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提优】苏教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测评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提优】苏教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测评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测评卷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等级
得分
一、填空题。13分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原、盆地等。
2.地球内部运动有时能让地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的现象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_引起的。
(第2题) (第5题)
3.导致岩石变化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的变化、______________的作用、______________的作用等。
4.沙漠地区经常出现蘑菇石,蘑菇石的形成主要是______________[填“太阳能”“水力”或
“风力”]作用的结果。
5.如图所示,屋檐下面凹陷的坑是由______________冲击的作用形成的。
6.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认为板块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或向两边______________,或彼此______________,从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二、判断题。10分
1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越往地球内部,压力越大,温度越低。
3.地球表面主要是由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的。
4.地震发生时静悄悄没有响声。
5.山上的岩石会慢慢碎裂,这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6,气温的变化也会对地表的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
7.喷发过的火山就不会再喷发了。
8.风可以使石头越变越小、棱角逐渐被磨去。
9.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丘陵。
10.地震的危害性非常大,能在几秒到十几秒内使城市变成废墟。
三、选择题。28分
1.如右图,地震经常发生在( )处。
A.甲
B.乙
C.丙
2.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 )可使岩石爆裂的特征。
A.冷热作用 B.流水作用 C.植物作用
3.小宇同学的家乡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形是( )。
A.高原 B.山地 C.盆地
4.( )可以使地形瞬间发生较大的变化。
A.岩石的风化作用 B.火山喷发和地震 C.河流的沉积作用
5.在我国东部,地形以( )为主。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6.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形成的。
A.板块分离 B.大陆板块碰撞 C.火山爆发
7.地震时,( )最有可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A.躲在卫生间 B.站在空旷处 C.躲在桌子下
8.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太高 C.人类的活动
9.河水的侵蚀作用会使( )。
A.河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浅 B.河道越来越窄,越来越深 C.河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深
10.下列不属于科学家收集有关地球内部信息的途径的是( )。
A.研究火山和地震 B.研究地热和温泉 C.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
11.通常在地形图或地球仪上,蓝色表示( )。
A.海洋 B.陆地 C.盆地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大部分是陆地,小部分是海洋
B.地球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C.地球的陆地是聚在一起的
13.下列表述中属于盆地地形特点的是( )。
A.坡度陡,沟谷幽深
B.地势低,地面平坦,起伏较小,视野开阔
C,周围地势高,中间地势低
14.风、温度、流水等外部力量也会影响地表的变化,下列景观中与水的作用有关的是( )。
四、材料题。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球表层是由薄薄的一层岩石构成的地壳,地球中心主要是由铁元素构成的,______________中间是温度极高的岩浆在缓缓地流动着。地球是由一些巨大的板块构成的,板块是在运动着的,这种地壳运动有时会表现为地震,并能被人们感觉到;而在构造板块相互碰撞的地带,或新地壳形成的地方会有剧烈的火山活动。
地壳的主要构成物质是花岗岩和玄武岩,它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火山岩。地壳的厚度变化很大,海底地壳约有7千米厚;而在陆地上,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5千米。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和最深的海沟大都是在大陆板块相碰撞的地方形成的。
1.文中横线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2.下列关于地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壳厚薄不一
B.当地壳受到挤压时,有时会发生地震或火山喷发
C.由于地球是非常好动而活跃的,因此地壳最终都会变成细小的沙子
3.材料中提到地壳的主要构成物质是花岗岩和玄武岩,这两种岩石属于( )。
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五、实验题。23分
1.如图所示,小辉想探究不同外力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做了下面的模拟实验。14分
图1 图2
(1)小辉先观察了实验中用到的几块岩石,然后用砂纸进行打磨(如图1所示)。打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很多细小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这说明大风卷起的沙子能使大块岩石表面破碎,形成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小辉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摇晃后,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在模拟______________对岩石的影响。
(3)除了以上因素之外,______________的变化也会使岩石发生破碎。
2.实验小组做模拟地震发生的实验:在纸箱上面画出街道的图形,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垒起来。请一名同学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木块倒塌。9分
(1)纸箱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木块模拟的是
______________。4分
(2)在纸箱底部敲击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2分
(3)实验中,如何判断地震的强弱?3分
六、探究题。20分
1.下面是一条河长期变化的记录图。A、B、C、D、E、F、G、H是图中河道两岸的不同地点。10分
(1)河道的这些变化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侵蚀造成的。
(2)在C和D中,河岸泥沙不断堆积的是______________;河岸不断被侵蚀的是______________。
(3)在A、B、E、F、G、H中,变化与C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变化与D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几种岩石与岩浆之间的关系。10分
(1)______________中充满了炽热的岩浆,岩浆不停地涌动会造成______________和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时,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后形成岩石,有的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形成岩石,这些岩石被统称为______________。3分
(2)岩浆岩在哪些外力作用下最终变成了沉积岩?4分
(3)沉积岩在______________作用下会变成变质岩,如页岩会变成______________,石灰岩会变成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一、
1.平原 山地 丘陵 2.地震 火山喷发 地震 3.温度 风 水 解析:温度、风、流水及动植物的因素都会对岩石造成破坏作用。 4.风力 解析:沙漠地区风沙较大,蘑菇石是沙子在风力不断作用下打磨岩石下部而形成的。 5.水 解析:水对土壤有侵蚀作用。 6.拉伸 挤压
二、
1.√ 2.× 解析:越往地球内部,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3.√ 4.× 解析:地震发生时,地下会发出巨响。
5.√ 6.√ 7. ×解析:火山一般处于地壳裂缝或薄弱处,能承受的压力比其他地方小,岩浆很容易涌出,所以火山可能会多次喷发。
8.√ 9.× 10. √
三、
1.A解析: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这一层。
2.A解析:石头在不断地热胀冷缩的作用下,会逐渐碎裂,这是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3.C 解析:四周高、中间低是盆地的特征。
4.B 解析:火山和地震发生迅速,对地表产生的影响巨大且迅速。
5.A解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6.B解析:喜 马拉雅山脉是两个板块之间的碰撞,使岩层逐渐隆起而形成的。
7.B解析:站在空旷处可以防止物体坠落被砸伤。
8.A解析:地球内 部温度很高,岩浆不断涌动,使岩层发生运动。
9.C 解析:河水侵蚀河道,会把河道的泥沙带走,使河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深。
10.C解析:火 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地热和温泉是地球内部热量的表现形式。
11.A 12.B 解析:地球上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七大洲。
13.C 14.C
四、
1.B 2.C 3.A
五、
1.(1)沙 土 沙 土 解析:砂纸可以模拟风沙对岩石表面的作用。
(2)瓶底出现岩石碎屑 流水 解析:剧烈摇晃,水不断运动,这是在模拟流水对岩石的作用。
(3)温度 解析:温度的变化会使岩石发生热胀冷缩而破碎。
2.(1)地球 楼房 (2)发生地震 (3)根据楼房(小木块)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强弱。
六、
1.(1)流水 (2)C D (3)B、F、G A、E、H解析:河道弯曲的内侧水流速度慢,泥沙不断沉积,外侧水流速度快,河岸不断被侵蚀,久而久之,河道就变得越来越弯曲。
2.(1)地幔 地震 岩浆岩 解析: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是岩浆岩。
(2)温度的变化、风和流水的作用。解析:岩浆岩在风化作用下破碎,变成小石子和沙,之后又在流水的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3)变质 板岩 大理岩 解析: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等特殊条件下产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