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高考研究中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轮模拟(五)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新高考研究中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轮模拟(五)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地理模拟试题(五)
广西新高考研究中心
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湖南岸平原临近天目山,发源于天目山的东、西苕溪曾导致太湖南岸洪水肆虐。从六朝到唐宋,人们在太湖南岸修建横塘、纵溇、太湖堤坝(如图)后,不断有聚落在此诞生,该地区农业也得到蓬勃发展,从而留下了众多的农业文化遗产。如今,该地区又成为城市发展的热土。据此完成1~3题。
1.历史上横塘、纵溇不断修建会
A.扩大耕地面积 B.阻隔交通出行
C.加重河道污染 D.加重水患灾害
2.横塘、纵溇等水利设施修建完成后,该地区
A.太湖泥沙淤积加剧
B.聚落形态趋于松散
C.生态系统趋于崩溃
D.农业景观重复性强
3.太湖南岸平原作为长三角为数不多的乡愁寄托之地,其合理发展措施是
A.全域推进城镇化+景区化发展模式
B.建设通湖连城带状生态田园和休闲空间区
C.乡村聚落外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D.推行现代交通,取代古桥、河埠、乡野交通
  中缅油气管道是我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缅甸盛产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十,但石油产量不高。读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示意图,完成4~5题。
4.缅甸的天然气资源最丰富地区最可能分布在
A.近海 B.远海 C.内陆腹地 D.中缅交界处
5.我国在缅甸铺设原油管道主要是为了
A.勘探缅甸石油储量 B.加强石油运输安全
C.缓解缅甸石油危机 D.防备天然气管道破损
  大豆种植范围极广,但其分布却高度集中。阿根廷大豆一年两熟,产量仅次于美国、巴西,是全球最大的豆粕和豆油出口国,近年来,该国大豆种植面积仍有增加趋势。阿根廷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密集地分布在巴拉那河沿岸。下图示意阿根廷北部大豆分布。据此完成6~8题。
6.影响阿根廷大豆主产区分布的区位因素是
A.复种指数高 B.劳动力丰富 C.土壤肥沃 D.气候湿热
7.阿根廷大豆加工企业集中分布于巴拉那河沿岸,主要考虑的是
A.取水 B.排污 C.运输 D.防灾
8.该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A.导致豆制品积压 B.提升大豆垄断地位
C.增加畜牧业产值 D.加大荒漠化风险
  植被绿度线是确定植被与非植被显著变化的分界线,黄土高原是典型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也是植被绿度变化的热点地区。2000年后黄土高原植被绿度显著增加,平均增速是2000年前的3—4倍。下图为1960—2020年黄土高原降水(a)和温度(b)的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9~10题。
9.根据黄土高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推测黄土高原植被绿度线向
A.东南移动 B.东北移动 C.西南移动 D.西北移动
10.下列与黄土高原植被绿度线变化有关的有
①降雨量增加,促进植被的生长 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 ③温度升高促使植物生长期延长 ④盐碱化问题减轻,土壤肥力提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渤海湾沿岸由于东临渤海且水汽足,在海陆环流影响下大雾天气频发。某科研人员选取沿海塘沽站和塘沽站以东近海海洋站点P平台进行观测。2016年12月4日2时塘沽站地面温度为-1 ℃,该日该区域经历了一次雾的过程。下面两幅图分别示意该日2:00—19:00塘沽站和P平台气温(左图)和相对湿度(右图)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日塘沽站14:00气温低于凌晨2:00,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14:00
A.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削弱 B.地面辐射散失得快
C.冷空气入侵盛行偏北风 D.经历持续降雪天气
12.据图推测2016年12月4日6:00该区域
A.塘沽站没有出现逆温现象 B.塘沽站吹向岸风
C.塘沽站气压高于P平台 D.P平台附近形成大雾
13.2016年2:00—19:00渤海湾海岸带天气变化情况最可能是
A.形成海雾未进入陆地消失 B.形成海雾进入陆地后消失
C.形成陆雾未入海消失 D.形成陆雾进入海洋后消失
  海流兔河和大理河均为黄河中游二级支流,汇入无定河。两河位于毛乌素沙漠及黄土高原接壤地带,风力和流水共同影响两流域,但影响强度有差异。其中海流兔河位于风沙区,大理河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两河月均降水量变化相差不大,但月均流量变化和含沙量变化差别明显。下图示意海流兔河月均含沙量和月均流量过程。读图,完成14~16题。
