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7 分)1. 古诗文默写(8 分)①政入万山围子里 ②一山放出一山拦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④自缘身在最高层⑤独坐幽篁里 ⑥弹琴复长啸⑦散入春风满洛城 ⑧濯清涟而不妖2. 语言运用(9 分)(1)①漫 ②瞰 ③喻(书写需规范,正楷或行楷)(2)B(“络绎不绝”形容人多,“淋漓尽致”表展现充分,“殚精竭虑”指用心钻研,符合语境)(3)修改:参观历史文化长廊,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闽都文化的博大精深。(或“通过参观……,同学们深刻感受……”,删去“通过”或“使”)二、阅读(73 分)(一)诗歌阅读(7 分)3. D(“秋叶丹”以血色喻忠诚,非闲适欣赏)4. 甲诗抒发怀才不遇的孤独悲愤,借“前不见古人”感叹天地悠悠而个人渺小;乙诗表达抗倭报国的赤诚,“心头血”“秋叶丹”以血染山河的意象,彰显忠君爱国之情。(二)文言文阅读(15 分)5. (1)靠近 (2)察看(“相”字形从目,表观察) (3)①有的6. B(“洁净如玉”“柔而易攻”“大者可一二尺”分层合理)7. (1)在铁板上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它。(2)都依照石头的形状来雕刻。8. 印刷术的“活”:字印可灵活排版、重复使用,两板更互用提高效率;寿山石雕的“巧”:依石势雕形,利用天然色晕,工艺精巧(如“须爪飞动”“云霞花瓣”)。(三)现代文阅读(27 分)9. B(第④段划线句是嗅觉描写,无通感)10. 形:如灯笼、团扇(精致大气);色:炽烈的石榴红;味:清雅独特;神:坚韧不拔(不择地而生)。11. 喻体是“珊瑚”“繁星”。“珊瑚映日红”与花的炽烈色彩相似,“繁星点点”与繁花密布的形态相似,突出石榴花的艳丽与生机。12. 示例 A:引用诗句强调石榴花不择环境的坚韧,呼应其“生命力与适应性”,为下文悟理做铺垫。示例 B:以诗句喻石榴花独立不群的品格,深化主旨,引出“人生应坚韧绽放”的思考。13. 赞同。文章托物言志,借石榴花的形色味及生长哲理,表达“坚韧绽放”的人生感悟,与单元“托物言志”的主题一致,可拓展阅读视野。14. 示例:赠给保尔。保尔历经伤病仍坚持创作,如石榴花“不择地而生”,其坚韧与石榴花的生命力呼应,象征他在困境中绽放生命价值。(四)材料阅读(24 分)15. C(AI 缺乏个性情感,无法创作有血肉的作品)16. ①双足仿生机器人、机械巨龙等科幻装备落地;②基因编辑、脑神经科学推动科幻设想;③飞行汽车、自动驾驶等未来交通成为现实。17. 2018-2023 年中国科幻产业营收持续增长(从约 120 亿增至超 800亿),海外搜索热度也同步上升(从 65 升至 100),显示产业规模与国际影响力扩大。18. ①融合传统文化(如《时空画师》结合历史与科幻);②借助 AI技术赋能创作(人机共创,保留人文情感);③发展科幻技术装备,拓展应用场景。19. 示例 1:赞同小语。AI 技术可重构传统文化 IP(如《三星堆:未来启示录》),通过技术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只要避免过度依赖,能实现文化突破。示例 2:赞同小文。AI 生成可能导致情节雷同、情感空洞(如某平台小说争议),科幻故事需保留人文内涵,以人为主导,避免技术削弱创作主体性。三、写作(60 分)20. 《面对____,我终于懂得》写作提示:补题示例:墙角的小草、老槐树、父亲的白发等。写法:结合具体景物,通过细节描写引出情感变化,如小草在石缝中生长,感悟生命坚韧;老槐树见证家庭变迁,懂得亲情珍贵。要求:叙事完整,抒情与哲理结合,避免空泛,字数不少于 600 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则徐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pdf 参考答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