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七单元 教材解读新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目录单元整体分析壹学习主题及单元目标贰单元任务群设计叁学习活动设计肆学习评价及教学建议伍单元整体分析人文主题分析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小小的船》《影子》《两件宝》三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关注儿童生活及自然现象,充满童趣的语言富有想象的张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快乐、自然的美好以及发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单元整体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基本功 ,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现象。“读正确、读通顺”这样的目标在一年级各单元中的分布如下所示:册次 单元 内 容一上 第四单元 运用普通话,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一下 第二单元 根据句子的节奏,把词语读正确、读通顺。一下 第四单元 正确朗读古诗,读好长句子和停顿。一下 第六单元 正确朗读问句和感叹句。一下 第七单元 正确朗读疑问句和祈使句。单元整体分析二年级重点在“读懂”,其训练目标在不同单元的分布如下:册次 单元 内 容二上 第四单元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读懂词句的意思。二上 第五单元 读懂课文讲述的道理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二下 第二单元 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单元整体分析《小小的船》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这首儿歌最大的特点在于运用了叠词描写景物,读起来朗朗上口,自然亲切。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好“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等叠词,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影子》同样是一首短小的儿歌,语言简练,句式整齐。课文中有一些轻声词,如 “影子、跟着我、陪着我、朋友”,要注意读正确。单元整体分析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展开丰富想象。《小小的船》借助插图将“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巧妙联系在一起,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插图中的小女孩躺在“月亮船”上,她会对夜空中的星星说些什么呢 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在月亮上做些什么 单元整体分析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基于以上两点原因,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审视教材单元,精准定位任务群。结合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将本单元定位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学习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1) 阅读并学习讲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的童年故事,表达敬仰之情和向他们学习的愿望。(2) 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3) 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单元整体分析首先,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以儿童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充满童趣,然后引导学生朗读、积累,借助插图,想象儿歌描绘图景的方法,这个思路与任务群在第一学段提出的“学习儿歌、童话, 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学习内容相同。同时还对应了第一学段“学段要求”中的“阅读与鉴赏”实践活动 提出的“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学习任务群定位单元整体分析其次,从单元文本特点看,单元选编的文本都属于文学类文本,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要与学生生活联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 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所以文本与学习任务群属性统一。学习任务群定位最后,从语文要素看,“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借助图画阅读课文,展开丰富想象。这个关键语文要素是达成“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的基础,对应“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的相关要求,体现了文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学习任务群定位单元整体分析基于以上两点原因,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审视教材单元,精准定位任务群。