14.当月均降水量由1 mm逐渐增大到20 mm左右时,海流兔河月均流量增大不明显,大理河却非常明显,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A.海流兔河流域植被稀疏,地表径流流失多
B.海流兔河流域地表疏松,降水下渗量大
C.大理河流域地表起伏大,汇流速度慢
D.大理河流域土壤疏松,地下水补给多
15.下列关于海流兔河流域河流含沙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由于风沙被搬运至河水中,1—3月含沙量增加
B.由于沟道中风沙沉积物减少,3—6月含沙量下降
C.由于流量持续增加,流水侵蚀作用弱,6—8月含沙量持续增加
D.由于降水减少,流域内流水侵蚀作用减弱,8—12月含沙量持续下降
16.大理河含沙量显著高于海流兔河,主要是因为大理河流域
A.多暴雨 B.过度开垦
C.植被稀疏 D.地势起伏大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德国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淘汰并削减燃煤电厂,该举措被大多数煤电国家视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战略。下图示意2022年3月19日德国发电量与日前电价(指提前发布当日一天内的电价信息,供供电厂和消费者参考决策)变化情况。
(1)指出3月19日德国日前电价与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发电量的关系。(4分)
(2)分析德国制定日前电价的主要依据。(6分)
(3)说明德国发布日前电价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的影响。(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北京市西北靠西山山脉,西山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其形成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现今流经北京市的永定河上游为桑干河(图中左上角),但是在地质历史时期,永定河的上游为南坡河,其与注入延庆古湖的北坡河被山脉隔断,而今延庆古湖已不复存在。南坡河至下游石景山之间的河段是华北地区著名的永定河大峡谷,河谷两侧山崖壁立,山体由石灰岩构成,深度风化。下图为延庆古湖及其所在区域地形示意图。
(1)说明延庆古湖的形成过程。(6分)
(2)说明桑干河现今成为永定河源头河流的过程。(4分)
(3)永定河历史上曾叫无定河,是因为永定河流出石景山后河道经常摆动。请分析该河道摆动频率高的原因。(8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巴渝地区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350 mm,降雨集中在夏秋两季,且多为雷阵雨、大雨、暴雨,冬春两季降雨量较少。受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双重因素的制约,该地区容易受到山洪、滑坡、泥石流以及春旱等自然灾害威胁。巴渝梯田水利技术类型、组合方式是契合巴渝特有的地理条件形成的地域文化景观(如图)。囤水田利用秋季多雨期雨水及秋耕余水蓄水。冲冲田是低山丘陵区随地形跌落之势,逐层开垦的农田,根据位置不同分为正冲、侧冲。正冲即山谷正中较易汇水的水田,呈内凹型;侧冲指正冲两侧具有一定坡度、沿等高线逐级布置的水田。在人工沟渠无法承载泄洪水量时,冲冲田打通田埂开口连通水系,通过梯田层级分布的高差势能达到源头消纳滞蓄的效果,有效地解决巴渝地区夏季雨水蓄滞和雨洪安全难题。
(1)从等高线原理角度,说明冲冲田中正冲呈内凹型的原因。(4分)
(2)说明巴渝梯田水利技术时空组合形式在不同季节所发挥的水利功能。(8分)
(3)在巴渝地区的高山沟谷区域,聚落多位于梯田间相对平缓的区域,形成自上而下“田陡居缓”的“林—田—居—田—林”垂直结构。说明这种建设选址对保障聚落安全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A 2.D 3.B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我国太湖南岸历史时期修建的横塘、纵溇为载体,考查人地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分析】第1题,该地历史上水患严重,土地受此影响难以被开发,通过横塘、纵溇等水利设施的不断修建,水患得到治理,原先不能开发的土地可以被开发为耕地;由于水路的增加,古人出行更加方便;河道的污染可能会加重,主要是耕地开发造成的,和横塘、纵溇的修建无直接关系;水利工程逐渐完善,有利于减轻水患灾害。第2题,河网变密,河道水流被分散,使得河流流速趋于平稳,泥沙在河道内淤积,流入太湖的泥沙减少;聚落的发展在于耕地不断被开发,吸引人口不断集聚,因此聚落形态趋于集中紧凑;该开发模式是人地和谐共生的模式,生态系统只能说受到干扰,而不能定义为崩溃;因为地理环境极其相似,所以农业景观的重复性强。第3题,全域城镇化和景区化必然要促使原住居民离开,从而丧失了寄托乡愁的功能;乡村聚落外迁,有利于保护农业遗产,但无法促进区域的发展;古桥、河埠和乡野交通是乡愁记忆的要素,需要进行保护,而非被取代;建设生态田园和休闲空间区,既可以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又不用外迁聚落,还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使环境和人类协调发展。
