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2025 泸州)距今约4300﹣4000年的陶寺古城遗址,城内出土的遗物有陶器、玉器、骨器、铜器等,发现了宫殿区、仓储区、祭祀区等重要遗迹。城内外还发掘了1300余座墓葬,且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化。这可以印证当时(  )
A.出现了早期国家
B.长江流域进入了文明社会
C.分封制开始瓦解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2.(2025 泸州)唐朝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它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这(  )
A.反映了民族交往的频繁
B.标志着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C.印证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3.(2025 泸州)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古代科技史时整理的一组图片。
这体现了(  )
A.宋元科技的实用性
B.古代科技服务农业发展
C.宋元文化的世俗性
D.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4.(2025 泸州)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一些仁人志士掀起了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他们在全国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等,宣传变法图强。这一运动(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C.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D.直接推动了文学革命
5.(2025 泸州)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发表了一篇《子敬来信》。信中提到:“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的形势下,党应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乡村”。这可以用来佐证(  )
A.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C.红军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创造
6.(2025 泸州)如图是拍摄于1952年5月上海的一张照片,照片中游行活动的目的可能是(  )
A.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C.展示农业合作化成就
D.歌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2025 泸州)如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
图示占比变化的原因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
C.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
D.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
8.(2025 泸州)某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创立了太阳历和象形文字,数学、医学等也取得了很高成就,并建造了规模宏大且数量众多的金字塔。该文明产生于(  )
A.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B.西亚的两河流域
C.南亚的印度河流域
D.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9.(2025 泸州)创作于1871年的《国际歌》被称为是“歌曲形式的《共产党宣言》”。歌词提到:“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这(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宣告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D.体现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
10.(2025 泸州)如图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绘制的时间轴。他们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C.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二、综合题
11.(2025 泸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同学正在学习《中国历史》西汉时期某一课,用思维导图构建了知识体系。如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上图中①2两处的内容,并为该思维导图提炼主题。
材料二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意识得到彻底觉醒。1937年9月,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正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意识彻底觉醒”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下表是21世纪以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主题统计表。
时间 届数 举办地 主题
2003年 第七届 银川 “平等、团结、进步、繁荣”
2007年 第八届 广州 “和谐中国,民族盛会”
2011年 第九届 贵阳 “和谐中华,多彩贵州”
2015年 第十届 鄂尔多斯 “相聚内蒙古,共圆中国梦”
2019年 第十一届 郑州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024年 第十二届 三亚 “团结奋斗,扬帆征程”
——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官网、《人民日报》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当代的民族关系。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三、材料题
12.(2025 泸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和达 伽马的这些航海壮举,是自农业在几千年前被缓慢发明以来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葡萄牙人的航行,将世界上两个充满活力和财富,却没有通航的地区连接起来。西班牙的航行,则让两个曾有人居住,但远隔万里且互不知晓的世界发生了接触。
——摘编自[澳]杰弗里 布莱内著,李鸿程译:《世界简史》,上海三联书店
(1)指出材料一中“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
材料二 如图是某同学根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更新时间:2025年4月)的相关信息,制作的世界贸易组织知识卡片。
【成立】1995年1月1日成立,前身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总部】瑞士日内瓦 【成员】目前有166个成员(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宗旨】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职能】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贸易组织的特点,并分析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贸易组织发挥的作用。
13.(2025 泸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我们的目光投向历史苍穹,无数影响时代的伟大人物犹如满天繁星。这些闪耀的星辰以精神光芒织就文明银河,用生命轨迹勾勒民族脊梁。下图展示的是历史星空中的部分“星辰”。
邀请你成为“星空解码者”。从图片中选取一颗“星辰”,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人物解读表述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并挖掘精神内涵)
2025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B D B C A D C
一、选择题
1.(2025 泸州)距今约4300﹣4000年的陶寺古城遗址,城内出土的遗物有陶器、玉器、骨器、铜器等,发现了宫殿区、仓储区、祭祀区等重要遗迹。城内外还发掘了1300余座墓葬,且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化。这可以印证当时(  )
A.出现了早期国家
B.长江流域进入了文明社会
C.分封制开始瓦解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陶寺古城遗址有宫殿区(象征统治权力中心)、仓储区(体现物资管控)、祭祀区(反映宗教与精神统治),墓葬等级分化明显(说明阶级分化),这些是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具备统治机构、阶级分化等),可印证当时出现早期国家,A项符合题意,正确。
A.陶寺遗址位于黄河流域(山西襄汾),并非长江流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C.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才开始实行,瓦解更晚,与距今约4300﹣4000年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是秦朝,时间相差甚远,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2025 泸州)唐朝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它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这(  )
A.反映了民族交往的频繁
B.标志着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C.印证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详解】据题干“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它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可知,唐朝文化吸引周边国家进行学习,体现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故D符合题意;题干侧重中外交流,非民族交往,排除A;大一统局面在唐朝之前已形成,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中外交流,与中央集权加强无关,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3.(2025 泸州)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古代科技史时整理的一组图片。
这体现了(  )
A.宋元科技的实用性
B.古代科技服务农业发展
C.宋元文化的世俗性
