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石室天府中学梧桐学院2024-2025学年度下期2022级期中素养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4 BCAB
5.①超弦理论是一种用新数学颠覆我们的宇宙观、正动摇现代物理学基础的物理学新理论/超弦理论是一种无限接近统一场论的物理学新理论;②该理论可以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论以解释所有已知的物理现象;③该理论假设宇宙最终的建筑块是由微小的振动弦组成,可简单解释粒子的多样性和自然界中的力;④该理论似乎解决了如何将自然的四种力结合为一个综合理论的问题。(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①必答,②③④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7 BD
8.①眼泪展现人物心境,丰富人物形象。伍原从因为迷路而流下绝望的泪,到发现灯火时流下激动的泪,再到因“老乡”误解而流下无奈的泪,最后止住眼泪,眼泪蕴涵丰富心境。②眼泪串起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伍原流泪的情节使故事发展跌宕起伏,使情节结构紧密完整。③流泪情节丰富主题,引发读者共鸣。反复流泪的伍原牵动读者的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并深化小说主题。
9.①茹志鹃在这篇小说中跳过了“革命的宏大叙事”,没有描写某次大的战役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选择了一个迷路的战士伍原的经历来写。②在这抗战的大背景下,伍原个人的这次经历就是“杯水微澜”,但他身上的责任感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又是那个时代许多共产党人和八路军战士所共同具备的优秀品质。③伍原和老乡的沟通虽然充满曲折,但问题最终得以圆满解决。这样的事情在整个时代中虽然不起眼,但也以小见大地反映了战争年代让人感动的军民鱼水情。
10.BDG 11-12 CA
13.(1)君王您不知省悟反而去救援他,这就是越国的福祉了。(2)亲近贤能的臣子,远离奸诈的小人,这就是先汉兴盛昌隆的原因。
14. ①越王勾践忍辱负重,保存实力,有长远打算。②越王善于纳谏,有识人之明,亲信文种。
15.B
16.①上句承接前文,是对友人和自己浪迹他乡、漂泊南北的官宦生涯的反思与总结,表达了诗人对早日结束久沉下僚、漂泊无定生活的渴望;②下句写故乡直耸天际、老藤盘绕的古松,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归隐之意。③议论与描写有机结合,以景结情,戛然而止,饶有余韵。
17.①也能道出行令人的心境;②要求“花”字按位置顺序依次出现;③创造出三个难度等级的飞花令。
18.半个多世纪以来(或“近半个多世纪”),飞花令骤然沉寂。直到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飞花令闪亮回归,带给人们“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惊艳感受。
19.C
20.结构、意境/境界、语言/炼字、人格/形象
21.①比喻,将“读陶诗”比作“夏日喝凉水”“山间濯流泉”,生动形象写出了读陶诗时爽快/清爽/顺畅的感受。②排比,强调《归》语言意蕴晓畅,内涵丰富。富有节奏感。
22.D石室天府中学梧桐学院2024-2025学年度下期2022级期中素养检测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18分)
材料一:
一个新的理论正动摇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它迅速地用美丽优雅且具有突破性的新数学颠覆我们珍视的和过时的宇宙观。尽管关于这个理论尚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但我们仍能感受到物理学家们的兴奋:世界各地的顶尖物理学家都宣称——我们正在见证一种新物理学的起源。
这个理论被称为“超弦理论”。过去10年,物理学的一系列惊人突破促使超弦理论发展至高潮,它表明我们也许无限接近了统一场论:一个全面的联合宇宙中所有已知力的数学框架。
尽管物理学家在对待新思想时通常很小心,但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家爱德华·威滕却声称,超弦理论将在未来50年主导物理学世界。他最近说:“超弦理论是一个奇迹,一个贯穿始终的理论。”在一次物理会议上,他的言论震惊了听众,他宣称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场像量子理论诞生那样伟大的物理学革命。他继续补充:“超弦理论可能引起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新理解,是自广义相对论以来物理学最具戏剧性的理解。”
该理论的两位创造者,加州理工学院的约翰·施瓦茨和伦敦玛丽女王学院的迈克尔·格林有点武断地将其称为一种万物理论。
这种兴奋的核心是,他们认识到超弦理论可以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论以解释所有已知的物理现象——从星系的运动到原子核内的动力学。该理论甚至对宇宙的起源、时间的开始、多维宇宙的存在做出了惊人的预测。
物理学家对超弦理论特别兴奋,因为它迫使我们改变对物质性质的理解。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宇宙是由微小的点粒子组成的。然而,超弦理论假设,自然界最终的建筑块皆是由微小的振动弦组成。如果它是正确的,意味着所有物质中的质子和中子,从我们的身体到最远的恒星,皆由弦组成。没人见过这些弦,因为它们太小(它们大约是质子的千亿分之一)以至于我们无法观察。事实上,我们的测量设备太粗糙,看不到这些细小的弦,我们的世界似乎只能由点粒子构成。
起初,用弦代替点粒子这个概念能简单地解释粒子的多样性和自然界中由粒子交换所产生的力。后来人们发现,超弦理论既全面又优雅,它能简单解释宇宙中为何会有数十亿种不同类型的粒子和物质且具有惊人的不同特征。
超弦理论可以产生一个连贯的、包罗万象的大自然的图片,类似于用一根小提琴琴弦可“联合”所有的音乐音调和和声规则。历史上,音乐定律是经过数千年的不同乐音的反复研究而制定出的。今天,这些多样性的规则能很容易地从一张图片中推导出来,即一根弦可与不同频率共振,每一个不同频率的共振都能产生音阶中独立的音调。振动弦可产生不同的音调,更重要的是,单一振动弦的概念能解释和谐定律。