4.A 5.B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中缅油气管道为载体,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分析】第4题,缅甸北高南低,地势落差大,油气资源多分布在古沉积环境中,应分布在沿海或内陆盆地中。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天然气管道的起点在皎漂,皎漂地处沿海,据此可推测缅甸的天然气资源最可能分布在近海;如果分布在远海,天然气管道的起点最可能在岛上;依据输气管道走向可知,该国天然气资源远离内陆腹地及中缅交界处。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缅甸石油产量不高,且国土面积狭小,石油储量有限;中东和非洲北部等石油产区的石油可通过缅甸的原油管道直接运输到我国,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降低我国从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我国的石油资源消费量大,主要依赖进口,缓解缅甸石油危机的能力不足;天然气为气态,石油为液态,两者性质不同,对管道强度、口径等要求不同,无法替代。
6.C 7.C 8.D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阿根廷大豆产业发展为载体,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分析】第6题,复种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利、肥料、劳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制约,该国大豆产区复种指数无明显优势;大豆种植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不高,且该国大豆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大豆制品出口量大,但并非人口大国,可推测其劳动力的优势并不明显;该国大豆产区地处河流沿岸,土壤肥沃;该纬度范围气温不高,受西部安第斯山脉的影响,降水并不丰富。第7题,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豆粕和豆油出口国,加工企业集中分布于河流沿岸,主要是为了获取便捷的交通,方便产品出口;农产品加工需要一定的水源,但并非主要考虑的因素;向水体中排污是受政府限制的行为;将加工企业集中于河流沿岸,不利于防灾。第8题,大豆种植业高度集中,说明豆制品市场潜力大,不易出现积压现象;阿根廷国土面积远小于美国、巴西,大豆产量增加幅度有限,难以形成垄断;该国的大豆产区主要分布在潘帕斯草原,该草原牧业为大牧场放牧业,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会使草场面积缩小,影响畜牧业产值;潘帕斯草原降水量相对偏少,草场面积减小,耕地增加,会加大荒漠化风险。
9.D 10.A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植被绿度线为载体,考查植被分布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分析】第9题,根据材料中黄土高原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可知,随着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黄土高原植被向温度更低、降水更少的地区扩张,可推测其植被绿度线向西北移动。第10题,降水量增加可满足植被生长所需水分;退耕还林、还草扩大了森林面积,温度升高促使植物生长期延长,都有利于植被绿度线向西北移动,①②③正确;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不是盐碱化,④错误。
11.A 12.C 13.D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天气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分析】第11题,该日塘沽站14:00空气相对湿度达100%,据此可判断塘沽站此时正经历大雾天气,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和尘埃众多,削弱了太阳辐射,导致此刻气温较低。第1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逆温是近地面大气温度低于其上部大气温度的现象,塘沽站6:00前后,近地面气温骤降,有可能出现逆温现象;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知,6:00前后近海海洋站点P平台温度明显高于塘沽站,可能形成海陆风环流,塘沽站气温低,气流下沉,吹离岸风,塘沽站气压高于P平台;根据右图可知,6:00前后近海P平台相对湿度小于100%,不可能出现大雾天气。第13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该日塘沽站2:00至8:00,气温不断下降,相对湿度不断上升,同一时刻近海温度较高,形成海陆风环流,海洋水汽从高空输送到陆地上空,气流下沉,导致陆地水汽进一步增多,相对湿度达到100%后,陆地上会形成雾。根据右图可知,9:00前后塘沽站相对湿度达到100%,出现雾天,一直到18:00前后雾才逐渐消散,而塘沽站位于海岸带上,其临近海洋也会有雾,但海洋温度较高,空气湿度相对较低,雾的持续时间很短。综合以上信息可判断,2016年2:00—19:00渤海海岸带附近形成陆雾进入海洋后逐渐减弱消失。