结合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将本单元定位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1)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2)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3)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第一学段关注阅读兴趣,通过朗读和想象等,侧重考察学生对作品情境、节奏和韵味的大体感受;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学习主题及单元目标一认识38个生字、6个偏旁,学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读好词语中的轻声,会写17个字和1个笔画。初步了解汉字偏旁表意的规律。能区分并正确书写形近笔画。二借助拼音朗读儿歌。背诵《小小的船》《两件宝》。结合插图和生活经验,想象儿歌描绘的图景。进一步感知方位词。初步了解借助太阳辨别方向的办法。三背诵谚语,初步了解谚语蕴含的道理。尝试和大人分角色朗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四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学习主题及单元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本单元的课文资源、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及学生的学习规律,以“‘探索身边的奥秘’儿歌朗诵会”为主题,分别设计“用多大的声音”“发现夜空的奥秘”“破解光影与人体的奥秘”“举办儿歌朗诵会”四个语文实践活动任务。本单元的文本及语文园地中的资源,描 摹的都是一些与儿童生活相关,适合一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有趣的发现、浪漫的想象,通过集中进行学习、理解、诵读,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感受文字的魅力、发现奥秘的乐趣。对学生来说,以“‘探索身边的奥秘’儿歌朗诵会”为主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句子,感受到发现奥秘后的成就感和朗读的乐趣。学习主题单元任务群设计‘探索身边的奥秘’儿歌朗诵会任务发布:用多大的声音说话(1课时)任务一:发现夜空的奥秘(4课时)任务二:破解光影与人体的奥秘(5课时)任务三:举办儿歌朗诵会(2课时)活动一:读文赏夜空活动一:发现有趣的光影活动二:认识我们的身体活动一:探索谚语中的奥秘活动二:举办儿歌朗诵会《小小的船》《影子》《两件宝》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说话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和大人一起读活动二:想象诵明月活动三:有趣的故事会日积月累活动三:了解家庭关系任务发布:用多大的声音说话(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参加朗诵会,在台上朗诵时,我们该用多大的音量呢 在什么场合,用多大声音说话是一门学问。今天我们口语交际课的主题是 “用多大的声音说话”。(二)观察图画,情境体验。1.观察课文插图,思考: 图中的小朋友分别在什么地方 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 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2.模拟情境—图书馆。(1) 在图书馆,我们应该怎样说话呢 (2) 谁能来表演一下 (3) 采访学生:为什么用这样的声音 为什么不能大声 (4) 拓展:还有哪些地方,我们说话的时候也得小声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不同的场景需要用不同的音量。任务发布:用多大的声音说话4.进入情境,表演体会。(1)小组合作,自主选择书上三个场景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表演。(2)指名表演,交际互动。小组表演完后,其他小组评。评价标准如表格:5.总结激励:为什么要根据不同场合选择音量的大小 学生交流。小声说话,要在他人听得见的前提下,把声音降低到最小;大声说话,要声音响亮,姿态大方;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传递真诚与尊重。这是文明交流的表现。(四)联系生活,体验练习。1.模拟不同的情境,分角色表 ,进一步感受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的文明礼貌行为。(五)联系任务,总结提升。学习活动设计任务一:发现夜空的奥秘(4课时)01活动一:读文赏夜空0302活动二:想象诵明月活动三:有趣的故事会活动一:读文赏夜空(一)猜字谜,看图导入。1.猜字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谁知道谜底是什么呢 (月亮)2.联系生活,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月亮 3.你看到了天空中都有什么 4.叶圣陶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儿歌——《小小的船》。(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学习生字交流识记生字方法。①编字谜②做动作模拟字形③熟字组成新词④加一加活动一:读文赏夜空(三)再读课文,赏夜空美景。1.配乐朗读——《小小的船》。2.启发想象: 听了老师的朗读 ,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 ,指导学生画出停顿 、读出停顿 。