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古诗三首和文言文复习6年级上册要背古诗和文言文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 苏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2:[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移舟泊烟渚,日暮课酬新。意思:把船停泊在烟雾缭绕的小岛边上岸,正是日落,诗人的新愁怨又涌上了心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抬眼望去,远处的天显得比近处的树还底,清清的江水倒影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水很亲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望湖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意思:黑云像打翻了的墨,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的雨点便像珍珠一样跳入船内。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意思:突然,狂风席卷了大地,湖面上霎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照天,碧波如镜。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唐] 刘禹锡江南春[唐]杜牧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浪淘沙]唐代曲名。2:[簸]颠簸。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意思: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意思: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题录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山郭]山城。2:[酒旗]酒招子。3:[四百八十寺]虚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意思: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意思: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达送青来。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意思: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意思: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文言文两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鼓琴注释:1,鼓:弹奏。2,听:倾听,3,绝 :断绝,4,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5,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6,曰:说,7,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 、“妙啊”或“太棒了”。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8,巍巍:高,9,乎:语气词,相当于“啊”。若 像…一样,,10,少选:一会儿,不久。志在11,流水:心里想到河流,12,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13,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鼓琴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意思:伯牙鼓琴的故事告诉我们“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的道理 。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体现了知己的难得和知音的稀缺。伯牙擅长弹琴,而钟子期则善于倾听,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默契和理解。伯牙通过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而钟子期总能准确地理解和回应,这显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理解。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孟浩然《示孟郊》课外古诗: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王安石《伯牙》相传:伯牙和锺子期是春秋时期的人。《吕氏春秋》,《列子》均有记载,也流传于世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