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期末调研题语文一、积累与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7分)《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序言》里说他写这部书是希望给中学生做个向导,()教授经典阅读的方法,亦授人以y心,让他们面对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无数年轻人通过这本书,使他们走入那些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结晶的典籍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1)精辟()(2)授人以y0()2.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不仅B.尽管C.如果D.虽然3.填入文中横线处恰当的成语是()(2分)A.星罗棋布B.汗牛充栋C.浩如烟海D.寥若晨星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1分)5.名篇名句默写。(8分)古典诗文别有洞天,藏有无数美景,也蕴含无限情思。陶渊明漫步桃花林,欣赏到了“芳草鲜美,(1) 口口口”(《桃花源记》)的胜境;(2)柳宗元观小石潭,发现潭中小鱼“做尔远逝,(2)口口口口,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的意趣;而《蒹葭》中的男子面对眼前“(3) 口, 口口”,发出“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的感叹:王勃跳五津风尘烟霭,不见丝毫离愁别绪,用“(4) 口 □,口 口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传递积极的力量,劝勉宦游的友人;杜甫面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发出“(⑤)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感慨,道尽民生疾苦,展现超越个人困境的悲悯情怀。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7分)北冥有鱼《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6.下列划分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知/其几千里也B.鹏之徙/于南冥也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D.亦若是/则已矣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8.庄子笔下的“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联系自身生活,谈一谈从鲲化为鹏的经历中你获得哪些启示?(3分)(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魏征:字玄成,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②有苗:即三苗,古代一个部落。③共、鲧、驩兜:共工、鲧、驩兜(欢兜)与三苗合称为“四罪”,舜的功绩之一就是平四罪。9.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2分)文言词句方法提示解释兼听则明借助资料法:“兼持二禾,秉持一禾。”閉(1)(《说文解字》)小篆昔尧清问下民参考成语法:抚今追昔(2)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课内迁移法: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3)贵臣不得拥蔽查阅词典法:①遮住,遮掩;②蒙蔽;③隐藏,躲藏:(4)(填序号)④总括,概括。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5 分)1. 注音与写字(2 分)(1)pì (2)渔2. 选词填空(2 分)A(“不仅……亦……”表递进关系)3. 成语选择(2 分)C(“浩如烟海”形容典籍繁多,符合语境)4. 病句修改(1 分)无数年轻人通过这书,走入那些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结晶的典籍。(删去“使”)5. 名句默写(8 分)(1)落英缤纷(2)往来翕忽(3)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或“蒹葭苍苍,白露为霜”)(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二、阅读(45 分)(一)课内文言文(7 分)6. B(正确节奏:鹏之徙于南冥也)7. 翻译(2 分)当鹏奋起而飞时,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8. 启示(3 分)鲲化为鹏需借助海运、扶摇,启示成功需把握时机与外部条件;鹏的巨大与飞行高度,启示应树立远大理想,突破束缚;万物以息相吹,启示世间万物相互依存,需顺应自然规律。(二)课外文言文(8 分)9. 词义解释(2 分)(1)同时 (2)过去 (3)使……听到 (4)②10. 断句(3 分)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11. 人物品质(3 分)唐太宗:虚心纳谏,善听良言(“上曰:‘善!’”);魏征:敢于直谏,见解深刻(以历史事例论证“兼听则明”)。(三)材料阅读(7 分)12. B(A 项“鼓励应用”错误;C 项“无需写作”错误;D 项 AI 非真正诗人)13. 局限(2 分)教育领域:剥夺学习过程体验,违背知识内化本质;创作领域:缺乏情感思维,依赖数据重组,无个性创意。14. 评价与建议(3 分)评价:用 AI 完成作文是投机取巧,会削弱思考能力,违背写作本质;建议:以 AI 为辅助(如查资料),自主构思立意,通过写作锤炼思维与情感表达。(四)现代文阅读(15 分)15. 文脉梳理(3 分)观堡门夜景 → 祭炉仪式 → 铁花漫天(大意对即可)16. 句子赏析(2 分)示例 A:“天崩地裂”用夸张手法,突出铁水泼墙时声响与视觉的震撼力,表现打树花的壮观。示例 B:“铺天盖地”“光雨”比喻贴切,形象写出铁花飞溅的广度与细密感,画面绚丽。17. 打树花“奇”处(3 分)形式奇:铁水泼墙成花,光雨漫天;人物奇:打花汉子装束奇特,技艺高超;风俗奇:祭炉仪式虔诚,唯此地独有。18. 表达方式与情思(3 分)议论、抒情;蕴含对打树花民俗的赞美,对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自豪,对民间智慧的敬佩。19. 观点阐述(4 分)打树花虽有危险,但作为非遗,承载着地域文化记忆与精神内涵(如燕赵豪情、匠人勇气),是烟花无法替代的文化符号。其仪式感与技艺传承,体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与对美的追求,保护此类民俗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五)名著阅读(8 分)20. D(《春秋》是编年史,非通史)21. C(顺序:苦难童年→战场搏杀→筑路磨炼→笔耕不辍)22. 情节分析(4 分)示例:保尔在筑路时,忍受严寒、饥饿与疾病,甚至患上伤寒仍坚持工作。这如烈火淬炼,让他克服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困境,更坚定了为理想献身的信念,体现“钢铁”的炼成。三、综合性学习(10 分)23. (1)D(“人和”与“以和为贵”均指和睦)(2)C(“有容乃大”与“以和为贵”句式、主题呼应)(3)抄写(略,需工整)(4)议事规则(4 分)发言时尊重他人观点,不恶语相向;意见分歧时,先倾听再理性表达,求同存异。四、写作(50 分)24. 作文提示作文(1):以“致谢”为核心,选取青春路上某人(如父母、朋友、老师)的具体事例,表达感恩,需融入细节与情感。作文(2):围绕“我与传统文化”,可写体验打树花、学习书法等经历,或论述传统文化在现代的意义,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 参考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