(四)指导书写 ,学生练写。教师总结:我们通过读《小小的船》,看到了晴朗的夜空中有弯弯的月亮和闪闪的星星,一个小朋友飞到太空中坐到月亮船里面,仰望夜空,心情愉悦。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请同学们继续去发现夜空的奥秘。活动二:想象诵明月(一)回顾课文,想象情境。1.回顾课文内容: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配乐想象:让我们一起飞上蓝蓝的天空。瞧! 闪闪的星星正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坐在弯弯的小船上,欣赏美丽的夜空。(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月儿除了是“弯弯的”,还是怎么样的 指导学生自读自画, 画出月儿的形状—— 两头尖。屏幕出示月儿的形状,并引导学生知道,这里把“弯弯的月儿”比作了“小小的船”,写的是月儿的形状,而不是真的船的样子。指名读。想象月亮的可爱,读出喜悦的心情。此时此刻,我们坐在弯弯的小船里,继续在夜空中欣赏美丽的景色,你还看到了什么 活动二:想象诵明月(1) 读课文,想象星星和天空是什么样的。 (闪闪的、蓝蓝的)(2) 思考:为什么用“闪闪的”和“蓝蓝的” (3) 叠词练习:文中的星星是(闪闪)的,天空是(蓝蓝)的,船儿是……,你还能说出这类词吗 (4)朗读指导。读出星星、天空的美丽可爱。3.语言积累与训练,感受夜空的美。(三)有感情朗读,展开想象。1.小组讨论:“只看见……”的“只”是什么意思 “只看见”和 “还看见”有什么不同 2.出示课本中的插图,认真观察图片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坐在月亮上的小女孩,你会对闪闪的星星说些什么小秘密呢 4.引导让学生理解作者的丰富想象。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坐在月亮上看星空的奇妙。(四)总结提升。活动三:有趣的故事会(一)和大人一起读。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 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和同桌互相交流。3. 同桌一起接读故事,看谁读得更有趣 。4. 教师指导细读。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学生交流讨论。分角色朗读,教师读旁白,指名一人读老猴子的话,全班同学读群猴的话。小组交流汇报:说一说猴子们捞月亮的过程。教师总结故事内容 。(二)布置作业 ,分角色朗读。学习活动设计任务二:破解光影与人体的奥秘(5课时)01活动一:发现有趣的光影0302活动二:认识我们的身体活动三:了解家庭关系活动一:发现有趣的光影(一)猜谜读题,识记生字。1. 出示谜语:人人都有个朋友,乌黑的头发乌黑的头,月下灯前陪着你,就是永远不开口。指名读 ,猜一猜谜底。2. 你们是怎么猜出答案的呢 启发学生抓住影子的特点来说。3. 观看各种影子图片,明确影子的特点。(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各种游戏,认识方位。3. 认识偏旁,识记生字。(三)朗读课文,深入理解。1. 你觉得影子有趣吗 找找你认为影子有趣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和同桌交流句子有趣的理由。2. 指导朗读,读出趣味性。活动一:发现有趣的光影3. 交流句子: “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为什么说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4. 观察图片:太阳在小朋友的哪边 影子在小朋友的哪边 想一想,这位小朋友怎样走,影子会在他的左面 5. 多种形式练习读课文。(四)认真观察,指导写字。(1) 跟着多媒体,学生书空, 明确笔顺。(2) 教学新笔画“斜钩”。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习书写新笔画。(3) 与卧钩作比较,说说不同点 。4.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二:认识我们的身体(一)谜语导入, 引发兴趣。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那大家可要竖起耳朵认真听:一撇一捺,支撑天下。打一个字。2.教师教授“件”字。(1) 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件”字的。(2) 加一加 : 亻 +牛=件(3) 试着给它找个好朋友。 (条件、文件、事件)(二)初读儿歌,认识生字。1. 读了课题,你的脑海中产生了哪些小问号 2. 大家真是勤思考、爱动脑的小朋友,其实小问号的答案就隐藏在课文里,请大家借助拼音 读儿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活动二:认识我们的身体(三)品读课文,感悟道理。1.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 现在就让我们认识一下双手吧! (做伸手的动作) 瞧, 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宝贝— 手,这里是手心,这里是手背,这里是手指。2.手的本领可大了!看,手能做些什么 (出示图片) 请大家观察图片上的叔叔、阿姨正用手在做什么 (修理工具、洗菜做饭)3.联系生活说一说双手还能做哪些事。4.小组汇报得出结论:做事不光需要双手做,还需要用大脑思考。大脑就是人体的指挥官,只有勤于思考,才能让大脑发挥它的作用!5.指导朗读儿歌,读出对双手和大脑的喜爱。(四)指导书写 ,规范写字。认真观察生字占格位置。活动三:了解家庭关系(一)认识和家人有关的词语。1.识字加油站。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 尝试认读发现规律。2.看图读一读。看看图中人物年龄大小,读一读这些词语吧!“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3.