14.B 15.B 16.D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海流兔河和大理河为载体,考查水文特征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题分析】第14题,根据材料可知,在降水量增加幅度相似情况下,两河径流量变化有明显差距。海流兔河位于风沙区,地表疏松,利于水分下渗,导致地表径流产生量小,河流流量增加不明显,与植被稀疏无关;大理河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表起伏大,汇流速度快;若大理河流域土壤疏松,地下水补给量大,则不利于地表径流汇集,河流径流量增加不明显,与大理河流量增加明显的实际情况不符。第15题,海流兔河流域位于风沙区,风沙作用明显,1—3月风力作用强,但该时间段内早期河流封冻,风力沉积的泥沙不是含沙量增加的直接原因;3—6月,一方面河流流量减小,另一方面河道中原来风力沉积的泥沙在前期被搬运走,泥沙来源减少,含沙量下降;6—8月,降水量增加,流域内流水侵蚀作用增强,含沙量增加;8—12月,降水减少,流域内流水侵蚀作用减弱,含沙量减少,但12月含沙量比11月略高。第16题,大理河流域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表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大理河流域和海流兔河流域均多暴雨;无法从材料中得知大理河流域是否有过度开垦现象;海流兔河流域位于风沙区,植被更稀疏。
17.(1)德国日前电价与化石能源发电量呈正相关,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呈负相关。(4分)
(2)德国可再生电力以风力和光伏为主,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为减少碳排放,鼓励消费者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日出至中午时刻,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断增加,通过不断降低电力价格,鼓励居民使用可再生电力;午后至傍晚,化石能源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足时,进行快速补充,通过提高电力价格,适当限制消费者用电;夜间电力需求较少,可再生能源发电较少,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任答三点,6分)
(3)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推动能源转型,减少碳排放;有效调节电力需求与供应,保障了该国电网的稳定安全供给;为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发展和技术创新创造有利条件。(6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德国日前电价为命题情境,涉及新能源、工业区位、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18.(1)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导致西山山脉隆起;延庆古湖盆地在抬升过程中,岩层断裂下陷;周边河流汇入,形成湖泊。(6分)
(2)南坡河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河流溯源侵蚀强烈;南坡河袭夺北坡河,延庆古湖湖水大量下泄,导致河道深切,桑干河沿南坡河、北坡河古河道流出,桑干河成为永定河源头。(4分)
(3)地处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上游为山区峡谷,地势陡峭,来水量大且汇水速度快,使得下游易发洪水;河道沿岸多松散物质,径流挟带的大量松散物质在出山口处沉积,导致河道经常堵塞,河流被迫改道;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平坦开阔,受阻碍作用小,永定河的防洪设施抵御洪水能力弱。(8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永定河历史演变为命题情境,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知识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9.(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位于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正冲位于山谷,是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台阶式梯田,所以呈内凹型。(4分)
(2)夏秋两季雨水集中,夏季位于高处的囤水田在蓄水的同时,冲冲田泄洪,秋季囤水田“关水”越冬,以防春旱;冬春两季降雨少,冬季利用蓄水田余水越冬,春季利用梯田高差进行自然灌溉补水。(8分)
(3)巴渝地区容易受到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涵养林在高处蓄水,雨季借逐级降低的梯田泄洪;削弱了山洪冲刷的势能,发挥蓄洪、滞洪的作用,形成了山地地质灾害管理系统。(6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巴渝梯田为命题情境,从梯田形态、水利功能、聚落安全等角度设问,考查传统农业生产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