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考点集训】苏教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核心素养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考点集训】苏教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核心素养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核心素养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
1.(科学观念·解决问题)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C.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D.高楼遇地震,不能乘坐电梯
2.(科学观念·科学本质)关于火山喷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会摧毁村庄,危害人们的生活,造成环境污染,有害无益
B.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
C.火山喷发会使地表发生缓慢的变化
3.(科学思维·模型建构)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
B.地球内部如同一个煮熟的鸡蛋
C.地球内部结构中最外层是地幔
D.地球内部结构中温度最高的是地核
4.(科学思维·模型建构)下列示意图可以用来表示青藏高原地形的是( )。
5.(科学思维·推理论证)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因此可推测福建省主要地形特征是( )。
A.山地、丘陵 B.平原、山地 C.高原、盆地 D.山地、高原
6.(科学思维·推理论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了我国( )地形的景色。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7.(探究实践·科学探究)在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下列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的是( )。
A.番茄酱冒出 B.陶泥纹丝不动
C.陶泥出现裂缝 D.陶泥出现裂缝、冒烟
8.(科学思维·推理论证)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
B.地球内部如同一个煮熟的鸡蛋。
C.地球内部结构中最外层是地幔。
9.风、温度变化、流水等外部力量会影响地表的变化,下列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水的作用有关的是( )。
A.岩石女王头像 B.破碎的岩石 C.海蚀拱桥
10.用坩埚钳夹住一片页岩,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迅速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这是模拟( ) 对岩石的影响。
A.温度变化 B.水蚀作用 C.风蚀作用
11.(科学思维·推理论证)查阅资料可知,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厚度约2865千米,地核半径约3470千米,以下用橡皮泥制作的地球圈层模型最符合地球内部结构的是( )。
A. B. C.
12.(科学观念·科学本质)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 )。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太高 C.人类的破坏
13.(科学思维·推理论证)如图关于政区地球仪和地形地球仪,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二者的功能是相同的
B.想了解相邻两个国家情况用地形地球仪
C.它们的表面光滑程度不同
14.(科学观念·科学本质)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伟、高大的山系,它的形成是由于( )。
①板块的漂移 ②板块的碰撞 ③板块的分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二、实验题
(科学思维·模型建构)一般情况下,有些火山的喷发可以被预测到。通 常用于预测火山喷发的主要方法是研究地震活动,或者利用仪器测量气体、观察地面变形以及磁性变化等。
乐乐对火山喷发的成因充满好奇,于是和小组成员共同设计了模拟实验(如下图),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小组的实验吧。 实验问题: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锥形瓶、带玻璃管软木塞、黏土、陶泥、番茄酱、三角架、酒精灯
实验步骤:①在锥形瓶中装入适量的番茄酱,用带玻璃管的软木塞塞紧瓶口。
②用陶泥裹住锥形瓶模拟山体,在玻璃管上放一小块超轻黏土。
③把锥形瓶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1.阅读材料后,结合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乐乐猜测火山的喷发与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有关。这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得出结论
2.实验中用到的番茄酱模拟的是( )。
A.火山口 B.火山的山体 C.火山内部的岩浆
3.用酒精灯加热锥形瓶的底部,一段时间后,先后看到了不同 的现象。有关实验现象排序正确的是( )。
①番茄酱从玻璃管溢出 ②有白气冒出
③番茄酱产生气泡并上升 ④玻璃管顶端黏土被顶起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①②④
4.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你认为火山喷发的原因主要是( )。
A.火山长期受太阳照射,岩浆喷发出来形成的
B.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地壳向上隆起形成的
C.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岩浆从板块交界处的薄弱地带喷涌出来形成的
5.关于火山与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原因不同 B.危害方式相同 C.都能被准确预测
三、综合题
(科学思维·推理论证)材料1: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伟、高大的山系。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鱼龙、菊石类、双壳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材料2:地幔和地核会进行水平运动和上下运动,而最外层的地壳就像浮在水面上的船只一样随之运动起来。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认为板块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或向两边张裂,或彼此碰撞,从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1.图中是三种板块的运动,甲是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1,你能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久以前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2,你认为板块的运动来自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引发的自然现象有火山、地震等。
4.海陆变迁是因为材料2中哪种板块运动造成的( )。
A.甲 B.乙 C.丙
参考答案
一、
1.B 2.B 3.C 4.B 5.A 6.C 7.D 8.C 9.C 10.A 11.A 12.A 13.C 14.A
二、
1.B 2.C 3.C 4.C 5.A
三、
1.板块碰撞 板块张裂 板块滑动
2.海洋
3.地幔 地核
4.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