,必须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回答,否则最多得3分)答案:(1)位置:丙地。(2分)理由:远离工业区,噪声污染小;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上风向,环境质量好;靠近公路,出行便利等。(任答2点,得4分)(2)邻近铁路,有公路穿过(或有多条交通线穿过),交通便利,便于原料和产品运输;位于盛行风下风向,距离主城区较远,对主城区污染较小;有河流经过,用水充足;位于河流下游,对水源污染较小等。(任答3点,得6分)(3)主城区建成时间长,基础设施较为老旧;主城区生产生活排污量大,环境质量下降;规划较为落后,交通拥堵,影响出行;周边新区不断发展,综合环境更优,吸引主城区人口流入等。(任答2点,得4分)19.答案:村的环境、人口压力。19.答案:(1)1960—1979年我国城镇化率较低,几乎处于停滞阶段,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略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979年之后我国城镇化率快速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长速度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二者差距增大。(6分)(2)城镇人口增多,造成城镇社会资源(如医疗,教育,住房等)紧张;城镇环境质量降低,污染加剧;人口增多,交通拥堵加剧;就业压力增加;城市管理难度加大等。(任答3点,得6分)(3)进一步放开城镇落户门槛,降低城镇落户要求;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加大农业转移人口及随迁子女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力度;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等。(任答3点,得6分)赤峰四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试题高一地理注意事项:本试卷由选择题、为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交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相应位置。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为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要求,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B.3550-3650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C.距河8~10km分布人口最多D.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2.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A.巴西高原 B.非洲南部 C.藏南谷地 D.欧洲南部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与迁出人口数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1995~201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变化。完成下面小题。3.1995~2001年,该地区的人口总量( )A.持续增加 B.先减少后不变 C.持续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4.2013年以来,该地区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产业结构优化C.生态环境恶化 D.生育观念转变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时空变化较大,成渝地区是目前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口分布密集区。下图为西南地区胡焕庸线位置、2000—2020年地区总人口变化及东西两侧人口数量占比图。完成下面小题。5.导致西南地区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格局长期保持基本稳定的因素是( )A.消费水平 B.国家政策 C.自然环境 D.产业基础6.与2000~2010年相比,推测2010~2020年西南地区胡焕庸线东南侧( )A.劳动力廉价 B.就业机会增加 C.老龄化加剧 D.城镇化水平低下图为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7.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资源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资源环境承载力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8.图示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及周边地区土地付租能力与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c、e城市功能区可能分别是( )A.居住区和科教文化区 B.科教文化区和生态涵养区C.居住区和工业区 D.工业区和生态涵养区10.b2地区相应的功能区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A.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上下班较方便 B.临近农耕区,乳肉蛋食品丰富C.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位于背风坡,空气湿度小,日照多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Ⅰ所对应的右图中城市化阶段是( )A.a阶段 B.b阶段 C.c阶段 D.无法确定12.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Ⅱ的主要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A.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B.大城市中心区失业率增高、人口萎缩C.该阶段与城市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密切相关D.人口迁向乡村和小城镇,是再城市化阶段“我是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这些配送机器人完成快递工作,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遥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14.下列城市管理工作中,未来可能最先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是( )A.事故处理 B.医疗救护 C.幼儿看护 D.道路清扫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水旱灾害频发。为适应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山—林—寨—田—水”空间格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念。图示意哈尼梯田地理位置和村寨空间格局。完成下面小题。15.哈尼梯田中多采用横垄,即垄向与坡向垂直的布局形式,主要是为了( )A.增大排水 B.减少下渗 C.加强输沙 D.提升肥力16.该地形成的“山—林—寨—田—水”空间格局有利于( )①减轻洪涝灾害危害②增加了耕种面积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④抑制土壤盐碱化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各省市城市人口增长差异较大。数据显示,江苏省常住人口为84748016人,较第六次人口普查增长了7.74%。如图为“江苏省各地级市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略图”。(1)描述10年间江苏各市人口占比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2)指出两次人口普查期间人口增长率最低的地级市,并推测其主要原因。(6分)(3)评价大量人口迁入对苏州产生的影响。(4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下图示意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该城市计划在甲、乙、丙三地选取一处建设高级居住区。近年来,该市新区建设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主城区内人口不断流失。(1)说出高级居住区选址的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6分)(2)图示工业区布局较为合理,试分析原因。(6分)(3)推测主城区人口不断流失的原因。(4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我国城镇化率进程历年存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个指标,缩小两个城镇化率之差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与核心任务。下图示意1960—2018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变化。(1)据图描述1960—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变化特点。(6分)(2)简述近年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快速增长可能带来的问题。(6分)(3)为了缩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差,请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地理.docx 高一地理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