因此,小提琴琴弦的物理知识给了我们一个音乐音调的综合理论,并允许我们预测新的和声及和弦。同样,在超弦理论中,人们在自然界中发现的基本力和各种粒子其实只是振动弦的不同模式。例如,重力交互作用是由环形弦的最低振动模式引起的,此弦的较高激发可产生不同形式的物质。从超弦理论的角度看,没有任何力或粒子比其他任何力或粒子更重要。全部粒子都只是振动弦的不同振动响应。因此,超弦理论作为一个单一的框架,可以在原则上解释为何宇宙中有如此丰富的粒子且具有多样性。
对古代的问题“物质是什么”的回答变得简单——物质是由粒子组成,粒子是弦的不同的振动模式,如G调或F调。由弦产生的音乐就是物质本身。
世界物理学家对这一新理论如此兴奋的根本原因是,它似乎解决了本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问题——如何将自然的四种力结合为一个综合理论。这场巨变的中心是,认识统治我们宇宙的四种基本力实际上是由超弦控制的一个单一的统一力的不同表现形式。
(摘编自加来道雄《超弦论》,伍义生译)
材料二:
弦可以一分为二,也可以合二为一;弦可收缩亦可膨胀,也可旋转;弦的两头连接起来形成圈状称之为“闭弦”,有两个端点的弦称之为“开弦”,“开弦”连接起来形成“闭弦”,“闭弦”断开形成“开弦”,两根“闭弦”可以融合形成一根“闭弦”,一根“闭弦”也可以分裂成两根“闭弦”。这些就是“弦”的基本形态和运动。
(摘编自“宇宙奥秘”微信公众号《为什么说超弦理论可能会成为统一宇宙的理论?》)
1.下列有关“超弦理论”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弦理论的提出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用一个全面理论来解释所有已知物理现象的可能。
B.超弦理论对于物理学的意义远超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并将在未来持续主导物理学界。
C.超弦理论认为,弦是物质组成的最基本单元,所有的粒子本质上都是振动弦的不同模式。
D.如果超弦理论得到证实,一些长期困扰物理学家的难题就有望解决,如宇宙的起源等。
2.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物理学家在对待新思想时通常很小心谨慎,作者却用“武断”一词评价超弦理论的两位创造者的言论,暗含批评的态度。
B.受测量设备的制约,“弦”很难被看到,从而使“世界由点粒子构成”的观点深入人心,足见硬件条件对科研起重要作用。
C.作者通过与音乐定律进行类比,解释了超弦理论是如何将不同的力和粒子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下的,使作品通俗易懂。
D.超弦理论建立了一个全面的联合所有已知力的数学框架,首次把物理学与数学两个学科相结合,开创了新的研究思路。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目前“超弦理论”所起作用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利用超弦理论,可成功开发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大幅提升。
B.在宏观尺度上,超弦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宇宙大爆炸的开始和黑洞内部的行为。
C.超弦理论提出了“十维时空”的概念,这为平行宇宙的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
D.根据超弦理论预测,“时间维度”是在宇宙大爆炸时与其他维度一起诞生的。
4.根据材料二内容,对下面五幅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图①和图②中的弦都分裂成了两个较小的弦。
B.图③表示两个开弦围绕中心发生了旋转、伸缩。
C.图④的一个开弦重新形成了一个开弦和一个闭弦。
D.图⑤说明开弦的末端接触可以创建一个闭弦。
5.(6分)假如你想把材料一推荐给同学,请分点撰写内容提要,以便让同学能迅速了解该材料介绍的研究成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8分)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
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
“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
“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
“肯定,快到铁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
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
这如豆的一小点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安然无恙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地,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了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
“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聋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做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
“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
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
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之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
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灰蒙蒙的环境为后文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又烘托出伍原此刻既找不到方向又不见人迹的迷茫、无助的心情。
B. 为了把战友的档案和受伤战友的消息及时送给部队,八路军战士伍原虽然在行进途中迷路了,但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
C. 伍原看到了一个老乡,迫不及待地想伸手拉住他,老乡却“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这使小说的情节有了波澜。