D.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详解】根据题干“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古代科技史时整理的一组图片”可知,活字版用于印刷、水浮法指南针用于航海、火铳用于军事,都体现宋元科技在实际生活、生产、军事中应用,具实用性,A项正确;材料中科技不都服务农业,如指南针用于航海、火铳用于军事,排除B项;世俗性侧重文化贴近百姓生活,与科技发明应用关联小,排除C项;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是明清,如《天工开物》等,非宋元,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4.(2025 泸州)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一些仁人志士掀起了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他们在全国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等,宣传变法图强。这一运动(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C.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D.直接推动了文学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详解】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的爱国救亡运动是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通过创办《国闻报》《时务报》,宣传变法维新的思想,在思想文化上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排除B;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排除C;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直接推动文学革命,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5.(2025 泸州)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发表了一篇《子敬来信》。信中提到:“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的形势下,党应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乡村”。这可以用来佐证(  )
A.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C.红军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创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农武装割据,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A.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
B.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是1922﹣1923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
C.红军长征发生在1934﹣936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
D.根据题干“1930年5月……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全副力量去发展乡村”可知,1930年处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工农武装割据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6.(2025 泸州)如图是拍摄于1952年5月上海的一张照片,照片中游行活动的目的可能是(  )
A.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C.展示农业合作化成就
D.歌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美援朝,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详解】1950﹣195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全国开展爱国捐献运动,支援前线,1952年5月上海民众“爱国捐献”游行符合这一背景,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庆祝活动不会在1952年5月以“爱国捐献”形式呈现,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主要从1953年开始,1952年5月尚未大规模开展,排除C项;1952年处于国民经济恢复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表述不符合当时阶段特征,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美援朝,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7.(2025 泸州)如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
图示占比变化的原因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
C.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
D.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突破单一公有制,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得1987年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占比下降,非公有制占比上升,符合图示变化,C项符合题意,正确。
A.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与题干时间1978﹣1987年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是农业领域的改革,题干是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比重,属于商业和经济体制范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D.题干体现的是国内经济成分变化,属于对内改革,不是对外开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8.(2025 泸州)某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创立了太阳历和象形文字,数学、医学等也取得了很高成就,并建造了规模宏大且数量众多的金字塔。该文明产生于(  )
A.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B.西亚的两河流域
C.南亚的印度河流域
D.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分析】本题考查了古埃及文明,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详解】根据题干“太阳历和象形文字,数学、医学等也取得了很高成就,并建造了规模宏大且数量众多的金字塔”可知,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古埃及发源于北非尼罗河流域,A项正确;西亚两河流域是楔形文字,排除B项;南亚印度河流域是古印度文明,代表有佛教、种姓制度等,排除C项;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是华夏文明,代表有甲骨文、青铜器等,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埃及文明,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9.(2025 泸州)创作于1871年的《国际歌》被称为是“歌曲形式的《共产党宣言》”。歌词提到:“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这(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宣告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D.体现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
【分析】本题考查《国际歌》,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详解】据题干“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可知,《国际歌》歌词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体现唯物史观。故D符合题意;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排除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与《国际歌》创作时间是1871年,排除B;十月革命宣告了社会主义革命未胜利,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国际歌》,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体现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
10.(2025 泸州)如图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绘制的时间轴。他们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C.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了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详解】材料强调的是一战、二战、冷战及相关国际会议、事件,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冷战后两极格局瓦解,体现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C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是17﹣18世纪,排除A项;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侧重国内社会层面,与国际格局事件无关,排除B项;多极化趋势发展是冷战后,时间轴还包含之前国际格局,表述片面,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二、综合题
11.(2025 泸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同学正在学习《中国历史》西汉时期某一课,用思维导图构建了知识体系。如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上图中①2两处的内容,并为该思维导图提炼主题。
材料二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意识得到彻底觉醒。1937年9月,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正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意识彻底觉醒”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下表是21世纪以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主题统计表。
时间 届数 举办地 主题
2003年 第七届 银川 “平等、团结、进步、繁荣”
2007年 第八届 广州 “和谐中国,民族盛会”
2011年 第九届 贵阳 “和谐中华,多彩贵州”
2015年 第十届 鄂尔多斯 “相聚内蒙古,共圆中国梦”
2019年 第十一届 郑州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024年 第十二届 三亚 “团结奋斗,扬帆征程”
——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官网、《人民日报》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当代的民族关系。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详解】(1)补充: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以巩固统治。
②: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多次率军北击匈奴,大幅削弱其势力,保障了边疆安全。
