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样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A卷和B卷,A卷分为第I卷和第川卷两部分。A卷满分100分,B卷满
分50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请先将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并认真核对。
3.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框内。
4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要求字迹工整,笔迹清楚:按服题号顺序直接
在答题卷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1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行辈(hng)
冗杂(rng)
风雪载途(zài)
B.拙劣(chuo)
连翘(qio)
销声匿迹(ni)
C.龟裂(jin)
驰骋(chěng)
戛然而止(ji6)
D.缄默(jian)
腐蚀(sh1)
强词夺理(qing)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的怒不可遏。
B.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C.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碎的沙烁、泥土。
D.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辟的,临河的小村庄。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傍晚的五湖四海公园令人陶醉:湖畔的露天舞台轻歌曼舞,人面荷花相映成趣;灯光
秀在湖面绽放,变幻的光影令人目眩神迷。凭借如诗如画的景致,这座公园吸引各地游客
纷至沓来。但个别游客随手丢垃圾的行为,与如画的美景格格不入,实在叫人叹为观止。
A.轻歌曼舞
B.目眩神送
C.纷至沓来
D.叹为观止
第1页共8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大数据技术优化交通管理,让双流区早晚高峰的拥堵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B.为提升区域实力,政府积极打造集物流、商贸、金融为一体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C.以“自然生态+航空景观”为特色的双流空港花田,成为了市民拍照打卡的网红地。
D.双流区的非遗项目“火龙灯舞”创新地将传统民俗文化和现代科技元素互相提高。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甲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救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
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寨、弧、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旨:目的B.学学半学:同“教”,教导
C.讲信修睦
修:培养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孤:幼而无父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为公
盖简桃胡修狭者为之
B.其此之谓乎
渔人甚异之
C货恶其弃于地也
游于激梁之上
D.不知其善也
其真无马也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A.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出力)不一定是因为自己的缘故。
B.力气差,(因而)自己不出力,但(愿意出力)不一定是为了一己私利。
C.力气差,(因而)自己不出力,但(愿意出力)不一定是因为自己的缘故。
D.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出力).不一定是为了一己私利。
8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内容不同:甲文写的是对“教”“学”关系的认识,乙文写的是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B,两文写作思路相同:两文都先以生活中的事例开头,通过类比由浅入深讲道理。
C.两文末句都在总结全文:甲文引用名言强调总结,乙文以肯定的语气强调总结。
D.两文的句式都较为整齐,造成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
第2页共8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参考答案
A 卷(100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B(“拙劣”的“拙”应读 zhuō,“连翘”的“翘”应读 qiáo)
2. A(B.“躁热”应为“燥热”;C.“沙烁”应为“沙砾”;D.“偏辟”
应为“偏僻”)
3. D(“叹为观止”指赞美事物好到极点,用在此处褒贬不当)
4. C(A.缺主语,删去“通过”或“让”;B.句式杂糅,删去“正在逐
步形成”;D.“互相提高”搭配不当,改为“互相融合”)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5. A(“旨”意为“味美”)
6. C(两个“于”均为“在”)
7. D(“恶”意为“厌恶”,“为己”意为“为了自己”)
8. B(乙文未以生活事例开头,而是直接阐述理想社会)
三、默写(共 6 分)
9(. 1)①并怡然自乐 ②辗转反侧 ③欲济无舟楫(2 分,任选两句)
(2)《题破山寺后禅院》颈联、尾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
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上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4 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 10 分)
10.(4 分)
①携带 OR6A2 基因,对香菜中的醛类化合物敏感,闻出“肥皂味”
或“臭虫味”;
②苦味受体基因 TAS2R50 敏感,放大香菜苦味,触发远古避毒本能。
11(. 3 分)不能删。该段用数据说明“反香菜基因”的全球分布差异,
解释不同地区对香菜态度不同的原因,增强文章科学性与说服力,删
去后内容不完整。
12.(3 分)通过餐厅对话场景,引出“厌恶/喜爱香菜”的话题,引
发读者共鸣;以生活化语言开篇,增强文章趣味性,自然过渡到对基
因原因的说明。
五、作文(60 分)
13. 半命题作文《回到我的____》
提示:补题如“故乡”“童年”“初三教室”等,可写今昔对比的感慨、
对过往的反思或未完成的遗憾,结合具体场景与情感,避免空泛。
B 卷(50 分)
一、诗歌鉴赏(共 4 分)
1.(2 分)“惊风”“乱飐”以动写静,描绘狂风骤雨摧残芙蓉的景象,
暗喻仕途风波险恶,借景抒情,烘托诗人忧愤不安的心境。
2.(2 分)①被贬偏远之地的愁苦;②与友人音信隔绝的思念;③仕
途受挫的悲愤;④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二、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
3. C(“遂”意为“于是,就”)
4.(6 分)
(1)秦良玉另外率领五百精兵,自带干粮跟随(部队)。
(2)现在不幸到了这种地步,怎么敢用残余的生命侍奉叛逆的贼子
呢!
5.(4 分)①英勇善战:随夫击败贼军,收复多地;②淡泊功名:平
叛后“不言功”;③忠诚爱国:拒绝降贼,分兵守境至寿终。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
6.(2 分)A—G B—F C—E D—G(连线正确即可)
7.(2 分)示例:面对伤病折磨,他以文学创作延续生命价值;面对
命运不公,他用钢铁意志抗争到底。
8.(6 分)①坚韧不拔:在酷寒缺氧环境中生长;②固沙护土:根系
广阔,聚沙成山;③牺牲奉献:燃烧时释放长久热量;④傲然不屈:
根须盘曲如英魂。
9.(4 分)“千万年”“太阳光芒”夸张地突出红柳根积蓄能量之久,
“熊熊热量”“盘根错节”凸显其燃烧时的力量与不屈形态,表达作
者对红柳的敬畏与痛惜。
10.(4 分)与后文红柳被掘净形成对比,强化反差;“必与雪域永存”
的预判反衬人类破坏生态的残酷,为全文的痛惜情感埋下伏笔。
11.(4 分)选 C。文章以红柳被砍伐殆尽的悲剧,控诉人类对自然的
破坏,“生命的悲歌”既指红柳的消亡,也指生态的毁灭,契合文章
主旨。A、B 侧重“树”的积极形象,与文章的悲剧基调不符。
四、语言运用(共 12 分)
12.(1)(4 分)
①例:桌上有苹果、香蕉和橘子。
②数字番号后用顿号
③数字连用表确指
④例:我读了《论语》《史记》《红楼梦》。
(2)(4 分)①早在两千多年前 ②搭配组合 ③既有咱们老祖宗传
下来的符号 ④这些标点符号
(3)(4 分)示例:
A.省略号:它像一串跳跃的珍珠,让未尽的话语在思维的长河中绵延
不绝。
B.叹号:它如同一记重锤,在情感的鼓面上敲出强烈的共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