D. 老乡虽然既听不见又不会说话,但内心明亮,当他知道了伍原的身份之后,为伍原指引了部队前进的方向。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讲述聋哑“老乡”为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伍原指路的故事,《百合花》讲述通讯员和“我”向新媳妇借被子的故事,二者都刻画了小人物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B. 本文开头“没有”一词反复出现,强调了没有任何“路标”的迹象出现,这与标题形成反差,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 本文与《百合花》都擅长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老乡“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通讯员“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
D. 本文与《百合花》都是战争题材的作品,均以故事情节取胜,笔调简明朴实,语言充满诗情画意,体现了茹志鹃小说散文化的特点。
8.(6分)小说多次写到伍原流泪,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请从展现人物心境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9.(6分)有评论说“茹志鹃的短篇小说避重就轻地跳过革命的宏大叙事,婉转着墨于时代大背景的间隙,于杯水微澜之处反映出时代特点”。请结合本文分析其创作的这一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者,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战,大败,保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种①求行成②于吴。吴许之。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三年,吴王归之。大夫种始谋曰:“昔者吴夫差不顾义而愧吾王,种观夫吴甚富而财有余;其大臣好相伤,莫能信也;且夫吴王又喜安逸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信谗谀而远士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君王盍少求卜③焉?”越王曰:“善。卜之道何若?”对曰:“君王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以请籴于吴,天若弃之,吴必许诺。”于是请于吴。将与,申胥④进谏曰:“不可。夫王与越也,接地邻境,仇雠敌战之邦,非吴有越,越必有吴。且夫君王输之粟与财,财去而凶来,是养寇而贫邦家也。不若止。请籴也,将以此试我,以求益亲,安君王之志。我君王不知省也而救之,是越之福也。”吴王曰:“我卑服越,有其社稷。勾践既服为臣,为我驾舍,却行马前,诸侯莫不闻知。今以越之饥,吾与之食,我知勾践必不敢。”申胥曰:“忠谏者逆,而谀谏者反亲。”吴王不听。申胥曰:“臣闻狼子野心,仇雠之人,不可亲也。”太宰嚭⑤从旁对曰:“申胥为人臣也,辨其君何必翙翙⑥乎?”申胥曰:“嚭何惑吾君王也?嚭无乃谀吾君王之欲,而不顾后患乎?”太宰嚭短申胥。吴王乃听太宰嚭之言,果与粟。申胥叹曰:“于乎嗟!君王不图社稷之危,不听辅弼之臣,而信谗谀容身之徒,是命短矣!以为不信,胥愿廓目于邦门,以观吴邦之大败也。越人之入,我王亲为禽哉!”吴王以申胥为不忠,赐剑杀申胥。居三年,越兴师伐吴,吴王遁而去。越追之,至余杭山,禽夫差,杀太宰嚭。越王与之剑,吴王乃旬日而自杀也。
(节选自《越绝书·请籴内传》)
材料二: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注】①种:文种,越国著名谋臣。②行成:订立合议。③卜:本为占卜,此指试探。④申胥:伍子胥,名贠(yún),字子胥,吴国著名谋臣,因封于申,故称申胥。⑤太宰嚭(pī):本名伯嚭,任太宰,故称太宰嚭。⑥翙翙(huí):本为鸟飞声,此指多,即指伍子胥话太多了。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夫吴王又喜安逸A而不听谏B细诬C而寡智D信E谗谀F而远士G希须臾之名H而不顾后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夫,古代的一种官职,先秦诸国国君以下设卿、大夫、士三级,宋代大夫和医生开始产生联系。
B.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中华民族最为重视土地和粮食,因此社稷又代指国家或朝廷。
C.短,文中两处“短”的用法和意义不同,前者作动词,意为(地位)低于;后者作形容词,意为时间不长。
D.弼,意思是“辅佐”,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入则无法家拂士”的“拂”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勾践战败,派文种前去与吴王议和,并使其入吴宫侍奉三年,管理吴王车驾屋舍,在吴王马前退步而行,如此谦卑越国才得以保全。
B.吴王轻信寡谋,前有勾践谦卑示弱意在试探,后有伯嚭阿谀迎合假意奉承,他都只看表面,不能识人,也不能对形势做出正确判断。
C.作为忠臣贤士,伍子胥竭忠尽智极力进言,反对请籴,却被赐死;太宰伯嚭嫉贤妒能,却得到吴王信任。
D.材料二中所阐述的先汉与后汉兴亡原理,在越兴与吴亡的历史中也得到了具体的印证,值得后人深思与借鉴。
13.(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君王不知省也而救之,是越之福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4.(3分)越王勾践能够灭吴成功是因为做到了哪些方面呢?根据材料一相关内容简述。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几复①和答所寄
黄庭坚
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
作个②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注】①几复,即黄几复,诗人好友。时几复由蛉南四会至吏部改官,作者也由德州德平调汴京,二人得以相会。两年前作者曾写《寄黄几复》一诗。②作个,这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与友人相隔遥远,即使做梦也很难会面,衬托出此次在汴京相见的惊喜。
B.诗人想象朋友在岭南的艰辛与清苦,表达了对友人安然自处、勤学不辍精神的敬佩。