主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独尊儒术统一思想、北击匈奴拓展疆域、盐铁官营加强经济控制等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2)表现:根据材料二“1937年9月,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正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和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至1945年间,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了一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在战争过程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中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工农兵学商以及海内外华夏儿女,在统一战线旗帜下,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生存成为最紧迫问题。中国共产党倡导并推动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众意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原因是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凝聚全民族力量共同抗战。
(3)关系:根据材料三“平等、团结、进步、繁荣”“团结奋斗,扬帆征程”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当代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呈现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主流态势,在交流交融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认识:根据上述材料,可从各民族和谐关系、各民族共同推动国家发展等角度作答,如: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各民族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有着共同历史条件、价值追求、物质基础、身份认同与精神家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铸牢其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关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精神力量。
故答案为:
(1)①:尊崇儒术。②:北击匈奴。主题: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2)表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中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工农兵学商以及海内外华夏儿女,在统一战线旗帜下,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
原因: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凝聚全民族力量共同抗战。
(3)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各民族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有着共同历史条件、价值追求、物质基础、身份认同与精神家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铸牢其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关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精神力量(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材料题
12.(2025 泸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和达 伽马的这些航海壮举,是自农业在几千年前被缓慢发明以来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葡萄牙人的航行,将世界上两个充满活力和财富,却没有通航的地区连接起来。西班牙的航行,则让两个曾有人居住,但远隔万里且互不知晓的世界发生了接触。
——摘编自[澳]杰弗里 布莱内著,李鸿程译:《世界简史》,上海三联书店
(1)指出材料一中“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
材料二 如图是某同学根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更新时间:2025年4月)的相关信息,制作的世界贸易组织知识卡片。
【成立】1995年1月1日成立,前身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总部】瑞士日内瓦 【成员】目前有166个成员(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宗旨】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职能】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贸易组织的特点,并分析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贸易组织发挥的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经济全球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一“哥伦布和达 伽马的这些航海壮举”,可得出哥伦布和达 伽马是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达 伽马到达印度,他们的航海活动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最重要的事件”是新航路开辟。
影响:根据材料一“没有通航的地区连接起来”“远隔万里且互不知晓的世界发生了接触”和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新航路的开辟从全球化角度来说打破孤立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欧非亚美洲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来往日益密切,世界观念开始确立起来;促进了物种、商品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传播,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特点:根据材料二“目前有166个成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世界贸易组织的特点是全球性,成员众多,覆盖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根据材料二“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世界贸易组织的特点是规范性,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制定和规范对边贸易协定,对全球贸易规则进行规范和约束。根据材料二“1995年1月1日成立,前身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世界贸易组织的特点是正式性,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有明确的成立时间和组织架构,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作用:根据材料二“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世界贸易组织能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解决贸易争端;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故答案为:
(1)事件:新航路开辟。
影响:打破孤立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欧非亚美洲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来往日益密切,世界观念开始确立起来;促进了物种、商品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传播,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特点:全球性、规范性、正式性;
作用: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解决贸易争端;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经济全球化,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13.(2025 泸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我们的目光投向历史苍穹,无数影响时代的伟大人物犹如满天繁星。这些闪耀的星辰以精神光芒织就文明银河,用生命轨迹勾勒民族脊梁。下图展示的是历史星空中的部分“星辰”。
邀请你成为“星空解码者”。从图片中选取一颗“星辰”,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人物解读表述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并挖掘精神内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时代的伟大人物以及认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根据材料“历史星空”中的重要历史人物,选择其中一个,先对人物有一个总结性的评价,然后简要介绍人物的生平经历,再深入探索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注意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如选择“李大钊”,解读如下:“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向中国人民介绍马克思主义;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所展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最后英勇牺牲,他的精神鼓舞着无数后来奋斗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如选择“张骞”,解读如下:“张骞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大贡献。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途中张骞被匈奴扣留,但他始终不忘使命,历经艰难逃脱后继续西行,虽未达成军事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他所展现出的勇敢无畏的探索精神,坚定的使命感值得后人不断学习和发扬。
故答案为:
选择:李大钊。
解读: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向中国人民介绍马克思主义;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所展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最后英勇牺牲,他的精神鼓舞着无数后来奋斗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选择:张骞。
解读:张骞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大贡献。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途中张骞被匈奴扣留,但他始终不忘使命,历经艰难逃脱后继续西行,虽未达成军事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他所展现出的勇敢无畏的探索精神,坚定的使命感值得后人不断学习和发扬。”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影响时代的伟大人物以及认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