认读生字。借助拼音和图片认读生字,指名读,去掉拼音读。4.指导书写。5.分类游戏,巩固识字。6.拓展练儿歌。一起听一听,唱一唱《家庭称呼歌》教师提问 :你知道哪些称呼和女字旁有关 学生思考交流:姥姥、妈妈、奶奶、姐姐、妹妹、姑姑。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女字旁的字都和什么有关呢。总结:大部分女字旁的字都和女性有关。迁移运用。再来看看生字“明、晚、昨、时”,这几个生字都是什么偏旁 总结:这几个字都是日字旁。小结:大部分日字旁的字都和时间有关。活动三:了解家庭关系(二)字词句运用。1.比一比,写一写。认真对比观察每组生字,看看它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2.读一读,背一背。(1) 课件出示儿歌,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把儿歌读正确、通顺。(2) 请同学们再读这首儿歌,要求:找一找儿歌中的方位词。(3) 学生汇报交流成果。出示:前——后 左——右 东——西 南——北。(4) 情境表演。请全班同学面向东方,也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现在我们的正前 方就是东方,我的后面是——(西),我的左面是——(北),我的右面是——(南)。(5) 齐声背诵儿歌,整体回顾。学习活动设计任务三:举办儿歌朗诵会(2课时)01活动一:探索谚语中的奥秘02活动二:举办儿歌朗诵会活动一:探索谚语中的奥秘(一)激趣导入。(二)学习“日积月累”。1. 教师过渡:这里有一些谚语,快来读一读吧!小结: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栽、乘、行、竿”等字的发音。2. 多种形式朗读。同桌互相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3. 教师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4. 齐读谚语,背诵谚语。5. 交流搜集的谚语。你们还知道哪些谚语 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小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活动二:举办儿歌朗诵会(一)出示成功标准,教师解读示范。1. 用合适的声音朗读,朗读要正确、流利。2. 一句一句地朗读 ,朗读时能让听众听出句子间的停顿和不同的语气。3. 能读出儿歌中的有趣联想和想象。4. 既可以个人朗读,也可以分角色合作朗读。(二)讨论朗诵会怎么开展。1. 每个人都要参加。2. 每个人都是评委。3. 推选两个主持人。(三)练习并举行“探索身边的奥秘”儿歌朗诵会。选择好诵读文章。可以是在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老师补充的儿歌,也可以是自己创作 的作品,突出“自然中的发现”,充满想象力即可。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识字与写字 认识 38个生字、6 个偏旁,会写17个字和1个笔画。☆☆☆阅读与鉴赏 1. 借助插图或生活实际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2. 背诵课文《小小的船》《两件宝》;借助拼音朗读、背诵辨别方位的儿歌,进一步感知方位词。 3. 和大人分角色朗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 表达与交流 1. 学会用 “前、后、左、右 ”4 个方位词说话。 2. 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 梳理与探究 1. 积累、梳理由生字拓展的新词。 2. 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 并正确书写。发现日字旁、女字 旁代表的意思, 了解汉字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 3. 初步了解借助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了解双手和大脑在生活中起到关键作用。 ☆☆☆学习评价及教学建议学习评价及教学建议要把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循序渐进地落实到每一课中,抓住文本不同特点有侧重地进行训练。借助图画阅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读好停顿,边读边想象整合内容,优化资源学习评价及教学建议1.读好停顿,边读边想象。这一单元要重视的是朗读的训练,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同时,还要展开合理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先看插图听读课文,在脑海中初步构建画面。再让学生尝试借助拼音自由读,重点关注朗读的正确性。引导学生想象夜晚看月亮看星星的场景,感受儿歌轻快的节奏。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背诵儿歌。学习评价及教学建议2.整合内容,优化资源。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五个板块,可以根据任务情境调整教学顺序,对相应栏目进行整合,尤其是“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本单元的“识字加油站”的内容整合到《两件宝》一课的教学中,在认识了我们的身体部位后,设计“了解家庭关系”的环节,认读 14个词语, 同时在进行“字词句运用”版块中“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这一部分的学习时,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承接“字词句运用”板块,发现字形和字义的关系,更有利于任务群系统、完整地落实。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