C.诗人与友人见面时已各添白发,这引起了诗人对两人共读诗书的美好往事的回想。
D.此诗忽今忽昔,或开或合,亦乐亦苦,全由诗人感情起伏而定,显得深沉而苍劲。
16.(6分)严羽说:“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请简要分析尾联的妙处。
三、语言文字应用(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小题。(10分)
酒令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酒文化中一朵别有风姿的奇葩。好的酒令既能令人赏心悦目, ① 。明朝国子监祭酒陈询因得罪权贵被贬谪,饯别时与朋友行令言:“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飞花令是我国古代的酒令游戏之一。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若行令人都是高手,还要增加难度,要求“花”字按位置顺序依次出现,如第一人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在第一字,第二人说“落花人独立”,“花”在第二字,第三人说“感时花溅泪”,“花”在第三字……以此类推。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飞花全骤然沉寂。直到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飞花令再次回归,带给人们“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惊艳感受。为了让全民都“玩得起”,专家团队还设法降低了飞花令的难度门槛;而为了满足比赛的难度分级要求,专家团队大胆创新, ② ,即单字飞花令、双字飞花令、超级飞花令。新式飞花令深受人们喜爱,已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
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两处,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下列选项中的“玩”和文中加点处“玩”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玩花招 B.玩忽职守 C.玩棒球 D.玩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一首代表作。这是一首蔑视尘俗、融入自然实现自我的生命之歌,使得这首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篇。理解这首诗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诗的开头四句和结尾四句,互相呼应,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承上启下,关联过渡。首尾记叙抒情,中间写景抒情。整首诗合缝接榫,丝丝入扣,精巧玲珑,浑如天成。
陶诗在使人接触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还能引人到一种境界中去。如《归园田居》(其一),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一种境界。
读这首诗的每一句,感觉就像夏日喝凉水,山间濯流泉;细细品味,又确是浅语蕴深意,常字见真情,质而绮,癯而腴,淡而远。“守拙归田园”,一个“拙”字,包含了诗人多少人生感悟,有几分自嘲,有几分悲哀,确乎还有几分自慰!“狗吠深巷中”,一个“深”字,使人从幽深邃远的村巷里听到那一声声悠远的狗叫,让人进入一种幽静渺远的境界。
诗人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把当官比作“羁鸟”“池鱼”,极为形象深刻地展示了诗人的人格美。在他归家后,“开荒南野际”,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发现田园美。这种醉心田园的高雅情趣和人格魅力,古往今来,倾倒了多少文人志士。
(有删改)
(4分)这篇文学评论从哪四方面对《归园田居》进行了评论,请根据文本概括,每点不超过4个字.
21.(6分)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2 小题。(3分)
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凭借。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和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的内涵:西方的神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 ——愚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其成功已势在必然。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微弱,《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老人出海终无功而返。但他仍在同自然抗争,正如他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2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波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
B. 日本法西斯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杀害了许多无辜群众。
C. 我们部队拯救日本小姑娘的故事,是激烈地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
D. 体育已从原来“偏竞技”和“为国争光”,扩展到了现在的“为老百姓服务”。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他在决定选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自己的攻关方向时,并不知道世界上已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事过研究,但没有成功。这无疑是一道世界难题。况且,他还得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终于成功研究出杂交水稻并在20多个国家引种推广。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